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测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测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11 13: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测练
一、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锐不可当(dāng ) 当真(dāng) 绥靖 (suì) 阌乡(wén)
B. 杜聿明 (yú) 要塞(sài) 阻塞(sè) 堵塞 (sài)
C. 阡陌 (qiān) 歼灭(qiān) 纤维(xiān) 纤夫(qiàn)
D. 殷家汇(yīn) 荻港(dí) 阻遏(è) 溃退(kuì)
2.填空:
新闻及时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具有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即: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
新闻的六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
在文体上,新闻既属应用文,又属______。
在结构上,新闻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在写法上,新闻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①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②国民党的______(广大、大量、多数)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______(反对、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______(作战、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______(坚固、巩固)的,______(弱点、劣势、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

5.理清两则新闻的记叙六要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6.品味语言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个词,显现出  。
②“突破”:表明   。
③“渡至”:有   。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   。
⑤“不料”:没有想到,这个词褒贬鲜明,有  。
⑥“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体现作者的感情:           。
⑦“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  特点。
⑧“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一句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 “树木”是指 ;“森林”是指 ;“生了根”是指  ;“枝叶茂盛”是指 。
7.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路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所以,放在中路军之后来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全部渡过了长江。
二、同步解读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以下问题:
  8.这篇新闻的导语是从 至 ,主体是从 至 。
9.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不含:
均是:
10.“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这一句中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11.“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2.如果你是军事访谈节目的主持人,请你设计“纪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活动”主持语。
三、美文赏析
奥运圣火成功点燃 火炬传递拉开序幕
(雏鹰社7月27日电)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采集火种、点燃火炬、传递橄榄枝、放飞白鸽等仪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3月31日,胡锦涛主席在北京点燃圣火。北京奥运圣火世界传递之旅由此起步,奥运火炬将传遍五大洲,途经国内外一百多个城市。所到之处,爱好和平的人们,用他们的热情和友谊为火炬助跑。
奥运圣火传向北京之时,中国人莫不欢欣鼓舞,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充满期望,激发人们为北京奥运会作贡献的积极性。昨日,中国人被污蔑为“东亚病夫”;今日,中国以世界体育强国的身份立于世界之林,中国因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成为世界的焦点中心。这是多么值得海内外的中国人骄傲的事,火炬传递给了人们抒发这种情感的机会。
5月8日9时,火炬传递到达珠峰。19名登上珠峰的队员展开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旗,异口同声地向世界呼唤“北京欢迎你”。
5月25日、5月27日,港城8位火炬手手举祥云火炬,奔跑在南通、南京两座沸腾的城市里。红色的火焰所到之处,点燃了一片欢腾。
7月27日,象征着“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圣火火炬传递到素有牡丹花城美誉的十三朝古都——洛阳,顿时万人倾城而出,迎接这美好的时刻。
13.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14. 如果你以《洛阳晚报》小记者的身份前往洛阳,现场采访奥运火炬接力洛阳站第98棒火炬手——洛阳第二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李丹阳,你应该问她一个什么问题?
15.谈谈你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意义的认识。
16.材料链接:
成都商报讯 4月13日,又一套“竹编福娃”在四川省青神县中国竹艺城制作完成。该作品将捐赠给北京奥组委,以表达竹艺城员工对即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的祝福。每一幅竹编作品要使用2000多根薄如蚕丝的竹丝。
请为这则新闻拟一标题,不超过15字。
四、创新作文
发挥想象,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我军万船齐发,直逼南岸的壮观场面。
【参考答案】
一、
1.D
2.及时、准确、真实。
人物、时间、地点、经过、结果。
记叙文。
标题、导语、主体。
议论、描写。
3.①较为、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②广大、拒绝、督战、巩固、弱点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5.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中原我军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 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河南基本解放
6. ①战役的壮阔。
②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③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
④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
⑤嘲讽意味,显示出我军的神勇
⑥胜利的自豪感
⑦及时、真实、准确
⑧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扩大了根据地、根据地巩固了、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
7.B
二、
8.开头至渡江区域。
第三句至段末。
9.不含:不包括。因九江当时尚未解放,这样写体现了新闻必须真实准确的特点,不会产生歧义。
均是:都是。写出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战线之长,烘托出战绩辉煌。
10、“歼灭”是把敌人消灭掉;“击溃”是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不一定消灭。连用两个词表现了不同的作战结果,语言准确、简洁。
11.议论。这两句议论分析了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一方面突出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强,另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其军队没有斗志的军情。这样写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12.例: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六十年前,国共和平谈判破裂后,解放军于1949年4月20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当时的战况如何?今天著名的军事专家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大厅,和我们一起回忆振奋人心的渡江战役。
三、
13. 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盛况。
14. 示例:请谈谈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或“你为什么参加奥运火炬传递呢?”
15. 示例: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表达五大洲人民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提升国人的体育意识。使每一个人都愿跑步向前,传递奥运会的快乐和幸福。
16. 四川青神又制作一套“竹编福娃”。
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