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期九年级语文单元目标检测题
(第二单元)
一、积累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3分)
(1)孔乙己立刻显出tuí tánɡ( )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一层灰色。
(2)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duàn bì cán yuán( )。
(3)他老是吮吸着,jǔ jué( )着那只小驯鹿的碎骨头。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孱水 青筋 门槛 B.一气呵成 望眼欲穿 如坐针毡
C.逮住 胚子 伶利 D.海市蜃楼 跟跟跄跄 吹毛求疵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君子固穷(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间或(偶然,有时候)
B.荣膺(光荣地获得) 斯文(文雅) 腻歪(厌恶,厌烦)
C.无精打采(不高兴,不振作) 异想天开(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惦记(心里老想着)
D.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 纯粹(纯洁的,精华的部分)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B.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C.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D.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 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6、下列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 ( )(3分)
A.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呐喊》——《孔乙己》
B.刘绍棠——中国现代作家——《蒲柳人家》
C.阿城——中国当代作家——《溜索》
D.契诃夫——俄国作家——《契诃夫小说选》——《变色龙》
7、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至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
⑴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⑵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⑶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⑷不停的絮絮叨叨
A.⑵⑷⑴⑶ B.⑴⑵⑶⑷ C.⑶⑵⑴⑷ D.⑴⑶⑷⑵
8、综合性学习。“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初中三年的时光即将悄悄过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生活,无限豪情充溢在心中。在即将离别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岁月如歌”主题班会活动。(9分)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委会准备在主席台两边张贴一副对联,请你围绕主题,根据上联写出下联。(3分)
上联:回忆过去欢乐浮现眼前; 下联: 。
(2)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者,请你拟写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3分)
(3)活动中,老师出示了田汉《毕业歌》中的一段歌词,表达了他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请你从歌词中细心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据此为你的好友写上简短的临别赠言。(3分)
歌词: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临别赠言: 。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孔乙己》选段,完成9-13题。(21分)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地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9、找出语段中对孔乙己肖像描写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6分)
肖像描写:
作用 。
10、语段中孔乙己的最后一辩:“跌断,跌,跌……”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个性特征?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11、“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句中“摸”字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
12、在孔乙己已经处于这样的悲惨状态下,掌柜和酒客“仍然同平常一样”拿孔乙己来取笑,这笑声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世态?(3分)
13、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4分)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列契诃夫《名贵的狗》选段,完成14-18题。(19分)
杜博夫,一个老兵出身、年纪不轻的中尉,和志愿入伍的克纳普斯正坐在一起喝酒。
“好一条公狗!”杜博夫指着他的狗米尔卡对克纳普斯说,“名——贵——的狗哪!您注意它的嘴脸!光凭这嘴脸就值大钱了!遇上喜欢狗的人,冲这张脸就肯甩出二百卢布!您不信 这么说您是外行……”
“我懂,不过……”
“这可是长毛猎狗,英国纯种长毛猎狗!发现野物时它那副姿势别提多漂亮了,还有那鼻子……真灵!天哪,多灵的鼻子!当初米尔卡还是一条小狗崽子,您知道我花了多少钱买下的 一百卢布!好狗啊!米尔卡,你这机灵鬼!米尔卡,你这小坏包!过来,过来,上这儿来……哎呀呀,我的小宝贝,我的小乖乖……”
杜博夫把米尔卡招引过来,还在它的头上亲了一下。他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我谁也不给……我的小美人……小淘气。你是爱我的,米尔卡,是不是 ……行了,滚一边去!”中尉突然喝道,“脏爪子尽往军服上蹭!说真的,克纳普斯,买这小狗我花了一百五十卢布!可见它很值钱,只可惜我没有时间打猎!这狗简直闲死了,也荒废了它的才能……所以我想把它卖了。您买吧,克纳普斯!您一辈子都会感谢我的!哦,要是您手头紧,我可以半价让给您……出五十就带走!您这是明抢呀!”
“不行,亲爱的……我一个戈比也不出。一来我不需要狗,二来我也没有钱。”
“这话您早说不就好了。米尔卡,从这儿滚出去!”
“行了,不要就不要……见您的鬼去!既不想买,也不想要……哎,您去哪儿 再坐一会儿嘛!”
克纳普斯伸个懒腰,站起来,拿起帽子。“该走了,再见吧……”他打着哈欠说。
“那您等一下,我来送送您。”杜博夫和克纳普斯穿上大衣,来到街上,默默地走了一百来步。
“您看我把这狗送谁好呢 ”中尉开口说,“您有没有什么熟人 那条狗您已经看到了,是条好狗,纯种狗,可是……对我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我不知道,亲爱的……再说我在这地方哪儿有什么熟人 ”
一直走到克纳普斯的住处,两位朋友再没有说一句话。克纳普斯握过中尉的手,便打开自家的便门,这时候杜博夫咳了一声,有点迟疑地说:
“您可知道本地的那些屠夫收不收狗呢 ”
“想必会收的……我也说不准。”
“明天我就让瓦赫拉梅耶夫送了去……去它的!叫人剥了它的皮……这该死的狗!可恶极了!不但弄脏了所有的房间,昨天还把厨房里的肉全偷吃光了,下贱胚子……是纯种狗倒好了,鬼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准是看家狗和猪的杂种。晚安!”
“再见!”克纳普斯说。
门关上了,中尉一人留在外面。 (有删改)
14、杜博夫对他的狗米尔卡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15、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杜博夫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4分)
16、文章倒数第三段可以删掉吗 为什么 (4分)
17、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杜博夫这一人物形象。(4分)
18、在写法上,本文和《变色龙》一文有哪些相同之处 (至少答出三点)(3分)
(三)课外阅读。阅读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回答19-22题。(20分)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 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
“这怎么行 ……”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 ”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有删改)
19、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 请简要概括。(4分)
20、文中画线句能否改为“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 联系上下文,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4分)
21、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6分)
【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2)“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1)相同之处: 。
(2)不同之处: 。
22、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 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6分)
三、写作实践。(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 ”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要求:(1)先自拟题目,然后作文;(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第二单元
一、 积累及运用 1、颓唐 断壁残垣 咀嚼 2B 3D 4B 5C 6B 7A 8(1)展望未来豪情充溢心中 (2)示例:忆往昔,师恩深似海,友情纯如酒。盼大家将眼前之欢乐永藏心底,怀揣美好的梦想,踏上更高远的人生旅程…… (3)示例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示例二:努力拼搏,勇于担当,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二、阅读理解(一)9、肖像描写的句子: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作用:与前面的肖像描写形成对比,突出了孔乙己更加悲惨的境况,揭示了丁举人的罪恶,为孔乙己的悲剧结局作铺垫 10、自欺欺人,至死不悟。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11、表明孔乙己衣袋里已经没有剩余的钱了,“摸”字描写出孔乙己穷困不堪的可怜神态,表明他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 12、反衬了孔乙己的悲凉,揭示了当时社会中被扭曲的麻木、冷酷、无情的人际关系 13、从“我”(小伙计)这个视角看,孔乙己与社会有着诸多的矛盾和不协调之处,他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料,所以说他是个喜剧人物;从孔乙己一生残酷悲惨的命运(遭遇和结局)这个角度看,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
(二)14、一开始极力称赞它是一条名贵的狗,是条好狗、纯种狗;后来骂它是下贱胚子,是该死的狗、杂种狗 15、杜博夫假意装出对狗不舍的样子,是为博取克纳普斯的同情,从而把狗卖给他 16、不可以。因为这段话交代了杜博夫打算卖狗和送狗的原因,也说明了杜博夫开头极力赞扬狗的话,都是为了把狗卖给克纳普斯而编造出来的假话,从而暴露了他丑陋、表里不一的内心 17、杜博夫为了把狗卖给对方,不仅极力称赞狗,而且称赞对方是好小伙子,可见其言不由衷、虚伪、厚颜无耻;见对方不愿意买,又提出送给对方,遭拒绝后又发誓要把狗送给屠夫,大骂狗的不是,可见其自私狠毒、缺乏爱心、表里不一 18、示例:①故事都是由“狗”引起的;②都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③都揭露了沙皇俄国统治时期国家的腐朽、黑暗;④都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⑤都属于成功运用讽刺艺术的杰作。
(三)19、聪明人采取的方式是虚伪地表示同情,傻子采取的方式是用行动帮助奴才 20、不能。“主人”一词放在最后,突出了主人的威严,凸显了主人很是笃定的心理。“慢慢地”“最后”写出主人听到了喊声但毫不着急的样子,说明主人深知奴才是不敢反抗的,他对奴才的“奴性”是极了解的 21、(1)相同之处:①他们都会诉苦,他们的诉苦源于他们艰难的生活。如,闰土向“我”诉苦,文中的奴才也不断地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②他们安于自己的处境,不懂也不敢改变。如,闰土终究恭敬地唤“我”为“老爷”;文中的奴才发现傻子要砸墙,就惊恐不已 (2)不同之处:①闰土只是一个麻木的奴才,他只是苦于自己的生活,将所谓的希望寄托于香炉和烛台。②文中的奴才,为了做稳奴才,而出卖帮助他的傻子,向主人邀功献媚,显得很丑恶 22、示例一:从聪明人及奴才的角度来看,“那人”的确是傻子。他不计后果地帮助奴才,结果却遭到了奴才们的驱赶,并被称为“强盗”。事实上他并不傻,他是一个真心帮助奴才的人。“傻子”象征着那些用行动帮助他人、改变社会的真诚的勇敢者。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现实的荒诞:少数的行动者正被多数的“聪明人”和“奴才”冤枉、打击。鲁迅在作品中将这样的人称之为“傻子”,透露着鲁迅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 示例二:“那人”其实并不傻,他真诚热心地用行动帮助奴才,但从聪明人和奴才的角度看,这个人不计利害地去行动,结果却遭到了驱赶,的确是一个“傻子”。故事中的三个形象,隐喻了社会中的三类人,一类是可怜又可恶的“奴才”,一类是虚伪圆滑的“聪明人”,一类就是“傻子”——要用行动改变现实的勇敢的英雄形象。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现实的荒诞,表现了鲁迅对“傻子”被冤枉、打击的愤怒,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
三、写作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