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B.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
C.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 食之不能尽其材。
3.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寡人(guǎ) 弗敢易(fú) 辞穷色挠(ráo) 鄢陵(yān)
B. 大义凛然(lǐn) 唐睢(jū) 以头抢地(qiǎng) 魏襄王(xiāng)
C. 韩傀(guī) 寡人谕矣(yú) 怫然大怒(fú) 熠熠生辉(zhuó)
D. 休祲(jìn) 缟素(gǎo) 免冠徒跣(xiǎn) 侵犯(qīn)
4.给下面句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A. 容易 B. 平和 C. 轻视 D. 交换
5.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徒以有先生也 B. 以大易小 吾以十倍之地
C. 轻寡人与 吾与汝毕力平险 D. 休祲降于天 相与步于中庭
6.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何以战”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
A. 徒以有先生也 B.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 以君为长者 D.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二、填空题
7.解释下列划线的古今异义词。
①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
②大王加惠________
③虽然 , 受地于先王________
④非若是也________
⑤休祲降于天________
⑥秦王色挠________
8.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以头抢地 彗星袭月 天下缟素 寡人谕矣
9.《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末年的________(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是一部________体史书。文章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赞扬了唐雎________的精神。
三、综合题
10.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四、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本文题目是《________》,选自《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请广于君 广: ________
②休祲降于天 休: 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夫韩、魏灭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秦王色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与臣而将四矣上使外将兵
D.天下缟素可以调素琴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把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B.秦王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流咂千里”的场面,目的是用武力恫吓唐雎。
C.唐雎不畏强暴,慷慨陈词,在这场弱国与强国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D.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严正立场和凛然正气。
1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头抢地耳________ ②皆布衣之士也________
③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 ④寡人喻矣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4).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C
2. D
3. D
4. D
5. B
6. B
二、填空题
7. 交换;给予;虽然这样;这样,如此;吉祥;屈服
8.qiāng;xí;g o;yù
9. 战国策;西汉;刘向;国别;对话;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三、综合题
10. (1)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他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秦惠文王派张仪入楚,把商於之地六百里许给楚王,让楚与齐断交,结果根本没履行诺言。再如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的和氏璧,其意也只在“得璧”而并非“易地”。这次秦王赢政想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之安陵”,虎狼之心昭然若揭,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坚决不答应。
(2)秦王一见到唐雎,劈头就是严厉的质问,不容对方分说,就炫耀起自己“灭韩亡魏”的武功,透露出他完全可以用武力来吞并安陵的意思。接着又进一步向唐雎施加压力,以所谓“逆寡人”、“轻寡人”大兴问罪之辞。短短的几句话,其盛气凌人之态暴露无遗。等唐雎表示“不易地”的坚决立场后,秦王立即进行战争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借此让唐雎屈服。
在这场弱国与强国的外交斗争中,唐雎有胆有识,他既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当秦王以“轻寡人”相责难时,他立即坚决予以驳斥:“否,非若是也。”不仅如此,为了掌握斗争的主动权,他有意激怒秦王,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他毫不惊慌,而是以非凡的机锋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这个要害,然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待到最后说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且“挺剑而起”时,秦王就只剩下“长跪而谢之”一条退路了。这一场斗争,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四、文言文阅读
11. (1)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2)扩充;吉祥
(3)B
(4)①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②而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5)D
12. (1)①撞 ②平民 ③道歉 ④明白
(2)①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
②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愤怒、威胁、害怕(色挠)。
(4)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