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4 08:57:54

文档简介

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D
(1)特点:注重内心修

观能动性;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君主专制
有一定
色彩;重视商业发展。(6分,任答三点
质:是对传统思想的批判继承,实质仍是儒家思想
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教改

的思想;自然科学的发展
影响:晚明之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力量十分微
流,没有成为推
传型的有力力量;(2分)近代西方的启蒙思
想推动了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成为资产阶级
推动
西方的社会转型。(4分)
例子:两汉儒学的盛行是内部发展和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释:两汉儒学盛行,一方面是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把诸子百家中道
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白
想糅合到儒家思想
以改造,形成新的
春秋大
感应”等思

央集权、政治上积极有为
统”国家的发展
势。在汉武帝一系列尊儒的
学地位大大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


总之,董仲舒等儒家学者糅合诸子百家的思想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改造后
进而形成两汉儒学兴
(2分
(其他例子诸如程朱理学、心学;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西方的文艺复兴、启
认识:赞赏西方的民主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4分)
了景
侵略加
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
的传播
习的不断深人
(2)发展转变:前期宣传资产阶级的
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
分)
要影响:促进
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挽救民族危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推

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历史答案第洛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
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开始向社会下层
扩散,下移于民间。这一现象
A.促进了官僚政治的产生
B.加速分封制的解体
C.催生了新兴阶层的出现
D.推动了文化的活跃
K
2.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韩非子主张立
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这表明二者都
A.主张以德治国
B.倡导规范统治者的行为
C.主张限制君权
D.竭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战国末期,荀子曾将当时的各种学说一一驳斥,认为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百家
异说”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荀子的主张
A.意在突出儒学的地位
B.奠定了法家的思想基础
C.顺应政治发展的潮流
D.改变了社会动荡的局面
4.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治颍川八年“田者让畔,
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据此可知,汉代
A.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
B.确立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

C.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
D.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
5.西汉中期后,一遇到重大灾害,皇帝往往主动要求官员大胆批评自己的施政方针
官员则响应号召,上书揭露政治上的一些弊端。出现这种现象表明
A.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制约
B.政府决策更加科学
C.新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
D.统治思想日趋开放
6.唐太宗因推行仁政被时人称道。宋儒却说唐太宗“三纲不正”,有夷狄之风,无父
子、君臣、夫妇之道,埋下了后来藩镇割据和权臣跋扈的种子,并导致了五代之乱。
这种变化反映了
A.士人反思藩镇割据的根源
B.儒学价值标准发生转变
C.理学家力求强化纲常伦理
D.民族融合冲击传统观念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2021.11)
7.明清吋期,徽州家谱、方志和文人笔记等文献对徽商经营中的各种义行及致富后如
何报效家族、乡里和国家多有记载。各类“儒行”“义举”成为徽州民间评判商人德
行的一个重要指标。该现象
A.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B.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C.背离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
D.确立了理学思想的正统性
8.商代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名称,周代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汉武
帝制定《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这说明中国古代节气的划分
A.体现国家统治者的意志
B.历经长期实践而不断完善
C.与封建王朝的更替同步
D.源于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9.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共92篇,涉及饮食烹饪的内容占二十五篇,包括造曲、酿酒、
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等。据此可知,《齐民要术》
A.反映了北朝人民的富裕生活
B.体现了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是古代工艺技术著作的代表
D.是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
l0.宋元之际的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的一个早期故事底本,后来被说
书艺人不断阐发,就形成了小说。《三国演义》实际上也是《三国志》里的故事被市
井艺人不断演化,内容越来越丰富的。这反映出当时
A.文学作品的世俗化趋势
B.传统价值取向转变
C.文学艺术的娱乐性增强
D.市民文化渐趋成熟
11.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
同”,这表明书法艺术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社会条件是
A.书法流派的统
B.书法实用性加强
C.纸张使用的推广
D.竹简木牍的应用
12.郑思肖,宋末元初著名画家,南宋灭亡后改名“思肖(‘肖’为繁体‘趙’字的一部
分)”。其笔下的兰花疏而不空、无根无土,意境深远。他在其代表作《墨兰图》(如
下图)上自题“一国之香,一国之殇”。这反映出当时
A.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浓厚
B.世俗绘画适应社会变迁
C.以兰花为重的文人意趣
D.艺术创作受到时代影响
13.下表是部分古希腊学者的一些主张摘录,据此可知,他们都
学者
主张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匚柏拉图|“逻各斯”是追求关于“善”的理念,是心智中的最高级思维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2021.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