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海市嘉定区练川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嘉定区练川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5 18:2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嘉定区练川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下列物理量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
A.质量 B.密度 C.压强 D.重力
2.下列装置工作时,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液位计 B.吸尘器 C.茶壶 D.船闸
3.一张纸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0.1帕 B.1帕 C.10帕 D.100帕
4.同一密度计分别漂浮在浓盐水、水、煤油中时(ρ浓盐水>ρ水>ρ燃油),密度计所受的浮力(  )
A.在浓盐水中最大 B.在水中最大
C.在煤油中最大 D.在三种液体中一样大
5.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方法相同的是(  )
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概念
③曹冲称象
④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A.①与② B.③与④ C.①与③ D.①与④
6.如图所示,相同的柱形容器甲和乙,分别盛有不同液体,当放入相同物体静止时,两液面刚好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m甲<m乙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C.液体密度ρ甲<ρ乙
D.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7.由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m甲<m乙),关于甲、乙的密度ρ及体积V的判断,可能成立的是(  )
A.若ρ甲>ρ乙,则一定V甲>V乙
B.若ρ甲<ρ乙,则一定V甲=V乙
C.若ρ甲>ρ乙,则可能V甲=V乙
D.若ρ甲<ρ乙,则可能V甲>V乙
8.如图所示,A、B两密度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且pA>pB,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剩下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A'和pB',则(  )
A.pA'>pB' B.pA'<pB'
C.pA'=pB' D.以上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共29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某石块的密度为2500千克/米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若该石块的体积为0.6米3,它的质量为    千克;若将该石块雕刻成一个石像后体积还剩0.5米3,此时它的密度为    千克/米3。
10.地球周围的一层厚厚的大气由于受到    的作用,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实验表明大气压强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    (选填“变大”或“变小”)。
11.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饮料瓶上所标的容积,利用    知识可估算饮料的质量;打开瓶盖,用吸管吸取饮料利用的是    的知识。菜刀的刀刃磨得锋利,是为了能产生很大的    。(均填写所学物理概念的名称)
12.如图所示,用20牛的水平力把重为6牛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它对墙壁的压力为    牛,若此正方体的底面积为0.01米2,则它对墙壁的压强为    帕。若用同样的力,把体积更大的正方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在如图中,重为6牛的金属块A静止在水面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金属块受到浮力的大小为    牛。若它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为2牛,则水对它向上的压力大小为    牛。当剪断连接金属块与测力计的细线时,金属块所受浮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一正方体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现将其切去一半,则与原正方体相比,它对地面的压力将    ,若沿水平方向切则它对地面的压强将    ,若沿竖直方向切,则它对地面的压强将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5.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海监船为中国海监50,排水量达3980吨,若由黄浦江码头补给后,驶向东海,入海过程中,所受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   (“上浮”或“下沉”);若满载时,所装补给用品质量为1000吨,则该船的质量为   吨。
1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h甲和h乙(h甲>h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每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高度相同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甲   p乙;若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   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气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宏观上根据生活经验:“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爆胎”和“密闭在针筒内的空气一定范围内能被压缩”,提出猜想: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和    有关。为了从微观上认识,他查阅资料发现: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分子动能、分子密集程度有关。他用豆粒模拟气体分子,如图所示,其中豆粒释放高度可以反映气体分子动能,豆粒数量可以反映气体分子密集程度。为了模拟演示气体压强与气体分子密集程度的关系,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三、作图题(共9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2B铅笔。
18.如图所示,重为4牛的球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它对地面的压力F。
19.在如图中,重为2牛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所受的浮力F浮。
20.如图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用橡皮膜封住,插入水中,其中A为空管;B管内装入与外面液面等高的盐水;C管内装有与外面液面等高的酒精,请画出橡皮膜大致的形变。
四、计算题(共20分)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1.体积为1×10﹣3米3的小球浸没在水中,求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
22.底面积为1×10﹣2米2的薄壁轻质容器置于水平面上,内盛有1.5千克的水,水的深度为0.1米。
①求水的体积V水。
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
③求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p容。
23.如图所示,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正方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甲底面积为1×10﹣2米2,里面盛有0.2米深的水。正方体乙的质量为16千克、边长0.2米。
①求乙的密度ρ乙。
②求正方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乙。
③现将一个柱体A浸没在水后,水不溢出。此时水对甲容器底部压强与正方体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相等。求柱体A的体积VA。
五、实验题(共18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4.如图(a)所示的装置叫做    ,其可以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的    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如图(b)、(c)和(d)是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的关系。“测定物质的密度”多次测量是为了    。“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相同之处有:   (选填下列序号)。
①实验目的
②实验中所测物理量
③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
25.如图所示的情景,是为了验证    原理,其实验目的为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    之间的关系;图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   。(按图中所示字母表示),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换用不同的物体和    进行多次实验。
26.在学习了密度的知识以后,小明和小辉两位同学各自设计了实验的方案测定盐水的密度:
小明同学设计的方案 小辉同学设计的方案
1 用电子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用电子天平称出空烧杯质量m1
2 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 用电子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3 再用电子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
4 盐水的密度ρ 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
①小辉同学测出的盐水密度表达式是:ρ=   (用实验中测出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②请判断:小明的方案    ,小辉的方案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③在这两个方案测出的盐水的密度值中,   同学的方案测出的结果更接近盐水的真实值。
27.学习了压力,小明认为受力面所受压力的大小总等于施力物的重力大小。为了验证这一想法是否正确,小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3个材料、表面粗糙程度都相同的物体A、B和C的重力,测得它们的重力分别为5.0牛、10.0牛和15.0牛。然后小明将物体A分别放在跟水平方向夹角不同的三个受力面上(受力面的材料、表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物体A保持静止,再用压力传感器测出物体A对三个受力面的压力大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最后小明换用物体B和C重复上述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二)和(三)中。
表(一)甲受力面 表(二)乙受力面
序号 物体 重力(牛) 压力(牛) 序号 物体 重力(牛) 压力(牛)
1 物体A 5.0 4.98 4 物体A 5.0 4.93
2 物体B 10.0 9.96 5 物体B 10.0 9.86
3 物体C 15.0 14.94 6 物体C 15.0 14.79
表(三)丙受力面
序号 物体 重力(牛) 压力(牛)
1 物体A 5.0 4.83
2 物体B 10.0 9.66
3 物体C 15.0 14.49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的数据可知:同一物体,静止在不同受力面上时,受力面所受压力随着受力面与水平方向夹角增大而减小。
②通过①的结论可知小明同学的想法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数据可知: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不同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受力面所受压力    。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的实验数据中压力与重力的比值关系可知:   。
⑤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的实验数据可知:同一物体,静止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同受力面上时,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