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全国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植物激素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高考生物全国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植物激素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10 17:18:08

文档简介

2021年高考生物全国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植物激素调节
一、单选题
1.(2021·湖北)短日照植物在日照时数小于一定值时才能开花已知某短日照植物在光照10小时/天的条件下连续处理6天能开花(人工控光控温)。为了给某地(日照时数最长为16小时/天)引种该植物提供理论参考,探究诱导该植物在该地区开花的光照时数X(小时/天)的最大值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
实验方案 对照组(光照时数:小时/天,6天) 实验组(光照时数4小时/天,6天)
A 10 4≤X<10设置梯度
B 10 8≤X<10,10C 10 10D 10 10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 短日照植物在日照时数小于一定值时才能开花已知某短日照植物在光照10小时/天的条件下连续处理6天能开花(人工控光控温)。为了给某地(日照时数最长为16小时/天)引种该植物提供理论参考就行探究实验 ,则实验设计的时间应在10故答案为:C。
【分析】1、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植物开花受光周期影响,故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日照植物。光周期之所以影响植物开花,是因为光周期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开花激素调节植物开花。
2、探究实验需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唯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
2.(2021·湖北)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在生理或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
B.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形成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C.下丘脑产生的TRH刺激垂体分泌TSH,TSH的增加抑制TRH的释放
D.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合成增加,细胞中ATP积累导致有氧呼吸减缓
【答案】A
【知识点】ATP的相关综合;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干旱环境中,植物为了适应环境会通过关闭叶片,并且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促进叶片脱落来减少水分散失,属于对环境的适应而不是反馈调节,A正确;
B、湖泊中的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导致以数量减少,乙数量减少导致甲的食物减少,又会反过来导致甲的数量减少,两种鱼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属于反馈调节,B错误;
C、下丘脑分泌TRH,TRH作用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TSH作用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负反馈抑制TRH和TSH的分泌量。属于反馈调节,C错误;
D、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合成增加,ATP的积累反过来减缓细胞有有呼吸的速率,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促进原来生命活动的是正反馈调节,抑制原来生命活动的是负反馈调节。
3.(2021·辽宁)下表为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名称 属性
萘乙酸 生长素类
6-BA 细胞分裂素类
乙烯利 乙烯类
PP333 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A.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
B.用一定浓度的6-BA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
C.用乙烯利处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统一采摘
D.用PP333处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
【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A、萘乙酸是一类生理作用于生长素类似,但不容易被降解,效果稳定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的特性,故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A正确;
B、6-BA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分化;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是脱落酸的作用,与细胞分裂素无关,B错误;
C、乙烯利属于乙烯类生长调节剂,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C正确;
D、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的作用,PP333属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即可抑制赤霉素合成,从而使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设置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名称 作用
吲哚丁酸、α-萘乙酸、2,4-D 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促进果实生长,防止落花落果
c.可用作农业除草剂
赤霉素类 a.促进植物茎秆伸长;
b.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用来提早播种
青鲜素 蔬菜储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储存时间
膨大剂、乙烯利 用于果实催熟
矮壮素 抑制作物细胞伸长,但不抑制细胞分裂,能使植株变矮,茎秆变粗
4.(2021·山东)实验发现,物质甲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丛芽;乙可解除种子休眠;丙浓度低时促进植株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植株生长;丁可促进叶片衰老。上述物质分别是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四种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
B.乙可通过发酵获得
C.成熟的果实中丙的作用增强
D.夏季炎热条件下,丁可促进小麦种子发芽
【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 A、由题意可知,甲是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A错误;
B、由题意可知,乙是赤霉素,合成部位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可通过某些微生物发酵获得,B正确;
C、由题意可知,丙是生长素,成熟的果实中,作用减弱,C错误;
D、由题意可知,丁是脱落酸,夏季炎热条件下,抑制发芽,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植物激素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2、由题意可知,甲是细胞分裂素,乙是赤霉素;丙生长素,丁是脱落酸。
5.(2021·北京)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B.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
D.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答案】C
【知识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促进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A正确;
B、摘除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B正确;
C、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不能促进顶端优势,C错误;
D、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2、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言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因此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
6.(2021·浙江)BA 对苹果丛状苗生根的影响如图所示。对照组为"MS 培养基+NAA",实验组分别选取在"MS培养基+NAA"培养了0 h、24 h、48 h、72 h、96 h、120 h的丛状苗,用"MS培养基+NAA+BA"各处理24h后,再转入“MS培养基+NAA”继续培养。各组都在丛状苗培养的第14 d和第28 d观察并统计生根率,NAA和BA的浓度均为1 μ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A 前期处理抑制生根,后期处理促进生根
B.BA 对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效果均不同
C.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提高
D.实验结果说明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促进生根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解答】A. BA不同处理时长后,除 120 h 外,第14 d和第28 d观察并统计生根率均比对照组低,A说法错误;
B.BA处理培养0天和96天后的丛状苗 ,第14d观察生根率是相同的,B说法错误;
C.不同处理时间下第14d的生根率均比第28d的生根率低,C说法正确;
D.图中结果无法说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生根的共同作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此类题目,首先注意识别自变量、因变量,找出空白对照,将图中的信息与选项中的内容结合。
7.(2021·河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
B.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C.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D.插条浸泡在低浓度NAA溶液中,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更易生根
【答案】A
【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A.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作用的效果降低,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缩短,A说法错误;
B.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有利于赤霉素发挥作用,赤霉素能促进大麦种子产生ɑ-淀粉酶,故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B说法正确;
C.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的植株,有利于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作用的发挥,故该植株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C说法正确;
D.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对生长素不敏感,NAA属于生长素类似物,所以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低的株系更易生根,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
激素名称 合成部位 主要作用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 促进细胞的伸长、果实的发育、生根;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 促进细胞的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发芽和果实发育
脱落酸 根冠、萎焉的叶片 促进果实成熟,抑制种子发芽、抑制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素 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蔬菜保鲜)
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 促进果实的成熟等。
8.(2021·广东)乙烯可促进香焦果皮逐渐变黄、果肉逐渐变甜变软的成熟过程。同学们去香蕉种植合作社开展研学活动,以乙烯利溶液为处理剂,研究乙烯对香蕉的催熟过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不会受到乙烯影响
B.实验材料应选择已经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
C.根据实验安排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天
D.处理组3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答案】C
【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A、对照组香蕉会产生内源植物激素——乙烯,具有催熟作用,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会受到乙烯影响,A错误;
B、成熟果实含有更多乙烯,实验材料应尽量选择未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这样内源植物激素乙烯对实验的影响较小,B错误;
C、图意涉及到每两天取样一次,共6次,为了测定香蕉实验前本身的还原糖量、淀粉量、果皮色素量,所以从当天开始即为第0次,进行对照,故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天,C正确;
D、果实成熟过程中,一般越来越甜,有机物含量发生转变,还原糖可能增加,所以处理组3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不一致,应该是还原糖量增加,淀粉量下降,果皮黄色色素增加,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与作用:
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主要作用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再生长旺盛的部位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分化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果实衰老和脱落
乙烯 各部位均可产生,成熟果实更多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9.(2021·全国甲)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答案】D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解答】 A和B、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产生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向下进行运输,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积累的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导致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因而可以通过摘除顶芽的方式解除植株顶端优势,选项A和B正确;
C、激素是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呈现出来)是由基因控制,生长素影响生物的性状, 推测出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C正确;
D、根据书本上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作用效果,较低生长素浓度先对根起到抑制作用,分析出根对生长素最敏感,D错误。
故答案选:D。
【分析】 生长素:
1、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
2、生长素运输方式: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非极性运输:自由扩散,在成熟的组织,叶片,种子等部位;
3、生长素产生: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4、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5、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5、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
解除方法:去除顶芽。
顶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棉花摘心、果树修剪(促进枝条生长,多分枝)
6、生长素的敏感性:
①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大小关系为根>芽>茎。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
10.(2021·浙江)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
B.呼吸作用减弱,精酵解产生的CO2减少
C.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
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发生
【答案】C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苹果果实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
\B、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糖酵解的过程中,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 2 个含 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少量能量, 形成少量 ATP,故糖酵解过程中没有CO2产生,B错误;
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因此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细胞衰老,从而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正确;
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比较低,细胞更不容易衰老,能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该过程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 2 个含 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形成少量 ATP。
11.(2021·浙江)脱落酸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在植物体内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
B.缺水使脱落酸含量上升导致气孔关闭
C.提高脱落酸含量可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
D.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
【答案】C
【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在体内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A正确;
B、由题干可知,脱落酸与植物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含量上升,导致气孔关闭,减少水分蒸发,利于植物度过不良条件,B正确;
C、脱落酸使种子保持休眠,故为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应降低种子中脱落酸含量,C错误;
D、由题干信息“脱落酸与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可知:植物体内脱酸含量的变化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其化学本质有多种。2、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二、多选题
12.(2021·湖南)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maxl)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植株形态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R代表根,S代表地上部分,“+”代表嫁接。
A.SL不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
B.maxl不能合成SL,但对SL敏感
C.max2对SL不敏感,但根能产生SL
D.推测max2_S+maxl_R表现顶端优势缺失
【答案】B,C,D
【知识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产生SL的部位是地上部分,又根据③、④的地上部分都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SL可以在产生部位发挥调节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max1没有表现出顶端优势,但当其地上部分和W植株的根进行嫁接后(①),就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max1不能合成SL,但对SL敏感,B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②中max2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的根结合,没有恢复顶端优势,说明max2对SL不敏感,又从⑤中max1不能产生SL,但当其与max2结合后,表现出了顶端优势可以看出,max2的根产生了SL,运输至地上部分,使地上部分表现出顶端优势,C符合题意;
D、当max2的地上部分和max1的根结合后由于max2对SL不敏感,因此不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即表现为顶端优势缺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分析】根据图示W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则W体内含有SL,max1缺失顶端优势,但根据①③可知,max1与W嫁接后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max1是SL合成受阻,但对SL敏感。max2也缺失顶端优势,根据②可知,max2与W嫁接后不表现出顶端优势,说明max2是SL不敏感突变体。因为是在幼苗期进行嫁接,①表现出顶端优势,因为W的根部有SL,③也表现出了顶端优势,但max1不能产生SL,max1的根部不含有SL,但③产生了顶端优势,说明是W的地上部分产生了SL。
三、综合题
13.(2021·天津)黄瓜的花有雌花、雄花与两性花之分(雌花:仅雌蕊发育;雄花:仅雄蕊发育;两性花:雌雄蕊均发育)。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F和M基因均是花芽分化过程中乙烯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对黄瓜花的性别决定有重要作用。F和M基因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
(+)促进(-)抑制 *未被乙烯抑制时雄蕊可正常发育
(1)M基因的表达与乙烯的产生之间存在   (正/负)反馈,造成乙烯持续积累,进而抑制雄蕊发育。
(2)依据F和M基因的作用机制推断,FFMM基因型的黄瓜植株开雌花,FFmm基因型的黄瓜植株开   花。当对FFmm基因型的黄瓜植株外源施加   (乙烯抑制剂/乙烯利)时,出现雌花。
(3)现有FFMM、ffMM和FFmm三种基因型的亲本,若要获得基因型为ffmm的植株,请完成如下实验流程设计。
母本基因型:   ;父本基因型:   ;对部分植物施加适量   
【答案】(1)正
(2)两性;乙烯利
(3)FFmm;ffMM;乙烯抑制剂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乙烯可激活M基因的表达,M基因的表达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的合成又激活M基因的表达,属于正反馈。
故答案为:正。
(2)由题意可知,F基因存在时乙烯合成,促进雌蕊发育,m基因表达不能促进乙烯的合成,不能抑制雄蕊发育,即雄蕊发育,则FFmm基因型的黄瓜植株开两性花,若想让该花只开雌花,则应外施乙烯类似物乙烯利。
故答案为:两性;乙烯利。
(3)由题意可知,F2要获得基因型为ffmm植株个体,则父母本应选母本基因型FFmm,父本基因型ffMM,且实验中F1基因型为FfMm,均开雌花,需要抑制乙烯合成,从而促进雄蕊发育,使其开雄花,进而自交。
故答案为:FFmm;ffMM;乙烯抑制。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叶、花、果实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膨大剂、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果实催熟。
1 / 12021年高考生物全国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植物激素调节
一、单选题
1.(2021·湖北)短日照植物在日照时数小于一定值时才能开花已知某短日照植物在光照10小时/天的条件下连续处理6天能开花(人工控光控温)。为了给某地(日照时数最长为16小时/天)引种该植物提供理论参考,探究诱导该植物在该地区开花的光照时数X(小时/天)的最大值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
实验方案 对照组(光照时数:小时/天,6天) 实验组(光照时数4小时/天,6天)
A 10 4≤X<10设置梯度
B 10 8≤X<10,10C 10 10D 10 10A.A B.B C.C D.D
2.(2021·湖北)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在生理或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
B.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形成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C.下丘脑产生的TRH刺激垂体分泌TSH,TSH的增加抑制TRH的释放
D.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合成增加,细胞中ATP积累导致有氧呼吸减缓
3.(2021·辽宁)下表为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名称 属性
萘乙酸 生长素类
6-BA 细胞分裂素类
乙烯利 乙烯类
PP333 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A.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
B.用一定浓度的6-BA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
C.用乙烯利处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统一采摘
D.用PP333处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
4.(2021·山东)实验发现,物质甲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丛芽;乙可解除种子休眠;丙浓度低时促进植株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植株生长;丁可促进叶片衰老。上述物质分别是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四种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
B.乙可通过发酵获得
C.成熟的果实中丙的作用增强
D.夏季炎热条件下,丁可促进小麦种子发芽
5.(2021·北京)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B.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
D.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6.(2021·浙江)BA 对苹果丛状苗生根的影响如图所示。对照组为"MS 培养基+NAA",实验组分别选取在"MS培养基+NAA"培养了0 h、24 h、48 h、72 h、96 h、120 h的丛状苗,用"MS培养基+NAA+BA"各处理24h后,再转入“MS培养基+NAA”继续培养。各组都在丛状苗培养的第14 d和第28 d观察并统计生根率,NAA和BA的浓度均为1 μ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A 前期处理抑制生根,后期处理促进生根
B.BA 对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效果均不同
C.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提高
D.实验结果说明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促进生根
7.(2021·河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
B.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C.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D.插条浸泡在低浓度NAA溶液中,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更易生根
8.(2021·广东)乙烯可促进香焦果皮逐渐变黄、果肉逐渐变甜变软的成熟过程。同学们去香蕉种植合作社开展研学活动,以乙烯利溶液为处理剂,研究乙烯对香蕉的催熟过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不会受到乙烯影响
B.实验材料应选择已经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
C.根据实验安排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天
D.处理组3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9.(2021·全国甲)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10.(2021·浙江)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
B.呼吸作用减弱,精酵解产生的CO2减少
C.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
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发生
11.(2021·浙江)脱落酸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在植物体内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
B.缺水使脱落酸含量上升导致气孔关闭
C.提高脱落酸含量可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
D.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
二、多选题
12.(2021·湖南)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maxl)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植株形态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R代表根,S代表地上部分,“+”代表嫁接。
A.SL不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
B.maxl不能合成SL,但对SL敏感
C.max2对SL不敏感,但根能产生SL
D.推测max2_S+maxl_R表现顶端优势缺失
三、综合题
13.(2021·天津)黄瓜的花有雌花、雄花与两性花之分(雌花:仅雌蕊发育;雄花:仅雄蕊发育;两性花:雌雄蕊均发育)。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F和M基因均是花芽分化过程中乙烯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对黄瓜花的性别决定有重要作用。F和M基因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
(+)促进(-)抑制 *未被乙烯抑制时雄蕊可正常发育
(1)M基因的表达与乙烯的产生之间存在   (正/负)反馈,造成乙烯持续积累,进而抑制雄蕊发育。
(2)依据F和M基因的作用机制推断,FFMM基因型的黄瓜植株开雌花,FFmm基因型的黄瓜植株开   花。当对FFmm基因型的黄瓜植株外源施加   (乙烯抑制剂/乙烯利)时,出现雌花。
(3)现有FFMM、ffMM和FFmm三种基因型的亲本,若要获得基因型为ffmm的植株,请完成如下实验流程设计。
母本基因型:   ;父本基因型:   ;对部分植物施加适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 短日照植物在日照时数小于一定值时才能开花已知某短日照植物在光照10小时/天的条件下连续处理6天能开花(人工控光控温)。为了给某地(日照时数最长为16小时/天)引种该植物提供理论参考就行探究实验 ,则实验设计的时间应在10故答案为:C。
【分析】1、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植物开花受光周期影响,故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日照植物。光周期之所以影响植物开花,是因为光周期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开花激素调节植物开花。
2、探究实验需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唯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
2.【答案】A
【知识点】ATP的相关综合;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干旱环境中,植物为了适应环境会通过关闭叶片,并且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促进叶片脱落来减少水分散失,属于对环境的适应而不是反馈调节,A正确;
B、湖泊中的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导致以数量减少,乙数量减少导致甲的食物减少,又会反过来导致甲的数量减少,两种鱼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属于反馈调节,B错误;
C、下丘脑分泌TRH,TRH作用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TSH作用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负反馈抑制TRH和TSH的分泌量。属于反馈调节,C错误;
D、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合成增加,ATP的积累反过来减缓细胞有有呼吸的速率,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促进原来生命活动的是正反馈调节,抑制原来生命活动的是负反馈调节。
3.【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A、萘乙酸是一类生理作用于生长素类似,但不容易被降解,效果稳定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的特性,故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A正确;
B、6-BA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分化;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是脱落酸的作用,与细胞分裂素无关,B错误;
C、乙烯利属于乙烯类生长调节剂,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C正确;
D、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的作用,PP333属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即可抑制赤霉素合成,从而使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设置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名称 作用
吲哚丁酸、α-萘乙酸、2,4-D 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促进果实生长,防止落花落果
c.可用作农业除草剂
赤霉素类 a.促进植物茎秆伸长;
b.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用来提早播种
青鲜素 蔬菜储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储存时间
膨大剂、乙烯利 用于果实催熟
矮壮素 抑制作物细胞伸长,但不抑制细胞分裂,能使植株变矮,茎秆变粗
4.【答案】B
【知识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 A、由题意可知,甲是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A错误;
B、由题意可知,乙是赤霉素,合成部位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可通过某些微生物发酵获得,B正确;
C、由题意可知,丙是生长素,成熟的果实中,作用减弱,C错误;
D、由题意可知,丁是脱落酸,夏季炎热条件下,抑制发芽,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植物激素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2、由题意可知,甲是细胞分裂素,乙是赤霉素;丙生长素,丁是脱落酸。
5.【答案】C
【知识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促进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A正确;
B、摘除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B正确;
C、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不能促进顶端优势,C错误;
D、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2、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言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因此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
6.【答案】C
【知识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解答】A. BA不同处理时长后,除 120 h 外,第14 d和第28 d观察并统计生根率均比对照组低,A说法错误;
B.BA处理培养0天和96天后的丛状苗 ,第14d观察生根率是相同的,B说法错误;
C.不同处理时间下第14d的生根率均比第28d的生根率低,C说法正确;
D.图中结果无法说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生根的共同作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此类题目,首先注意识别自变量、因变量,找出空白对照,将图中的信息与选项中的内容结合。
7.【答案】A
【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A.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作用的效果降低,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缩短,A说法错误;
B.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有利于赤霉素发挥作用,赤霉素能促进大麦种子产生ɑ-淀粉酶,故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B说法正确;
C.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的植株,有利于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作用的发挥,故该植株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C说法正确;
D.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对生长素不敏感,NAA属于生长素类似物,所以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低的株系更易生根,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
激素名称 合成部位 主要作用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 促进细胞的伸长、果实的发育、生根;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 促进细胞的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发芽和果实发育
脱落酸 根冠、萎焉的叶片 促进果实成熟,抑制种子发芽、抑制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素 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蔬菜保鲜)
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 促进果实的成熟等。
8.【答案】C
【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A、对照组香蕉会产生内源植物激素——乙烯,具有催熟作用,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会受到乙烯影响,A错误;
B、成熟果实含有更多乙烯,实验材料应尽量选择未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这样内源植物激素乙烯对实验的影响较小,B错误;
C、图意涉及到每两天取样一次,共6次,为了测定香蕉实验前本身的还原糖量、淀粉量、果皮色素量,所以从当天开始即为第0次,进行对照,故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天,C正确;
D、果实成熟过程中,一般越来越甜,有机物含量发生转变,还原糖可能增加,所以处理组3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不一致,应该是还原糖量增加,淀粉量下降,果皮黄色色素增加,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与作用:
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主要作用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再生长旺盛的部位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分化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果实衰老和脱落
乙烯 各部位均可产生,成熟果实更多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9.【答案】D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解答】 A和B、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产生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向下进行运输,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积累的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导致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因而可以通过摘除顶芽的方式解除植株顶端优势,选项A和B正确;
C、激素是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呈现出来)是由基因控制,生长素影响生物的性状, 推测出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C正确;
D、根据书本上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作用效果,较低生长素浓度先对根起到抑制作用,分析出根对生长素最敏感,D错误。
故答案选:D。
【分析】 生长素:
1、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
2、生长素运输方式: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非极性运输:自由扩散,在成熟的组织,叶片,种子等部位;
3、生长素产生: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4、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5、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5、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
解除方法:去除顶芽。
顶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棉花摘心、果树修剪(促进枝条生长,多分枝)
6、生长素的敏感性:
①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大小关系为根>芽>茎。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
10.【答案】C
【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苹果果实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
\B、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糖酵解的过程中,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 2 个含 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少量能量, 形成少量 ATP,故糖酵解过程中没有CO2产生,B错误;
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因此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细胞衰老,从而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正确;
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比较低,细胞更不容易衰老,能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该过程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 2 个含 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形成少量 ATP。
11.【答案】C
【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在体内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A正确;
B、由题干可知,脱落酸与植物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含量上升,导致气孔关闭,减少水分蒸发,利于植物度过不良条件,B正确;
C、脱落酸使种子保持休眠,故为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应降低种子中脱落酸含量,C错误;
D、由题干信息“脱落酸与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可知:植物体内脱酸含量的变化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其化学本质有多种。2、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12.【答案】B,C,D
【知识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产生SL的部位是地上部分,又根据③、④的地上部分都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SL可以在产生部位发挥调节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max1没有表现出顶端优势,但当其地上部分和W植株的根进行嫁接后(①),就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max1不能合成SL,但对SL敏感,B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②中max2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的根结合,没有恢复顶端优势,说明max2对SL不敏感,又从⑤中max1不能产生SL,但当其与max2结合后,表现出了顶端优势可以看出,max2的根产生了SL,运输至地上部分,使地上部分表现出顶端优势,C符合题意;
D、当max2的地上部分和max1的根结合后由于max2对SL不敏感,因此不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即表现为顶端优势缺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分析】根据图示W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则W体内含有SL,max1缺失顶端优势,但根据①③可知,max1与W嫁接后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max1是SL合成受阻,但对SL敏感。max2也缺失顶端优势,根据②可知,max2与W嫁接后不表现出顶端优势,说明max2是SL不敏感突变体。因为是在幼苗期进行嫁接,①表现出顶端优势,因为W的根部有SL,③也表现出了顶端优势,但max1不能产生SL,max1的根部不含有SL,但③产生了顶端优势,说明是W的地上部分产生了SL。
13.【答案】(1)正
(2)两性;乙烯利
(3)FFmm;ffMM;乙烯抑制剂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乙烯可激活M基因的表达,M基因的表达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的合成又激活M基因的表达,属于正反馈。
故答案为:正。
(2)由题意可知,F基因存在时乙烯合成,促进雌蕊发育,m基因表达不能促进乙烯的合成,不能抑制雄蕊发育,即雄蕊发育,则FFmm基因型的黄瓜植株开两性花,若想让该花只开雌花,则应外施乙烯类似物乙烯利。
故答案为:两性;乙烯利。
(3)由题意可知,F2要获得基因型为ffmm植株个体,则父母本应选母本基因型FFmm,父本基因型ffMM,且实验中F1基因型为FfMm,均开雌花,需要抑制乙烯合成,从而促进雄蕊发育,使其开雄花,进而自交。
故答案为:FFmm;ffMM;乙烯抑制。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叶、花、果实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膨大剂、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果实催熟。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