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认识因数、质(素)数和合数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关系;使学生依据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理解因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一个数的因数、质数和合数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1)把12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2)依学生汇报板书:
1×12=12 2×6=12 3×4=12
12×1=12 6×2=12 4×3=12
(3)师:乘数也叫因数。
(4)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学生观察算式,找出因数一样的算式。
师: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能用3种方法表示,这三种方法是:1×12=12,2×6=12, 3×4=12,并指明算式一样时选择其中一种说出来。
板书:12=1×12=2×6=3×4
2.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说出12的因数有:1、12、2、6、3、4)
(1)师:根据刚才的操作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学生思考片刻后汇报,可以组内交流。)
(2)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思路想,看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3.引导得出“有序思考”的方法。
师: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那么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
找一个数的因数,要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即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地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请同学们按顺序说出12的因数。(学生汇报)
板书:12的所有因数有:1、2、3、4、、6、12。
(三)重难点精讲
1.找出1~10各数的所有因数。
(1)分别写出1~10各数的所有因数。
(2)观察写出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3)明确:1是每个数的因数,而且是最小的一个;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就是它自己。
2.认识质数与合数
(1)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只有1和它的本身连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举例说明:2、3、5、7都是质数;4、6、8、10都是合数。
(3)提问:1是质数还是合数?
(4)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归纳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说说怎么找一个数的因数?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五)随堂检测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六、板书设计
认识因数、质(素)数和合数
12=1×12=2×6=3×4
12的因数有:1、12、2、6、3、4
只有1和它的本身连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
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2.完成问题讨论。
八、教学反思
在认识了倍数的基础上认识因数,质数和合数是这一知识点上承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下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通分、约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本册后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首先是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入手,进行分类,把这些数分成若干类,从中找到质数的特征,再找到合数的特征,逐步往下教学的。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
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10这1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并感悟到,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然后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我觉得概念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去揭示。这样不仅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