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2 19:26:12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
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1年11月期中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
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
分钟
注意事项
证号写在试题巷和答
并将准考证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
指定位
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
答题
应题目的答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
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选择题
签字笔直接答在答
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卷、草稿纸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
题卡一并上交
现代文阅读(35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国共产
命实践中孕育出来的独
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契合之处,这使得继承革命文化成为培育
核心价
值观的有效载体
优秀传统文化是
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文化源
秀传统文化是中华
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下为
敢、自强
上善若

和个人层面的美德追求。这
秀道德基因和价值元素在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革命
精神、井冈山精
征精神等,都
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时期的继承

价值观而论,其基本理念和内容如爱囯、诚信、友善、和谐等,也都充分体现了对忧国忧民、讲
为善、崇尚和合等中华传统美徳的辩

秀传统
从内容上看,革命文化内容丰富,既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人格、心理、精

义融入中国革命实践和
理的重
成果
说,革命
文化不仅凝结着高尚的道徳资源,还是一种价值体系和真理文化。它从形
都蘊含着民族独
敬业
奉献、艰
精神品格,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都有着相通和契合之处
这意味弘扬革命文化其实就是在传递社
核心价值观理念和精髓,

意义理解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精神文化
虽然在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进程

是致力于民族振兴、国家
人民幸
革命实践中形成,在革命时
期其

凝聚革命力量,齐心协力推翻“三座
的压迫,为实现
试题卷第
民族独立和解放提供支撑。在社会主义
改革时期,重温和发扬革命精神,是为了激励民众
克服改革阻力和困难
行伟大斗争,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
来说,其
领与整合多元价值,树

各种错误价
提升社会整体道德
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汇聚精神动力,从而助推民
实现
见,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
观不仅有着共同

有着
在“从哪里来
到哪
两个重要方面保持了高度统
助于彼此产生深度共鸣
惟革命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田旭明《革命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
样传承和
色革命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

极其复杂
难的系统工程

要在思想认识和实
第一,在认识
讨红色革命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朱
强对红色革命文化在中
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
任务

前提和
来,习近平
做好文

导,增强“四
我们对
革命文化是一种

质力量
的文化
成为让更

接受、让更多的国家民族愿意分享的文化。所以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
是一个在实践中的复
乍过程。建设这一过程起码要经过发掘→制作(研究
乍等)→传播(平面媒体
媒体、立体媒体等)→接受→行动→成效→影响这样

还要有若干辅助链条,如组织管理、资金支持、技术设备等等
是有利于发
色革命文化的事,都应当而且积极主动地开展起来。传承
革命文化之事也
任何事
样,重在实践,重
重在从我做起,重在从
当下做起
编自荣开明
命文化:内涵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文化是在革命实践中孕育出来的文化形态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相通
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理解,弘扬革命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
C.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
命文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时,就能成为综合国力中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内容,下列说法
项是(3分
命文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
源头,这使得彼此能更好
地产生对话与相互作
命文化的价值观念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如今,时代变
命文化也失去其主
价值和意义
命文化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和长
会主义核
价值观就是弘扬革命文化
色革命文化成为更多的国家民族愿意分享的文化是我们的最终
成这
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试题卷第2页(共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
1. D 【解析】原文表述为“只有当红色革命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
益的时候,才能形成为综合国力中的文化软实力。”为“只有……才”的必要条件,选项表述为“只
要……就”,换成充分条件,不成立。
2. A【解析】B选项,根据材料一的表述,即使现在不处于革命时期,革命文化依然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价
值,选项表述不当;C 选项,根据材料一,革命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但不能
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弘扬革命文化;D 选项,材料二中并没有提到弘扬革命文化的最终
目标这一概念,选项表述无中生有。
3. D【解析】D选项描述的内容属于提升思想认识的层面,不属于具体的实践。
4.【参考答案】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展开论述。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继承革命文化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答出总分结构或开篇提出论点均可得 1分);接着分三个层次展开分析:①
两者有共同文化源流(1分);②两者在内容上高度契合(1分);③两者有共同的长远目标。(1分)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结构,学生需要从语段中找出关键句进行概况。首段提出中心论点“继承革
命文化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第二、三段主要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有共同的文化源流,关键句为第二段第一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共同文化源流”。第四段重点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的契合,关键句为第四段
中“它从形式到内容,从表面到深层……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都有着相通和契
合之处”。第五、六段重点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共同的长远目标。关键句有“革命文
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精神文化系统……二者在目标导向上有着共同的交汇点”“由此可见,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还有着共同的长远价值目标”。
5.【参考答案】①加强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从思想上认识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②从
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革命文化精神充;③分利用当地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参观
学习,加深对红色革命文化的理解。(每点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从材料二可得出要传承与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一方面要“在
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下苦功夫”,一方面要“在实践上做扎扎实实的工作”。因此,能联系材料内
容和自己的理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进行答题即可。
6. B【解析】小说描绘紫罗兰、蝴蝶花等各色花朵,是为了烘托出罂粟花在群花中的特征,从而突出小
说要表达的主题。
7. B【解析】本篇小说对阿列克赛的描写只有寥寥数笔,“我”和奥丽娅大婶对阿列克赛的描述也不多,
“形象丰满、立体”表述不妥。
8. 【参考答案】①强化了主题。结尾对罂粟花的描绘突出了罂粟花的生机勃发与生命的延续,强化了小
说“赞美为国捐躯的英雄”的主题;②小说结尾提到“火焰”,照应了标题,加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
(每点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篇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可从内容上和结构上进行思考。从内容上看,小说结尾对花坛中的
罂粟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突出了罂粟花的象征意义,强化了小说“赞美为国捐躯的英雄”的主题;
从结构上看,结尾反复提到火焰,如“像火一样熊熊燃烧”“洒下火星”“吐出火舌”“活的火焰”
等,呼应了小说的标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
9.【参考答案】①人物性格的淡化,小说并没有着力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只是呈现人物自然的状态;
②平淡的情节(结合散文“形散”的特点分析),小说主要围绕罂粟花的种植和生长的经过展开,没
有设置曲折的情节和突出的矛盾冲突;③充满情感的语言(结合散文的语言特点分析),小说在质朴
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感情,通过对罂粟花的赞美,歌颂了那些为祖国献出青春和生命的人;④借物
喻人/象征手法的运用(结合散文常见手法分析)。小说重点突出了罂粟花“生命短暂”“生机勃发
的燃烧”的特点,借此来比喻那些年轻烈士,与散文中的手法极其类似。(任意答出 3 点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散文化的特点,可从小说和散文的文体特征角度进行思考。从小说情节设置
的角度来看,本篇小说淡化了情节,没有设置突出的矛盾冲突,与散文比较接近。从小说人物塑造的
角度看,本篇小说没有着力刻画人物的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在文中也不突出,只是呈现人物自
然的状态。从语言角度分析,本篇小说语言充满情感,有散文语言的特点。从手法运用上看,主要运
用了散文中比较常见的象征的手法。
10.D【解析】原文断句为“夫慢令谨诛,贼也。征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
刑可即也。”
11.A【解析】知,意为“主管”,与“摄”的“暂代官职”含义不同。
12.C【解析】“他们关系特殊而最终赦免了他们”无中生有,原文为“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并未
提到两人的关系特殊。
13.(1)天下有五种最大恶行,盗窃的行为不在其中。(得分点:定语后置,与:参与,引申为在其中,
焉:语气词。句意 1 分。)
(2)其中有些不听从教化的顽劣之徒,可以用刑罚来惩治他们。这样一来百姓都知道什么是犯罪了。
(得分点:其,其中;待之以刑,状语后置;咸,都。每点 1 分,句意 1 分。)
14.①少正卯集五恶于一身;
②引用历史上古代君王诛杀恶人例子,说明此等情形非杀不可;
③引用《诗经》,此人位高权重,势力大,如果跟随他的小人成群,足以让人忧心,所以必杀。
15.【答案】D
【解析】《伤谢朓》后四句,着意造成品质之优秀和生命之短暂的反差,由此抒发对谢朓不幸遭遇的
无比惋惜之情。
16.【参考答案】
①《伤谢朓》主要通过评价亡友的文学成就和高洁品质来抒发情感。(2 分)
②《悼亡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月”“花”等自然景物既勾起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又反衬人事凄凉。
③《悼亡诗》运用了移情于物的抒情方式。屏风、坐席,物在人亡,徒然虚设;幔席之类,已非昔日,
都已更换。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④《悼亡诗》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悲哉”“万事”等句,直接抒写哀情,由肺腑倾泻而出,
真率沉挚,悲切苍凉。
(《悼亡诗》的抒情方式任意答出两种抒情方式并能结合诗句分析即可得 4 分)
17.【参考答案】
(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18.B【解析】“整装待发”意思是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蓄势待发”原意是指半蹲着的人随时准备
站起来冲出去。意思是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结合文意两个词语都可运用。
“熟能生巧”意思是对工作、技能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游刃有余”根据《庄子·养生主》
记载,一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很熟练,刀子能在牛骨缝儿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阻碍,还显得大有余
地。后用以比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游:移动。有余:有余地。结合文意两个
词语都可运用。
“引人注目”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惹人注目 ”的意思是招引(别人)
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结合文意选择“引人注目”。
“紧锣密鼓”意思是戏开场前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准备。“鼓乐喧天” 意思是
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形容十分欢乐热闹。结合文意选择“紧锣密鼓”。
19.C【解析】“在神舟十二号的备选名单中”的叙述中,“备选”应为“名单”的修饰词,应该靠紧“名
单”,表明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不用“曾经”一词,“能否成为”与“我们期待的事”是“两面”与
“一面”不能对应。
20.【参考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
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句式结构相同。用整齐的句式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载人人数的增加、天数
的增加、研究范围的扩展及停留时间的延长等方面的变化,表达了对载人航天工程的骄傲自豪之感,
加强气势,情感更加浓烈。
21.D【解析】结合第一段文字,当前的“双减”政策的落实应放在第一句,结合第二段转折写家长的焦
虑,“家庭的可作为之处越来越多”应为最后一句,结合语意逻辑,答案应该选择 D。
22.【参考答案】 也要在细节处更懂孩子 反而生出新的焦虑 既读有字之书
【解析】第一处空需要有跟“既要”相对的“也要”,与“宏观”相对的“细节”,有与跟得上社会
发展相对的“懂孩子”,也与后文“明白孩子”相连接。
第二处空要考虑疑问号的存在,与“未能放下”相对的就是“生出新有”,以焦虑为中心词。
第三处空与后一句的“也”相对应的“既”,中心词是“无字之书”。
23.【审题立意】“战场”在此处意味着竞争、磨难、挫折等意。
材料一给人的启示是:经历磨难,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从战场上的英雄,哪怕困难重重,需要坚持。
材料二给人的启示是:需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材料三给人的启示是:在面对挑战等要保持好心态,保全好自身,以更好的状态参与“战争”。
所以,结合三则材料,此篇作文可以立意为:面对“战场”,我们应该有战胜的信心和勇气,并保持
继续奋斗的状态,勇敢前行。
【作文等级及记分参考标准】
一等:优,54分及以上;
二等:良,45分~53分;
三等:合格,36分~44分;
四等:问题作文,24~35分;
五等:差,24以下直到 0分
合格要求是: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字迹清楚,有一定深刻度和创建性,字数符合要求。
【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不计,扣完 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 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
不足字数者,每少 30字扣 1分;无标题扣 2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后,扣字数分。(少 30个字扣 1分)
2.200—400字的文章,在 12—25分之间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在 12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分或 2分,不评 0分。
5.只写标题的,给 1分或 2分,不评 0分。
6.完全空白的,评 0分。
(三)抄袭、套作评定
1.抄袭量在 95%以上的记 0 分。
2.抄袭量在 80%—95%之间的,在 10分以下评分。
3.抄袭量在 50%—80%之间的,在 10-20分之间评分。
4.套作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后,根据套作情节轻重扣 20—30分,最低记 5 分。
参考译文:
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代理宰相之职,表现出高兴的神色。弟子仲由问他:“我听说君子祸患来临
不恐惧,福禄降临也不欢喜。现在您得到高位而流露出欢喜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对,
确实有这样的说法。但不是有‘显贵了而仍以谦恭待人为乐事’的说法吗?”就这样,孔子执掌朝政七天
就诛杀了扰乱朝政的大夫少正卯,在宫殿门外的两座高台上行刑,并在朝廷暴尸三日。
孔子弟子子贡向孔子进言:“这个少正卯,是鲁国知名的人。现在您执掌朝政首先就杀掉他,也许有
些不恰当吧?”孔子回答说:“坐下来,我告诉你杀他的缘由。天下称得上大恶的有五种,盗窃的行为不
包括在内。一是通达事理却又心存险恶,二是行为邪僻而固执,三是言语虚伪却又能言善辩,四是对怪异
的事知道得过多,五是言行不端还要广施恩惠。这五种大恶,人只要有其中之一恶,就免不了受正人君子
的诛杀,而少正卯则是每样都具备。他身居一定的权位就足以聚集起自己的势力结党营私,他的言论也足
以迷惑众人伪饰自己而得到声望,他积蓄的强大力量足以叛逆礼制成为异端。这就是人中的奸雄啊!不可
不及早除掉。历史上,殷汤杀掉尹谐,文王杀掉潘正,周公杀掉管叔、蔡叔,姜太公杀掉华士,管仲杀掉
付乙,子产杀掉史何,这七个人生于不同时代但都被杀了头,原因是七个人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具有的
恶行是一样的,所以对他们不能放过。《诗经》中所说的:‘忧亡心如焚,被群小所憎恶。’如果小人成
群,那就足以令人担忧了。”
孔子做鲁国的大司寇,有一对父子来打官司,孔子把他们羁押在同一间牢房里,过了三个月也不判决。
后来,其中的父亲请求撤回诉讼,孔子就把父子二人都放了。
季孙氏听到这件事,很不高兴,说:“司寇欺骗我,从前他曾对我说过:‘治理国家一定要以提倡孝
道为先。’现在我要杀掉一个不孝的人来教导百姓遵守孝道,不也可以吗?司寇却又赦免了他们,这是为
什么呢?”
冉有把季孙氏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叹息说:“唉!身居上位不遵守治国之道,却要杀掉有过失的黎
民百姓。不用孝道来教化民众而随意判决官司,这是滥杀无辜。军队打了败仗,是不能用斩杀士卒来解决
问题的;刑事案件不断发生,是不能用严酷的刑罚来制止的。为什么呢?统治者的教化没有起到作用,罪
责不在于百姓。法律松弛而刑杀严酷,是在残害百姓;随意横征暴敛,是凶恶残酷的暴政;不加以教化而
苛求百姓遵守礼法,是残暴的行为。施政中没有这三种弊害,才能使用刑罚。《尚书》说:‘刑杀要符合
正义,不能随心所欲,断案难免会出现不顺心之事。’说的是先施教化后用刑罚,先陈说道理使百姓明白
敬服。如果还不行,就应该以贤良的人为表率引导鼓励他们;还不行,才放弃种种说教;还不行,才可以
用威势震慑他们。这样做三年,百姓就会走上正道。其中有些不听从教化的顽劣之徒,可以用刑罚来惩治
他们。这样一来百姓都知道什么是犯罪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