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9课 歌曲《大海》 花城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9课 歌曲《大海》 花城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1-13 23:3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上音乐《大海》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大海
学习内容分析 聆听小提琴独奏《大海》,能在背景音乐渲染的意境中,有表情地朗诵《大海》这首诗,感受朗诵、音乐、想象等综合艺术的表现;同时通过聆听独奏音乐,进一步复习和巩固对小提琴音色的听辨能力,能有表情地自信地演唱歌曲《大海》。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物都很感兴趣,但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又显得比较浅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注重教学常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音乐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 “x. x ”这个节奏型,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表演演唱。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在体验中充分展开想像,获得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及感受。 2、在教学中通过律动的体态表演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旋律的节奏。 3、利用集体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明白要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会鉴赏音乐,聆听音乐,进而喜爱音乐。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能有情感地演唱歌曲,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引导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规律和“x. x”这个节奏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辅助 设计意图
一.导入 (5分钟) 1.模仿老师拍力度。 2.出示图片大鱼(强)、小鱼(弱)。摆在黑板上。 3.引出三拍子强弱弱关系。 1.拍手(强、弱) 2.学生看着图片自己拍手。 3.学生练习拍手强弱弱。 出示: 小鱼图片 有趣的拍打节拍,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初步感知 (10分钟) 1. 播放小提琴独奏曲《大海》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 ①这首独奏曲演奏的旋律是用什么乐器? (老师做简单的动作,体验三拍子律动。) 2.这首用小提琴演奏的旋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大海》,同学们谁能模仿大海的声音啊?(各抒己见) 3.下面我们用“呜”来模唱旋律。(指导难点x. x,老师出示节奏型,请同学们在歌曲中找到相同的节奏)。 4.聆听音乐,说说音乐的速度和情感是什么?(可以用“呜“模唱) 5.孩子们,谁来说说大海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些什么呢?大海很大很大的?(是啊,多么大,多么宽啊,)大海里有什么呢?(有鱼虾,帆船) 6.老师指导学生做出各种动作,边做动作把歌词朗读一遍。 7.大海里除了鱼虾、帆船,还有太阳和月亮,老师把图片贴到黑板。(最后一句是难点,再跟老师把最后一句读一读) 1.听歌曲《大海》跟着老师一起体验三拍子的律动。回答问题。 2.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大海的声音。 3.用“呜”模唱旋律。 4.聆听音乐思考问题:音乐的速度和情感是什么?(稍慢、抒情地) 5.大海多大多宽,大海里有鱼虾,帆船。 6.做律动,读歌词。 7.再读最后一句歌词。 欣赏音乐 了解小提琴的音色,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
三 学唱歌曲 (20分钟) 1. 老师教唱歌曲,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2.师生合作,老师唱前面一句,学生唱后面一句。 3.听音乐。 小组合作交流:哪一句用的力度大呢?哪一句要轻轻的唱呢? (让学生把力度符号贴到相应的句子中) 4.学生表演歌曲,第一遍齐唱,第二遍请学生独唱。 5.跟着伴奏边做动作边唱歌。 听老师唱歌,学生思考问题。 师生合作演唱歌曲。 学生跟着钢琴演唱歌曲。 (跟着伴奏边做动作边唱歌。) 弹唱歌曲 演唱歌曲
四 总结课堂 (5分钟) 欣赏大海视频。最后教师总结: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热爱我们的海洋,热爱我们的地球,一起努力争当一名保护地球文明的小金星。 下课你们可以自己编出或者讲讲有关海洋的故事。 一起努力争当一名保护地球文明的小金星。 下课你自己编出有关海的歌词,来告诉同学们你对海洋的热爱。 出示图片 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大海 3/4 抒情、稍慢 白帆、鱼虾、太阳、月亮 强弱规律:强弱弱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穿插复习音乐力度记号,感受和体验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培养和锻炼运用体态语言表达对歌曲的内心的情感,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我结合配乐诗朗诵,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诵中细细体味名画,体验感受了壮阔的大海的形象。另外根据学科整合即学科综合的概念理解,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将画置于小提琴独奏曲《大海》的欣赏中,一边欣赏名画,一边聆听欣赏音乐,这样包括感受、鉴赏、表现音乐在内的音乐知识能力素养都能充分结合在一起。总的来说,虽然课堂教学容量大,但缺一不可,也都在围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前提下,结合音乐本体而进行一系列音乐活动。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已经决定他们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特殊时期,用机敏的耳朵去聆听,用纯真的心灵去感悟。而在动作上他们也比较好动,善于用形体动作、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强弱力度变化的感受。因此这节课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注重学生聆听习惯,鉴赏能力的培养,围绕“聆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充分体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体态、肢体语言表现音乐,进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教案设计也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学习活动,突出了对情绪、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在实施过程中也切实地感受到这样的设计还是很有效的,学生在音乐声中所进行的多种活动都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同时学生也为音乐的优美旋律所吸引,二年级的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让她们吸收要学的知识,寓教于乐,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总之在整个过程中,以多听感受为主,用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我的示范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说学生学的过程是快乐的,通过演唱这首歌曲也深深的体会到歌曲表达的内在美。 在本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比如教学方法还需更细腻,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去感官,教学环节要更严谨,上课语言的表达要更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