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分)
1.下列物理量可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
A.质量 B.密度 C.压强 D.浮力
2.古代兵器长矛的头部做得很尖,主要是为了( )
A.增大压力 B.增大压强 C.减小压力 D.减小压强
3.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只要有自由电荷,就能形成电流
B.电荷只要运动就能形成电流
C.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正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4.如图的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进行工作的是( )
A.茶壶
B.船闸
C.加油枪
D.锅炉水位计
5.如图中,重为G的木块A用细线固定在装水的容器中,当木块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F。若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则细线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为( )
A.2F B.2F﹣G C.F+G D.2F+G
6.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圆柱形容器A、B中的液体密度ρA、ρB和甲、乙两球的质量m甲、m乙或体积V甲、V乙的关系一定存在的是( )
A.ρA>ρB,V甲<V乙 B.ρA<ρB,m甲<m乙
C.ρA>ρB,m甲>m乙 D.ρA>ρB,V甲>V乙
二、填空题(共22分)
7.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科学家 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若将该实验从水平地面搬到高山上进行,则管内的水银柱高度将 (选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8.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 。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它一定 (选填“能”或“不能”)盛下质量为0.2千克的酒精,如果用此杯子盛满浓盐水,则盐水质量一定 0.2千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ρ酒精<ρ水<ρ盐水)
9.压强是表示 的物理量,一本60页的物理书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为 帕,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如果在平放的物理书上再叠放一本课本,压强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0.如图的电路中,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伏,电流表测量灯 中的电流。闭合电键后,电流表示数如图(b),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为 安。
11.一木块分别以两种方式漂浮在水面上,如图(a)、(b)所示。两次木块下表面分别受到水的压力Fa Fb,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a p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如图,边长为0.1米的均匀实心正方体,重为49牛,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则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 帕。如图所示,若沿水平方向切下一部分a,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a对水平的桌面的压强 帕。
13.在学习了密度计的知识后,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密度计,通过实验比较自制密度计与实验室用密度计的异同。他将两支密度计A、B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观察到密度计静止后的现象如图(a)、(b)、(c)和(d)所示。(两支密度计的重力相同)
(1)观察比较图(a)、(b)可以判断:液体 密度大(选填“甲”或“乙”)。
(2)观察比较图(c)、(d)可知,自制密度计 判断出液体甲、乙密度的大小关系(选填“能”或“不能”),且对比密度计A、B可知,它们的刻度线都是 的(选填“均匀“或“不均匀”),其中自制密度计B的刻度线间距较小,其原因是 。
三、作图题(共6分)
14.如图所示,重为20牛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F。
15.如图所示,重6牛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的浮力F浮。
四、综合题(共30分)
16.若6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90库仑,求通过该导体的电流I。
17.一铁块的质量是3.9千克,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求:
(1)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2)如果把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18.如图(a),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竖直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其密度为1×103千克/米3,高为0.2米,底面面积为0.01米2。
(1)求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2)若要减小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某同学设想将该长方体置于一正方形平板上。现有如图(b),底面积均为0.02米2的木板和铁板,它们的厚度均为0.02米。已知木板的密度为0.5×103千克/米3,铁板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
a.为了尽可能减小对水平地面的压强,请说出应该选择的哪块平板,并说明理由(不必计算)。
b.根据上述选择,计算出长方体底部垫上平板前后水平地面所受压强的变化量△p。
19.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两薄壁轻质柱形容器,高均0.4米。甲和乙底面积分别为0.04米2和0.03米2。甲和乙容器内液体深度分别为0.2米和0.3米,甲液体的质量为10千克,乙容器内盛的是水。求:
(1)甲容器的液体密度ρ甲;
(2)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3)把一个底面积为0.02米2,高0.3米圆柱体丙(已知ρ水>ρ丙)先后放入甲容器的液体中和乙容器的水中,丙均漂浮在液面上。若能使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与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相等,则丙物体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20.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后,想探究轮船的吃水深度的影响因素。他们用如图1
形容器来模拟轮船,此时可以认为该柱形容器的吃水深度等于容器底部到水面的距离。然后他们将不同质量的物块放入不同底面积的柱形容器内。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如表中。
序号 物块质量 (克) 容器底面积 (厘米2) 吃水深度(厘米) 序号 物块质量 (克) 容器底面积 (厘米2) 吃水深度 (厘米)
1 50 100 0.7 5 50 50 1.2
2 100 100 1.2 6 100 50 2.2
3 150 100 1.7 7 150 50 3.2
4 200 100 2.2 8 200 50 4.2
(1)根据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或4与8)相关现象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不同柱形容器 。
(2)根据实验序号 ,相关现象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同一柱形容器,容器底面积相同,所装物块质量越大,吃水深度越大。
分析(2)中的结论时,柱形容器的吃水深度与所装物块的质量没有成正比关系的原因是: 。
(3)为了找出隐含的正比关系,该小组同学分别计算了物块质量增加量和吃水深度的增加量,分析实验
序号1、2、3与4(或5、6、7与8)可得出的结论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同一柱形容器, ,分析此结论时,组内同学认为现实生活中,上述结论仍不会成立。这一分析的依据是 。
(4)完成上述实验后,该小组同学发现同一艘轮船满载质量相同的货物,如图2吃水深度却有几个值。
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