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

文档属性

名称 老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22 10:4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老 王
杨绛
棠阁学校 吴桂花
走近老王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1–4自然段,说说老王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请齐读5-16自然段,想想作者主要选取了老王的哪些事情来表现他的善良?”
主要事件:
1、主动半价送冰
2、送钱先生看病
3、欣然加高车边缘
4、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
A、“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
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这两字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强调了老王已经病入膏肓。
品读老王
请找出那些最感动你的情节、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意味深长的语句或词语,想一想:你选读的内容为什么能拨动你的心弦?”

B、“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运用了外貌的描写方法,突出老王病情严重,病成这样还去见作者,实在太让人感动了。同时,也暗示了老王的不幸,说明关心他的人实在是太少。这不能不让读者我涌起一股悲凉。
C、“我强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笑”加上“强”字则含有假装、勉强。因老王送来油、蛋,作者而高兴,所以笑;但此时老王自己都已变成僵尸般的人了,因此作者内心又感到悲伤。“强笑”是对老王不幸而悲伤,又是对老王送油、蛋感激,准确含蓄地透露“我”内心为老王感到悲酸和感动。
杨绛
作者简介
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文化大革命”中杨绛一家的遭遇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牛鬼蛇神”阵营。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成员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不久,“五七干校”迁至淮河边上的河南息县。次年7月,杨绛也来到干校。
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王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
1972年3月,钱钟书一家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三人被迫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
1977年2月才搬入三里河新居。
杨绛在批斗中还被剃成了“阴阳头”,作为一个留洋的女知识分子,被剃成了“阴阳头”,这是多么大的伤害!耻辱啮咬着杨绛的心,她整夜不睡,做了一顶假发,不顾酷暑,热汗淋漓地戴着。那时,她的主要任务就是清扫厕所。
山村里的一家
姐妹在哥哥的主持下抓阄读书,抓到阄有书读的妹妹却哭了
我们的课桌,我们的床
一对盲人夫妇在路边卖
艺乞讨
他叫王致中,今年17岁,11岁开始背煤。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
车坏了
真情感悟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特蕾莎(Mother Teresa)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推荐阅读:
新风霞的《傻二哥》
屠格列夫的《乞丐》
阿迪斯·惠特《生命的召唤》
谢谢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