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5.6分解质因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5.6分解质因数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13 16:3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6 分解质因数
一、教学目标:
经历认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以及用不同方法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在自己写算式、尝试分解质因数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质因数的意义,分解质因数。
四、教学难点:会分解质因数 理解因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又写了一 个数60。看到60,你能想到什么呢?
(1)1、2、3、4、5、6、10、12、15、20、30、60都是60的因数。
(2)60最大的因数是60,最小的因数是1.
(3)60是合数。
(二)讲授新课
1.认识质因数
(1)师:把60写成几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而且不能用1。你们能行吗?试一试。
(2)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3)交流学生写出的算式。
师:谁来把你写的算式和大家交流一下。
(4)学生汇报。
60=2×5×6;
60=3×4×5;
60=2×3×10;
60=2×3×2×5;
2.介绍大头蛙的方法。
师:大头蛙是这样写的(教师边 讲述边板书)。:它先把60写成6×10的形式,又发现6又可以写成2×3,10可以写成2×5,所以60=2×3×2×5。
教师板书: 60=2×3×2×5
3.教师介绍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师:2、3、2、5,这几个因数都是质数,都叫做60的质因数。像这样,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三)重难点精讲
分解质因数
1.教师提出:一个质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吗?
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师:一个质数可以写出质数相乘的形式吗?
(2)学生讨论。
(3)明确:一个质数只有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1不是质数,所以不能。
3.把35、42、54分解质因数。
35=5×7 42=2×3×7 54=2×3×3×3
4.介绍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5.小组合作验证结论: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
(四)归纳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说说怎么分解质因数?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分解质因数?
(五)随堂检测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 完成练一练第2题。
3.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六、板书设计
分解质因数
60=2×3×2×5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练一练第4题。
2.完成问题讨论。
八、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质因数,以及学会将一个合数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即分解质因数。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因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而质因数这一概念和这两个概念的关联性非常大,所以首先帮助学生回顾质数与因数这两个概念,再引入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质因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而言虽然并不难理解,但是这一单元中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等概念很多,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如果消化的不好,在这里的学习就很容易对这些概念混淆不清,因此帮助学习力较弱的学生很好的回顾和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复习导入环节。在帮助学生回顾质数与合数的概念的同时,要注意强调质数和合数是根据这个数有几个因数来分的。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注意强调如果两个自然数相乘等于这个数,我们就说这两个数是这个数的因数。新授环节。在前面的复习铺垫之后,新授环节只需在学生说出的因数中说说哪几个数是质数,并在投影上圈出来,这时直接揭示质因数的概念。
学习在这一课的学习和练习中的主要错误有两点:一是学生在分解质因数时,有时会没有完全分解,特别剩下的数是9、21等不太明显的质数时,有的学生就认为分解完了,这一错误的原因还是学生对质数的认识熟练程度不够,这可能需要一定的练习帮助学生慢慢熟练掌握哪些数是质数。二是学生在写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来表示上面合数时,有部分学生直接在补充习题上写的是短除法,没有写横式,这一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因数我上课没有注意说明,短除法只是用来求出合数的质因数的,最后所得质因数要写成连乘的形式。这里可以在课堂上用横线将连乘的形式画出来,并向学生强调,分解质因数我们要写成这样连乘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