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同步测练二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同步测练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11 13: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同步测练二
一.基础演练
1.给加粗字注音
夕日欲颓( ) 藻荇交横( ) 竹柏影( ) 与其奇者( )
2.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3.解释加粗字。
(1)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
(3)相与步于中庭: (4)沉鳞竞跃:
(5)念无与为乐者: (6)庭下如积水空明: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
二.同步解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总领全文的语句是: 文章又以“ ”感慨收束全文。
6.翻译下列句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
8.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   )的(     ),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1.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品味文中划线句子,说说下面哪句诗最能体现该句的意蕴。(3分)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我选
理由:
13.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赏析
阅读《勉谕儿辈》一文,完成16-17题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6.说说本文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17.文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是一警句,假如要你向别人推荐,请写出推荐理由。
四、创新作文
18.自然风光怡人身心,寄托情感,请你也试着写一段寄情山水的文字,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1. tuí xìng bǎi yù
2.(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2)东坡志林;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3.(1)交相辉映 (2)消散 (3)共同,一起 (4)潜游在水中的鱼 (5)考虑、想到(6)形容水的澄澈
4. A.√B.×C.√ D.√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是欲界之仙都。
6.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们争相跳出水面。
7.对偶 借代
8.南朝 谢灵运 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9.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10.月光 竹柏影 比喻
11.(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12.参考:“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可能恰当一些;因为积水空明”是写月光,“交横”是交叉错杂,表示有风。如有其他答案,只有合理即可。
1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4.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慰藉的甘味。
15.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16.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就困难。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17.要懂居安思危,珍惜拥有的日子。
18.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