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9.1植树问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9.1植树问题(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13 16:5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1 植树问题
一、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关系的推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观察手指找数字,引出“间隔”的概念。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伸出你的一只手,能看到几? 生:5。
师:5表示什么? 生:5表示5个手指。
师:除了看到5个手指以外,还能看到几? 生:4。(若学生说不出,教师可引导:在我们的手上还有一个数字4,你能看出4表示什么吗?)
(T:4又表示什么?S:4个手缝或4个空。)
教师介绍:在我们手上有4个空,这个空,在数学上也有名字,我们把它叫做“间隔”(板书:间隔),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呢?3个呢?2个呢?
师:生活中,你还能找到有关间隔的例子吗?指两名学生回答。
然后出示生活中有关间隔的图片让学生找间隔。
师:老师有几张图片,请你来找找间隔。
揭题:看来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侧植树)
1.提出问题情境。
出示问题情境《小小绿化设计师》:
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我们学校为了美化校园,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上一排漂亮的玉兰树。现在向咱们全体同学征集植树方案。先来看看设计要求。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生:要在40米长的路上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
师: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个问题吗?
生:一共能种多少棵树?
生:一共有几个间隔?
师:这个问题怎么算?
学生讲解如何计算间隔。
师:下面就请你来当设计师,先想一想可以怎样植树,再在设计纸上可以用小竖线来代替大树画一画,如果你的方案不只一种,可以再取纸继续画。开始!
2.学生自由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出现的方法。
3.全班交流学生的植树方法。
师:我看大家都已经画好了,那你们都需要多少棵树苗啊?
生:9、8、7棵。
师:咦?同样的要求,结果怎么会不一样呢?谁说的7棵?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设计的?8棵?9棵?
请学生分别汇报结果: 8棵、9棵、7棵。
4.比较方法,总结三种情况。
提问:真不错,一共想到了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那咱们怎么区分这三种情况呢?给它们起个名字吧。(总结出植树的三种情况: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并板书。)
5.探讨规律,总结关系。
(1)师:刚才我们用画一画的方法探讨出了在全长40米的距离上植树的问题,那现在有一条100米、1000米,10000米,甚至更长的路,咱们也来这样一棵一棵地画一画吧!
生:不行,太麻了!
师:那怎么办?
生:如果有个公式可以算一算就好了。
引出需要探究出这类问题的规律。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植树问题究竟有什么规律?请大家小组合作,任选一种情况进行探究。如果你们做的比较快,还可以继续探究其他情况。开始!
(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3)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师:哪个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展示。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并板书出三种情况的规律。
师:老师真是太佩服你们了,能从小是数入手,探究出大的规律,真是了不起!老师把你们了不起的发现写在黑板上。
(4)列式计算。
师:像两端都种的这种情况该列式呢?
生:40÷5+1
师:40÷5表示什么?为什么+1?
引导学生将另外两种情况也列出算式。
(三)重难点精讲
(两侧植树)
1.课件出示问题:学校还要在一条长是90米的小路两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学校还有一条小路也要植树,一块来看看。(课件出示问题)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要求:独立思考,自己列式解答。
2.全班交流方法,说说怎么样想的,怎样算的。
师:看来,你们不仅能总结出规律,而且还能成功地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真棒!
3.请学生回忆手指问题,并指出它属于哪种植树问题。
师:再想想我们的手指,属于哪种情况呢?
生:属于两端都种。
4.举出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类似的例子。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植树问题”有关的例子呢?属于哪种情况?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举出实例。(课件展示:路灯、桥、桌椅、锯木头、排队、摆花盆)
(四)归纳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五)随堂检测
1. 完成“练一练”第1题。
2.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棵树=间隔数+1 40÷5+1
两端不种:棵树=间隔数-1 40÷5-1
只种一端:棵树=间隔数 40÷5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练一练”第3题。
2. 完成“练一练”第4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求学生会解决不同的植树问题,课中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植树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更进一步的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既是对前面内容的巩固深化,又学习了“两侧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了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设计如下:
1.通过学生最熟悉的“手”入手,借助手指数和手指间的空隙,帮助学生理解“间隔”的意思,在头脑中初步建立概念,为下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奠下了基础。
2.出示小小绿化设计师要求,请学生自己来做设计,这一开放型问题,给了每个学生分析问题,自主尝试的机会,学生的设计,是植树问题模型的雏形,也为下一步学习解答三种植树问题的方法准备了素材。
3.在交流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解决了校园种植玉兰树问题,通过讨论、交流的过程,步步深化,由理解间隔的意义到不同方式的不同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了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渗透了一一对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了不同植树方式中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并加深了对不同方法的认识,自主构建了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思想,为解决此类问题奠定了基础。
5.植树问题的变式练习,将本课知识引申到了生活中,不但考察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水平,还帮助学生巩固了用所学知识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从而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