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九课《满井游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燕地寒( ) 毛羽鳞鬣( ) 倩( )女 蹇( )者
脱笼之鹄( ) 堕( )事 飞沙走砾( ) 鲜妍( )
2、给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①A.挛( ) ②A.拭( )
B.孪( ) B.轼( )
③A.掠( ) ④A.徒( )
B.琼( ) B.徙( )
3、与“冻风时作”中的“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装腔作势 B.狂风大作 C.作壁上观 D.虚伪做作
4、与“娟然如拭”中“然”的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晶晶然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悠自得。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5、与“泉而茗者”中的“茗”字语法功能相同的项是( )
A.罍而歌者 B.躬耕于南阳
C.不蔓不枝 D.寻向所志
6、与“鳞浪层层”修辞手法不相同的项是( )
A.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B.如倩女之靧而髻鬟之始掠也
C..麦田浅鬣寸许 D.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7、这篇游记写的是初春景物,抓住了什么样的特点在写?
8、填空:
《满井游记》作者是 朝的 ,字 ,湖北公安人,他和他的哥哥袁寄道,弟弟袁中道主张用平易近人的文学语言进行写作,不必厚古薄今,人们称他们为 派。我们在第四册曾学习过他的 。
9、引用文中一句话,说明作者对游乐抱什么态度?
10、文章开篇“燕地寒”三字笼罩全段,体会一下,思索下面问题。
①“燕地寒”的特征体现在哪里?
②“燕地寒”三字除统领全段外,还有什么作用?
11、先划分句子节奏,再翻译。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出于匣也。
②始知郊田之外来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同步解读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合字:左面右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垂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2.按叙写的内容,本语段可分三个层次,请在段中用“Il”线标出,并概括每层大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3、语段中细写满井早春景色的部分,是按照由——及——,又由——及——的顺序写的。其中写人的部分有什么特点 既写景,作者为什么又写人
14.抄写出语段中表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语句,体会作者观察之精细。
15.语段中画线部分是两个比喻句,分别指出各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点。
第一句,本体 ,喻体 ;相似点: 。
第二句,本体 ,喻体 ;相似点: 。
16.用现代汉语译写下列各句。
A.波色……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山峦……如倩女之(合字:左面右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C、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D.泉而茗者,(合字:上三田下缶)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17.“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句中“皆有喜气”是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这四个字透示出作者什么心情
18.本段中的“天稍和”“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课文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呼应
19.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形神俱似,景中有情,说一说作者笔下的水像什么 山像什么 作者以什么自比 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三、美文赏读
天 目
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巅,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马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态。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已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 ”余日:“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20.给加点字注音。
鲜迂曲( ) 鲜妍不足( ) 飞流淙淙( )
匹缟( ) 石壁竦峭( ) 晴霁( ) 有些子分( )
21.解释加点的词。
⑴可二十余里( )
⑵峭削者鲜迂曲( )
⑶不可言( )
⑷古则鲜妍不足( )
⑸一绝也( )
⑹貌古则鲜妍不足( )
⑺登绝顶( )
⑻不足当巨目( )
22.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幽谷县岩:
②一株直万余钱:
2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日盈山皆壑,飞流淙淙。
②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
③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
24.本文列举了天目山的“七绝”,这“七绝”是 、 、 、 、 、 、 ,而天目山总的特点是 。
25.文章的第二段运用了 与 修辞,意在说 ,这也是一种 的手法。
26.作者在文最后说:“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的含义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