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系 随堂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系 随堂检测(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3 20:2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单选题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模型法
2.下列关于物理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B.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C.牛顿首次利用合理外推,提出理想实验这一科学推理方法
D.加速度表达式是利用比值法得到的定义式
3.某同学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时,忘记平衡小车运动中所受的摩擦力了,其他操作、计算及作图均正确,他最后作出的a-F关系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4.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小车的质量,m为钩码的质量,为了保证力传感器的读数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关于实验操作需要进行的是(  )
A.在未挂钩码时,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B.在悬挂钩码后,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所挂钩码的质量尽量大一些
D.所挂钩码的质量尽量小一些
5.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
A.“质点”的概念
B.“瞬时速度”的概念
C.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6.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该装置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B.打点计时器应接在学生电源的直流输出端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应保证小车的合力大小不变
D.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作出a-图象
7.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得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实验图像,关于这两个图像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描述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图像 B.乙图是描述加速度与力关系的图像
C.乙图是描述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关系的图像D.甲图是描述加速度与力关系的图像
8.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为了消除打点计时器和木板对小车阻力的影响,关于该操作环节,下列四种装置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四张关系图线。其中作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做法和理由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用电源为低压直流电源
B.实验中纸带和细绳应与长木板严格平行,使力作用在物体运动方向的直线上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D.“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会产生影响
11.如果图象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  )
A.物体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正比
B.物体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
C.物体的质量m与加速度a成正比
D.物体的质量m与加速度a成反比
12.某同学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保持小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了不同m时的加速度大小a,并绘出了a﹣的图像,如图所示。图像的斜率表示(  )
A.a B.F C.m D.
二、多选题
1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除了图中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是______
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弹簧测力计
14.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 )
A.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B.打点结束,先关电源再取纸带
C.拉小车的细线应尽可能与长木板平行
D.实验需要平衡拖着纸带的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三、实验题
15.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设小车和小车内的钩码总质量为M,该同学在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满足的条件下,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做实验,得出相关数据后,做出的图像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进行某次实验前的实验装置图,除了未平衡摩擦力之外,请指出图中的两个错误______、______;
(2)在本次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牛顿第二定律时,是控制______(选填“m”或“M”)不变;
(3)根据图2可知,小车运动过程受到的摩擦阻力为______N,实验过程中小车的质量为______(g取)。
16.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1)为使小车所受合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平衡摩擦力,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
A、将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要使细线的拉力约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应满足的条件是钩码的质量要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填“等于”或“远小于”或“远大于”)
(3)如图是某同学打出的一条被小车拖动的纸带,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___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C。
2.C
【详解】
A.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伽利略首次利用合理外推,提出理想实验这一科学推理方法,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
D.加速度表达式是利用比值法得到的定义式,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
当未平衡摩擦力时,知有拉力时,加速度仍然为0,故图象在横坐标上有截距,不能是通过原点的直线,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A
【详解】
AB.为了保证力传感器的读数为小车所受到的合外力,故在未挂钩码时,需要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悬挂后,则不需要再次平衡摩擦力,故A正确,B错误;
CD.平衡摩擦力后,由于力传感器能直接读出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故所挂钩码的质量不需要尽量小一些,也不需要尽量大一些,故C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
“曹冲称象”用到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
A.“质点”是理想模型的思想,A错误;
B.“瞬时速度”的概念是极限的思想,B错误;
C.“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的方法,C正确;
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用到的是控制变量法,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A.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然后再释放小车,故A正确;
B.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电源的低压交流输出端,故B错误;
CD.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应控制小车的合力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要直观的反映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作图来解决,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图象,故C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7.D
【详解】
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与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实验得到的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图线是双曲线,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B
【详解】
依据平衡阻力的原理依靠重力来平衡,同时阻力包含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直接的摩擦,故操作为:需要挂上纸带,但是不能挂重物,把打点计时器所在的一端垫高,故选B。
9.A
【详解】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
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
故选A。
10.B
【详解】
A.实验中所用电源为低压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故A错误;
B.实验中纸带和细绳应与长木板严格平行,使力作用在物体运动方向的直线上,这样才能保证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摩擦力恒定不变,故B正确;
C.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放开小车,故C错误;
D.实验中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
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但不能说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成正比或成反比,因为物体的质量是个定值,故B正确,ACD错。
故选B。
12.B
【分析】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F=ma得:,结合图像求出图像的斜率。
【详解】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F=ma得
的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图像的斜率为F。
故选B。
13.BC
【详解】
A.实验中不需要秒表计时,时间通过打点计时器计算,故A不符合题意
BCD.处理纸带时需要刻度尺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可知需要天平测量小车质量,该实验不需要弹簧测力计,故B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14.BCD
【详解】
A.应先接通电源,然后释放重物,否则纸带开始阶段是空白,可能所采集的数据不够,而且浪费纸带,故A错误;
B.打点结束后,应先切段电源后再取纸带后,故B正确;
C.实验应保证细线拉力为小车所受合力,故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故C正确;
D.实验中,平衡掉摩擦阻力的方法是轻推一下拖着纸带的小车,若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则在纸带打下间距均匀的点,故D正确。
故选BCD。
15.小车没有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 水平木板上的滑轮没有紧靠桌子边缘放置; M; 0.2; 0.35
【详解】
(1)[1] [2]为了更有效的利用纸带,小车应该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水平木板上的滑轮要紧靠桌子边缘放置,以保证轻绳不受其他力的作用。
(2)[3]在本次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牛顿第二定律时,应保证M不变,以便画出a-F图像,便于分析。
(3)[4]未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对小车列牛顿第二定律
可知,
当a=0时,F=0.2N,代入可知f=0.2N
当a=0.8m/s2时,F=0.48N,代入可知M=0.35kg。
16.C 远小于 4.23 0.389
【详解】
(1)[1 将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使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
(2)[2] 要使细线的拉力约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应满足的条件是钩码的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以达到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
(3)[3] 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4]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