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练习
一、单选题
下列诗词中,体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香
B.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烟
C.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絮
D. “沙迷双眸人不见,尘覆万柳鸟无鸣”沙
下列古诗或俗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B. 弄花香满衣
C.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D. 纷纷暮雪下辕门
如图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这主要是
A.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导致的
B.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导致的
C. 由于墨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
D.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
B. 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C. 八月桂花飘香
D. 疫情期间用酒精进行消毒时能嗅到酒精气味
气压和温度相同时,氢气的密度比氧气的密度小,用“”表示氢气分子,用“”表示氧气分子,在装有氧气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装有氢气的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甲所示,移去玻璃板后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则氢气分子与氧气分子的分布为图乙选项中的
A. B. C. D.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B. 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C. 空气中超标形成雾霾 D. 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
下列情况与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 墨水滴在热水中更快散开--分子间存在斥力
B. 气体容易被压缩--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两表面干净的铅柱压紧,过段时间“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引力
D. 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稍微向上拉,测力计示数变大--分子间存在空隙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的是
A. 烟雾弥漫 B. 雪花飞舞 C. 香气扑鼻 D. 树叶飘落
有关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使我们直接观察到物体里分子的运动
B. 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只有液体和气体才有扩散现象
D.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进行的越快
装修房屋使用的人造木板黏结剂中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甲醛,所以新装修的房间不宜马上入住。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这是由于甲醛
A.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二、填空题
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可以看到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如图甲。静置日后,如图乙,这是 现象,说明液体分
子 。
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的演示实验,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此实验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______;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需要更______选填“长”或“短”的时间才能观察到上一实验现象。
小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气体扩散实验,在抽掉玻璃板前,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的瓶子应该放在 填“上方”“下方”或“都可以”.
为加快气体的扩散,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只填序号
A.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浸入的热水中
B.把两个瓶子一起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
C.把两个瓶子倒过来放置
D.把两个瓶子一起放入的恒温箱里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你各举出一个对人们有益和有害的扩散现象.
有益扩散: .
有害扩散: .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前一句“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暑假,小美来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游玩。清风拂来,闻到阵阵荷花香:中午时温度升高,香味更加浓郁,说明了分子热运动与______有关。她发现睡莲上的露珠可以保持近似球形,露珠的直径约为 ______。粗壮的莲根很难被压扁,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荷花随风舞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所示,图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图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弯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分子的某个特点,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瓶中分别装着密度为无色的空气和密度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请写出上面瓶中应装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
若抽掉间隔的玻璃板,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实验说明了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总是明显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__。
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当瓶塞从瓶口跳起时,瓶中会出现______,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
如图乙所示,分别往热水和冷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看到的现象属于______现象,热水变红的速度快,此现象说明,温度越高,______就越快。
如图丙所示,用细线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然后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的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分析】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运动;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是看得见的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无规则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是一道基础题。
【解析】
A、闻到花的香气是花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故A符合题意;
B、“烟”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中,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不合题意;
C、“絮”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不合题意;
D、“沙”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
2.【答案】
【解析】解:雪花的运动是宏观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3.【答案】
【解析】解: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的缘故,故D正确。
故选:。
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还要知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题目难度不大,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
4.【答案】
【解析】解: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是煤扩散到墙里,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属于微小物体的运动,不是扩散,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八月桂花飘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酒精进行消毒时可以嗅到酒精的气味,是酒精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据此分析判断。
扩散是分子的运动,不是微小物体的运动,能看到的微小物体运动都不属于扩散。
5.【答案】
【解析】解:抽掉玻璃板后,氢气和氧气相互接触,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氢气和氧气会彼此进入对方,生成混合气体。
故选:。
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会彼此进入对方,这个现象是扩散。
本题通过气体的扩散现象考查了分子热运动,属于基础题型。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解答】
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A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是指固体颗粒尘土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超标形成雾霾,不属于分子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
【解析】解:、墨水滴在热水中更快散开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快,故A错误;
B、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隙大,相互作用力小,故B错误;
C、两表面干净的铅柱压紧,过段时间“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正确;
D、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稍微向上拉,测力计示数变大,是因为向上提起玻璃板时,玻璃与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
故选:。
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的越快;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有间隙。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三个:一是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快慢和物体的温度高低有关;三是分子间有间隙。
8.【答案】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以及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
解: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运动,机械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宏观上的运动,是看的见的运动;
A、、选项中的现象都是肉眼看的见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而香气扑鼻是微观上的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故选C.
9.【答案】
【解析】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很小,所以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故A错误;
B、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斥力小,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故B错误;
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体、液体或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故C错误;
D、物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故D正确。
故选:。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会出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它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
10.【答案】
【解析】
【分析】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对扩散现象的理解。
【解答】
家庭装修用的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这说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故选:。
11.【答案】扩散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分析】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属于基础题目。
【解答】
在量筒里装入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变模糊了,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扩散;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2.【答案】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长
【解析】解: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
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到分子的运动。
故答案为: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长。
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应该把密度大的放在上面;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3.【答案】下方
炒菜时放盐,盐扩散到菜中,菜变咸
人造木板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略
14.【答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以及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分子的运动我们无法直接感知,但是很多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应掌握这些现象;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花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越快,人们闻到的花香味越浓烈。
【解答】
解:“花气袭人”是一种扩散现象,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分子的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所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5.【答案】温度 斥 运动状态
【解析】解:小美来到公园散步赏花,清风拂来,闻到阵阵花香,这是花的芳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中午时温度升高,香味更加浓郁,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露珠的直径约为;
粗壮的莲根很难被压扁,表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清风拂来,荷花随风舞动,荷花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温度;;斥;运动状态。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根据生活经验确定露珠的直径的单位;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的形状。
本题考查了分子运动论和力的作用效果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6.【答案】分子间有引力;
空气;两瓶气体颜色变得均匀;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解析】
【分析】
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一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二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解答】
观察图可知: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附着肥皂泡棉线的任意一侧,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
图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故答案为:分子间有引力;空气;两瓶气体颜色变得均匀;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间隙。
17.【答案】白雾 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扩散 分子无规则运动 变大 分子间有引力
【解析】解:向瓶内打气时,活塞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水中滴入红墨水,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热水变红的速度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用细线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稍稍向上的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白雾;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扩散;分子无规则运动;变大;分子间有引力。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存在斥力和引力。
通过探究小实验考查了液化、扩散、分子运动、内能做功等,这些都是课本小实验,要注重课本插图和实验。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