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习题
一、单选题
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事实说明
A.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 春天,柳枝吐芽 B. 夏天,山涧瀑布
C. 秋天,菊香满园 D. 冬天,雪花飘飘
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 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 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 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 分子间有空隙
刮大风时尘埃在空中飞舞,对于尘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和一个分子差不多大小
B. 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尘埃分子
C. 它的直径大约为
D. 它是由许多分子构成的
如图所示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之间,是由分子构成的,属于单链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温度升高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B. 温度一定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所有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不一定相同
C.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喷出的飞沫传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 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因为口罩具有吸附和过滤的作用
如图所示,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该现象主要说明
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
C.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很大的作用力
B.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
C.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间作用力极小
D.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其结构特点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区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 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
D.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二、填空题
常见的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______组成;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力。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____________、原子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如图所示,将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称量并读数,然后将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用力拉弹簧测力计,则示数将__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此现象间接说明分子存在__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了 ;把酒精和水在长玻璃管中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减小,该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表面光滑的两块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 .
三、实验探究题
分析实验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甲图说明_______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乙图说明_______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年后它们可以互相渗入约深,说明_______分子也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用如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瓶。填“”或“”
根据______瓶填“上”或“下”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则在______选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理由是温度越______,分子运动越______。
如图所示,小明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再把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向上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故C正确。
故选:。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应加强学习。
2.【答案】
【解析】
【分析】
分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
A.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
B.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
C.菊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雪花飘飘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
【解析】解:、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故A错误;
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因为大气压强,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
C、尘土飞扬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C错误;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
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恒星也在不断运动;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4.【答案】
【解析】
【分析】
要把宏观物体或者物质的运动和微观分子的运动区别开来,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的这个基本条件。
【解答】
A.沙尘暴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沙尘不属于微观粒子,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这是花的香味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
D.雪花漫天飞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
【解析】
【分析】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此题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是一道基础题,要知道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解答】
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
【解析】
【分析】
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是由很多的分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很小,尘埃的体积远远大于分子的体积;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分子的大小,难度不大,要掌握。
【解答】
构成物质的分子体积非常小,如果将分子看成一个个的小球,其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利用光学显微镜分辨不出它们,所以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故B错误;
空气中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大得多,由许多分子构成,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故AC错误,D正确。
故选D。
7.【答案】
【解析】
【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是由分子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热运动与分子的关系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热学其它一些知识点的认识。
【解答】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所以温度升高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的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故A正确;
B、在一定温度下,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所有分子运动速度大小不一定相同,故B正确;
C、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飞沫传播,属于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故C不正确;
D、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因为口罩的中间层具有吸附和过滤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
8.【答案】
【解析】解:
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采蜜,它们能闻到阵阵的花香,是由于花香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之中,故A正确。
故选:。
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当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地方,就产生了扩散现象。
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属于基础题。
9.【答案】
【解析】
【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固体物质分子位置固定,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力较大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作用力小
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较小,分子可以自由运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结构不同。
【解答】
A、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故 A正确
B、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故 B正确
C、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极小,故 C正确
D、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其结构特点不同,由于分子排列不同、物质结构不同,因此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性质不同, D错误。
故选:。
10.【答案】
【解析】解:、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A错误;
B、海绵里面有气孔,用手捏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则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有一个人吸烟,烟味会很快扩散到房间内的空气中,这是由于有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故C正确;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
原子结构的物理学史及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海绵是多孔结构的物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
本题考查分子组成、物质结构,分子运动、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1.【答案】原子;扩散;引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子的组成,扩散现象,以及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扩散定义和分子动理论内容的准确把握。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
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有三条:一是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二是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
解: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是花香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原子;扩散;引。
12.【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
【解析】解: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能够闻到炒菜的香味;
一般地,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
根据对分子动理论的掌握作答。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分子动理论的掌握和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13.【答案】变大;引力
【解析】
【分析】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较近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远时表现为引力,玻璃板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本题考查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准确的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解答】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引力。
14.【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引力;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的要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解析】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把酒精和水在长玻璃管中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减小,该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表面光滑的两块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15.【答案】 气体 液体 固体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分析】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解答】
甲图抽去中间的玻璃板,过一会儿下方玻璃杯中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变浅,上方玻璃杯中的空气颜色变深,说明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的瓶子中,下面的二氧化氮分子运动到上面的瓶子中,属于扩散现象,表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刚开始时,水与硫酸铜溶液两者各自独立,界面分明,时间越长,两者混合的越均匀,说明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年后互相渗入,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固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可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6.【答案】 上 高 剧烈 变大 引力
【解析】解: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
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以下面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淡,上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表明气体发生了扩散现象,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实验温度在时气体扩散最快;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上;;高;剧烈;变大;引力。
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两只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来反映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气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要尽可能的排除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干扰因素。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