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1、会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2会设计简单的试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环保意识,善待地球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
[教学方法]:以实验和讨论为主,然后总结归纳
[教具]:
[仪器]:试管、酒精灯、吸管(2支)、雪碧、试管架、集气瓶、烧杯、矿泉水瓶、纯净水、吹风机。
[药品]:二氧化碳气体(3瓶)、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火柴、台阶蜡烛、紫色石蕊小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老师:欢迎进入有趣的化学课堂------ 学生进入课堂
★老师:有一种物质,她在我们生活的空间无处不在--------大家认识她吗?★播放短片,音乐响起音乐停老师:这种用途如此之广泛的物质,她是谁?老师:现在,你们知道舞台云雾的设计师是?…老师:这就是干冰,她是一种---老师演示…(干冰加水试验)这就是舞台上云雾缭绕效果。1:干冰为何如此神奇? 2: 归纳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物理性质)老师:二氧化碳的神奇远远不止这些------- ★学生观看,★学生:二氧化碳(回忆二氧化碳的用途)★学生:干冰★学生:固态二氧化碳★学生回忆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通过现场干冰实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性质决定用途,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引出第二板块--我为什么这么能干
★老师:二氧化碳为什么能够灭火?我们从实验中去寻找答案---- ★学生思考从生活中的灭火现象继续设问,引出学生的探究
探究一★老师演示阶梯蜡烛实验。(演示时交代实验仪器,注意事项,操作方法,请同学合作)1:大家看到什么?:2:为什么会这样?★老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小结:阶梯蜡烛实验的结论 ★学生观察、分析原因。答: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答:----------
探究二:★老师:(展示一瓶雪碧),刚才我们图片里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汽水”,老师今天也带了一瓶。请一个同学帮我打开它,并贴耳听下-1:为什么会有声音?: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3:来,你看下这瓶汽水的成分标签。你看到了什么?3:有办法检验它真的是二氧化碳吗?4:如何把汽水中的气体引导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老师演二氧化碳的检验实验1:有什么现象?2:请大家看看这条信息提示,看看能不能完成对应的方程式。3:我请两位同学他们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指明该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学生操作并侧耳听★学生:有气体溢出。★可能是二氧化碳。★我看到了汽水中有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接导管★学生观察,变浑浊了★:学生在底下自行书写★学生板书
探究三:★老师:汽水的制作,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老师演示可乐瓶实验(实验交代)1:你们看到了什么?2:为什么它会变瘪?3:二氧化碳除了溶解于水,还会在水里发生什么变化吗?4:如何证明这个化学反应确实发生了?我们要得到什么依据? 学生思考★学生默许★学生观察1:瓶子变瘪了:2: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压强减小,大气压使瓶子变瘪-----------3:可能是与水反应使压强减小…4:检验有无新物质生成
老师演示:取这瓶子里的“水”和原来的水各少量,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1: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这个现象可能说明了什么? 1:从有二氧化碳的瓶中倒出的水变红了2:有酸性物质产生
3:这里的酸性物质是谁呢?是水?二氧化碳?还是… 学生观看信息提示三学生猜想?
探究四:★老师演示紫色小花实验(并做详细讲解)出示—花1---花2---花3---花4---小结 学生观察:变红了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只在花上喷水把小花放到只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最后先喷水再放到二氧化碳瓶中控制变量从雪碧的出现引出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让学生发现生活无处不化学,在整个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课堂总结:这些我们刚才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你们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 观察实验。探究结束后学生自行归纳本节课的性质,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
请同学说说你们的整理成果吧!现在大家知道二氧化碳为什么这么能干了吧! 学生讨论、归纳,汇报结果。
其实二氧化碳一直是地球的朋友,我们离不开他,但是…如果我们放弃了,他们也就放弃了 学生观看全球温室效应公益广告…学生深思,如果我们放弃了,他们也就放弃了
其实自然温室效应是一直就有的。它使地球保持了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正常温度环境。如果没有它,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就不是15℃,而是-18℃.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水蒸汽、二氧化碳、甲烷等。 学生思考通过温室效益的短片和图片,是学生感受到,导致温室效应现象的最终原因还是因为人类的活动
那我们个人可以做什么具体措施呢?我们可以…保护地球,从身边做起! 学生讨论通过温室效益的短片和图片,是学生感受到,导致温室效应现象的最终原因还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发出——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今天的课到此结束,感谢每位学生积极配合和参与,感谢领导和同仁的到场!谢谢!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