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夯实基础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夯实基础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11 17:04:05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夯实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平阳期中)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生理效应是(  )
A.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
B.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
C.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扩张,减少散热量
D.皮肤的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
2.(2021八上·平阳期中)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3.(2021八上·乐清月考)下列现象属于植物感性运动的是 (  )
A.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B.室内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口的一侧弯曲
C.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
D.樟树的根系朝着水源处生长
4.(2021八上·拱墅开学考)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考试时比较紧张,心跳和呼吸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B.人酗酒后会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这与小脑有关
C.触碰含羞草,含羞草叶片会闭合属于反射
D.幼年时生长激素泌过少,患的是侏儒症
5.(2021八上·拱墅开学考)当一个人的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时,针刺大腿,该伤者(  )
A.会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B.会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
C.不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D.不产生缩腿反射,也不感到疼痛
6.(2021八下·奉化期末)自然界中的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与动物行为相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熊猫偏爱嫩竹——觅食行为
B.竹节虫的体态和颜色好像树枝——防御行为
C.雄海象为争夺雌海象和生活地盘而决斗——繁殖行为
D.大雁每年春分后往北方飞——迁徙行为
7.(2021八下·奉化期末)人们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稍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达尔文通过实验说明了胚芽稍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B.拜尔的实验D中,推测几天后胚芽稍将向右弯曲生长
C.温特实验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图中所示的温特实验还不够严密,缺少对照实验
8.(2021八下·余姚竞赛)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和维持躯体平衡
C.大脑皮层之所以称为生命中枢是因为存在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9.(2021八下·镇海期中)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手。如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手指肌肉,能接受刺激并产生收缩
B.c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能使人感到烫
C.如果d被切断,人不会及时松手,但还是会感到烫
D.图中箭头表示“高温”能从a传到c,再从c传到e
10.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B.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C.植物向光性是由于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
D.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简单反射
11.研究表明,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上端(顶端)向下端(根部)运输,取两根相似的柳枝条,把一根正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其生长情况如图甲所示。若把另一根枝条倒挂在同样潮湿的空气中,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其生长情况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12.对自然界存在的生命现象及相应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原因分析
A 人的体温恒定 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B 睡梦中拍打蚊子 神经调节
C 饭后血糖含量略有上升 胰岛素分泌不足
D 向光性 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
A.A B.B C.C D.D
13.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表示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B.图二表示患近视的眼球,成像特点是清晰物像落在[②]视网膜的前方
C.图三中[②]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进入毛细血管,输送到身体各处
D.图四表示神经系统由[①]脑、[②]脊髓及[③]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14.在5月12日逃生演习中,同学们听到警报声迅速逃生。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耳蜗
B.完成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的
15.如图是关于狗的“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未经过训练的狗,铃声也能引起其唾液分泌
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建立后,一般比较固定,难以消退
D.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来说,非条件反射比条件反射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人体内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D.糖尿病患者可注射胰岛素
17.某校科学小组研究了“激素甲和激素乙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激素的浓度
B.该实验证明激素乙对柳树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C.该实验证明激素甲对柳树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
D.若探究激素甲、乙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共同影响,应设计2组实验进行对照
18.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
A.背地(心)生长 B.向水平方向生长
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
19.把一株直立植物放倒后,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如图所示。这说明植物(  )
A.能够繁殖 B.具有向性 C.能够运动 D.具有磁性
20.如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B.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上·平阳期中)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相互协调,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1)各系统在   调节和激素调节下,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22.(2021八下·宁波期末)如图是汽车司机看到红灯停车的反射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感受到红灯刺眼的是眼中的   
(2)图中①表示的是   
(3)看到红灯停车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至少有2个,它们是   
23.(2021八下·镇海期中)手机是通过   来传递信息的,它为生活提供不少便利:在郊游的小红想通过手机(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拍一棵大树的照片传送给小兰,但发现无法把大树全部拍进,接下来她应该要   那棵大树(选填”靠近”或”远离”);回家路上,小红拿手机刷视频,看到捕虫草捕捉昆虫的画面,联想到课堂上所讲到的植物具有   (感应性的一种),又刷到奇人悬崖峭壁走钢丝的视频,不禁感叹他的   发达(脑的结构)。
24.(2021八下·镇海期中)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   过程(选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中,骨骼肌在这个反射弧中属于   (填写结构名称)。
(2)有病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C(选填“>”、“<”或“=”)。
25.(2021八下·浙江期末)如图所示为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2)若此图为膝跳反射活动示意图,且结构完整,能完成膝跳反射活动。但人若有意识地控制,也可不使小腿弹起。此时,该反射活动属于复杂反射,需要   的参与。
26.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下面以“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进教室”两个反射为例,分析反射弧与神经系统组成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   ]   ;“听到铃声进教室”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属于[   ]   。
(2)上述两类神经共同构成了[   ]   ;控制“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进教室”两个反射的神经中枢都位于[   ]   中。
(3)神经系统通过许许多多的反射弧,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和处理   ,调节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三、实验探究题
27.(2021八上·平阳期中)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材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等量分别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实验分四次并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每次实验直到枝条不再产生根为止,计算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生长素浓度根数量实验日期 2×10 1 (克/升) 2×10 2 (克/升) 2×10 3 (克/升) 2×10 4 (克/升) 2×10 5 (克/升) 清水
5月26日 0 0 0 1 6 0
5月31日 0 0 0 2 11 0
6月5日 0 1 1 5 13 1
6月10日 0 2 5 6 16 1
(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
(2)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大时   (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3)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并请说明理由   .
28.(2021八上·乐清月考)垂体是动物的重要内分泌腺,它由前叶与后叶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活动受到下丘脑的控制。为了研究这一机制,科学家用犬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①将垂体后叶切除,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显著减少,犬的尿量增加。
②将垂体前叶切除,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犬出现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症状。
③将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神经联系阻断,结果犬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正常。
④将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血管联系阻断,结果同实验②相同。
根据上述①~④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证明垂体后叶能释放   ,实验②证明垂体前叶能分泌   ,促进甲状腺分泌。
(2)实验③、④证明下丘脑通过   (选"激素"或“神经”)调解从而间接控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3)请试着补充完整下丘脑激素调节机制模型(方框内填写“垂体”或“下丘脑”或“甲状腺”)
29.请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表:四种人体激素的功能
序号 激素名称 功能
① 生长激素 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② 胰岛素 促进人体吸收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
③ 甲状腺激素 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④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1)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快速生长的两个阶段分别为   期和青春期。
(2)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征是身高、体重剧增,大脑兴奋性增强,第二性征出现。影响青春期生长发育的主要激素是____。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宁津杂技历史源远流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草根杂技演员李立秋以其精湛的杂技技艺不仅成为山东《我是大明星》舞台上闪耀的明星,而且还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李立秋的蹬大缸表演令人震撼,300多斤重的大缸在李立秋的脚上来回翻飞,潇洒自如。李立秋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依靠图中[   ]   。
(2)在表演时,杂技演员伴随着优美音乐做出各种精巧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这些反射活动的完成主要受图中[1]内   的调节。
(3)杂技演员要顺利完成表演,需要运动、神经、循环、消化、呼吸等多个系统密切配合、协调活动。这充分体现了   的生物学观点。
31.(2020八上·余杭月考)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Ⅰ.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
b.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   。
(2)Ⅱ.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
a.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   (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
b.实验结果如图所示,n1~n4为各组小鼠体长增加量的相对值。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发现数据关系为   ,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32.(2020八上·余杭月考)对胚芽作如下处理:A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B的尖端下部套上锡箔套;C的下段用锡箔遮住;D切掉尖端。
(1)在单侧光照射下,仍能直立生长的是   ;
(2)下面的四幅图中,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
(3)这四幅图中,不弯曲也不生长的是   。
四、解答题
33.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
(1)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   因素的影响。
(2)根据螳螂的习性,你认为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是   。
34.(2021八下·长兴开学考)如图为缩手反射的模式图,请分析并回答:
(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   。
(2)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 。
A.④-⑤-③-①-②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③-⑤-⑥ D.⑥-⑤-③-②-①
(3)如因意外伤害事故,图中的③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活动    中(选填“能”或“不能”)发生。
35.如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的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   (填“较高”或“较低”),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   ,血流量   ,皮肤的温度会   ,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   。
(2)B图是在   的情况下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   ,从而使人体散发的热量   ,这样可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3)当外界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则以   的方式散热。
36.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一所示),请分析图一、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表示狗吃到食物后出现分泌唾液的活动,这说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叫做   ,图二中①是   .
(2)反复经过B过程后,图一中的C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这一反射类型属于   ,其感受器位于狗耳的   内,对应图二中的结构是   (填数字),该反射的完成必须有⑥   的参与.
37.夏天到了,蚊子越来越猖獗,小蓝循着蚊子的“嗡嗡”声,眼睛盯紧了一只正在“巡航”的蚊子,“啪”的…声,蚊子“阵亡”了.请分析回答:(9分)
(1)小蓝听到“嗡嗡”声,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   ;盯着蚊子时,视觉感受器位于眼球壁的   .
(2)小蓝追打蚊子属于   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效应器是指接收刺激作出反应 的结构;寒冷环境下人会增加产热。
【解答】人不由自主出现寒颤是因为骨骼肌在收缩,效应器就为骨骼肌;在寒冷的环境中收缩是为了增加产热。
故答案为:A
2.【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图甲是缩手反射示意图:其中a是肌肉,具有收缩功能属于效应器,e是属于感受器,b是属于传入神经,d是属于传出神经 ;而乙图中①是感受器 ,②是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因此a对应是图乙中的 ⑤ 。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的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
【解答】ACD、室内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口的一侧生长、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和横放的蚕豆种子的根向下弯曲生长,樟树的根系朝着水源处生长都是由于环境因素对其的刺激而作出了定向运动,它们都属于向性运动。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A符合题意。
B、 室内植物的弯条朝向窗口弯曲说明植物向光源方向生长,这是植物的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解答】A、人在紧张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从而导致心跳和呼吸都会变快;故A正确;
B、小脑是控制躯体的平衡,因此醉酒后走路不稳是因为小脑的原因;故B正确;
C、触碰含羞草其叶片闭合,是植物的感应性,不是反射;故C错误;
D、生长激素能够促进躯体的生长,因此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缩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疼痛中枢位于大脑。
【解答】由于某患者的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说明脊髓中的缩腿反射神经中枢正常,但不能将兴奋传入大脑,所以当用针刺其大腿时,该患者能产生缩腿反射,但不会感到疼痛。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 ,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解答】A、熊猫偏爱嫩竹,是对食物的选择,属于觅食行为;故A正确;
B、竹节虫的体态和颜色好像树枝,是竹节虫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故B正确;
C、雄海象为争夺生活地盘而决斗属于领地行为;故C错误;
D、大雁每年都要往北方飞,属于定期的迁徙行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解答】A、达尔文的实验可知,存在胚芽鞘尖端的植物会弯向光源生长,而没有胚芽鞘尖端的植物不会弯向光源生长,由此可知,胚芽鞘向光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故A正确;
B、对比拜尔的实验可知,实验D中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左弯曲生长;故B错误;
C、温特把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再将琼脂块分别放在切除胚芽鞘尖端的植物,观察其是否弯曲生长,是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物质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故C正确;
D、温特的实验中只有实验组,没有空白对照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涉及神经系统、小脑、大脑皮层、神经调节。
【解答】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B符合题意;
C、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神经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C不符合题意;
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又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类, 反射又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一种简单的反射,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中,图中为缩手反射,而图中结构名称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 。
【解答】 A、a是感受器,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A不符合题意;
B、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神经冲动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 B不符合题意;
C、c至e的传导神经纤维被切断,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C符合题意;
D、图中箭头传导的是神经冲动,而不是高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内分泌腺和激素;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 (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相当于兴奋剂;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
(3)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而导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这就叫反射,解答即可。
【解答】 A、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幼儿呆小症,不符合题意;
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冲动)、传导兴奋(冲动),不符合题意;
C、植物向光性是由于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不符合题意;
D、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 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肥性和向水性,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解答】 从图甲看出下端生根,上端生芽,根有向地性生长的特性,茎有向光性生长的特性,因此“若把另一根枝条倒挂在同样潮湿的空气中,如图乙所示”,下端生出的根向下生长,上端生出是枝条向上生长,B选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植物激素;内分泌腺和激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都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结果。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调节血糖的浓度。正常人餐后,因为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而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但胰岛素会分泌随之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
【解答】A、人的体温恒定是因为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A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B、睡梦中拍打蚊子是脊髓调节的结果,B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C、饭后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而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并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C分析不合理,符合题意。
D、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表现为向光性,D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患近视的眼球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人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各个器官。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
【解答】A、图一中,1为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为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为效应器,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为 ①→②→③→④→⑤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二为眼球结构体图,患近视的眼球,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1晶状体等的折射后所形成的物像落在2视网膜的前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三中的内分泌腺胰岛没有导管,其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C错误,符合题意。
D、图四表示的神经系统由 [①]脑、[②]脊髓及[③]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解答】A、人体耳蜗内有对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因此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所以该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C、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并有效刺激,才能产生反射,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的,能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例如,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应用,使狗建立了条件反射;然后,反复单独应用铃声而不给予食物(不强化),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不能引起分泌。
【解答】A、未经过训练的狗,铃声不能引起其唾液分泌,A分析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需要将铃声与食物这一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强化,否则狗听到铃声是不会分泌唾液的,B分析正确,符合题意。
C、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这一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铃声)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食物)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退,C分析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来说,非条件反射只能让动物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条件反射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D分析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答案】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红灯停,绿灯行、谈虎色变等这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其中与语言文字有关的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人体内分布有许多内分泌腺,它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
【解答】A、谈虎色变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人类特有的反射,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体内的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而唾液腺、肝脏等外分泌腺则不能分泌激素,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答案】D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一株植物体内往往有多种植物激素同时存在。它们对植物的作用是不同的,且浓度不同时对植物体的作用也会有所差异。
【解答】A、该实验探究的是激素甲和激素乙在不同浓度时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影响,所以实验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激素的浓度,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中曲线可知,激素乙对柳树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中曲线可知,激素甲对柳树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且浓度为50/mg·L时,促进作用最强,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探究激素甲、乙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共同影响,除设置单独的甲、乙两组外,还应设置甲、乙混合组及无任何激素组,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太空中的该植物处于单侧光的照射环境,它的器官会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不同的生长现象。
【解答】植物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不受重力的影响,但植物的向光性不受重力的影响,则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该植物茎向光生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等。
【解答】把一株直立植物放倒后,由于根也具有向水性,因此根会向湿润的土壤生长,由于茎的向光性,则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温特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物质分配不均所致。②中的琼脂块是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而⑤中的琼脂块是没有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对比可以看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③④中含有胚芽鞘尖端产生物质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
【解答】A、温特的实验是将胚芽鞘的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因为他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促进植株生长,A不符合题意;
B、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实验中去除胚芽鞘的尖端,则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B符合题意;
C、③④中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发现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的影响,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C不符合题意;
D、⑤⑥是空白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1.【答案】(1)神经
(2)胰岛素分泌增加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人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包括: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包括:肾上腺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其中胰岛素是降低血糖作用。
【解答】(1)人体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胰岛素对人体的血糖具有调节作用,当人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使血糖含量下降。
故答案:(1)神经 (2)胰岛素分泌增加
22.【答案】(1)视网膜
(2)视神经
(3)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视觉形成过程,同时结合图片分析解答。
【解答】(1)视网膜上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激发神经产生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脑,因此感受到红灯刺眼的是眼中的视网膜。
(2)红灯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根据视觉形成过程再结合图片可知①表示的是视神经。
(3)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觉中枢,视觉形成后,大脑接受刺激发出停车指令,这需要肢体的运动,因此要有躯体运动中枢的参与。
故答案为:(1)视网膜(2)视神经(3)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23.【答案】电磁波;远离;感震性;小脑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解答。
(2)根据植物的感应性特征解答。
(3)根据脑结构的作用解答。
【解答】手机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它为生活提供不少便利:在郊游的小红想通过手机(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拍一棵大树的照片传送给小兰,但发现无法把大树全部拍进,接下来她应该增大那棵大树和手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即远离那棵大树。回家路上,小红拿手机刷视频,看到捕虫草捕捉昆虫的画面,捕虫草因昆虫对它的触碰引起刺激而产生捕捉昆虫的运动属于感震性,奇人悬崖峭壁走钢丝,由于小脑的作用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奇人悬崖峭壁走钢丝是小脑发达。
故答案为:电磁波;远离;感震性;小脑
24.【答案】(1)神经调节;下丘脑;效应器
(2)=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调节过程解答。
(2)体温维持稳定建立在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平衡的基础上。
【解答】(1)当人感觉到热时,可以通过脱衣服(由大脑控制)、汗腺分泌增加(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等途径来调节体温,这说明参与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至少有大脑皮层、下丘脑,因此图中T—E—N—F—A途径表示神经调节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骨骼肌在这个反射弧中属于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即内脏骨骼肌产热,因此骨骼肌在这个反射弧中属于效应器。
(2)有病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因此要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机体的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增加,因此24h内A=C。
故答案为:(1)神经调节;下丘脑;效应器(2)=
25.【答案】(1)反射弧;神经中枢;反射
(2)大脑(或大脑皮层)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根据获得途径可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由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就可完成,而复杂反射则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解答】(1)图中①表示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③表示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即反射。
(2)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但大脑皮层作为高级神经中枢可对其进行控制。
故答案为:(1)反射弧;神经中枢;(2)大脑或大脑皮层
26.【答案】(1)F;脊神经;E;脑神经
(2)B;周围神经系统;A;中枢神经系统
(3)信息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
可见图中A中枢神经系统,B周围神经系统,C脑,D脊髓,F脊神经,G大脑,H小脑,I脑干。
【解答】 (1)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其中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F脊神经。“听到铃声进教室”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是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属于E脑神经。
(2)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中枢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3)反射是在接受刺激后,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从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故答案为:(1)F;脊神经;E;脑神经(2)B 周围神经系统;A 中枢神经系统(3)信息
27.【答案】(1)对照作用
(2)不利于
(3)不正确,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溶液做实验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实验目的是研究生长素对促进植物的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会抑制生长。
【解答】(1)清水组是作为空白对照,对比生长素浓度对于植物生根的影响;
(2)由数据可知:2×10-1克/升到2×10-5克/升浓度范围内,浓度低时,生根比较明显;浓度高时,生根数目多,所以浓度过大不利于生长。
(3)由表格可以看出浓度最低为2×10-5克/升,没有用更低的浓度去做实验,所以不正确。
故答案为:(1)对照作用 (2) 不利于 (3) 不正确,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溶液做实验
28.【答案】(1)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2)激素
(3)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激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垂体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可反过来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高则抑制,低则促进。
【解答】(1)实验①证明垂体后叶能释放抗利尿激素,因为将垂体后叶切除,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显著减少,犬的尿量增加。实验②证明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因为将垂体前叶切除,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犬出现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症状。
(2)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血管内含有激素,将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血管联系阻断,导致促甲状腺激素不能通过血液运输时,犬出现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症状,因此实验③、④证明下丘脑通过激素调解从而间接控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3)
故答案为:(1)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2)激素(3)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激素
29.【答案】(1)幼儿
(2)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人出生以后,先后经历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青年期几个发育时期,其中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的两个时期。在人体内分布有许多内分泌腺,它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虽然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它们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性腺分泌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解答】(1)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迅速生长的两个阶段分别为幼儿期和青春期。
(2)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征是身高、体重剧增,这是生长激素的作用;大脑兴奋性增强离不开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第二性征出现则是因为性激素分泌增多。
故答案为:(1)幼儿;(2)C
30.【答案】(1)2;小脑
(2)大脑皮层
(3)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各种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其表面称为大脑皮层,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平衡。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
【解答】(1)杂技演员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依靠图中2小脑。
(2)杂技演员完成各种精巧的动作,属于复杂反射需要1大脑皮层的调节。
(3)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完成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又需要运动系统协调配合完成各种动作,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提供能量,这充分体现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1)2;小脑;(2)大脑皮层;(3)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1.【答案】(1)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n4>n1+n3﹣n2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探究实验的原则:变量的唯一性和设置对照实验。
(2)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
【解答】(1)a.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这样甲与乙形成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b.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因为成年小鼠已经发育较为完全,用来作为实验对象收效甚微。
(2)a.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实验设计: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b. 据柱状图可知: n4>n1+n3﹣n2 , 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故答案为:(1)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n4>n1+n3﹣n2
32.【答案】(1)A
(2)BC
(3)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能弯曲生长的本质是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先横向背光运输,然后向下运输导致的。
【解答】(1)有单侧光照时,由于A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能直立生长的只有A。
(2)有单侧光照时,B和C的尖端没有锡箔遮住,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发生弯曲生长的是BC。
(3)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因此C切掉尖端导致缺乏生长素不能生长,所以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D。
故答案为 (1)、A(2)、BC(3)、D
33.【答案】(1)光照
(2)夜晚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节律行为是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昼夜节律行为,这是螳螂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解答】(1)螳螂的昼夜节律行为在人为控制光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改变,说明这种行为受光的影响。(2)螳螂在夜晚活动,因此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是夜晚。
故答案为:(1)光照(2)夜晚
34.【答案】(1)反射弧
(2)C
(3)不能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如图中所示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和⑥效应器5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解答】(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
(2)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导的正确途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⑥效应器.故顺序为C。
(3)如因意外伤害事故,图中的③神经中枢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活动不能发生。
故答案为 (1)、反射弧(2)、C(3)、不能
35.【答案】(1)较高;舒张;增加;升高;增加
(2)外界温度较低;减少;减少
(3)皮肤直接散热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由图可知,A的血管口径较大,B的较小,说明A图中所处环境温度较高,血流量大,散热增加,导致皮肤的温度会升高;
(2)B图中血管的口径较小,说明这时外界环境的温度较低,血管的血流量小,人体散热减少,则汗液的分泌也会减少;
(3)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的散热方式以皮肤直接散热为主;
故答案为:(1)较高;舒张;增加;升高;增加;(2)外界温度较低;减少;减少;(3)皮肤直接散热。
36.【答案】(1)反射;反射弧;效应器
(2)条件反射;耳蜗;⑤;听觉中枢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反射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需要整个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的参与,否则反射活动不能实现。
【解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反射弧;由图可知,1是效应器;
(2)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的反射活动,是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声音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耳蜗;图2中5是感受器;该反射的外界刺激是铃声,所以一定有听觉中枢的参与;
故答案为:(1)反射;反射弧;效应器;(2)条件反射;耳蜗; ⑤ ;听觉中枢。
37.【答案】(1)耳蜗;视网膜
(2)条件;反射弧;大脑皮层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
【解答】(1)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耳蜗内;视觉感受器位于眼球壁的视网膜;
(2)小蓝追打蚊子,是后天生活中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反射弧;条件反射属于复杂的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1)耳蜗;视网膜;(2)条件;反射弧;大脑皮层。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夯实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平阳期中)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生理效应是(  )
A.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
B.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
C.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扩张,减少散热量
D.皮肤的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
【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效应器是指接收刺激作出反应 的结构;寒冷环境下人会增加产热。
【解答】人不由自主出现寒颤是因为骨骼肌在收缩,效应器就为骨骼肌;在寒冷的环境中收缩是为了增加产热。
故答案为:A
2.(2021八上·平阳期中)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图甲是缩手反射示意图:其中a是肌肉,具有收缩功能属于效应器,e是属于感受器,b是属于传入神经,d是属于传出神经 ;而乙图中①是感受器 ,②是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因此a对应是图乙中的 ⑤ 。
故答案为:D
3.(2021八上·乐清月考)下列现象属于植物感性运动的是 (  )
A.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B.室内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口的一侧弯曲
C.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
D.樟树的根系朝着水源处生长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的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
【解答】ACD、室内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口的一侧生长、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和横放的蚕豆种子的根向下弯曲生长,樟树的根系朝着水源处生长都是由于环境因素对其的刺激而作出了定向运动,它们都属于向性运动。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A符合题意。
B、 室内植物的弯条朝向窗口弯曲说明植物向光源方向生长,这是植物的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
故答案为:A
4.(2021八上·拱墅开学考)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考试时比较紧张,心跳和呼吸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B.人酗酒后会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这与小脑有关
C.触碰含羞草,含羞草叶片会闭合属于反射
D.幼年时生长激素泌过少,患的是侏儒症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解答】A、人在紧张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从而导致心跳和呼吸都会变快;故A正确;
B、小脑是控制躯体的平衡,因此醉酒后走路不稳是因为小脑的原因;故B正确;
C、触碰含羞草其叶片闭合,是植物的感应性,不是反射;故C错误;
D、生长激素能够促进躯体的生长,因此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2021八上·拱墅开学考)当一个人的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时,针刺大腿,该伤者(  )
A.会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B.会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
C.不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D.不产生缩腿反射,也不感到疼痛
【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缩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疼痛中枢位于大脑。
【解答】由于某患者的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说明脊髓中的缩腿反射神经中枢正常,但不能将兴奋传入大脑,所以当用针刺其大腿时,该患者能产生缩腿反射,但不会感到疼痛。
故选:B。
6.(2021八下·奉化期末)自然界中的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与动物行为相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熊猫偏爱嫩竹——觅食行为
B.竹节虫的体态和颜色好像树枝——防御行为
C.雄海象为争夺雌海象和生活地盘而决斗——繁殖行为
D.大雁每年春分后往北方飞——迁徙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 ,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解答】A、熊猫偏爱嫩竹,是对食物的选择,属于觅食行为;故A正确;
B、竹节虫的体态和颜色好像树枝,是竹节虫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故B正确;
C、雄海象为争夺生活地盘而决斗属于领地行为;故C错误;
D、大雁每年都要往北方飞,属于定期的迁徙行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7.(2021八下·奉化期末)人们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稍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达尔文通过实验说明了胚芽稍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B.拜尔的实验D中,推测几天后胚芽稍将向右弯曲生长
C.温特实验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图中所示的温特实验还不够严密,缺少对照实验
【答案】B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解答】A、达尔文的实验可知,存在胚芽鞘尖端的植物会弯向光源生长,而没有胚芽鞘尖端的植物不会弯向光源生长,由此可知,胚芽鞘向光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故A正确;
B、对比拜尔的实验可知,实验D中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左弯曲生长;故B错误;
C、温特把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再将琼脂块分别放在切除胚芽鞘尖端的植物,观察其是否弯曲生长,是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物质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故C正确;
D、温特的实验中只有实验组,没有空白对照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8.(2021八下·余姚竞赛)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和维持躯体平衡
C.大脑皮层之所以称为生命中枢是因为存在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涉及神经系统、小脑、大脑皮层、神经调节。
【解答】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B符合题意;
C、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神经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C不符合题意;
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又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类, 反射又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2021八下·镇海期中)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手。如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手指肌肉,能接受刺激并产生收缩
B.c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能使人感到烫
C.如果d被切断,人不会及时松手,但还是会感到烫
D.图中箭头表示“高温”能从a传到c,再从c传到e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一种简单的反射,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中,图中为缩手反射,而图中结构名称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 。
【解答】 A、a是感受器,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A不符合题意;
B、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神经冲动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 B不符合题意;
C、c至e的传导神经纤维被切断,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C符合题意;
D、图中箭头传导的是神经冲动,而不是高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B.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C.植物向光性是由于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
D.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简单反射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内分泌腺和激素;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 (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相当于兴奋剂;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
(3)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而导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这就叫反射,解答即可。
【解答】 A、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幼儿呆小症,不符合题意;
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冲动)、传导兴奋(冲动),不符合题意;
C、植物向光性是由于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不符合题意;
D、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研究表明,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上端(顶端)向下端(根部)运输,取两根相似的柳枝条,把一根正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其生长情况如图甲所示。若把另一根枝条倒挂在同样潮湿的空气中,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其生长情况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 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肥性和向水性,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解答】 从图甲看出下端生根,上端生芽,根有向地性生长的特性,茎有向光性生长的特性,因此“若把另一根枝条倒挂在同样潮湿的空气中,如图乙所示”,下端生出的根向下生长,上端生出是枝条向上生长,B选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对自然界存在的生命现象及相应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原因分析
A 人的体温恒定 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B 睡梦中拍打蚊子 神经调节
C 饭后血糖含量略有上升 胰岛素分泌不足
D 向光性 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植物激素;内分泌腺和激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都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结果。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调节血糖的浓度。正常人餐后,因为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而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但胰岛素会分泌随之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
【解答】A、人的体温恒定是因为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A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B、睡梦中拍打蚊子是脊髓调节的结果,B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C、饭后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而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并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C分析不合理,符合题意。
D、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表现为向光性,D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表示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B.图二表示患近视的眼球,成像特点是清晰物像落在[②]视网膜的前方
C.图三中[②]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进入毛细血管,输送到身体各处
D.图四表示神经系统由[①]脑、[②]脊髓及[③]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答案】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患近视的眼球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人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各个器官。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
【解答】A、图一中,1为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为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为效应器,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为 ①→②→③→④→⑤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二为眼球结构体图,患近视的眼球,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1晶状体等的折射后所形成的物像落在2视网膜的前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三中的内分泌腺胰岛没有导管,其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C错误,符合题意。
D、图四表示的神经系统由 [①]脑、[②]脊髓及[③]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在5月12日逃生演习中,同学们听到警报声迅速逃生。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耳蜗
B.完成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的
【答案】B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解答】A、人体耳蜗内有对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因此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所以该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C、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并有效刺激,才能产生反射,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的,能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如图是关于狗的“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未经过训练的狗,铃声也能引起其唾液分泌
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建立后,一般比较固定,难以消退
D.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来说,非条件反射比条件反射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例如,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应用,使狗建立了条件反射;然后,反复单独应用铃声而不给予食物(不强化),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不能引起分泌。
【解答】A、未经过训练的狗,铃声不能引起其唾液分泌,A分析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需要将铃声与食物这一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强化,否则狗听到铃声是不会分泌唾液的,B分析正确,符合题意。
C、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这一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铃声)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食物)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退,C分析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来说,非条件反射只能让动物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条件反射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D分析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人体内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D.糖尿病患者可注射胰岛素
【答案】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红灯停,绿灯行、谈虎色变等这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其中与语言文字有关的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人体内分布有许多内分泌腺,它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
【解答】A、谈虎色变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人类特有的反射,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体内的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而唾液腺、肝脏等外分泌腺则不能分泌激素,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某校科学小组研究了“激素甲和激素乙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激素的浓度
B.该实验证明激素乙对柳树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C.该实验证明激素甲对柳树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
D.若探究激素甲、乙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共同影响,应设计2组实验进行对照
【答案】D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一株植物体内往往有多种植物激素同时存在。它们对植物的作用是不同的,且浓度不同时对植物体的作用也会有所差异。
【解答】A、该实验探究的是激素甲和激素乙在不同浓度时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影响,所以实验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激素的浓度,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中曲线可知,激素乙对柳树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中曲线可知,激素甲对柳树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且浓度为50/mg·L时,促进作用最强,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探究激素甲、乙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共同影响,除设置单独的甲、乙两组外,还应设置甲、乙混合组及无任何激素组,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
A.背地(心)生长 B.向水平方向生长
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太空中的该植物处于单侧光的照射环境,它的器官会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不同的生长现象。
【解答】植物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不受重力的影响,但植物的向光性不受重力的影响,则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该植物茎向光生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把一株直立植物放倒后,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如图所示。这说明植物(  )
A.能够繁殖 B.具有向性 C.能够运动 D.具有磁性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等。
【解答】把一株直立植物放倒后,由于根也具有向水性,因此根会向湿润的土壤生长,由于茎的向光性,则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如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B.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温特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物质分配不均所致。②中的琼脂块是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而⑤中的琼脂块是没有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对比可以看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③④中含有胚芽鞘尖端产生物质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
【解答】A、温特的实验是将胚芽鞘的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因为他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促进植株生长,A不符合题意;
B、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实验中去除胚芽鞘的尖端,则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B符合题意;
C、③④中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发现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的影响,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C不符合题意;
D、⑤⑥是空白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上·平阳期中)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相互协调,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1)各系统在   调节和激素调节下,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答案】(1)神经
(2)胰岛素分泌增加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人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包括: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包括:肾上腺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其中胰岛素是降低血糖作用。
【解答】(1)人体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胰岛素对人体的血糖具有调节作用,当人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使血糖含量下降。
故答案:(1)神经 (2)胰岛素分泌增加
22.(2021八下·宁波期末)如图是汽车司机看到红灯停车的反射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感受到红灯刺眼的是眼中的   
(2)图中①表示的是   
(3)看到红灯停车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至少有2个,它们是   
【答案】(1)视网膜
(2)视神经
(3)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视觉形成过程,同时结合图片分析解答。
【解答】(1)视网膜上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激发神经产生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脑,因此感受到红灯刺眼的是眼中的视网膜。
(2)红灯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根据视觉形成过程再结合图片可知①表示的是视神经。
(3)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觉中枢,视觉形成后,大脑接受刺激发出停车指令,这需要肢体的运动,因此要有躯体运动中枢的参与。
故答案为:(1)视网膜(2)视神经(3)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23.(2021八下·镇海期中)手机是通过   来传递信息的,它为生活提供不少便利:在郊游的小红想通过手机(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拍一棵大树的照片传送给小兰,但发现无法把大树全部拍进,接下来她应该要   那棵大树(选填”靠近”或”远离”);回家路上,小红拿手机刷视频,看到捕虫草捕捉昆虫的画面,联想到课堂上所讲到的植物具有   (感应性的一种),又刷到奇人悬崖峭壁走钢丝的视频,不禁感叹他的   发达(脑的结构)。
【答案】电磁波;远离;感震性;小脑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解答。
(2)根据植物的感应性特征解答。
(3)根据脑结构的作用解答。
【解答】手机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它为生活提供不少便利:在郊游的小红想通过手机(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拍一棵大树的照片传送给小兰,但发现无法把大树全部拍进,接下来她应该增大那棵大树和手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即远离那棵大树。回家路上,小红拿手机刷视频,看到捕虫草捕捉昆虫的画面,捕虫草因昆虫对它的触碰引起刺激而产生捕捉昆虫的运动属于感震性,奇人悬崖峭壁走钢丝,由于小脑的作用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奇人悬崖峭壁走钢丝是小脑发达。
故答案为:电磁波;远离;感震性;小脑
24.(2021八下·镇海期中)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   过程(选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中,骨骼肌在这个反射弧中属于   (填写结构名称)。
(2)有病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C(选填“>”、“<”或“=”)。
【答案】(1)神经调节;下丘脑;效应器
(2)=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调节过程解答。
(2)体温维持稳定建立在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平衡的基础上。
【解答】(1)当人感觉到热时,可以通过脱衣服(由大脑控制)、汗腺分泌增加(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等途径来调节体温,这说明参与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至少有大脑皮层、下丘脑,因此图中T—E—N—F—A途径表示神经调节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骨骼肌在这个反射弧中属于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即内脏骨骼肌产热,因此骨骼肌在这个反射弧中属于效应器。
(2)有病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因此要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机体的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增加,因此24h内A=C。
故答案为:(1)神经调节;下丘脑;效应器(2)=
25.(2021八下·浙江期末)如图所示为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2)若此图为膝跳反射活动示意图,且结构完整,能完成膝跳反射活动。但人若有意识地控制,也可不使小腿弹起。此时,该反射活动属于复杂反射,需要   的参与。
【答案】(1)反射弧;神经中枢;反射
(2)大脑(或大脑皮层)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根据获得途径可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由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就可完成,而复杂反射则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解答】(1)图中①表示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③表示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即反射。
(2)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但大脑皮层作为高级神经中枢可对其进行控制。
故答案为:(1)反射弧;神经中枢;(2)大脑或大脑皮层
26.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下面以“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进教室”两个反射为例,分析反射弧与神经系统组成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   ]   ;“听到铃声进教室”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属于[   ]   。
(2)上述两类神经共同构成了[   ]   ;控制“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进教室”两个反射的神经中枢都位于[   ]   中。
(3)神经系统通过许许多多的反射弧,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和处理   ,调节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1)F;脊神经;E;脑神经
(2)B;周围神经系统;A;中枢神经系统
(3)信息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
可见图中A中枢神经系统,B周围神经系统,C脑,D脊髓,F脊神经,G大脑,H小脑,I脑干。
【解答】 (1)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其中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F脊神经。“听到铃声进教室”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是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属于E脑神经。
(2)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中枢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3)反射是在接受刺激后,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从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故答案为:(1)F;脊神经;E;脑神经(2)B 周围神经系统;A 中枢神经系统(3)信息
三、实验探究题
27.(2021八上·平阳期中)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材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等量分别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实验分四次并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每次实验直到枝条不再产生根为止,计算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生长素浓度根数量实验日期 2×10 1 (克/升) 2×10 2 (克/升) 2×10 3 (克/升) 2×10 4 (克/升) 2×10 5 (克/升) 清水
5月26日 0 0 0 1 6 0
5月31日 0 0 0 2 11 0
6月5日 0 1 1 5 13 1
6月10日 0 2 5 6 16 1
(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
(2)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大时   (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3)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并请说明理由   .
【答案】(1)对照作用
(2)不利于
(3)不正确,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溶液做实验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实验目的是研究生长素对促进植物的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会抑制生长。
【解答】(1)清水组是作为空白对照,对比生长素浓度对于植物生根的影响;
(2)由数据可知:2×10-1克/升到2×10-5克/升浓度范围内,浓度低时,生根比较明显;浓度高时,生根数目多,所以浓度过大不利于生长。
(3)由表格可以看出浓度最低为2×10-5克/升,没有用更低的浓度去做实验,所以不正确。
故答案为:(1)对照作用 (2) 不利于 (3) 不正确,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溶液做实验
28.(2021八上·乐清月考)垂体是动物的重要内分泌腺,它由前叶与后叶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活动受到下丘脑的控制。为了研究这一机制,科学家用犬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①将垂体后叶切除,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显著减少,犬的尿量增加。
②将垂体前叶切除,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犬出现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症状。
③将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神经联系阻断,结果犬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正常。
④将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血管联系阻断,结果同实验②相同。
根据上述①~④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证明垂体后叶能释放   ,实验②证明垂体前叶能分泌   ,促进甲状腺分泌。
(2)实验③、④证明下丘脑通过   (选"激素"或“神经”)调解从而间接控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3)请试着补充完整下丘脑激素调节机制模型(方框内填写“垂体”或“下丘脑”或“甲状腺”)
【答案】(1)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2)激素
(3)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激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垂体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可反过来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高则抑制,低则促进。
【解答】(1)实验①证明垂体后叶能释放抗利尿激素,因为将垂体后叶切除,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显著减少,犬的尿量增加。实验②证明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因为将垂体前叶切除,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犬出现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症状。
(2)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血管内含有激素,将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血管联系阻断,导致促甲状腺激素不能通过血液运输时,犬出现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症状,因此实验③、④证明下丘脑通过激素调解从而间接控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3)
故答案为:(1)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2)激素(3)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激素
29.请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表:四种人体激素的功能
序号 激素名称 功能
① 生长激素 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② 胰岛素 促进人体吸收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
③ 甲状腺激素 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④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1)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快速生长的两个阶段分别为   期和青春期。
(2)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征是身高、体重剧增,大脑兴奋性增强,第二性征出现。影响青春期生长发育的主要激素是____。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幼儿
(2)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人出生以后,先后经历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青年期几个发育时期,其中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的两个时期。在人体内分布有许多内分泌腺,它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虽然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它们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性腺分泌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解答】(1)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迅速生长的两个阶段分别为幼儿期和青春期。
(2)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征是身高、体重剧增,这是生长激素的作用;大脑兴奋性增强离不开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第二性征出现则是因为性激素分泌增多。
故答案为:(1)幼儿;(2)C
30.宁津杂技历史源远流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草根杂技演员李立秋以其精湛的杂技技艺不仅成为山东《我是大明星》舞台上闪耀的明星,而且还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李立秋的蹬大缸表演令人震撼,300多斤重的大缸在李立秋的脚上来回翻飞,潇洒自如。李立秋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依靠图中[   ]   。
(2)在表演时,杂技演员伴随着优美音乐做出各种精巧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这些反射活动的完成主要受图中[1]内   的调节。
(3)杂技演员要顺利完成表演,需要运动、神经、循环、消化、呼吸等多个系统密切配合、协调活动。这充分体现了   的生物学观点。
【答案】(1)2;小脑
(2)大脑皮层
(3)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各种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其表面称为大脑皮层,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平衡。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
【解答】(1)杂技演员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依靠图中2小脑。
(2)杂技演员完成各种精巧的动作,属于复杂反射需要1大脑皮层的调节。
(3)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完成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又需要运动系统协调配合完成各种动作,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提供能量,这充分体现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1)2;小脑;(2)大脑皮层;(3)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1.(2020八上·余杭月考)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Ⅰ.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
b.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   。
(2)Ⅱ.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
a.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   (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
b.实验结果如图所示,n1~n4为各组小鼠体长增加量的相对值。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发现数据关系为   ,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答案】(1)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n4>n1+n3﹣n2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探究实验的原则:变量的唯一性和设置对照实验。
(2)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
【解答】(1)a.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这样甲与乙形成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b.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因为成年小鼠已经发育较为完全,用来作为实验对象收效甚微。
(2)a.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实验设计: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b. 据柱状图可知: n4>n1+n3﹣n2 , 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故答案为:(1)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n4>n1+n3﹣n2
32.(2020八上·余杭月考)对胚芽作如下处理:A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B的尖端下部套上锡箔套;C的下段用锡箔遮住;D切掉尖端。
(1)在单侧光照射下,仍能直立生长的是   ;
(2)下面的四幅图中,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
(3)这四幅图中,不弯曲也不生长的是   。
【答案】(1)A
(2)BC
(3)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能弯曲生长的本质是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先横向背光运输,然后向下运输导致的。
【解答】(1)有单侧光照时,由于A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能直立生长的只有A。
(2)有单侧光照时,B和C的尖端没有锡箔遮住,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发生弯曲生长的是BC。
(3)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因此C切掉尖端导致缺乏生长素不能生长,所以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D。
故答案为 (1)、A(2)、BC(3)、D
四、解答题
33.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
(1)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   因素的影响。
(2)根据螳螂的习性,你认为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是   。
【答案】(1)光照
(2)夜晚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节律行为是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昼夜节律行为,这是螳螂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解答】(1)螳螂的昼夜节律行为在人为控制光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改变,说明这种行为受光的影响。(2)螳螂在夜晚活动,因此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是夜晚。
故答案为:(1)光照(2)夜晚
34.(2021八下·长兴开学考)如图为缩手反射的模式图,请分析并回答:
(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   。
(2)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 。
A.④-⑤-③-①-②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③-⑤-⑥ D.⑥-⑤-③-②-①
(3)如因意外伤害事故,图中的③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活动    中(选填“能”或“不能”)发生。
【答案】(1)反射弧
(2)C
(3)不能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如图中所示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和⑥效应器5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解答】(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
(2)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导的正确途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⑥效应器.故顺序为C。
(3)如因意外伤害事故,图中的③神经中枢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活动不能发生。
故答案为 (1)、反射弧(2)、C(3)、不能
35.如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的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   (填“较高”或“较低”),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   ,血流量   ,皮肤的温度会   ,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   。
(2)B图是在   的情况下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   ,从而使人体散发的热量   ,这样可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3)当外界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则以   的方式散热。
【答案】(1)较高;舒张;增加;升高;增加
(2)外界温度较低;减少;减少
(3)皮肤直接散热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由图可知,A的血管口径较大,B的较小,说明A图中所处环境温度较高,血流量大,散热增加,导致皮肤的温度会升高;
(2)B图中血管的口径较小,说明这时外界环境的温度较低,血管的血流量小,人体散热减少,则汗液的分泌也会减少;
(3)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的散热方式以皮肤直接散热为主;
故答案为:(1)较高;舒张;增加;升高;增加;(2)外界温度较低;减少;减少;(3)皮肤直接散热。
36.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一所示),请分析图一、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表示狗吃到食物后出现分泌唾液的活动,这说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叫做   ,图二中①是   .
(2)反复经过B过程后,图一中的C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这一反射类型属于   ,其感受器位于狗耳的   内,对应图二中的结构是   (填数字),该反射的完成必须有⑥   的参与.
【答案】(1)反射;反射弧;效应器
(2)条件反射;耳蜗;⑤;听觉中枢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反射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需要整个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的参与,否则反射活动不能实现。
【解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反射弧;由图可知,1是效应器;
(2)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的反射活动,是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声音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耳蜗;图2中5是感受器;该反射的外界刺激是铃声,所以一定有听觉中枢的参与;
故答案为:(1)反射;反射弧;效应器;(2)条件反射;耳蜗; ⑤ ;听觉中枢。
37.夏天到了,蚊子越来越猖獗,小蓝循着蚊子的“嗡嗡”声,眼睛盯紧了一只正在“巡航”的蚊子,“啪”的…声,蚊子“阵亡”了.请分析回答:(9分)
(1)小蓝听到“嗡嗡”声,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   ;盯着蚊子时,视觉感受器位于眼球壁的   .
(2)小蓝追打蚊子属于   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答案】(1)耳蜗;视网膜
(2)条件;反射弧;大脑皮层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
【解答】(1)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耳蜗内;视觉感受器位于眼球壁的视网膜;
(2)小蓝追打蚊子,是后天生活中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反射弧;条件反射属于复杂的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1)耳蜗;视网膜;(2)条件;反射弧;大脑皮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