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测练
一、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更定( ) 沆砀( )( ) 拥毳( )衣 长堤(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是日,更定矣 ( ) (2)湖中人鸟声俱绝( )
(3)余拏一小舟( ) (4)余强饮三大白( )
3.辨析下列多义词。
(1)一:惟长堤一痕( ) 上下王一白( )
(2)白:上下一白(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3)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雕栏相望焉( )
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 )
A. 拥/毳衣炉火
B. 湖中/人鸟声/俱绝
C.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 独往/湖心亭/看雪
5. 本文选自 ,作者是 ,号 ,又号 ,是 时期的散文大家,著有《 》、《 》等书。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雪后西湖的 和游湖人的 。
6.翻译。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
二、同步解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 试分析“绝”字的妙处。
9. 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10.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11. 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12. 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3.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4. 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三、美文赏析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5..翻译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月景尤不可言。
16.具体描写“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的“此乐”是什么意思?“俗士”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话结尾?
四、创新作文
18.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试着用通感(移觉)的手法。
漫天飞舞 银装素裹 玉树琼枝 粉妆玉砌 冰雪世界
参考答案
一、
1.gēng hàng dàng cuì dī
2.(1)完了,结束;(2) 消失;(3)撑,划;(4)痛快
3. (1)一道;全。(2)白色;酒杯(3)哪能;句末语气助词。
4.C
5.《陶庵梦忆》 张岱 陶庵 蝶庵居士 明末清初 《陶庵梦忆》 《西湖寻梦》
6. (1) 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2)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
7.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
8.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9. (1)具体写看雪的时间、地点、装备和雪景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10.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11. 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12. 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3.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4.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三、
15. (1)我当时被桃花之美迷恋,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2) 月光下的美景尤其不能用言语形容。
16.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ɡ)末下,始极其浓媚
17. “此乐”指游湖赏景的乐趣。“俗士”暗指忙于功名利禄而没有雅兴的人。作者用这句话结尾,是为了抒写自己游湖赏景的乐趣和体会,表达自己寄情山水,愤世嫉俗的感情。
四、
18.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