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0 17:33:45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1.(2021·衡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核心思想“仁”,提出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同时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B正确;
老子主张的是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与题不符,A错误;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与题不符,C错误;
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与题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孔子在政治方面和教育方面的贡献,属于常考知识点,要牢记。
2.(2021·衡阳)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解读下面的中国历史时间轴,关于古代史上朝代及其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分
B.②是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③是隋唐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④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秦汉是中国第一个封建大统一时代,故A正确;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907年唐朝灭亡,②是隋唐时期,故B错误;
公元1368元朝灭亡,明朝建立,③是宋元时期,故C错误;
④是明清时期,但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对外开放,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重点掌握古代史上朝代及其阶段特征的表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2021·衡阳)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写道:少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赧na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激情飞扬
B.该诗描绘了冶金矿场欢快劳动的生动场景
C.该诗饱含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D.李白诗歌成就辉煌,被称为“诗史”
【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李白诗歌成就辉煌,被称为“诗仙”,被称为“诗史”的是杜甫,故D符合题意;
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激情飞扬,故A不符合题意;
李白《秋浦歌》描绘了冶金矿场欢快劳动的生动场景,饱含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故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诗歌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对诗仙李白的认识,注意材料的解读。
4.(2021·衡阳)如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答案】B
【知识点】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政治制度,体现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制约,保证了皇帝的权力与威严;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选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机构,C错误;
明朝丞相被废除,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5.(2021·衡阳)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  )
时间 事件 作用
1684年 设置台湾府 巩固了东南海防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时期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A.巩固皇权的军事手段 B.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C.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答案】B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6.(2021·衡阳)《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不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增开天津为商埠 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的内容有: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以及协商关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7.(2021·衡阳)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  )
A. 李自成 B.洪秀全 C.谭嗣同 D.孙中山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李自成,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史称金田起义,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谭嗣同,不符合题意;
D.孙中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8.(2021·衡阳)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的主张,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因此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到制度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过程。
9.(2021·衡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
A.张謇 B.侯德榜 C.荣宗敬 D.卢作孚
【答案】A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选项A符合题意;
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B排除;
上海申新纺织公司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公司成立于1912年12月19日,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立于上海,C排除;
卢作孚被誉为“中国船王”,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张謇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10.(2021·衡阳)下图老广告可证明(  )
A.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B.抗美援朝运动开展
C.改革开放政策推行 D.三大改造实行过程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公私合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通过赎买和公私合营等方式,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正确;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中国解放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改革开放政策与图片信息无关,故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改造的完成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2021·衡阳)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
A.联邦共和国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独立国家联合体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 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实行的是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故B符合题意;
联邦共和国制是美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A;
“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地区的制度,排除C;
独立国家联合体是苏联解体之后的国家形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内容以及意义的相关史实。
12.(2021·衡阳)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阿芙乐尔号 B.致远舰 C.辽宁舰 D.定远舰
【答案】C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A. 阿芙乐尔号,不符合题意;
B.致远舰,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定远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3.(2021·衡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A.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可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家庭财富标志越来越高档,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B正确;
图片说明的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是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4.(2021·衡阳)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称,美第奇时代(1378—1464)意大利的心灵从宗教转向哲学,从天堂转向地上;为学术疯狂的人们研究的题材是人,是人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是人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该作者描述的现象体现的是(  )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神权思想 D.写实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4世纪前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越来越发现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提出人文主义思想,反对以神为中心,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故A符合题意;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欧洲中世纪的神权思想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写实主义是一种美术思想,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相关史实。
15.(2021·衡阳)下面漫画创作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这一约束的法律依据是(  )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答案】A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依据漫画“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结合所学知识,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王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A符合题意;
美国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B不符合题意;
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C不符合题意;
1804年,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的有关知识。这类漫画类的选择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也使试题呈现出图文并茂的效果。
16.(2021·衡阳)同学们开展研究性活动,研究内容有:南美的“解放者”、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非洲年”。据此推断,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C.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 D.一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C
【知识点】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玻利瓦尔是众多英雄中的杰出代表,他率领起义军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1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3亿多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夺走1000多万印度人的生命。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据南美的“解放者”、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非洲年”推断,这体现了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故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C符合题意;
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排除A;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是指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排除B;
一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是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相关史实。
17.(2021·衡阳)2020年5月,美国警察暴为执法,致使黑人弗洛伊德死亡,再次引起人们对于美国“种族主义”的谴责。追溯历史,美国独立后曾长期保留黑人奴隶制,内战爆发后才废除,但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并未消除,一直影响至今。美国内战中废除黑人奴隶制的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林肯在美国内战期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故B正确;
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罗斯福在美国经济危机中实施新政,尼克松在他任期内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他们都没有在美国内战中废除黑人奴隶制,故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18.(2021·衡阳)"进化论在科学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牢固地建立了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发展的观点。"要进一步了解"进化论",可阅读达尔文的(  )
A.《神曲》 B.《人间喜剧》
C.《物种起源》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十九世纪,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生物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牢固地建立了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发展的观点,故C符合题意;
《神曲》、《人间喜剧》均是文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物理学,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的相关史实。《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19.(2021·衡阳)如下图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示意图中“?”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雅尔塔会议
【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A.萨拉热窝事件,不符合题意;
B.凡尔登战役,不符合题意;
C.依据“1942-1943”“二战转折点”可知,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这次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雅尔塔会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0.(2021·衡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先后宣布建成了(  )
A.政府干预经济制度 B.“福利国家”
C.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D.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B
【知识点】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A符合题意;政府干预经济又称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排除A;
自由资本主义制度是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
计划经济体制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1.(2021·衡阳)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经济改革,但成效都不大,其根本原因是没有(  )
A.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改进新经济政策不足之处
C.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多党执政的政治体制
【答案】C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所进行的改革,都是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但这些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故C项符合题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新经济政策颁布之后就结束了,故A项错误;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所进行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与列宁施行的新经济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
在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期间,一直坚持一党专政的局面,并不存在多党制,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的相关知识。
22.(2021·衡阳)明初,湖南出现的移民现象是(  )
A.中原人乔迁人湘 B.“湖广填四川”
C.“江西填湖广” D.楚人和巴人人湘
【答案】C
【知识点】湖南
【解析】【分析】元末明初,大量江右人迁居到湖广地区,历史上称作“江西填湖广”,故排除A,C符合题意;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故B错误;
巴人和楚人大批入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初湖南出现的移民现象,重点掌握明朝时期“江西填湖广”移民浪潮的原因和影响。
23.(2021·衡阳)茶陵诗派的创立人是(  )
A.刘巴 B.罗含 C.阴铿 D.李东阳
【答案】D
【知识点】湖南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李东阳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主持文坛数十年之人,其为诗文典雅工丽,为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选项 D 符合题意,ABC 与题目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创立茶陵诗派的湖南人的相关史实。
24.(2021·衡阳)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南的重大战役中,成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由防御到反攻的转折点是(  )
A.常德会战 B.湘西会战 C.长衡会战 D.衡宝战役
【答案】B
【知识点】湖南
【解析】【分析】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故选B。
【点评】本题为地方史基础知识题,学生识记地方历史即可解答。
25.(2021·衡阳)培育出湘云鲫的是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
A.刘筠 B.黄伯云 C.陈国达 D.范旭东
【答案】A
【知识点】湖南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刘筠,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他主持的“异源四倍体鲫鲤和三倍体湘云鲫(鲤)的研究”等科研成果已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培养的三倍体湘云鲫在我市放养成功,为我国鱼类和特种水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A正确;
黄伯云,1945年11月24日出生,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人,粉末冶金专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的发明人,排除B;
陈国达是活化构造学说和递进成矿理论的创立者。国际地质界称他为"地洼学说之父",中南大学教授,排除C;
范旭东是民国时期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培育出湘云鲫的大学教授,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6.(2021·衡阳)读图,回答问题。
(1)读下面《北宋形势图》,写出国中字母的代表的内容。
A 北宋都城:   
B 少数民族政权名称:   
(2)读下边《1903年的飞机试飞》图,飞机的发明者是   
(3)飞机的发明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
【答案】(1)东京/开封;辽
(2)莱特兄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北宋的都城是东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位于图中A处;10 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据此可知,图中B处是辽国。
(2)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飞机的发明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与创制。
【点评】 本题以图片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北宋的建立、辽政权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飞机的发明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7.(2021·衡阳)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举国同悲,人们深深怀念这位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而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也引发了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阅读材料,完成探究。
【中国古代农作物】
材料一:下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图。
材料二: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早即水田不登(注:登,收成或丰收的意思),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注:占城在今越南中部)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梢)小,不择地而生。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自明朝开始的海外农作物的引进,到清朝又有新的发展。顺治年间,玉米种植还不普遍……玉米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点,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人们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大量种植玉米。19世纪后,玉米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明朝时,甘薯从外国传到福建和广东。清初开始,甘薯种植逐步在浙江及长江流域发展起来,自乾隆初年开始,甘薯在北方的河南、陕西、直隶等省份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展甘薯成为清朝中后期农民的重要口粮之一。……顺治七年(1650年),马铃薯最先传入台弯。17世纪后期,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湖北、山西等地广泛栽培马铃薯。马铃薯以生长湖短、适应性强、耐贫瘠等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当时贫困农民往往把它当作主食。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中世纪西欧庄园】
材料四:即使中世纪(西欧)农奴的命运确实比罗马的奴隶要强得……但它依然是粗陋的、可怜的,为现代人所难理解。住处一般是破陋的茅棚,用糊上泥巴的枝条编成的篱笆搭成……据说,一顿好饭经常包括两道饭菜:非常像粥的麦糊和非常像麦糊的粥,这不完全是玩笑。水果几乎没听说过,蔬菜限于洋葱、韭菜、萝卜和甘蓝之类,统统,煮成一种稀汤。肉食一年难得碰上几遭……
一【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西欧中世纪一个庄园的图解
【近现代农业改革】
材料五: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1853-1856年俄国同土耳其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土耳其,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1)我国有悠久的稻作农业传统。请写出位于湖南省道县境内、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遗址名称。上图河姆渡遗址的骨耜是用来从事农业生产的,请问河姆渡先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三可知,宋、明、清三朝分别从国外引进和推广了哪些农作物结合材料分析这些以国外引进和推广的农作物有哪些共同代优势?
(3)根据材料四的文、图(见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世纪西欧庄园土地制度的特点和农奴生活的状况。
(4)根据材料五,分析19世纪中叶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5)【发展农业的思考】
通过以上探究,请你就当今中国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1)玉蟾岩遗址;水稻
(2)占城稻玉米、甘薯、马铃薯适应性强,产量高,耐旱抗寒等
(3)自给自足等命运悲催,地位低下,生活艰苦等。
(4)农奴制阻碍经济的发展;俄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5)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科技兴农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政府政策应当给予支持(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湖南省道县境内、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遗址是玉蟾岩遗址。依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先民最早配置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2)依据材料二“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注:占城在今越南中部)三万斛”可知北宋时期是引进的是占城稻;依据材料三“人们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大量种植玉米”“甘薯从外国传到福建和广东”“马铃薯最先传入台湾”可得出明朝时期传入的农业作物是玉米、甘薯和马铃薯;依据材料二“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生长湖短、适应性强、耐贫瘠等”可得出共同特点是适应性强,产量高,耐旱抗寒等。
(3)依据材料四中庄园的信息和所学可知,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依据材料“住处一般是破陋的茅棚,用糊上泥巴的枝条编成的篱笆搭成”“煮成一种稀汤。肉食一年难得碰上几遭”可知,庄园中的农奴命运悲催,地位低下,生活艰苦等。
(4)依据材料五“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可得出农奴制阻碍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可得出俄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5)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可知,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可以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科技兴农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政府政策应当给予支持等;理由依据 所学可知,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
【点评】 本题以五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明清经济发展,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28.(2021·衡阳)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党的历史,学习党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探究。
【追求真理】
材料一:1928年3月20日,衡阳籍中国共产告当员夏明翰在武汉英勇就义,临刑前吟出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道。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开拓创新】
材料二: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海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还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面胜利。
——摘自华东师大出版糖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国历史(试用本)》
材料三: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使一小块或若干小从化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艰苦奋斗】
材料四: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莱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萧华将军《长征组歌》
【热爱人民】
材料五: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逐渐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令。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学史力行】
材料六:焦裕禄,1962年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他以身作则,亲自常队到灾区,展开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洪救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读材料一,《就义诗》体现了夏明翰烈士怎样的精神内涵?
(2)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泰为化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独特道路“井冈山道路”。根据材料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革命重心为什么要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红军长征中会面临哪些艰难困苦?
(4)【爱国主义】
入当面临外族的人侵和军事威胁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反击侵略者,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请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重大战役一例。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又进行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请写出这次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5)读材料五,想一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与纪律八项注意”有何关系?
(6)阅读材料六焦裕禄的故事,我们可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你将怎样努力?
【答案】(1)爱国,不怕牺牲,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
(2)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贫困,革命热情高等
(3)恶劣的自然环境;缺衣少食,生活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等(言之有理即可)
(4)百团大战;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等。
(5)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利于提高人民军队战斗力,增强军民关系,对武装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6)以人民利益为先,以身作则,不怕艰苦的精神(爱国爱岗敬业,言之有理即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家国天下为重,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统一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知识点】红军长征;国民大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百团大战;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道。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可知,《就义诗》体现了夏明翰烈士不畏牺牲,勇往直前,舍身取义的爱国主义精神。
(2)依据材料二信息“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海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还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面胜利”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敌人势力比较薄弱的农村,农村革命根据地还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众贫困,革命热情高等的优势。
(3)根据材料四信息“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莱充饥志越坚”及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中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缺衣少食,生活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等。
(4)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等。
(5)依据材料五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利于提高人民军队战斗力,增强军民关系,对武装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6)问题一:依据材料六信息“他以身作则,亲自常队到灾区,展开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洪救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可知,我们能学到焦裕禄爱党爱人民,以身作则,不怕艰苦,爱岗敬业的精神。问题二: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家国天下为重,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统一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点评】 本题以六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井冈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战争,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29.(2021·衡阳)小论文题。
近些年来全球化出现低潮的迹象,特朗普当总统时,美国退出许多国际组织,甚至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对此,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大势所起,暂时的低潮只是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表现;有人则认为已出现逆全球化,世界日益陷入民族主义的漩涡和灾难中。请就全球化这一问题说说你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达规范)
【答案】观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论述: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参与全球化的国家日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和高素质的无形服务,但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容易造成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要提防这一“陷阱”。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小论文撰写,主要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出观点,然后依据观点进行论述。本题可以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提出观点。论述可以从经济全球化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推进作用,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是主导世界经济等进行论述。如观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论述: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参与全球化的国家日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和高素质的无形服务,但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容易造成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要提防这一“陷阱”。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故答案为: 观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论述: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参与全球化的国家日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和高素质的无形服务,但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容易造成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要提防这一“陷阱”。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 / 1湖南省衡阳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1.(2021·衡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2.(2021·衡阳)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解读下面的中国历史时间轴,关于古代史上朝代及其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分
B.②是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③是隋唐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④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3.(2021·衡阳)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写道:少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赧na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激情飞扬
B.该诗描绘了冶金矿场欢快劳动的生动场景
C.该诗饱含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D.李白诗歌成就辉煌,被称为“诗史”
4.(2021·衡阳)如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5.(2021·衡阳)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  )
时间 事件 作用
1684年 设置台湾府 巩固了东南海防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时期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A.巩固皇权的军事手段 B.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C.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6.(2021·衡阳)《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不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增开天津为商埠 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1·衡阳)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  )
A. 李自成 B.洪秀全 C.谭嗣同 D.孙中山
8.(2021·衡阳)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9.(2021·衡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
A.张謇 B.侯德榜 C.荣宗敬 D.卢作孚
10.(2021·衡阳)下图老广告可证明(  )
A.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B.抗美援朝运动开展
C.改革开放政策推行 D.三大改造实行过程
11.(2021·衡阳)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
A.联邦共和国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独立国家联合体
12.(2021·衡阳)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阿芙乐尔号 B.致远舰 C.辽宁舰 D.定远舰
13.(2021·衡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A.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14.(2021·衡阳)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称,美第奇时代(1378—1464)意大利的心灵从宗教转向哲学,从天堂转向地上;为学术疯狂的人们研究的题材是人,是人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是人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该作者描述的现象体现的是(  )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神权思想 D.写实主义
15.(2021·衡阳)下面漫画创作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这一约束的法律依据是(  )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16.(2021·衡阳)同学们开展研究性活动,研究内容有:南美的“解放者”、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非洲年”。据此推断,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C.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 D.一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17.(2021·衡阳)2020年5月,美国警察暴为执法,致使黑人弗洛伊德死亡,再次引起人们对于美国“种族主义”的谴责。追溯历史,美国独立后曾长期保留黑人奴隶制,内战爆发后才废除,但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并未消除,一直影响至今。美国内战中废除黑人奴隶制的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18.(2021·衡阳)"进化论在科学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牢固地建立了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发展的观点。"要进一步了解"进化论",可阅读达尔文的(  )
A.《神曲》 B.《人间喜剧》
C.《物种起源》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9.(2021·衡阳)如下图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示意图中“?”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雅尔塔会议
20.(2021·衡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先后宣布建成了(  )
A.政府干预经济制度 B.“福利国家”
C.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D.计划经济体制
21.(2021·衡阳)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经济改革,但成效都不大,其根本原因是没有(  )
A.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改进新经济政策不足之处
C.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多党执政的政治体制
22.(2021·衡阳)明初,湖南出现的移民现象是(  )
A.中原人乔迁人湘 B.“湖广填四川”
C.“江西填湖广” D.楚人和巴人人湘
23.(2021·衡阳)茶陵诗派的创立人是(  )
A.刘巴 B.罗含 C.阴铿 D.李东阳
24.(2021·衡阳)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南的重大战役中,成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由防御到反攻的转折点是(  )
A.常德会战 B.湘西会战 C.长衡会战 D.衡宝战役
25.(2021·衡阳)培育出湘云鲫的是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
A.刘筠 B.黄伯云 C.陈国达 D.范旭东
26.(2021·衡阳)读图,回答问题。
(1)读下面《北宋形势图》,写出国中字母的代表的内容。
A 北宋都城:   
B 少数民族政权名称:   
(2)读下边《1903年的飞机试飞》图,飞机的发明者是   
(3)飞机的发明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
27.(2021·衡阳)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举国同悲,人们深深怀念这位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而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也引发了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阅读材料,完成探究。
【中国古代农作物】
材料一:下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图。
材料二: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早即水田不登(注:登,收成或丰收的意思),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注:占城在今越南中部)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梢)小,不择地而生。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自明朝开始的海外农作物的引进,到清朝又有新的发展。顺治年间,玉米种植还不普遍……玉米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点,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人们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大量种植玉米。19世纪后,玉米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明朝时,甘薯从外国传到福建和广东。清初开始,甘薯种植逐步在浙江及长江流域发展起来,自乾隆初年开始,甘薯在北方的河南、陕西、直隶等省份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展甘薯成为清朝中后期农民的重要口粮之一。……顺治七年(1650年),马铃薯最先传入台弯。17世纪后期,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湖北、山西等地广泛栽培马铃薯。马铃薯以生长湖短、适应性强、耐贫瘠等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当时贫困农民往往把它当作主食。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中世纪西欧庄园】
材料四:即使中世纪(西欧)农奴的命运确实比罗马的奴隶要强得……但它依然是粗陋的、可怜的,为现代人所难理解。住处一般是破陋的茅棚,用糊上泥巴的枝条编成的篱笆搭成……据说,一顿好饭经常包括两道饭菜:非常像粥的麦糊和非常像麦糊的粥,这不完全是玩笑。水果几乎没听说过,蔬菜限于洋葱、韭菜、萝卜和甘蓝之类,统统,煮成一种稀汤。肉食一年难得碰上几遭……
一【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西欧中世纪一个庄园的图解
【近现代农业改革】
材料五: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1853-1856年俄国同土耳其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土耳其,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1)我国有悠久的稻作农业传统。请写出位于湖南省道县境内、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遗址名称。上图河姆渡遗址的骨耜是用来从事农业生产的,请问河姆渡先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三可知,宋、明、清三朝分别从国外引进和推广了哪些农作物结合材料分析这些以国外引进和推广的农作物有哪些共同代优势?
(3)根据材料四的文、图(见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世纪西欧庄园土地制度的特点和农奴生活的状况。
(4)根据材料五,分析19世纪中叶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5)【发展农业的思考】
通过以上探究,请你就当今中国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28.(2021·衡阳)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党的历史,学习党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探究。
【追求真理】
材料一:1928年3月20日,衡阳籍中国共产告当员夏明翰在武汉英勇就义,临刑前吟出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道。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开拓创新】
材料二: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海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还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面胜利。
——摘自华东师大出版糖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国历史(试用本)》
材料三: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使一小块或若干小从化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艰苦奋斗】
材料四: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莱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萧华将军《长征组歌》
【热爱人民】
材料五: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逐渐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令。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学史力行】
材料六:焦裕禄,1962年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他以身作则,亲自常队到灾区,展开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洪救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读材料一,《就义诗》体现了夏明翰烈士怎样的精神内涵?
(2)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泰为化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独特道路“井冈山道路”。根据材料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革命重心为什么要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红军长征中会面临哪些艰难困苦?
(4)【爱国主义】
入当面临外族的人侵和军事威胁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反击侵略者,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请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重大战役一例。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又进行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请写出这次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5)读材料五,想一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与纪律八项注意”有何关系?
(6)阅读材料六焦裕禄的故事,我们可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你将怎样努力?
29.(2021·衡阳)小论文题。
近些年来全球化出现低潮的迹象,特朗普当总统时,美国退出许多国际组织,甚至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对此,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大势所起,暂时的低潮只是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表现;有人则认为已出现逆全球化,世界日益陷入民族主义的漩涡和灾难中。请就全球化这一问题说说你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达规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核心思想“仁”,提出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同时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B正确;
老子主张的是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与题不符,A错误;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与题不符,C错误;
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与题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孔子在政治方面和教育方面的贡献,属于常考知识点,要牢记。
2.【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秦汉是中国第一个封建大统一时代,故A正确;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907年唐朝灭亡,②是隋唐时期,故B错误;
公元1368元朝灭亡,明朝建立,③是宋元时期,故C错误;
④是明清时期,但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对外开放,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重点掌握古代史上朝代及其阶段特征的表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李白诗歌成就辉煌,被称为“诗仙”,被称为“诗史”的是杜甫,故D符合题意;
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激情飞扬,故A不符合题意;
李白《秋浦歌》描绘了冶金矿场欢快劳动的生动场景,饱含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故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诗歌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对诗仙李白的认识,注意材料的解读。
4.【答案】B
【知识点】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政治制度,体现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制约,保证了皇帝的权力与威严;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选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机构,C错误;
明朝丞相被废除,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5.【答案】B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的内容有: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以及协商关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7.【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李自成,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史称金田起义,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谭嗣同,不符合题意;
D.孙中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8.【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的主张,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因此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到制度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过程。
9.【答案】A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选项A符合题意;
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B排除;
上海申新纺织公司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公司成立于1912年12月19日,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立于上海,C排除;
卢作孚被誉为“中国船王”,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张謇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10.【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公私合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通过赎买和公私合营等方式,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正确;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中国解放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改革开放政策与图片信息无关,故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改造的完成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 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实行的是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故B符合题意;
联邦共和国制是美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A;
“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地区的制度,排除C;
独立国家联合体是苏联解体之后的国家形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内容以及意义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A. 阿芙乐尔号,不符合题意;
B.致远舰,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定远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3.【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可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家庭财富标志越来越高档,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B正确;
图片说明的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是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4.【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4世纪前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越来越发现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提出人文主义思想,反对以神为中心,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故A符合题意;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欧洲中世纪的神权思想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写实主义是一种美术思想,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依据漫画“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结合所学知识,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王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A符合题意;
美国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B不符合题意;
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C不符合题意;
1804年,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的有关知识。这类漫画类的选择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也使试题呈现出图文并茂的效果。
16.【答案】C
【知识点】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玻利瓦尔是众多英雄中的杰出代表,他率领起义军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1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3亿多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夺走1000多万印度人的生命。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据南美的“解放者”、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非洲年”推断,这体现了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故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C符合题意;
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排除A;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是指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排除B;
一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是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林肯在美国内战期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故B正确;
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罗斯福在美国经济危机中实施新政,尼克松在他任期内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他们都没有在美国内战中废除黑人奴隶制,故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18.【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十九世纪,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生物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牢固地建立了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发展的观点,故C符合题意;
《神曲》、《人间喜剧》均是文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物理学,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的相关史实。《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19.【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A.萨拉热窝事件,不符合题意;
B.凡尔登战役,不符合题意;
C.依据“1942-1943”“二战转折点”可知,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这次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雅尔塔会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0.【答案】B
【知识点】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A符合题意;政府干预经济又称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排除A;
自由资本主义制度是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
计划经济体制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1.【答案】C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所进行的改革,都是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但这些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故C项符合题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新经济政策颁布之后就结束了,故A项错误;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所进行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与列宁施行的新经济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
在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期间,一直坚持一党专政的局面,并不存在多党制,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的相关知识。
22.【答案】C
【知识点】湖南
【解析】【分析】元末明初,大量江右人迁居到湖广地区,历史上称作“江西填湖广”,故排除A,C符合题意;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故B错误;
巴人和楚人大批入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初湖南出现的移民现象,重点掌握明朝时期“江西填湖广”移民浪潮的原因和影响。
23.【答案】D
【知识点】湖南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李东阳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主持文坛数十年之人,其为诗文典雅工丽,为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选项 D 符合题意,ABC 与题目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创立茶陵诗派的湖南人的相关史实。
24.【答案】B
【知识点】湖南
【解析】【分析】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故选B。
【点评】本题为地方史基础知识题,学生识记地方历史即可解答。
25.【答案】A
【知识点】湖南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刘筠,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他主持的“异源四倍体鲫鲤和三倍体湘云鲫(鲤)的研究”等科研成果已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培养的三倍体湘云鲫在我市放养成功,为我国鱼类和特种水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A正确;
黄伯云,1945年11月24日出生,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人,粉末冶金专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的发明人,排除B;
陈国达是活化构造学说和递进成矿理论的创立者。国际地质界称他为"地洼学说之父",中南大学教授,排除C;
范旭东是民国时期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培育出湘云鲫的大学教授,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6.【答案】(1)东京/开封;辽
(2)莱特兄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北宋的都城是东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位于图中A处;10 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据此可知,图中B处是辽国。
(2)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飞机的发明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与创制。
【点评】 本题以图片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北宋的建立、辽政权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飞机的发明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7.【答案】(1)玉蟾岩遗址;水稻
(2)占城稻玉米、甘薯、马铃薯适应性强,产量高,耐旱抗寒等
(3)自给自足等命运悲催,地位低下,生活艰苦等。
(4)农奴制阻碍经济的发展;俄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5)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科技兴农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政府政策应当给予支持(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湖南省道县境内、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遗址是玉蟾岩遗址。依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先民最早配置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2)依据材料二“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注:占城在今越南中部)三万斛”可知北宋时期是引进的是占城稻;依据材料三“人们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大量种植玉米”“甘薯从外国传到福建和广东”“马铃薯最先传入台湾”可得出明朝时期传入的农业作物是玉米、甘薯和马铃薯;依据材料二“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生长湖短、适应性强、耐贫瘠等”可得出共同特点是适应性强,产量高,耐旱抗寒等。
(3)依据材料四中庄园的信息和所学可知,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依据材料“住处一般是破陋的茅棚,用糊上泥巴的枝条编成的篱笆搭成”“煮成一种稀汤。肉食一年难得碰上几遭”可知,庄园中的农奴命运悲催,地位低下,生活艰苦等。
(4)依据材料五“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可得出农奴制阻碍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可得出俄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5)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可知,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可以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科技兴农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政府政策应当给予支持等;理由依据 所学可知,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
【点评】 本题以五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明清经济发展,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28.【答案】(1)爱国,不怕牺牲,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
(2)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贫困,革命热情高等
(3)恶劣的自然环境;缺衣少食,生活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等(言之有理即可)
(4)百团大战;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等。
(5)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利于提高人民军队战斗力,增强军民关系,对武装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6)以人民利益为先,以身作则,不怕艰苦的精神(爱国爱岗敬业,言之有理即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家国天下为重,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统一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知识点】红军长征;国民大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百团大战;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道。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可知,《就义诗》体现了夏明翰烈士不畏牺牲,勇往直前,舍身取义的爱国主义精神。
(2)依据材料二信息“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海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还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面胜利”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敌人势力比较薄弱的农村,农村革命根据地还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众贫困,革命热情高等的优势。
(3)根据材料四信息“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莱充饥志越坚”及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中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缺衣少食,生活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等。
(4)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等。
(5)依据材料五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利于提高人民军队战斗力,增强军民关系,对武装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6)问题一:依据材料六信息“他以身作则,亲自常队到灾区,展开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洪救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可知,我们能学到焦裕禄爱党爱人民,以身作则,不怕艰苦,爱岗敬业的精神。问题二: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家国天下为重,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统一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点评】 本题以六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井冈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战争,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29.【答案】观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论述: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参与全球化的国家日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和高素质的无形服务,但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容易造成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要提防这一“陷阱”。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小论文撰写,主要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出观点,然后依据观点进行论述。本题可以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提出观点。论述可以从经济全球化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推进作用,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是主导世界经济等进行论述。如观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论述: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参与全球化的国家日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和高素质的无形服务,但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容易造成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要提防这一“陷阱”。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故答案为: 观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论述: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参与全球化的国家日益享受到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质量的物质产品和高素质的无形服务,但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容易造成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要提防这一“陷阱”。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