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13 22: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宿迁青华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生物选修试卷
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计共计30分,本题只有唯一答案)
1.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该器官为肝脏,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D.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高浓度的血糖,②可能是胰岛素
2.下列关于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B.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具有特异性,都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
C.神经递质是一系列能引发神经冲动的含碳有机物
D.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3.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上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如果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 )
A.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
B.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
C.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c处保持静息电位
D.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c处产生神经冲动
4.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若免疫功能失调,则会引起一些疾病或不良反应,损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易产生过敏反应
B.酿脓链球菌能侵入心脏瓣膜引起化脓性炎症,从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C.进行了器官移植的患者需注射抗体、淋巴因子等以提高其免疫能力
D.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5.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6.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
B.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进行二次免疫反应
C.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浆细胞中也存在
D.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合成穿孔素的过程要消耗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7.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产生了记忆细胞,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后(  )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
C.浆细胞分裂能力增强,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D.浆细胞分裂能力不变,机体抗体浓度不变
8.免疫调节是人体维持自身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胃酸对细菌的杀伤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C.免疫系统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
D.吞噬细胞能参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
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血糖升高通过下丘脑刺激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是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以神经调节为主
10.关于促胰液素发现的科学史,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②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胰腺分泌
③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④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⑤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A.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
11.同声翻译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在译员专心进行同声传译时,直接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H区 ③V区 ④S区 ⑤W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1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醉后驾车造成人反应慢和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酒精麻醉了人的脑干和小脑
B.长跑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安静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C.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
D.学习活动和生活体验能促进脑中神经元的产生
13.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条件反射可以在动物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C.条件反射消退之后,就不会再建立相同的条件了
D.条件反射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14.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叙述正确的( )
A.脑神经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外周部分,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血管、腺体的活动
B.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小脑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
C.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并都完全受意识支配
D.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其对呼吸的调节离不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1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此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HCO3- 结合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计共计15分,漏选得一分错选不得分)
16.枪乌贼的神经元是研究神经兴奋的好材料。研究表明,当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发生改变时,静息电位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 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
A.动作电位的形成与神经元轴突内外的Na+浓度有关
B.神经元轴突外Na+内流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
C.若要测定神经元的静息电位,需要将电极两端置于膜外
D.枪乌贼感受器受到外界剌激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7.下图是正常人处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皮肤血管血流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引起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B.ab段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内分泌系统
C.cd段皮肤血管收缩且汗腺分泌加强
D.d点以后只需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即可
18.如图表示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同种病原体的情况下,机体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E两点对应的时刻分别是初次和再次感染的时间
B.CD段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DE段记忆细胞数目增多
C.BC段相应的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
D.研发该病原体的疫苗时应提取相应抗体用于成分研究,做出相应疫苗
19.下列对图示曲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学生上完两节课后到放学前,X代表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B.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X代表血浆的pH,Y代表血液中乳酸的含量
C.饱餐半小时后,X代表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D.人体失水过多、食物过咸时,X代表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Y代表尿液的量
20.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免疫细胞,未成熟的DC具有极强的抗原吞噬能力,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在摄取抗原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时即分化为成熟DC。DC在成熟过程中,由接触抗原的外周组织迁移进入次级淋巴器官,与T细胞接触并激发免疫应答。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DC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未成熟的DC中含有较丰富的溶酶体
C.DC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
D.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DC可用于治疗癌症
三、综合题
21.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该病毒。如图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过程是_______________免疫(填“体液”、“细胞”或“无法确定”),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能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是( ) 。
(2)图中细胞①-⑤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_________ ,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_(填数字标号);当新冠病毒再次进入新冠肺炎康复者机体时,体内a过程引发的免疫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③的来源是 , 。
(4)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 细胞
(5)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细胞④与靶细胞接触,是靶细胞裂解死亡。靶细胞裂解属于 。
22.2020年初,新冠病毒(SARS-CoV-2)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蔓延全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该类肺炎的典型症状是发热(体温高于37.3℃)、干咳、肌肉酸痛、腹泻等。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机制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调定点是该恒温器调节温度的基准;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温度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染能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而导致机体发热。
(1)图中激素甲是 激素乙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体现出的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_。当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体现了激素的 调节。
(2)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 , 过高的体温会影响 进而影响细胞代谢。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体在寒冷时可以通过加穿衣服这样的__________性调节,也可以进行图一中由下丘脑所控制的生理性调节。除图一外,在产热的过程中寒冷的信号可传至下丘脑,下丘脑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释放 ,上述过程属于__________(“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
(6)参与上述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体现了激素之间的 作用。
2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A~D中[ ]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A、B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
(3)如果①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D中细胞需要穿过____ 层膜;②表示C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
(4)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并没有使pH值发生明显变化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
(5)肝细胞与A、C处氧气浓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
(6)维持血浆的渗透压无机盐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高钠饮食会提高血浆的渗透压,进而使更多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组织液和血浆,导致体重的增加和血压上升。
(7)如果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 中液体增多,造成组织水肿,除此之外,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还有 。
(8)细胞必须要经过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4.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__(填字母),由 组成,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填字母)。
(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__________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__(填“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_____控制。
(5)下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变”)偏转。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____区段的变化。
25.如图为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示可看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________________(填“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将________,导致物质A_______的分泌量________。在该神经调节过程中,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均位于________。与此同时,兴奋传导到 ,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3)若某人一天要喝十几千克的水,不喝不行,经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垂体功能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示分析,你认为此人多饮多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体内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时,肾上腺皮质会分泌 发挥作用以维持血钠和血钾的平衡。
(5)为了研究新药T对糖尿病的疗效,需要创建糖尿病动物模型。科学研究中常用药物S创建糖尿病动物模型。给甲、乙、丙、丁4组大鼠注射药物S,图2显示各组大鼠进食后血糖浓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基础血糖值。
①图2中能用于研究新药T疗效的是_____组。
分别让糖尿病大鼠服用新药T或另外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P后,测定空腹血糖浓度、肝糖原含量、血液总胆固醇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存在于组织细胞表面,可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参与血脂调节)。数据见表。
测定项目 组别 空腹血糖浓度(mmol/L) 肝糖原含量(mg/g) 总胆固醇浓度(mmol/L)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量(相对值)
M 18 4.5 14 0.3
T 11 7.8 2 0.8
P 10 7 3 0.8
②若表中T表示新药T处理的糖尿病大鼠、P表示药物P处理的糖尿病大鼠,则据推断M表示_________________大鼠。利用表中的数据,分析新药T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人:马圣娜 (
高二月考生物选修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
参考答案
1.C2.D3.B4.D5.B
6.B7.A8.A9.C10.C
11.C12.D13.D14.D15.D
16.BCD17.BCD18.ABD19.BC20.ABD
21.(1) 体液 B淋巴细胞 1 辅助性T细胞
(2) ①②④ 3 记忆细胞讯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 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 B细胞增殖分化 (4) 辅助性T细胞
(5)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凋亡
22.(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反馈
(2)产热大于散热 酶的活性 (3)等于
(4)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
(5) 行为 肾上腺素 神经 (6) 协同
23.(1)C 组织液 (2) 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
(3) 5 循环和呼吸
(4) 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将多余的CO2排出体外 (5) A>C>肝细胞 (6) 钠离子和氯离子 渗透或自由扩散
(7)组织液 肾小球肾炎 ;过敏;细胞局部代谢旺盛;淋巴回流受阻(一个即可)
(8) 内环境
24.B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a、b、c
(2) h Na+内流 协助扩散
(3)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 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 (5)AB 向左 BC
25.(1)神经-体液
(2) 升高 抗利尿激素 增多 下丘脑 大脑皮层
(3)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后,垂体不能将其释放,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增多,这时通过神经调节使人产生渴觉,从而导致饮水增多
(4)肾上腺素
5. 丁 无药物处理的糖尿病大鼠 T药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增加组织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从而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降低血脂
(
答案第
1
页,共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