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歌》
【作者】
纪伯伦:黎巴嫩作家,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有《笑与泪》《先知》《沙与沫》等。
【重点词】
四字词语:昏昏睡去 硕大无朋 婆娑起舞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重点句】
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解析:大自然孕育生命,生命最终又回归到大自然,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形象地描写了花的一生。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解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喻成星星,写出了对光明的向往,写出了绿茵中花朵点点的景象。
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解析:花是情感的寄托,是对一个新家庭的祝福,是生者对逝者的思念。花象征着纯洁和神圣,自然成为人们感情的寄托和追求。
4.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解析:连用两个“我在……,使……”的句式,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将星星比作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将太阳比作白昼硕大无朋的独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景物展现在我们眼前。
5.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解析:写出了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借花喻人,人也要像花一样,不顾影自怜,不孤芳自赏。
【课文结构】
“我”的生长(1—3):花成长的芬芳和凋谢的命运
花之歌 “我”的生活(4—6):花表达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借花喻人“我”的追求(7):不顾影自怜,不孤芳自赏
【主题】
这首散文诗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语言,全文都体现着纪伯伦特有的轻柔、浪漫与清新。全文表面是写花,但实际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写法】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示例: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全篇借“花”之口表“人”之意。)
【拓展积累】
雨之歌(节选)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
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王冠上散落,于是清晨的女儿把
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