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4 10:4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教案表                    
课 题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 上课班级 七年级
主备教师 副备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在地图上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重点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法运用 讲解法、实践练习法、读图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指导 观察法、自主学习法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ppt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图片导入,展示各种地形的图片。(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地表形态千姿百态,多种多样。我们把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地形 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研自学 学生读图思考是什么地形 了解学习目标 完成自研自学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形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师)人与人之间的的高低用身高来衡量,那么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 【活动】阅读课本P33相关内容,思考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及区别。 【讲解】绘图演示讲解(类比人的身高及高度差) 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活动)完成教材第33页活动题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老师的绘图讲解,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以及彼此间的计算。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 陆地地形 1、地形的含义 2、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活动】对照下列表格,阅读课本完成相关内容。 地形类型主要特征海拔高低地面起伏共同点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点拨】说明五种地形的特征、对比异同,并展示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刚果盆地等地形的风景图片,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完成教材第36页活动题①,判断A、B、C、D、E各点年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 【活动】阅读课本P35相关文字找出世界著名的两大山脉带,并找出世界地形之最。 学生阅读课文及例图,对照表格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活动题 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ppt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 【过渡】现在探测技术揭开了海底地形的神秘面纱,不仅陆地有地形,海底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 三、海底地形 (展示)课件展示海底地形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和海底的其它地形。 (讲述)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的概念。 (活动)结合教材P.36图2-44,了解主要海底地形的分布 学生观察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和了解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 1.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789千米 B.8699米 C.8999米 D.11103米 2、下列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3、请将下列相关内容连线: A.海拔较低、地面平坦、起伏小 ①山地 B.海拔500米以上,坡度较陡、地面崎岖 ②丘陵 C.海拔较高、起伏较小、边缘陡峻 ③平原 D.海拔较低、崎岖不平,相对高度低于200米 ④高原 学生完成练习 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 堂 小 结 (梳理归纳) 地球的表面丰富多彩,陆地上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海底世界也很奇妙,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中脊、洋盆等,那么这些地形在地图上如何表现出来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 梳理归纳,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预习等高线地形图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海拔和相对高度 陆地地形 海底地地形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