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2内能习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2内能习题(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5 17:3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2内能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有关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可能会减少
C.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热量
D.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在以上的物体才具有内能
B. 一杯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 内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 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内能相同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的内能增加
B. 物体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C. 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其内能就越大
D. 温度越高的物体,其内能越大
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 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 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
B. 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
C. 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
D. 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
冷水解冻是生活中将冻肉快速解冻的好方法,将冻肉放在冷水中,较自然放置解冻更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冻肉刚从冰箱里取出时温度很低,不具有内能
B. 冻肉解冻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会一直升高
C. 冻肉解冻过程中温度从冷水传向冻肉
D. 此过程中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冷水的内能比冻肉大
两个物体接触并发生热传递,实质上是内能从
A. 能量多的物体传给能量少的物体 B. 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C. 质量大的物体传给质量小的物体 D. 热量大的物体传给热量小的物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因为内能又叫热能,所以热的物体有内能,冷的物体没有内能
B. 物体的温度为时,物体的内能也为零
C.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后停在空中,杠铃既有内能也有机械能
D. 行驶的汽车只有机械能,没有内能
学完热学知识后,晓明提出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A. “水太热不能喝”,其中的“热”是指温度
B. “水汽化时要吸热”,其中的“热”是指热量
C. “开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其中的“热”是指热量
D. “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内能
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B. 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C. 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D. 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二、填空题
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
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的:茶水散发出清香,这是______现象。
的冰熔化成的水,要吸收热量,这说明质量相等的的冰与的水相比,冰的内能比水的内能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分子平均动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当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我们看到硝化棉燃烧起来,是因为筒内的空气内能________,温度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实验.
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_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瓶内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放热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了小水珠,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_______能,这是通过_______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如图是四个热学实验。请在下面空格处用字母表示相关实验:
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______;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______。
说明分子之间有作用力的是______;说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故A错误;
B、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B错误;
C、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误;
D、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由于影响内能的因素是质量、温度、状态,内能小的物体,其温度可能高,所以热量可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故D正确。
故选:。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了解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与联系,再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可对各选项依次做出分析。
热量、内能、温度是热学里三个最重要,同时也是联系最密切的概念,只有真正理解,才能保证在解题时不会出错。同时,本题中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的理解,也是解决本题所必备的知识。
2.【答案】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了内能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明确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是解答的关键。
内能是与分子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对应的能量;物体总是具有内能,但不一定总是具有机械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改变,内能一定改变,但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改变;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位置,运动有关。
质量和温度都能影响物体的内能大小。
【解答】
A.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杯水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B正确;
C.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之间分子势能的总和,故C错误;
D.质量也是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之一,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内能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
【解析】
4.【答案】
【解析】解:
A、热水袋的温度高,用热水袋取暖,内能由热水袋转移到手,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
B、锯木板时锯条发烫,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5.【答案】
【解析】解:
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火对铁器加热,铁器从火中吸收热量,把铁器放在水中淬火,铁器向水中放热,所以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C正确。
故选:。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是解答的关键。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熔化、热传递的条件以及内能的影响因素,要特别注意: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是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而不是内能差,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但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
【解答】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冻肉刚从冰箱里取出时温度很低,具有内能,故A错误;
B.冻肉解冻过程中,开始是冰的熔化,熔化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正确;
C.热传递是将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故C错误;
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而不是内能差,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
【解析】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其传递方向由温度决定,即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C错误,B正确.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物体间不能比较热量的大小.
8.【答案】
【解析】解: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故ABD错误;
C、举重运动员举起了杠铃,停在空中时,杠铃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即具有机械能;不管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物体,都有内能,故C正确。
故选:。
要解本题需掌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决定内能的是质量、温度、状态。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定义及影响内能的因素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9.【答案】
【解析】“水太热不能喝”,其中的“热”是指温度,故A中观点正确;
“水汽化时要吸热”,其中的“热”是指热量,故B中观点正确;
“开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其中的“热”是指热量,故C中观点正确;
“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温度,故D中观点错误.
10.【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做功和物体内能的改变,这是课本上的一幅图,最近几年中考从课本插图入手,从插图考查物理知识,所以要重视课本。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解答】
如图,向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故AB不正确;
当塞子从瓶口冲出,此时气体对塞子做功即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故C不正确,D正确。
故选D。
11.【答案】做功
【解析】解:钻木取火时,物体与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做功。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
此题结合实际情况考查对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理解与应用情况,常见的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现象有:摩擦生热、压缩气体、敲打、弯折等。
12.【答案】热传递 扩散
【解析】解:
用热水泡茶时,茶杯会从热水处吸热,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茶水散发出清香,说明茶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热传递;扩散。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
两种物体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传递和扩散现象的了解与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现象,体现了学以致用。
13.【答案】小
不变
【解析】因为的冰变为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所以质量相等的冰的内能比水的内能小;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分子平均动能保持不变,而分子势能变大.
14.【答案】增加升高 做功
【解析】
【分析】
这是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因此,要解答本题需理解: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这是验证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实验,要熟记。
【解答】
当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活塞对空气做功,活塞的内能就会增加,空气的温度就会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烧点,硝化棉就燃烧起来。
故填:增加;升高;做功。

15.【答案】增大 做功
减小 降低 液化 机械 做功
【解析】略
16.【答案】;;
;。
【解析】
【分析】
逐个分析四个物理情景,确定其包含的物理规律或道理,即可得到答案。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分子动理论、改变内能的方法的掌握和再现,属于基本规律的考查,在平时对教材中的图片要多观察、多留心。
【解答】
A、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挤压在一起,可吊起一定质量的物体,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加热使水沸腾,水的内能增加,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C、抽开中间的玻璃板,两种气体混在一起,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绳子摩擦使铜管内乙醚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所以: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说明分子之间有作用力的是;说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故答案为:;;;。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