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比和比例(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总复习---比和比例(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13 14: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比和比例 课时 10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新课标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背景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
教学目标 1.在整理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比、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并会熟练的进行运用。2.对比、比例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知道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3.能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整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感受正、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整理比、比例及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正确整理各种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评价任务 整理比、比例及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所需条件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比、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y/x=k(k≠0) 反比例:y×x=k(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梳一梳1.板题示标在整理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比、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并会熟练的进行运用。学习目标:进一步提高对比、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并会熟练的进行运用。2.出示练习3.复习指导: 认真看书思考:比与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知识梳理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在学生汇报时用表格梳理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⑤订正时学生说说解比例的依据,并说说解比例是把比例转化成什么来解决的。(2)正比例与反比例①提问:关于比例的知识,还有很重要的一项,那就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问题。谁梳理了这个问题?请他来展示一下。②借助学生的作品,梳理正反比例的相关知识。③判断下面各组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 A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 B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 C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D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比例尺①提问:我们还学过一种特殊的比,地质、交通、水利、军事等部门的测绘常用到它,猜猜它是谁?(比例尺)关于比例尺,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你能把你整理的内容展示给大家看吗?②借助学生的作品,梳理比例尺的相关知识。③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比例尺是面积之比。B比例尺的图上距离永远比实际距离小。比、分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①提问: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②借助学生的作品,梳理比、分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 5.课堂小结:用表格进行梳理知识是我们常用的复习方法。表格是由行、列、单元格三个部分组成,用于条理化数字和其它内容以便快速引用和分析。同学们在学习中,还有很多知识可仿照此法,加以归纳,制成表格,提高学习效果。二、练一练过渡:同学们整理了这么多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下面我们做些练习题检测一下自己的掌握情况吧!(一)基本练习 1、友情提示:①比较这几种表示方法,你有什么感受?②用比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简洁、清晰。 2、友情提示:①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比例尺?②这些比例尺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3、填空。(二)综合练习1、对比练习(1)一种盐水中,盐的质量是水的25%。现有5克盐,要配制这种盐水,需要加入多少克水?(2)一种盐水,盐与水的质量比是1∶4。现有5克盐,要配制这种盐水,需要加入多少克水?友情提示:①认真读题,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②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2、用比例解决问题(1)老师家买了新房,用边长是0.6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客厅地面,需要20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0.4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2)如果用同样大小的方砖铺厨房和卫生间,18平方米的厨房需要360块,那么30平方米的卫生间需要多少块?友情提示:①这两道题分别用什么比例解决问题?依据是什么?②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什么?(三)拓展练习1、用3、8、9、24四个数组成比例,看谁组得多?友情提示:①什么是比例?怎样两个比相等?②独立组比例,看谁组的多?③班内展示组成的比例,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三、改一改1.公布答案,对改统计教师公布答案,同桌互改2.针对问题,更正讨论出示典型的错误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议,找出错误原因并更正。3.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回顾与整理了的哪些知识?四、测一测
当堂检测 甲乙两数的比是4∶3,看到这个比你能想到什么?本题主要让学生说一说从一个比中知道的信息。引导学生从甲乙两数的比是6:5,可以知道:甲是乙的 ,乙是甲的,甲是两数和的,乙数是两数和的,甲比乙多,乙比甲少等信息。
作业内容 做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一致性 从孩子的身边选取有生活味的、新鲜的素材,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准孩子的学习起点,适时引领孩子去发现、去探究,容易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从而在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互动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努力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动态生成的课程理念;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重视知识的整理,更重视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题海战术起不了太大作用,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课前放手让学生梳理,课上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氛围中”构建知识网络,学生理解得更为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应当强调的是,除去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外,复习课还应被看成强化属性思维教学的重要契机。(2)举例说明,使整理和练习浑然一体。本节课利用新型的复习方式,注重教师引领和学生自我反思相结合,先通过学生自主梳理,实现知识再现,再通过交流完善知识体系。练习少而精,使每道练习题都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突出复习重点。注意练习的层次性。既有基本练习,又有综合练习,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设计,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用建议:练习题结合本班实际去设计练习,练习题量的大小与题目的难易程度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教学时可以适量增减。3、需破解的问题:整理和复习内容较多,知识点零碎,时间安排有些紧张在教学中教有没有更简洁有效的梳理总结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