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特征。
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经历信息收集 与交流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 伦理、文化、社会问题。对使用新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1
活动 2 探究信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2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任务是:调查周围的人群,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最需要哪些信息,最 关注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他们有什么用,以及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获得这些信息。要 完成这个活动,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其次是通过访谈收集信息,最后是成果展示与交流。 为此,教材围绕这三个活动步骤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是确定调查对象。学生可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将各自要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对 方所熟悉的人,如对方的同学或亲朋好友。
第二部分是采访,了解调查对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信息需求。通过调查学生可体 会到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第三部分是在班级内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并讨论信息所具
有的特征。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了解信息和信息的特征,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的用途,并体验到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特征。
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二、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教学准备】
新课导入所需要的歌曲和图片,如周杰伦演唱的“蜗牛”音频资料、“湖南地图” 图片资料。
几种访谈表的样例。
【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1.教师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教师归纳:同学们听到、看到的都是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我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信息。3.提出本单元的任务: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4.提出本节课的任务:了解周围人的信息需求。 1.听歌曲、看图片,并回答问题。2.了解本单元、本节课的任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让 学生明 确单 元任务及本 节课 的任务。
确定调查对象 1. 组织学生分组:两人为一组。2. 让学生在两 人小组内交 流,选择对方所熟悉的 2 个人作为自己的调查对象,以便于下一活动步骤的顺利开展:通过采访小组同学,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信息。 分组,确定各自的调查对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分 组开 展活动。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收集信息 1. 出示几种访谈表的样例,或请学生看教材上的调查表 样例和学习单。2. 组织各小组 进行相互访 谈,通过采访小组同学,了解对方身边人的信息需求。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也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调查 2 位以上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 1. 收集信息。2. 以小 组为 单 位 相互访谈,并填写相关学习单。 1. 将收集信息的 活动放在课 堂上完成,让学生体验通过调查获 得信 息的一般过 程与 方法。通过本活动环节,学生既尝试了通过访谈 收集 信息,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为小 组同学提供 了信 息。
展示交流总结延伸 1.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到 的信息,并请一位或几位同学按调查对象的职业和身份,汇总班级同学收集到的信息。2.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相关学习单:(1)对某些人特别重要的信息,对其他人是否也同样重要?(2)人们需要的信息中,哪些信息容易过时,需要随时更新?(3)从同学们的介绍中,你获得了哪些新的信息?(4)信息 有哪些作用 和功 能?3.小结:(1)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 一样的。(2)信息的特征:有价值、可加工和处理、可传递和共 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3)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1、交流并整理、汇总大家收集到的信息。2.交流、讨论问题。 3. 填写 相关 学 习 单。 1. 激发学生 主 动探究信息 技术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的意识。2. 巩 固 调 查 成 果,梳理知识和拓展应用。
活动 2 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一、教材分析
要完成本单元的任务——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首先要通过调查、 查阅书刊、访问因特网等途径收集信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其 次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最后是对比、分析不同年代人们工作、 生活方式的差异,总结、归纳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为此,本活动设计了以下 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途径收集信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工作、 生活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到:对收集到的资料需要进行评价和筛选。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信息技术 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并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小组的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是结合前面活动收集到的信息,在班级内展开交流、讨论。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将经历调查、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自主探究信息
技术发展及其对人们工作、生活影响的相关知识,从而能正确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 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 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准备】
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各种学习单样例。
【教学过程安排】
第 1 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1. 提问:请同学们沿着箭头的方向观察下面的图片。图中的物品有什么变化?各图分别反映了什么信息?2. 归纳并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以上图片展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3. 提出本次活动的任务: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1.观察图片,分组讨论各自的发现,发表自己的见解。2. 明确本次活动的 任务。 1. 通过让学生 交流、讨论图片所反映的信息引入活动,让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
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 布置任务一的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搜索、书刊查阅等方式,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史。(2)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考虑资料的适用性、准确性、时效性。(3)各组要将组员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归纳好。2.让各组收集并整理信息。3. 组织学生 交流收集到的信 息,最后教师归纳:(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利用等的技术和方法。(2)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发展。 1.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信息。2. 小组成员一起整理、归纳本组收集到的信息。3.交流。 1. 明确 探究 任务。2. 通过收集信息,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及 其发展。3. 体验对收集 到的资料进行评价和筛选的必要性。4. 通过交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出后续活动:了解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1. 布置任务二:前面我们了解了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的一 些知识,为了更全面、更感性地认识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影响,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2. 组织各组讨论并确定研究对象及研究角度。 1. 明确任务二的内容。2. 小组讨论并填写教材学习单。 1.通过讨论确定探究的主 要内 容,掌握探究新知识的一 般方 法。
第 2 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1. 承接上一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对象,确定了从哪些角度来研究信息技术对人 们工作、生活的影响。2. 引出任务: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完成任务二:研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通过复习明确本节 课的任务。 开门见山,提出任务。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1. 组织学生以小组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搜索、查询书刊)收集信息,并填写教材学习单。2. 组织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得出结论。(还可以请学生打开教材配套光盘中“教学资源”/“活动素材”里的“信息技术对农民工作影响的案 例.doc”和“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案例.doc”,阅读案例,回答问题。)3. 要求各组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小组的研究结论。 1. 收集资。2. 小组讨论并填写教材学习单。3. 各组整、归纳总结、分析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填写教材学习单。 1.让学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多种工具来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展示交流总结延伸 1. 组织各小组在班级内交流研究结论。2. 组织全班思考、交流以下问题:(1)信息技术给 人们的生 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哪些消极影响?(2) 信息技术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的原因是什么?该如 何避免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还可以请学生打开教材 1.交流、讨论。 1. 通过头脑风 暴,巩固调查成果,梳理知识和拓展应用。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展示交流总结延伸 配套光盘中“教学资源”/“活动素材”里的“信息技术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doc”,结合该文章回答以上问题。)(3)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信息社会公民?(还可以请学生打开教材配套光盘中“教学资源”/“活动素材”里的“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doc”,结合该文章回答以上问。)3. 结束语:(1)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谁也无法想象。信息技术会发展到什么样子,我们也无法预知。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和发展,未来社会的信息技术也会更加先进。(2)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今天的学习时光,长大后,你们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 天。 2. 理解新技术 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第一单元 教学后记
目标 评价内容
知识与技能 是否了解信息的特征。
是否了解各种信息技术。
是否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是否能在收集信息前,分析信息的可能来源,形成获取信息的计划。
能否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取信息。
能否为收集到的信息建立分类文件夹。
过程与方法 能否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能否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能否经历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有意义信息的过程。
能否通过归纳、分析、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得出合理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否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能否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是否通过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 购置计算机
——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标】
认识一些主要的计算机硬件。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认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了解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能独立地完成主机与各外部设备的连接。
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并独立安装软件.
尊重软件的版权,自觉使用正版软件。
能主动关心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喜欢接触新知识和新技术。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
活动 1 选购计算机 2
活动 2 安装计算机 2
活动 1选购计算机
一、教材分析
要完成本活动的任务——选购计算机,首先需要对计算机市场行情及硬件知识进行一 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为此,本活动设计了以下 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当前市场上正在销售哪些类型的计算机,知道这些计 算机主要品牌是什么,大致价位分别是多少,性能如何,并学会解读计算机配置表。了解这 些知识对学生完成后续按需选购计算机活动是很重要的。
第二部分是确定购机方案,首先分析家庭购机需求,然后确定选购品牌机还是组装机, 最后选择一款满足需求的性价比高的计算机。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还可养成主动关心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的习惯,养成乐于接 触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习惯。
【教学目标】
认识一些主要的计算机硬件。
学会解读计算机配置表。
体验按需选择性价比高的计算机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能主动关心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喜欢接触新知识和新技术。
【教学重点】
解读计算机配置表。
【教学难点】
体验按需选择性价比高的计算机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准备】
解读计算机配置表时,需要的主板、CPU、内存、硬盘、光驱、机箱电源等部件。
从当地的计算机销售门店或商城收集的几种当前主流计算机的配置单。也可以请学 生在课前收集自己家庭已有计算机的配置单、市场上的一些计算机配置单。
【教学过程安排】
第 1 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出示任务,导入新课: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开始在家庭中普及。你想自己动手配置 一台 计算机吗? 本次 活 动,让我们一起去网上的计算机商城“逛一逛”,选择适 合自 己家庭需求 的计 算 机。 了解单元任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让 学生明 确单 元任务及本 节课 的任务。
1. 让学生了解调查计算机市场的方法,并获取一些计算机配置表。(1)教师演示通过因特网 开展 计算机市场 调查 的 方法。(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上网 开展计算机 市场 调 查,并获取一些计算机配置表。(请学生打开教材配套光盘中“教学资源”/“活动素材”里的“选购计算 机 前 建 议 访 问 的 1.了解网上调查计算机市场的方法。2. 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收集计算机市场在售计算机的品种和价位信息,收集当前畅销的一些计算机的配置,并填写相关学习单。 1. 让学生通过上网调查,了解计算机市场。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解市场行情 网 站.doc”,访问其中推荐的网站,了解当前计算机市场的信息。)2. 让学生解读计算机配置表,认识硬件。(1)教师展示硬件实物,介绍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如CPU、内存、硬盘、主板等。(2)教师结合计算机配置表 介绍 各硬件的品 牌、 型 号、主要性能指标等信息。(3)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解 读本 组之前获取 的计 算 机配置信息。 3. 认识计算机硬件,了解相关硬件知识。4. 学习解读计算机 配置表信息的方法。5.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解读之前获取的计算机配置表信息。 2. 结 合计算 机配 置表的解读,让学生认识一些 主要的硬件,并加深学生对主要硬 件的重要性能指 标的 理解。3. 通 过活动 让学 生养成主动 关心信息技术发 展的新趋势、喜欢接触新知识和新 技术 的习惯。
第 2 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承接上一课内容,提出本节课的任务:每位同学为自家“选购”一台计算机,并比一比,根据自身的需求,谁选择的计算机性价比最高。 了解本节课的任务。 开门见山,使学生明确单元任 务及 本节课的任务。
分析购机者需求,确定选购机型 1.指导学生填写“我的电脑我做主”需求调查表。教师注 意引 导学生分析 自己 及家人的实际需要。2. 指导 学生按填写 好的 需 求 调查 表比较不同 配置 的 计算机,确认选购品牌机还是组装机。(请学生比较上 节课 各自获取的 计算 机 配置表,也可由教师提供一些 品牌 机和组装机 的配 置 单,或可以请学生打开教材配套光盘中“教学资源”/“活动素材 ”里的“2010 年 5 月某商城几种畅销品牌机配置单 .doc”和 2010 年 5 月某商城几种畅销组装机配置单”,比较其中提供的计算机配置表。) 1. 思考、填写“我的电脑我做主”需求调查表。2.通过比较、判断,确定选购机型。 1. 让 学生了 解品 牌机、组装机的不同特点。2. 让学生体验按需选择性价 比高 的计算机的 一般过程与方法。
选择合适的计算机 教 师指 导学生综合 计算 机 的品牌、价格、置、售后服务等,本着节约、实用的原则,选择价性比高的计算机。 1. 选择满足自己需 求的计算机配置。2. 填写教材学习单。 学会深入解读、比较计算机配置表,接需选购计算机。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展示交流总结延伸 1. 请部分同学展示其学习单。2. 组织学生交流教材讨论角中的问题。3.布置课后作业:进一步修 改、 完善计算机 配置 清 单,并向家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交流、讨论各自选择的计算机。2.交流问题。 1. 引 导学生 通过 头脑风暴,巩固调查成果,梳理知识和拓展应用。2. 鼓励 学生 将 学 习成果与家 长分 享,激发学生接触新知识和新 技术 的兴趣。
活动 2 安装计算机
一、教材分析
在前一活动中,学生以完成了虚拟购机活动。在实际生活中,购置计算机后,用户要 面临的问题就是连接外部设备与主机,并根据自己及家人的需求选择并安装应用软件。而要 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计算机系统有一定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知识。为 此,本活动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任务。
第一部分是连接计算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主机箱上的硬件接口及各外部设备 连接线接头,尝试连接主机和各外部设备,并连接电源线,开启计算机。这些真实的操作体 验,能更好地增加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经验。
第二部分是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情况。学生查看计算机中已安装的软件,并查看硬 盘的分区情况。这样,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能更好地列出使用需求。
第三部分是安装计算机应用软件。每位同学列出自己的使用需求,选择相应的应用软 件,获取并安装这些软件。
本活动涉及的技术操作主要有以下一些:
技术操作 教材中的位置
连接鼠标和键盘 P32
连接显示器 P32
连接音箱 P33
连接主机电源线 P33
查看计算机中硬盘的分区情况 P36
查看 C 盘的容量及已用空间大小 P37
利用浏览器下载软件 P41~P42
安装软件 P42~P43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不仅能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认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还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独立安装软件,并体验安装计算机的一般 过程。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尊重软件的版权、自觉使用正版软件。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认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了解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
能连接主机与外部设备。
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并独立安装软件。
尊重软件的版权,自觉使用正版软件。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认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教学难点】
连接主机与外部设备。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并独立安装软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尝试连接计算机时,所需要的主机及一些外部设备。
【教学过程安排】
第 1 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承接上一课的内容,提出本次 活动 的任务—— 安装 计 算机。 了解活动任务。 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单元任 务及 本节课的任务。
连接计算机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 察计 算机的主机 及各 外 部设备的连接,思考以下问题:(1)哪个部件是计算机的中心部件?(2)计算机是怎样工?(3)计算机内的信息是怎样表示?2.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3. 请各 组推荐一名 组员 参 加计算机连接竞赛,将主机与显示器、鼠标、键盘、耳机等连接。(还可以请学生打开教材配套光盘中“教学资源”/“活动素材”里的 认 识 计 算 机 各 接 口.doc”,填写图中各接口的名称) 1. 先观察机箱后面 板图、各部件接口图,再观察计算机实物中主机与各外部设备的连接。2. 了解计算机的工 作原理及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3. 参加计 算机连接 竞赛。 通过先观察图片、实物,再动手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对计算机更有 直观 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动手实 践能 力。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情况 1. 以师 生问答的方 式介 绍 计算机系统。2. 组织学生查看并列出各自计算机中已安装的软件。3. 指导学生学习硬盘的分区知识。4. 组织学生查看各自计算机的分区情况。5. 布置课后作:与家人交流,了解家人想用计算机来 完成 哪些工作和 娱乐 活 动。 1. 了解计算机系统 知识。2. 查看计算机中已 安装的软件,并填写教材学习单。3. 学习硬盘的分区 知识。4. 查看计算机的分 区情况,填写教材学习单。 1.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2.课后作业为下节课的学习 做铺 垫。
第 2 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1. 承接上一课的内容,交流上节课的课后作业。2. 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安装计算机应用软件。 了解本节课的任务。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本 节课 的任务。
选择应用软件 1. 师生交流常用应用软件的种类、软件性质。2. 要求学生思考、分析自己 及家 人使用计算 机的 软件需求。 1. 学习软件种类、软件性质等知识。2. 分析自己及家人 使用计算机的软件需求。3. 填写教材学习单。 让学生根据 需求 分析,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
安装软件 1. 指导学生学习软件安装与卸载的一般方法。2. 要求学生根据需求,下载并安装需要的免费软件。 学会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引导学生根 据需 求选择合适 的应 用软件,独立安装软件,尊重软件的版权,自觉使用正版软件。
展示交流总结延伸 1. 组织学生交流软件安装与卸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 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提 炼应 用软件安装 与卸 载的一般方 法和规律。
教学后记
目标 评价内容
知识与技能 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硬件。
是否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是否认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是否了解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
是否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是否学会安装与卸载应用软件。
过程与方法 能否独立地完成主机与各外部设备的连接。
能否知道应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能否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并独立安装软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否尊重软件的版权,自觉使用正版软件。
能否主动关心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是否喜欢接触新知识和新技术。
第三单元 校际协作学习
——因特网上的信息服务
【教学目标】
深入了解因特网及其提供的各种服务,感受因特网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
能够使用网络地图搜索工具。
能够使用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的群功能开展多人的交流讨论。
能够建立网络硬盘,并使用网络硬盘管理、分享资源。
能够建立个人的博客,并使用博客发表自己的观点。
加强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意识。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
活动 1 建立网络研究小组 2
活动 2 建立信息的交流平台和发布平台 13
活动 1 建立网络研究小组
教材分析
本活动的目的是使用因特网来组建网络研究小组,并为该研究小组创设网络环境以方 便今后开展研究活动。本活动包含了网上和网下两个方面的活动内容。网下的活动是网络研 究小组的碰头会,这项活动安排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是 因为,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往往会对因特网产生依赖,而忽略了现实世界中人的活动,在本 活动中放入开碰头会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感受网上、网下活动之间的互补性。学生在开展碰头 会前,需要通过网上活动做一些准备,这些可以在课堂上完成。
网上的活动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开碰头会之前,要求学生借助网络地图搜索引擎查找不熟悉的学校所在的位置和前往的路线。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 第二部分是建立资源共享空间——网络硬盘,让研究小组的成员通过因特网分享各自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本活动涉及的技术操作主要有以下一些:
技术操作 教材中的位置
查找路线 P52~P53
申请网络硬盘 P56
在网络硬盘中设置文件夹 P57
向网络硬盘上传文件 P58
从网络硬盘下载文件 P59
通过本活动,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在因特网上进行信息搜索和资源分享的技能,完成校际研究小组的组建,为进行下一步的活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能够使用网络地图搜索工具查找小组成员所在地的地址。
能够建立网络硬盘,并使用网络硬盘管理、分享研究资源。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组建校际研究小组,使用网络地图搜索工具查找小组成员所在地的地址。
为校际研究小组开展活动准备必要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网络硬盘。
【教学难点】
组建校际研究小组。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 1: 供学生选择的研究项目列表,一些兄弟院校或本校其他班级的研究小 组的部分学生名单。
(一般而言,研究项目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因此教师提供的研究项目可以是结合学科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可以是生活 中的小问题或者是现象的调查。由于需要组建跨学校的研究小组,所以需要寻找一所或 一所以上的学校进行合作。如果限于条件,可以在具体实施教学的时候采取跨班级组建 研究小组的方式,而活动中的寻找陌生学校的地址就可以改为寻找陌生同学的家庭住 址,通过这样的变通,可以降低组织教学的难度。)
教学资源 2: 一些提供免费网络硬盘服务的网站的网址。
机器装备:已安装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IE7.0。
【教学过程安排】
第 1 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1.提供研究项目菜单,组织本班学生选择研究项目,组成研究小组,并推举一名组长。2.提供其他学校(班级)的研究小组名单,让学生根据不同小组的研究内容去寻找志 同道合的研究伙伴。 1.根据选择的研究项目,组建本班的研究小组,选举组长,制作联系册。2.寻找研究伙伴,并取得联系,确定碰头会的时间、地点。 1. 让学生明确单元任务。2. 提高 学生 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一次碰头会(了解你的伙伴) 1.提供常用的地图搜索引擎,介绍使用地图搜索引擎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行确定、寻找第一次开碰头会的地点。2.给出制订研究活动实施计划的要求:计划必须包括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召开小组碰头会,共同商议活动实施方案。 1.尝试使用地图搜索引擎,并记录前往目的地的路线。2.了解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并在课后开展小组碰头会,制订研究活 动 的实施计 划。 1. 让 学生学 习使 用地图搜索 引擎 的方法。2.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能力,指导学生完 成对研究活动的 规划和设计,并鼓励学生在团队里 进行分工合作。
课堂小结 和学生一起梳理地图搜索引擎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并小结:地图搜索引擎是一种专门的搜索引擎,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前往陌生地方的路线,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利用地图搜索引擎,我们可以完成以下工作:(1)规划点到点的行车路线或公交换乘。(2)查询单位的详细地址、周边信息。(3)查询公交站的位置和公交车行驶公里数。 2. 请学生课后开碰头会,制定本组的研究计划。 归纳、总结地图搜索引擎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全面地了解 地图 搜索引擎,巩固学到的知识,引发学生思考如何 在生 活中使用地 图搜索引擎
第 2 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回顾前课新课引入 1. 引入,提出问题:“开完碰头会后,各小组按照要求制订了研究计划。也可以按照计划分头开展研究活动了。那 么,在活动中,如何交流各自的研究进展或需要分享的资 料呢?”(在本课前请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第一次碰头会)2. 提出本课任务:各组利用网络硬盘来共享各自的研究进展或资料。 思考问题,了解本课任务——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引入网络共 享的 活动任务。
介绍网络硬盘 1. 展示某个网络硬盘网站,介绍网络硬盘的功能。(1)存储资料。(2)管理资料。(3)分享资料。2. 提供一些免 费网络硬盘 的网址,请学生自行浏览这些网站上的说明文字,了解网络硬盘的功能。 浏览网 络硬盘的网 址,感受网络硬盘的功能。 让学生对网 络硬 盘的功能有 初步 的认识和感受。
注册网络硬盘 1. 介绍注册 网 络硬盘的方 法和步骤。(鉴于学生小学阶段已有过注册邮箱等的经验,也可以请学生根据网站上的 提示自学网络硬盘的注册方法。)2. 请学生每 组 注册一个网 络硬盘,并在小组内共享网络硬盘的账号和密码。 1. 学习注 册网络硬 盘的方法。 2.使用电 子邮件告 知小组其他成员网络硬盘的账号与密码。 让学生掌握 网络硬盘的注册方法。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使用网络硬盘上传下载资料 1.介绍上传 资 料至网络硬 盘的方法。2. 介绍从网 络 硬盘中下载 资料的方法。3. 指导学生 使 用本组的网 络硬盘上传和下载资料。 学习使用网络硬盘上传和下 载 资料的方 法。 让学生掌握 资料 的上传和下 载方法。
合理规划网络硬盘的空间 1.介绍使用文件夹合理规划网络硬盘的空间的方法,如网络硬盘中文件夹的创建、文件的移动。2.请学生在课后的小组研究活动中通过这个方法管理好 本组网络硬盘中的资料。 学习在网络硬盘中如何合理设置文件夹来管理资料。 让学生学习 资料 管理的一般方法,体会资料管 理的 好处。
课堂小结 1.小结:网络硬盘拓展了计算机的存储空间,给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十分便捷的平台。2. 提出问题:在使用网络硬盘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项? 并帮助学生梳理这些注意事 项,如:(1)避免上传带病毒的文件。(2)管理好网络硬盘的账号和密码,不轻易泄漏。(3)不随便删除他人上传的文件。3.请学生课后继续开展小组的研究活动,并注意及时将自己的研究资料等上传至小组 的网络硬盘与组员分享。 1.讨论问题,关注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网络硬盘。2. 根据之 前制定的 小组研究计划,课后继续开展活动。 增强学生网 络安 全意识。
活动 2 建立信息的交流平台和发布平台
一、教材分析
经过活动 1 的学习,学生已利用因特网建立了各自的研究小组,并搭建了小组的网络资 源共享平台,可以分享各自搜集到的资料。在活动 1 中,学生也采用了召开碰头会的方式进 行了第一次小组交流。但是,对于远程协作学习来说,这种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存在一定的缺 陷,如路途遥远、受场地限制。所以,在后续的活动中,有必要借助因特网建立一个网络交 流讨论和信息发布的平台。为了保证本次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活动将建立研究 小组的网络交流和信息发布平台。本活动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利用 Windows Live Messenger 建立研究小组群,进而开展网络交流讨论活 动。其中包括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群的组建、管理和使用。
第二部分是利用个人博客建立信息发布的平台,通过博客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研究的心 得体会,进行个性化的展示。其中包括博客空间的注册、博客日志的发布、评论等。
本活动涉及的技术操作主要有以下一些:
技术操作 教材中的位置
申请 Windows Live ID 服务 P64~P65
登录 Windows Live Messenger P66
添加联系人 P67~P68
创建群 P68
在群中交流 P71
注册博客 P73
发布日志 P75
浏览并评论他人日志 P76
【教学目标】
能够使用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的群功能进行多人的交流讨论活动。
能够建立个人的博客,并使用博客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
增强文明上网、文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的群的建立。
在博客里发表日志。
【教学难点】
研究日志的撰写。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一些优秀或有代表性的个人博客的网址,有关博客的发展历史的资料。
【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1. 引入:“大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活动,也到了召开第二次碰头会的时间。可是,由于小组成员相距太远,见面开会十分不便,最好采用网上交流的方法开会。”2. 提问:要召开小组网络会议,需要使用的网上交流工具应具备哪些网上交流的功能? 思考并回答问题,进行网上交流的需求分析,如:(1)多人同时交谈。(2)非本组成员不能介入等。 从学生 提出 的需求着手 ,寻 找符 合要求 的网 上交流工具 ,进 而引 出 Windows LiveMessenger 的 群功能。
注册Messenger账号 1. 介 绍Windows LiveMessenge 软 件 的 安 装 步 骤和功能。(鉴于学生已有过注册邮箱、网络硬盘等的经验,也可以请学生根据网站上的提示自学 Messenger 账号的注册方法。) 2. 介绍注 册账号添加联 系人的方法。(鉴于学生在小学介绍已有过使用 QQ 聊天工具等的经验,此处也可以请学生自学。)3. 让学生安装Windows LiveMessenger 软件,注册账号并添加本组 其 他成员为 联 系 人。 1.下载、安装 WindowsLive Messenger软件。2 . 注 册 WindowsLive Messenger 账号。3 .建立 小 成 员 Messenger 账号列表。 让每个 学生 都拥 有 一个Messenger 账号,为 Messenger 群的 设 立 打 好 基础。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建立交流群 1.指导学生建立群、管理群。(1)群的建立。(2)邀请组员加入群。(3)管理群(批准加入,删除群成员等)。2.指导学生使用群进行网上交流。(1)群成员共同交流。(2)指定 群成员的 单 独交 流。 建立并 管 理研究小 组群,使用群召开小组的网上交流会。 让学生 学习 使用 因特网 开展 多人 交流讨论。
课堂小结 1. 小 结 :Windows LiveMessenger 是 一 种 网 络 即 时交流工具,使用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和远方的朋友进行实时对话,而群则可以实现多人同时对话,适用于进行网络的交流讨论会。2.提醒学生:在交流讨论的时候要注意维护网上讨论的秩序,讲礼貌。 梳 理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群的功能。 增强学 生在 网络 交流中 的文 明礼 貌意识。
第二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1. 引 入 : Windows LiveMessenger 群提供了网络多人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研究活动中可以及时地召开网络会议,交流思想。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如果能及时向大家展示自己记录下来的看法和研 究感受,就更好不过了。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博客这个网络 平台。”2. 展示一些人气博客范例,让学生比较这些人气博客,思考它们为什么会获得大家的 好评?3.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1)哪些内容可以放在博客上(2)博客与其他网络交流平台的差异是什么? 1. 浏览一 些人气博 客,感受博客的功能。2.交流、讨论。 让学生初步 认识 博客,激发学习使用博客的兴趣。
介绍博客 从展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 博客网页着手,介绍博客的发展历程。 了解博 客 的相关知 识,如博客这个名词的由来,博客的发展历程,中国博客发展的现状等。 让学生在了 解博 客的发展历 史的 基础上进一 步认 识博客。
注册个人博客 介绍注册个人博客的方法;或请学生自行尝试注册个人博 客,教师给予指导。(1)登录博客网站。(2)注册个人信息。(3)给博客取名。(4)设置博客页面格式。 学习注册个人博客。 让学生建立 自己的个人博客。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撰写个人日志 介绍撰写、发布个人日志的方法,并请学生尝试如下操作:(1)新建日志。(2)发布日志。(3)修改日志。(4)在日志中添加图片等。 学习撰写、发布个人日志的方法。 让学生尝试 使用 博客记录、发布自己的日志。
浏览小组成员的博客 介绍浏览博客文章,并进行评论的方法,并请学生尝试操 作。(1)浏览博客日志。(2)添加评论。 浏览小 组 成员的博 客,并对自己感兴趣的日志发表评论。 让学生体会 使用 博客进行思 想交 流的好处和特点。
课堂小结 1. 小结:博客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发布方式,以日志的形式发表各种信息。在研究过程中,博客记录了我们的思考和喜怒哀乐。2. 提醒学生注意:当浏览他人博客的时候,请尊重他人的思想,无论你是否赞同。3. 请学生课后继续开展小组的研究活动,下节课同学们将在个人博客中发表自己的研 究过程和心得。 小结 在学生学习 使用 博客的同时,增强学生文明上 网的 意识。
第三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撰写、发布博客日志 指导学生撰写博客日志,交流各自研究活动中的收获过程 和心得。教师可提醒学生:日志可以是记录研究过程、心得体会的文字,如发现了一个新资料、小组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或者是考察过程中的见闻,这些都可以作为日志的内容。此外,可以在日志中加入图片、表格等各种内容以丰 富、美化日志。 撰写、编辑、发布博客日志。 让学生掌握 博客日志编写、修改与发布的技巧。
浏览、评价组员的博客 1. 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组员的博客日志,教导学生在网络交流中使用文明的语言。 2. 评选人气博客。 1. 浏览、评价组员的博客。 2. 评选。 体验博客的 网络交流功能。
教学后记 由于博客日志记录的是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心得体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把本单元划争三个课时。但是教学过程中发现,可以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贯穿在本单元的整个过程中,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体验博客的网络交流功能。 又如,可以在课时二的开始就告诉学生将评选人气博客,借此来激发学生撰写日志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激活整个单元活动的内容,不让这个单元活动内容成为对操作技术的单纯介绍。
教学评价
目标 评价内容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对因特网及因特网提供的信息服务有无深入的了解。
是否学会使用地图搜索引擎。
是否学会使用网络硬盘上传和下载资料。
是否学会在即时通信软件中创建群,开展多人网上交流。
是否学会注册、使用博客发表个人见解。
是否了解利用因特网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
目标 评价内容
过程与方法 能否利用搜索引擎上网获取各种资料。
能否选择合适的网上交流方式,与伙伴交流研究心得、资料,利用网络表达思想、辅助学习。
能否经历完整的校际协作学习的过程,感受利用网络开展远程学习的优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是否积极参加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地与他人交流、分享研究资料、心得体会。
在网上交流过程中是否文明发言。
有无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对因特网的各种服务有无兴趣。
第四单元 安全防护我先行
——计算机安全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常识。
能够识别计算机常见安全问题的表现症状,知道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能够选择并安装常见的计算机防病毒软件、上网安全软件和防火墙。
能够使用计算机防病毒软件来查杀病毒。
能够使用上网安全软件修复浏览器、清除恶意软件等。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安全防范手段,如修复系统漏洞、使用防火墙、备份数据。
增强主动维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
活动 1 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 2
活动 2 主动维护计算机安全 2
活动 1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
教材分析
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安全问题,能够通过观察计算机故障 的表现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一般来说,计算机安全问题可以分成两个大类,即计算机感 染病毒的问题和计算机上网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在了解了问题的起因以后,学生再在教 师的指导下学习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并尝试使用这些方法。
本活动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交流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发现的问题,罗列出各种现象,了解其带来的损害,从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学习解决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问题的方法,从选择防病毒软件、安装防病毒软件和查杀病毒三个方面学习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学习解决计算机上网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的方法,如防范恶意软件,从而让学生了解上网安全软件的作用,使学生能够选择、安装上网安全软件,能够清楚 恶意软件,并修复被恶意软件破坏的浏览器。
本活动涉及的技术操作主要有以下一些:
技术操作 教材中的位置
在线升级病毒库 P88
查杀病毒 P90
修复 IE P92
清除恶意软件 P93
通过本活动,学生可以识别一些比较常见的计算机安全问题,并能够正确地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来解决这些安全问题。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
能够识别计算机常见安全问题的表现症状,知道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能够选择并安装常见的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和上网安全软件。
能够使用计算机防病毒软件查杀病毒。
能够使用上网安全软件修复浏览器、清除恶意软件等。
【教学重点】
安装并使用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和上网安全软件。
使用防病毒软件查杀病毒。
使用上网安全软件修复浏览器、清除恶意软件。
【教学难点】
识别计算机常见安全问题,知道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修复浏览器。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 1: 由于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发生存在不可预期性,学生在描述现象的时候 往往不能准确地进行表述,所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屏幕截图。
教学资源 2:计算机常见病毒的资料;常用防病毒软件及其开发公司的资料;常用 上网安全软件的资料等。
软件:至少一种常用的防病毒软件和一种上网安全软件。
【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明确任务 教师布置研讨会的任务,明确主题为“计算机安全:问题解决与主动维护”,然后安排本节课的活动要求:(1)学生分组讨论,先搜集计算机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2)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将各种安全问题归类。(3)最后,各组找出解决几类安全问题的办法。 分组,明确活动任务。 明确任务
第 1 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搜集计算机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指导学生分组列出计算机可 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求各组制作异常情况清单。(1)清单的内容包括:使用环境和状况描述两个部分。其中,使用环境是指发生异常情况的时候计算机的状态,如正在浏览网页;状况描述则是对异常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反 映。(2)如果学生没有很多异常情况的体验,教师可以展示异常情况截图,让学生观察截图然后填写清单。 搜集计算机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其出现的环境和表现的状况,填写异常情况清单。 让学生体会 计算 机安全问题 带来的危害。
讨论分析安全问题成因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 出现异常状况的原因,将异常情况按照产生原因进行归类,如计算机病毒导致的问题、网络恶意软件导致的问题。2.归纳几类计算机安全问题,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因,如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等。 1. 小组讨论,并制作计算机安全分类表。2.了解几类计算机安全问题,认识计算机病毒等。 让学生了解 产生 计算机安全 问题 的原因,主要有计算病毒和 网络 恶意软件等。
分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 针对 几 类计算机安 全问 题,指出解决方法,引出防病毒软件和上网安全软件。2. 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组了解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和 上网安全软件。具体要求为:(1)每个大组再分成若干个小组。(2)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了解一种防病毒软件或上网 安全软件。(3)每组制作一份软件介绍书,提供该软件的相关介绍包括软件名称、生产商、下载地址或购买途径、软件简介 等。 分组搜集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和上网安全软件,并制作软件介绍书。 让学生通过 自主 学习,初步了解计算机防病毒 软件和上网安全软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交流分享 1. 组织学生按照分组(大组)交流各自找到的软件,并在此基础上推选出 1 位同学代表本组向全班介绍 1 种计算机防病毒软件或上网安全软件。2. 两大组的代表分别向全班介绍其了解的这种计算机防 病毒软件和上网安全软件。 1. 在大组 内交流分 享各自的收获。2. 各大组 代表在班 级里介绍 1 种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和1种上网安全软件。 让学生加强 信息 共享的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 2 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明确任务 提出任务: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安装并使用一种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和一种上网安全软件(可以是上一节课各组介绍的,软件由教师提供或上网下载),并制作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1)安装说明书内容:① 安装步骤。② 软件设置(如防病毒软件的实时防护等)。 (2)使用说明书内容:① 查杀病 毒或清除恶 意软件、修复 IE 的方法。② 软件升级的方法。 分组(建议每组 6 人),共同承担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和上网安全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相关说明书的制作。 明确任务,通过制作软件说明 书的 方式激活学 生安 装、使用软件的兴趣,并可以让学生温习在小学 阶段 学习过的文 字处 理软件 Word。
明确说明书制作的要求 明确要求(可以提供一个样本供学生参考,样本尽量简,不要过于专业):(1)用 word 编写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2)操作步骤要配图片。(3)可设计制作封面和目录。 参考教师提供的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的样本,了解文本格式。 让学生了解 软件 相关文本的 制作 规范。
学习制作屏幕截图 让学生使用 PrtSc 键进行屏幕截图,并尝试配合 word 的绘图工具进行图片的编辑。 尝试使用屏幕截图工具和图片编辑工具。 让学生掌握 必要 的文本编辑技能,为后续活动 做准 备。
安装、使用软件并制作相关文本 1. 指导学生安装并使用计算 机防病毒软件和上网安全软 件。在指导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不能在同一个系统里同时安装多个防病毒软件。(2)防范级别并不是越高越好,太高的防范级别会导致系统误判。(3)及时更新升级防病毒软件和上网安全软件的必要性。2. 让学生分组制作相关的软件说明书。 1.安装并使用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和上网安全软件。2.制作简易的软件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让学生通过 自主 学习,掌握安装和使用计算机 防病 毒软件和上 网安 全软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交流分享 通过班级交流或者优秀作品 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分享各自的作品,同时,教师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点评重点如下:(1)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2)图文的匹配度。(3)排版效果。 交流分享。 小结。
活动 2 主动维护计算机安全
一、教材分析
经过活动 1 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计算机安全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安装并使用计算 机防病毒软件和上网安全软件,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应对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基本能力。但是, 这些都是“亡羊补牢”的措施。当计算机发生了安全问题,如被病毒侵害,这些措施并不一 定能完全解决问题。如病毒可以清除,但是被病毒破坏的信息可能已经无法恢复了;或者在 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同时,可能造成了信息的丢失。要真正起到保护的作用,还需要主动出击, 来维护计算机的安全。本活动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主动维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让学生 学会主动维护计算机安全的本领。
本活动设计了三个活动项目,向学生推荐了三种比较常用而且实用的防范措施: 第一个项目是修补系统漏洞。这个活动项目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系统并不完美,还存在很多缺陷,要防范外来的伤害首先要增强计算机的“体质”,减少漏洞,弥补缺陷。 第二个项目是防御病毒和黑客的入侵。计算机有了好的体质,还要时时防范外来侵袭,筑起保护屏障。 第三个项目是备份数据。通过设置“分身”可以防范计算机中信息的灭失。
对于这些防范措施的学习,教材没有简单进行说教,而是从学生的亲身经历着手,从交 流各自维护计算机安全的心得体会着手,让学生从实际操作层面来寻找防范之道,然后再将 这些具体的做法进行归纳,成为比较常用的三种防范措施,并对这些防范措施进行补充和解 释,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本活动涉及的技术操作主要有以下一些:
技术操作 教材中的位置
设置 Windows 自动更新 P97
利用软件修补系统漏洞 P98
利用软件修补系统漏洞 P100
备份 IE 收藏夹 P103
【教学目标】
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病毒的方法。
了解防火墙的作用,了解系统漏洞和木马。
能够选择并安装常见的防火墙。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安全防范手段,包括修补系统漏洞、防御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和对计算 机资料的备份。
增强主动维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认识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掌握常用的维护计算机安全的手段。
【教学难点】
木马的查杀。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至少一种防火墙软件。
【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1. 引入:“通过上一个活动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比较从容地面对计算机可能遇到的 安全问题了。防病毒软件和上网安全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查 杀病毒、清除恶意软件等。即便如此,我们的计算机还是常常出问题,看来仅仅被动防御是不够的,还需要主动维护。”2. 以用调查的方式向学生征集主动维护计算机安全方面 的做法。 阐述自己在维护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做法。 提出主动维 护计 算机安全的观点,帮助学生树 立主 动防范的意识,并通过学生之 间的 交流获得一 些具 体的做法,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计算机病毒的来源 1. 提问:“计算机安全的最大危害来自于计算机病毒,那么计算机病毒从哪里来呢?”2. 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几种来源途径。3. 要求学生追本溯源并从侵入计算机的途径着手思考对 付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如网络病毒通过 msn、qq 等聊天工具发送带有病毒的网页链接,这就要求我们不要轻易地去点 击别人发送过来的不明网页链接。付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如网络病毒通过 msn、qq 等聊天工具发送带有病毒的网页链接,这就要求我们不要轻易地去点 击别人发送过来的不明网页链接。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来源与传播途径,思考并交流防范的方法。 提高学生防 范计 算机病毒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防范 意识。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制作计算机安全防范建议书 请学生在之前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防范计算机病毒 和网络安全隐患的一些好的 做法,各自起草一份计算机安全防范建议书。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提示从计算机病毒的 传播途径着手来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来防范计算机病毒,如安全使用外来存储设备和网 络等。 每人制作一份计算机安全防范建议书。 从安全使用 计算机的角度引 导学 生提高计算 机安 全防范的意识,帮助学生归纳、掌握有效的做法。
交流完善计算机安全防范建议书 1.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起草的 计算机安全防范建议书。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以达到完善的效果。2. 指导学生将大家达成共识的计算机安全防范措施集中起来,完成一份班级的计算机安全防范建议书。 1. 交流各 自的安全 防范建议书,听取他人的意见。2. 制作班 级计算机 安全防范建议书。 让学生学会 聆听 别人的意见,流畅地表达自己 的意 见,能够有选择地采纳别人的意见,不断地完善 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制订了一份计算机安全防范建议 书,从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角度提出了一 些能够防范计算机病毒和木 马等危害侵袭的方法。除了这些方法,我们还需要不断地主动维护计算机安全,提高自己计算机的安全性能。”2.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1)为什么计算机安全问题层出不穷?(2)计算机病毒为什么会使得计算机崩溃? 1. 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出任务。
(3)木马是如何盗取我们的信息的?3. 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 主动维护计算机安全,学习几种安全防护操作。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提到的三种方法比喻 成人体抵抗感冒病毒的几种 方法:(1)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修补系统漏洞。(2)补充维生素,增强抗病能力——使用防范软件。(3)克隆重要器官(如保存脐带血),以备不时只需——备份数据。 2.了解本课的任务。
学习修补系统漏洞 1. 介绍系统漏洞的成因和对计算机安全的危害。2.介绍使用 windows update和 360 安全卫士修复系统漏洞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1. 了解系 统漏洞及 修补系统漏洞的重要性。2. 学习使用 windowsupdate 和 360 安全卫士来修补系统漏洞,并设置自动更新。 1. 让 学生了 解计 算机系统本 身存 在的弱点是 造成 计算机安全 问题 的原因之一,如计算机病毒总 是攻 击系统漏洞。2. 让学生掌握修补系统漏洞 的方 法。
学习使用防火墙来抵御黑客和木马 1. 介 绍 什 么 是 防 火 墙 , windows 自带的防火墙该如何设置。此外,还要向学生介绍防火墙是如何保护计算机的,遇到防火墙各种提示信息该 如何处理。2. 让学生尝试安装、开启一种防火墙软件。 1.了解防火墙的作用及使用方法。2. 尝试使用防火墙。 让学生能够 开启 防火墙,能够处理防火墙的各 种提 示信息。
学习使用数据备份技术 1. 介绍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如在美国 911 恐怖袭击事件中,大量公司、银行的资料灰飞烟灭,造成了巨大损失。2.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计算机中哪些资料需要备份。3.指导学生尝试各种数据备 1.听讲。2. 交流讨论。3. 尝试数据备份。 让学生意识 到数 据备份的重要性,增强学生数 据备 份意识,让学生掌握备份的方法。
份操作,如 IE 收藏夹备份。
总结 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 点,并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计算机安全问题的 由来,也学习了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法。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牢记防范的方法,认真地落实防范措施。一旦遇到侵 害,要有条不紊地去解决问 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从容面对计算机安全问题,远离危害。” 回顾、总结。 帮助学生巩 固知 识。
教学评价
目标 评价内容
知识与技能 是否了解病毒、木马及其危害、传播途径和防范方法。
能否识别计算机常见安全问题的表现症状,是否知道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能够选择、安装并使用常见的计算机防病毒软件、上网安全软件和防火墙,处理或防范相关的计算机安全问题。
过程与方法 能否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相关的知识,总结出各种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法和防御措施。
有无掌握常用的几种计算机安全防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无增强主动维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
交流讨论中有无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资源
抵御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是一种特殊的来自网络的安全隐患。一些不法之徒通过群发垃圾邮件占用网络 资源,甚至在垃圾邮件中放置木马等,危害人们的上网安全。通过电子邮箱的安全设置可以 有效地识别和抵御垃圾邮件。
在 Outlook Express 中,选择“安全选项”,可以设置对垃圾邮件的敏感程度,并选择处 理垃圾邮件的方法。
什么是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是通过大量发送声称来自于银行或其他知名机构的欺骗性垃圾邮件,意图引诱 收信人给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口令、帐号 ID、ATM PIN 码或信用卡详细信息)的一种 攻击方式。
网络钓鱼攻击者往往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 Web 站点来进行网络诈骗活动。 受骗者往往会泄露自己的私人资料,如信用卡号、银行卡账户、身份证号等内容。诈骗者通 常会将自己伪装成网络银行、在线零售商和信用卡公司等可信的品牌,骗取用户的私人信息。
如何防范网络钓鱼
(1)不要随意地在网上留下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任何资料,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码。
(2)不要通过网络传输自己的隐私资料,包括银行卡号码、身份证号、电子商务网站
账户等资料。
(3)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流传的消息,除非得到权威途径的证明。
(4)不要在网站注册时透露自己的真实资料,如住址、住宅电话、手机号码、自己使 用的银行账户、自己经常去的消费场所。
(5)在使用网络支付的时候尽量通过正规渠道,如官方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存管。
(6)不要轻易相信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发布的中奖信息、促销信息等。
“我的电脑我做主”需求调查表
功能需求(可多选) A 学习 B 上网 C 娱乐 D 游戏
最期待的电脑类型 A 经济型 B 时尚型 C 家用型D 上网型 E 图形设计型 F 音乐制作型
其他需求
说明:价格预算在 6000 元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