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单元测试 A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单元测试 A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3 11:0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单元测试题 A卷(含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某实习小组准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
2、“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
A.300万年 B.170万年
C.70万年 D.20万年
3、下列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打制的石器打死了一头野兽
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4、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元谋人生活在( )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辽河流域 D. 珠江流域
5、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6、下列原始居民中,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的是 (  )
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7、“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8、下列图片中的内容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10、根据媒体报道,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
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生活在中国云南省元谋县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 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
11、某摄制组来到大西北,想以北方最早培育的农作物为主要食材来做一种粥,你会给他推荐(  )
A.水稻 B.高粱 C.玉米 D.粟
12、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B.部属创造文字,编出音律
C.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D.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
13、小刚同学在搜索一次传说时代的战役时,搜到了以下内容: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小刚同学搜索的这次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阪泉之战 D.巨鹿之战
14、《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15、《尧王的传说》是该书的一部分,本部分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尧的传说。下列哪一描述是该部分的内容(  )
A.鼓励人们开垦农田 B.发明舟车
C.治水有功 D.让位于禹
二、非选择题(16题7分;17-18题每题9分;19-21题,每题10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右图北京人复原头像
材料二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
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1)依据上面的图片材料指出北京人的头部与现代人有何区别。
 
(2)概括材料指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北京人体质的进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河姆渡人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河姆渡人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人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材料二 半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半坡人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人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我国哪个地区的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农耕生活有哪些共同特点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孙中山为他书写了祭陵词,寥寥32字,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他的感恩追思之情。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二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1)材料一中的“轩辕”有一项发明,这个发明是什么 在“轩辕”统治时期,相传还有一个人创造了文字,这个人是谁
(2)材料二所述的历史人物是谁 他完成材料所述事件采用了什么方法 他有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是什么
 
(3)材料中的人物都是古代传说中提到的,请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20、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探索: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认为人是从哪里来的 你如何看待图1反映的观点
(2)如图2所示,人类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3)图3反映的是我国什么原始人类 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这种原始人类有什么生活特点
(4)除了图3反映的原始人,你还了解哪些原始人 (至少举出两种)由此,你有何感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三:清明节在黄帝陵公祭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盛事。2014年(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4月3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马英九今天主持2014年遥祭黄帝陵典礼,凸显慎终追远、饮水思源寓意。这是马英九任内第4度主祭。
——摘自人民网
(1)材料一中的华夏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前身?
(2)材料二“轩辕”指的是谁?依据材料二指出他的贡献有哪些?
(3)材料二、三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黄帝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A 5、B 6、A 7、A 8、C 9、D 10、A 11、D 12、D 13、C 14、A 15、A
二、非选择题
16、(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等。 
(2)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的腿骨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17、(1)材料一代表了南方长江流域;材料二代表了北方黄河流域。 
(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原始农业;居住在房子里,过着定居的生活;饲养家畜;学会了制作陶器和乐器。
18、(1)指南车。仓颉。 
(2)大禹。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三过家门而不入。 
(3)史实指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传说是人们依据历史,经过人们加工而成的历史故事等。
19、【答案】(1)群居生活。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山顶洞人。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可知,上古时期,环境险恶,依靠一己之力不能生存,北京人只能过群居生活;(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灰烬堆积很厚可知,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3)依据材料信息:钻燧取火可知,古人类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18000年的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故答案为:(1)群居生活。(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3)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山顶洞人。
【点评】学生要对比记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生活特征。本题难度适中。
20、 (1)人是神创造的。古代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只能凭借想象,创造出许多类似于图1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并不能代表历史事实。
(2)从图2来看,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3)北京人。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生活特点:会制造并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使用火来取暖照明,抵御猛兽侵袭,烧烤兽肉,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4)元谋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等。感想: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21、【答案】(1)汉族
(2)黄帝;创造了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或打败蚩尤部落,形成了华夏族)
(3)表达了后世子孙对黄帝的无限崇拜敬仰(崇敬)之情。
【解析】(1)在阪泉之战中,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材料二“轩辕”指的是黄帝,依据材料二可知,黄帝的贡献有创造了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是指,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后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3)两岸同胞在清明节在黄帝陵公祭轩辕黄帝,这说明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都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表达了后世子孙对黄帝的无限崇拜敬仰(崇敬)之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