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认识倍数
一、教学目标:
在自主计算、交流、判断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倍数的过程,知道倍数的含义;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 的所有倍数;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倍数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倍数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探索过一些特殊的运算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除法,看除法计算中有些什么现象。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倍数。
(出示情境图)
(1)说一说: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思考:皮帽价钱是布帽价钱的几倍?
(3)列式交流。
(4)明确:90÷18没有余数,我们就说90是18的倍数。
2.出示下面两组数。
(1) 12÷3= (2)11÷3=
40÷8= 43÷8=
315÷15= 637÷15=
算一算,再交流计算结果。
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组都没有余数,第二组都有余数。
(三)重难点精讲
1.倍数的概念
(1)师:12除以3,没有余数,我们就说12是3的倍数。
(2)40是8的倍数吗?为什么?(是)
315是15的倍数吗?为什么?(是)
11是3的倍数吗?为什么?(不是)
(3)你能再举例说明吗?
让学生说出更多的式子,使学生明确倍数的含义。
如:20÷5=4 20是4的倍数。
10÷5=2 10是5的倍数。
100÷10=10 100是10的倍数。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请写出6的倍数,你能写多少?
学生独立找出6的倍数。
说一说你所写的6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6的倍数有无数个。
6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通过讨论,使全体学生懂得: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本身。
(2)请写出50以内4的所有倍数。
学生独立写4的倍数。
汇报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8、12、16、20、24、28、32、36、40、44、48。
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四)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呀?(学生交流)
(五)随堂检测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找倍数关系,然后和同学交流。
(2)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六、板书设计
认识倍数
90÷18=5
90是18的5倍。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练一练第3题。
2.完成问题讨论。
八、教学反思
新课伊始,直接由生活情境“皮帽价钱是布帽价钱的几倍”引入,教学倍数的概念。倍数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不要让学生去探究,学生也不可能探究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教,教时要结合具体算式讲。教师讲完之后,要让学生结合其它的算式进行练习,给学生一个举一反三的机会。因此,我首先根据算式介绍倍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根据其余几道除法算式模仿的说一说。
“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本环节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并通过两次针对性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学生各种方法有用除法找的,有有序找的,也有无序找而有遗漏的。教师引导学生对有序和无序找的作了比较,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在学和议的环节,学生交流的过程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接纳的过程,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加工和重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不断走向深入,思维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提出了各自的解法或见解,是思维独创性的培养;引导学生一对一对有序的找,是思维条理性的培养;既有迁移于摆正方形的形象思维,又有直接运用除法算式的抽象思维,或乘除法口诀的综合运用等,在感受解法多样性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部分教学,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认真地思考、充分地交流、相互评价。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亲历了方法探究的过程,自主构建了知识体系。
数学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一种数学方法的渗透。因此在教学完新课环节,我简单的引领学生对本节课所用的数学方法进行梳理,加深学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