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单元测试试卷【适用于广东地区】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单元测试试卷【适用于广东地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1 00:00:0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单元测试试卷【适用于广东地区】
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5分钟发放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18七上·高要月考)假期是外出旅游的日子。假如国庆节时你要去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那么你要去的地方是(  )
A.北京周口店 B.浙江余姚 C.云南元谋 D.陕西半坡
2.(2018七上·揭西月考)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2018七上·广南月考)2007年1月19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谐圣火”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点燃,大会组织者选择在元谋县采集圣火的主要原因是(  )
A.元谋县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方
B.元谋县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
C.元谋县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的地方
D.元谋县是我国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地方
4.(2018七上·茂名期中)七年级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②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③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④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2018七上·高要月考)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有(  )
①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烧制陶器
③人工取火
④用耒耜开垦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2018七上·高要月考)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一样物品(下图),你认为这些应该是(  )
A.装饰品 B.劳动工具 C.生活用品 D.摆设品
7.(2018七上·长春月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  )
A.能建造房屋 B.原始农业的出现
C.使用磨制石器 D.原始手工业的出现
8.(2018七上·长春月考)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你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蓝田 C.云南元谋县 D.山东大汶口
9.(2018七上·双城月考)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10.(2018七上·广南月考)黄河被誉为祖国的母亲河,因为黄河流域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那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11.(2018七上·广南月考)请根据“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等信息,判断描述的是哪一种原始居民的生活(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12.(2018七上·广南月考)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错误的介绍的是(  )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13.(2018七上·广南月考)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房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审美观不一样 B.用途不一样
C.气候环境不一样 D.生产技术水平不一样
14.(2018七上·广南月考)以下生活情况,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相符合的是(  )
①用磨制石器
②有了农业和畜牧业
③种植水稻和粟
④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⑤挖掘水井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15.(2018七上·高要月考)下列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16.(2018七上·阳江月考)完全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7.(2018七上·阳江月考)“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它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18.(2018七上·茂名期中)“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出自《山海经》,与该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涿鹿之战 B.盘古开天辟地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19.(2018七上·茂名期中)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根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
A.黄帝——发明算盘 B.仓颉——创造文字
C.嫘祖——养蚕缫丝 D.伶伦——制作音律
20.海峡两岸的华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最大
B.因为华人的肤色都是黄色的
C.因为只有炎帝黄帝种族得到了延续
D.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1.(2018七上·高要月考)“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出民主精神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
22.(2018七上·阳江月考)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  )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23.(2018七上·阳江月考)今天,海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我们尊崇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炎帝和黄帝
24.(2018七上·长春月考)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文明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25.(2018七上·长春月考)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是从夏朝开始的,开创了中国近四千年王位世袭之先河。它始于(  )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
C.舜传位给禹 D.启传子
26.(2018七上·双城月考)《史记》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反映的是(  )
A.女娲造人 B.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 D.大禹治水
27.(2018·常州)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
A.元谋人牙齿化石 B.半坡聚落的遗址
C.司母戊青铜方鼎 D.司马迁的《史记》
28.(2018·株洲)株洲神农城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神农氏雕像,这是为了纪念华夏族的祖先(  )
A.黄帝 B.炎帝 C.尧帝 D.舜帝
29.(2018·德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30.对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
B.能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材料分析题
得分
31.阅读下列材料作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材料四: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民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4)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5)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
(6)“平定蚩尤乱”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哪一个战役?
32.(2017七上·惠安月考)材料一:
材料二:
观察图片,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的建造者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房屋分别位于什么流域?造成他们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观察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根据所学知识,最少涉及两个知识点,发挥想象力,语句要通顺完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元谋人是生活在云南元谋县的原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较为简单。抓住题干所给信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是解题的关键,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已经学会使用火,B项符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8000年前;半坡人生活在约6000年前。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始人类相关知识的识记和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
3.【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远古居民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知识,本题较为简单。学生要记住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4.【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作为装饰品。因此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使用的工具,由于北京人的工具太简单,为了生存,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5.【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是生活在三万年前的北京人的活动地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①③符合题意;烧制陶器和用耒耜开垦土地是河姆渡人的生活本领,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山顶洞人的生活年代、生活特征,注意和北京人对比。
6.【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会打制石器,还学会了磨光技术、钻孔、人工取火,已经懂得审美,并且开始死后埋葬,题干图片显示的是山顶洞人拥有的装饰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学生要掌握山顶洞人已经懂得审美,会制作装饰品。
7.【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逐渐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人类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生活。原始手工业出现和建造房屋是在原始农业出现之后,使用磨制石器是原始农业的发展的产物。排除ACD,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内容,原始社会中,农业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8.【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南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他们会打制石器,知道用天然火。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距今70万年前到20万年前之间;
选项B陕西蓝田人,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
选项D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人种,元谋人是重要的人类,在原始时代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9.【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原始社会的古人类,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重要的知识点内容。
10.【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附近;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县是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省西安市的半坡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识记属于原始农耕时代的两个居民,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
11.【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原始居民。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较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位于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他们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信息“干栏式房屋”即可判断出是河姆渡居民,本题难度不大。
12.【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故答案为A。
【点评】学生要分清半坡居民属于黄河流域的居民,河姆渡居民属于长江流域的居民。
13.【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河姆渡文明和半坡文明。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房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环境不一样,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半坡位于黄河流域。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要掌握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居住房屋的名称:半地穴式和干栏式建筑,掌握两种房屋的不同之处。
14.【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相符合的是:使用磨制石器,有了农业和畜牧业,种植水稻和粟,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最早挖掘水井的是半坡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工具、居住房屋、使用的陶器等,可用列表法进行归纳。
15.【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①元谋人是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②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原始人;③河姆渡人是生活在七千年前的原始农耕代表;④半坡人是生活在距今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代表;由此可知,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是①②③④,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都不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注意掌握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时期,两者容易混淆。
16.【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人类,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最早种植了粟,居住半地穴房屋。
17.【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居民,水稻也就是材料中的米饭。AB项属于原始居民,还以采集狩猎为生;C项半坡居民主要的农作物是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
18.【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65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东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进行大战。蚩尤战败,炎帝和黄帝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蚩尤作兵伐黄帝”,由此得出选项中正确答案。
19.【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发明了乐谱。因此A项中的搭配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要识记黄帝和炎帝的贡献,不要混淆。本题难度适中。
20.【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以后,在黄河流域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就是汉族的前身,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D项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海峡两岸的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炎帝和黄帝及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21.【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禅让制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采用民主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作禅让制。
故答案为A。
【点评】学生要分清禅让制、分封制、世袭制的区别。本题难度适中。
22.【答案】C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推举的方式产生,这种方式被称为禅让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禅让制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也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23.【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海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黄帝和炎帝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4.【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的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所以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文明的是炎帝。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内容,炎帝和皇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重要人物。
25.【答案】B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创了中国近四千年王位世袭之先河。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家天下的内容,大禹治水,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延续了家天下的传统。
26.【答案】D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的时候,黄河泛滥,舜任用禹去治水,禹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再流入大海。他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领导人民治服了洪水。所以,“十多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是大禹,他“劳身焦思”的是为了治理黄河水患,D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A不符合题意;B项是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为了争夺中原地区而进行的一次战役,B不符合题意;C项是传说中黄帝联合炎帝战蚩尤的一场战役,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大禹治水的内容,分析题干即可得出结论。
27.【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结合课本所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帝、黄帝等部落是黄河流域的重大部落。其实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发现了半坡聚落的遗址。他们已有了原始农耕,开始饲养猪狗等动物,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子。这些证明黄河流域的部落的存在。B项符合题意;
元谋人牙齿化石发现在长江流域,是我国境内目前最早的古人类。A项不合题意;
司母戊青铜方鼎反映了商周青铜器文明,C项不合题意;
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但具有文学色彩,不是真实性的史实。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黄帝和炎帝的生活时期。
28.【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神农氏即传说中的炎帝,相传他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所以,株洲神农城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神农氏雕像,这是为了纪念华夏族的祖先炎帝,B项符合题意;
A项也是华夏族的祖先,号称“轩辕氏”,与题干“神农氏”信息不符;
CD两项不是华夏族的祖先。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本题是要注意题干信息“神农城”,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涿鹿之战。涿鹿之战以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涿鹿之战的交战双方和结果。
30.【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在距今约七千年的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上,发现那里的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玉器等。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稻杆、稻谷,稻杆出土是竟然还是黄绿色的,稻谷外形完好。据统计,出土的稻谷,其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同世界上其他较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相比,早了三千至五千多年。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种植粟等粮食作物,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他们还饲养猪狗等动物,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他们能制造彩陶,以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
A项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可能发生,不符合题意;
B项能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可能发生,不符合题意;
C项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可能发生,不符合题意;
D项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最不可能发生,棉布在元朝时才开始在我国出现,故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的衣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特征。
31.【答案】(1)群居
(2)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
(3)由使用天然火到会钻燧取火的变化;从山顶洞人时期开始
(4)黄帝
(5)制作衣裳,教人挖井
(6)涿鹿之战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只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所以他们过着群居生活。(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材料中“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指的是,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所以材料二主要证明了这一点,即: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的“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指的是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最早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4)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依据所学知识,轩辕指的是“人文初祖”黄帝,他与炎帝部落联合在逐鹿之战大败蚩尤,又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初祖”,所以轩辕即:黄帝。(5)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教材知识,依据所学知识,“人文初祖”黄帝,他与炎帝部落联合在逐鹿之战大败蚩尤,又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初祖”,材料中黄帝的贡献“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排除之后,可知其贡献还有:制作衣裳,教人挖井。(6)依据所学知识炎帝和黄帝都是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那时候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相传他们以铜作兵器,勇猛异常。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所以“平定蚩尤乱”指的是:涿鹿之战。
【点评】(1)主要考查北京人生活状况的内容。(2)主要考查的北京人生产状况的内容。(3)主要考查山顶洞人生产状况的内容。(4)主要考查“人文初祖”黄帝的内容。(5)主要考查黄帝的贡献的的内容。(6)主要考察炎黄战蚩尤的相关史实。
32.【答案】(1)粟和水稻(顺序错误不给分)或图一粟,图二水稻。
(2)①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顺序错误不给分)或图一黄河流域,图二长江流域;
②自然环境气候不同。
(3)一群北京人早上从所住的洞穴直立行走去打猎,用制造的工具把猎物拖回山洞,使用火种点燃柴草,把猎物架在火上烤,用打制的石器把猎物隔开,大家一起美美吃烧烤的猎物。晚上,北京人在山洞里使用火种升起火堆,围坐在一起取暖,并使用火把驱赶野兽。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图(一) 是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的半地穴式的房屋房子主体一半埋在地下,房顶用秸秆草搭起,防风防寒,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半坡原始居民会种植粟;图(二) 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以木桩插于底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分为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河姆渡原始居民会种植水稻。
⑵根据材料及(1)的分析可知,图一的房屋位于黄河流域,图二的房屋位于长江流域;造成他们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是自然环境气候不同。
⑶根据“图三 北京人使用石器想象图、图四 北京人用火想象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可能是:一群北京人早上从所住的洞穴直立行走去打猎,用制造的工具把猎物拖回山洞,使用火种点燃柴草,把猎物架在火上烤,用打制的石器把猎物隔开,大家一起美美吃烧烤的猎物。晚上,北京人在山洞里使用火种升起火堆,围坐在一起取暖,并使用火把驱赶野兽。
故答案为:(1)粟和水稻(顺序错误不给分)或图一粟,图二水稻。(2)①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顺序错误不给分)或图一黄河流域,图二长江流域;
②自然环境气候不同。(3)一群北京人早上从所住的洞穴直立行走去打猎,用制造的工具把猎物拖回山洞,使用火种点燃柴草,把猎物架在火上烤,用打制的石器把猎物隔开,大家一起美美吃烧烤的猎物。晚上,北京人在山洞里使用火种升起火堆,围坐在一起取暖,并使用火把驱赶野兽。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的一步是依据图片判断出是中国古代原始居民的名称,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逐步解答。本题难度适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单元测试试卷【适用于广东地区】
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5分钟发放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18七上·高要月考)假期是外出旅游的日子。假如国庆节时你要去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那么你要去的地方是(  )
A.北京周口店 B.浙江余姚 C.云南元谋 D.陕西半坡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元谋人是生活在云南元谋县的原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较为简单。抓住题干所给信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是解题的关键,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2018七上·揭西月考)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已经学会使用火,B项符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8000年前;半坡人生活在约6000年前。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始人类相关知识的识记和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
3.(2018七上·广南月考)2007年1月19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谐圣火”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点燃,大会组织者选择在元谋县采集圣火的主要原因是(  )
A.元谋县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方
B.元谋县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
C.元谋县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的地方
D.元谋县是我国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地方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远古居民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知识,本题较为简单。学生要记住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4.(2018七上·茂名期中)七年级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②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③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④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作为装饰品。因此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使用的工具,由于北京人的工具太简单,为了生存,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5.(2018七上·高要月考)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有(  )
①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烧制陶器
③人工取火
④用耒耜开垦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是生活在三万年前的北京人的活动地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①③符合题意;烧制陶器和用耒耜开垦土地是河姆渡人的生活本领,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山顶洞人的生活年代、生活特征,注意和北京人对比。
6.(2018七上·高要月考)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一样物品(下图),你认为这些应该是(  )
A.装饰品 B.劳动工具 C.生活用品 D.摆设品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会打制石器,还学会了磨光技术、钻孔、人工取火,已经懂得审美,并且开始死后埋葬,题干图片显示的是山顶洞人拥有的装饰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学生要掌握山顶洞人已经懂得审美,会制作装饰品。
7.(2018七上·长春月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  )
A.能建造房屋 B.原始农业的出现
C.使用磨制石器 D.原始手工业的出现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逐渐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人类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生活。原始手工业出现和建造房屋是在原始农业出现之后,使用磨制石器是原始农业的发展的产物。排除ACD,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内容,原始社会中,农业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8.(2018七上·长春月考)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你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蓝田 C.云南元谋县 D.山东大汶口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南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他们会打制石器,知道用天然火。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距今70万年前到20万年前之间;
选项B陕西蓝田人,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
选项D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人种,元谋人是重要的人类,在原始时代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9.(2018七上·双城月考)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原始社会的古人类,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重要的知识点内容。
10.(2018七上·广南月考)黄河被誉为祖国的母亲河,因为黄河流域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那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附近;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县是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省西安市的半坡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识记属于原始农耕时代的两个居民,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
11.(2018七上·广南月考)请根据“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等信息,判断描述的是哪一种原始居民的生活(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原始居民。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较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位于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他们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信息“干栏式房屋”即可判断出是河姆渡居民,本题难度不大。
12.(2018七上·广南月考)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错误的介绍的是(  )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故答案为A。
【点评】学生要分清半坡居民属于黄河流域的居民,河姆渡居民属于长江流域的居民。
13.(2018七上·广南月考)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房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审美观不一样 B.用途不一样
C.气候环境不一样 D.生产技术水平不一样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河姆渡文明和半坡文明。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房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环境不一样,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半坡位于黄河流域。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要掌握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居住房屋的名称:半地穴式和干栏式建筑,掌握两种房屋的不同之处。
14.(2018七上·广南月考)以下生活情况,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相符合的是(  )
①用磨制石器
②有了农业和畜牧业
③种植水稻和粟
④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⑤挖掘水井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相符合的是:使用磨制石器,有了农业和畜牧业,种植水稻和粟,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最早挖掘水井的是半坡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工具、居住房屋、使用的陶器等,可用列表法进行归纳。
15.(2018七上·高要月考)下列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①元谋人是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②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原始人;③河姆渡人是生活在七千年前的原始农耕代表;④半坡人是生活在距今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代表;由此可知,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是①②③④,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都不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注意掌握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时期,两者容易混淆。
16.(2018七上·阳江月考)完全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人类,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最早种植了粟,居住半地穴房屋。
17.(2018七上·阳江月考)“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它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居民,水稻也就是材料中的米饭。AB项属于原始居民,还以采集狩猎为生;C项半坡居民主要的农作物是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
18.(2018七上·茂名期中)“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出自《山海经》,与该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涿鹿之战 B.盘古开天辟地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65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东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进行大战。蚩尤战败,炎帝和黄帝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蚩尤作兵伐黄帝”,由此得出选项中正确答案。
19.(2018七上·茂名期中)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根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
A.黄帝——发明算盘 B.仓颉——创造文字
C.嫘祖——养蚕缫丝 D.伶伦——制作音律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发明了乐谱。因此A项中的搭配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要识记黄帝和炎帝的贡献,不要混淆。本题难度适中。
20.海峡两岸的华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最大
B.因为华人的肤色都是黄色的
C.因为只有炎帝黄帝种族得到了延续
D.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以后,在黄河流域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就是汉族的前身,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D项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海峡两岸的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炎帝和黄帝及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21.(2018七上·高要月考)“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出民主精神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
【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禅让制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采用民主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作禅让制。
故答案为A。
【点评】学生要分清禅让制、分封制、世袭制的区别。本题难度适中。
22.(2018七上·阳江月考)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  )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答案】C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推举的方式产生,这种方式被称为禅让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禅让制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也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23.(2018七上·阳江月考)今天,海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我们尊崇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炎帝和黄帝
【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海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黄帝和炎帝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4.(2018七上·长春月考)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文明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的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所以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文明的是炎帝。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内容,炎帝和皇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重要人物。
25.(2018七上·长春月考)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是从夏朝开始的,开创了中国近四千年王位世袭之先河。它始于(  )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
C.舜传位给禹 D.启传子
【答案】B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创了中国近四千年王位世袭之先河。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家天下的内容,大禹治水,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延续了家天下的传统。
26.(2018七上·双城月考)《史记》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反映的是(  )
A.女娲造人 B.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 D.大禹治水
【答案】D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的时候,黄河泛滥,舜任用禹去治水,禹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再流入大海。他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领导人民治服了洪水。所以,“十多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是大禹,他“劳身焦思”的是为了治理黄河水患,D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A不符合题意;B项是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为了争夺中原地区而进行的一次战役,B不符合题意;C项是传说中黄帝联合炎帝战蚩尤的一场战役,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大禹治水的内容,分析题干即可得出结论。
27.(2018·常州)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
A.元谋人牙齿化石 B.半坡聚落的遗址
C.司母戊青铜方鼎 D.司马迁的《史记》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结合课本所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帝、黄帝等部落是黄河流域的重大部落。其实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发现了半坡聚落的遗址。他们已有了原始农耕,开始饲养猪狗等动物,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子。这些证明黄河流域的部落的存在。B项符合题意;
元谋人牙齿化石发现在长江流域,是我国境内目前最早的古人类。A项不合题意;
司母戊青铜方鼎反映了商周青铜器文明,C项不合题意;
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但具有文学色彩,不是真实性的史实。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黄帝和炎帝的生活时期。
28.(2018·株洲)株洲神农城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神农氏雕像,这是为了纪念华夏族的祖先(  )
A.黄帝 B.炎帝 C.尧帝 D.舜帝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神农氏即传说中的炎帝,相传他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所以,株洲神农城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神农氏雕像,这是为了纪念华夏族的祖先炎帝,B项符合题意;
A项也是华夏族的祖先,号称“轩辕氏”,与题干“神农氏”信息不符;
CD两项不是华夏族的祖先。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本题是要注意题干信息“神农城”,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2018·德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涿鹿之战。涿鹿之战以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涿鹿之战的交战双方和结果。
30.对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
B.能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在距今约七千年的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上,发现那里的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玉器等。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稻杆、稻谷,稻杆出土是竟然还是黄绿色的,稻谷外形完好。据统计,出土的稻谷,其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同世界上其他较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相比,早了三千至五千多年。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种植粟等粮食作物,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他们还饲养猪狗等动物,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他们能制造彩陶,以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
A项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可能发生,不符合题意;
B项能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可能发生,不符合题意;
C项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可能发生,不符合题意;
D项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最不可能发生,棉布在元朝时才开始在我国出现,故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的衣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特征。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材料分析题
得分
31.阅读下列材料作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材料四: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民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4)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5)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
(6)“平定蚩尤乱”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哪一个战役?
【答案】(1)群居
(2)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
(3)由使用天然火到会钻燧取火的变化;从山顶洞人时期开始
(4)黄帝
(5)制作衣裳,教人挖井
(6)涿鹿之战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只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所以他们过着群居生活。(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材料中“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指的是,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所以材料二主要证明了这一点,即: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的“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指的是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最早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4)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依据所学知识,轩辕指的是“人文初祖”黄帝,他与炎帝部落联合在逐鹿之战大败蚩尤,又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初祖”,所以轩辕即:黄帝。(5)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教材知识,依据所学知识,“人文初祖”黄帝,他与炎帝部落联合在逐鹿之战大败蚩尤,又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初祖”,材料中黄帝的贡献“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排除之后,可知其贡献还有:制作衣裳,教人挖井。(6)依据所学知识炎帝和黄帝都是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那时候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相传他们以铜作兵器,勇猛异常。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所以“平定蚩尤乱”指的是:涿鹿之战。
【点评】(1)主要考查北京人生活状况的内容。(2)主要考查的北京人生产状况的内容。(3)主要考查山顶洞人生产状况的内容。(4)主要考查“人文初祖”黄帝的内容。(5)主要考查黄帝的贡献的的内容。(6)主要考察炎黄战蚩尤的相关史实。
32.(2017七上·惠安月考)材料一:
材料二:
观察图片,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的建造者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房屋分别位于什么流域?造成他们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观察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根据所学知识,最少涉及两个知识点,发挥想象力,语句要通顺完整。)
【答案】(1)粟和水稻(顺序错误不给分)或图一粟,图二水稻。
(2)①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顺序错误不给分)或图一黄河流域,图二长江流域;
②自然环境气候不同。
(3)一群北京人早上从所住的洞穴直立行走去打猎,用制造的工具把猎物拖回山洞,使用火种点燃柴草,把猎物架在火上烤,用打制的石器把猎物隔开,大家一起美美吃烧烤的猎物。晚上,北京人在山洞里使用火种升起火堆,围坐在一起取暖,并使用火把驱赶野兽。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图(一) 是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的半地穴式的房屋房子主体一半埋在地下,房顶用秸秆草搭起,防风防寒,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半坡原始居民会种植粟;图(二) 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以木桩插于底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分为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河姆渡原始居民会种植水稻。
⑵根据材料及(1)的分析可知,图一的房屋位于黄河流域,图二的房屋位于长江流域;造成他们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是自然环境气候不同。
⑶根据“图三 北京人使用石器想象图、图四 北京人用火想象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可能是:一群北京人早上从所住的洞穴直立行走去打猎,用制造的工具把猎物拖回山洞,使用火种点燃柴草,把猎物架在火上烤,用打制的石器把猎物隔开,大家一起美美吃烧烤的猎物。晚上,北京人在山洞里使用火种升起火堆,围坐在一起取暖,并使用火把驱赶野兽。
故答案为:(1)粟和水稻(顺序错误不给分)或图一粟,图二水稻。(2)①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顺序错误不给分)或图一黄河流域,图二长江流域;
②自然环境气候不同。(3)一群北京人早上从所住的洞穴直立行走去打猎,用制造的工具把猎物拖回山洞,使用火种点燃柴草,把猎物架在火上烤,用打制的石器把猎物隔开,大家一起美美吃烧烤的猎物。晚上,北京人在山洞里使用火种升起火堆,围坐在一起取暖,并使用火把驱赶野兽。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的一步是依据图片判断出是中国古代原始居民的名称,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逐步解答。本题难度适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