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6.8 编学籍号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6.8 编学籍号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13 16:4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8 编学籍号
一、教学目标:
结合编学籍号的具体事例,经历了解编码规则并用号码表示事物的过程;了解编学籍号的一般方法,能根据具体信息为学生编学籍号;对编学籍号这件事充满好奇心,体会用数表示学籍号的简约性,认识用数表示事物的价值。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活动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某小区有32栋住宅楼,小区为每个住户编了门牌号。有一户门牌号是012501,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123302 这个门牌号表示什么意思?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提问: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学号,你想知道学号是怎样编制的吗?
2.明确:学生个学校学生的学籍号是按一定的规则编制的。
3.出示:某中学每个年级有20个教学班,为学生编学号时用了9个数码,末尾的数码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其他数码设定如下:
让学生学籍号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三)重难点精讲
1.出示从该中学学籍档案中随意抽取的三个学籍号。
201018352 201124091 201220451
提出问题:
(1)这几个学号分别是哪年入学的?哪个班的多少号?是男生的还是女生的?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提出问题(2)根据上面三个同学的学号信息,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1)2010年入学的女同学现在已经毕业了。
(2)这个学校2011年招生最少是24个班。
(3)从201220451编号中可以知道这个学校每个班人数最少有45人。
2.编学籍号
(1)出示:某小学每个年级有4个班,今年招收的一(3)班新生名单。
(2)你能为这些学生编学号吗?
(3)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3.为本校学生编学籍号。
小组合作,根据本校的情况,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全班同学编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四)归纳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检测
1.生活中有哪些特殊的电话号码,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小马虎”在课前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但记不清是谁的了,你能帮帮他吗?
440306197012210412 440306194506073311
440306194401010240 440306197209280161
六、板书设计
编学籍号
七、作业布置
1.尝试编码:运用数字编码,给学校每个同学编号,可以看到这个号码不用知道名字就能找到这个人。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号码中要体现哪些方面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数的认识等知识和应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我设计教学的四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表现的也很强烈。为了能迅速有效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反思,希望各位领导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1、创造性、开放性地使用教材。
我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开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有效运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课中交流汇报和课后运用知识的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在交流中,每个学生都比较主动,这里不仅有编号知识的交流,更重要的是问题意识的交流,如在身份号码中遇到不尽相同的数字,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寻找编码的一般规律,在较高的层位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首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汇报,促进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多向交流和共同发展,交流的不仅是自己的思想,也有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学生运用对学籍号的认识去解读几个学籍号的含义,从而激发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含量及深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解决问题与拓展应用。
在拓展与延伸这一环节中,本节课注重理解与运用。在学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编码的知识之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归纳编码的好处以及编码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编学号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给全校学生编学号,学生得出了内容一致、形式多样的学号。让学生亲身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协作中互补,感受到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应用的机会,能培养学生的数字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来学习数学。
4、虽然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寻找、查阅了关于编号方面的大量资料,做了充分的预设,自认为对有关数字编码方面的问题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是对有些问题处理的也不够及时准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反应要作出正确、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还有一定的难度,我还需要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