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4 09:03:45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抽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2.C 3.A 4.B 5.B 6.B 7.A 8.B 9.D 10.D 11.A 12.C 13.D 14.C 15.B 16.D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2分,第19题 12分,共52分。
17.(1)特点:历史悠久;政府主导;民间参与;救助程序严格完善;救助手段多样化;经济救助有严格的道德要求。(6分)
原因:民本思想的影响;稳固政权的需要;战乱较多;灾荒频繁。4分)
变化:确立国家责任理念;形成“养教并重”理念。(2分)
影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救济制度(慈善事业)发展。
18.论题部分0—3分,阐述部分0—10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分值 要求
10—13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逻辑严谨,表述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逻辑较严谨,表述通顺。
4—6 能够拟出论题,基本符合要求。能够运用史实支持论题;有一定的分析、论证;表述较通顺。
0—3 能够拟出论题。能够运用史实说明。
示例一:
论题: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论述:
人文主义促进近代科学的发展。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解放人们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诞生;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从神学角度论证人的自由和独立性,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扫除障碍;启蒙运动提倡科学理性精神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印刷术的传播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近代科学的兴起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总结:总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同时近代科学又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两者相互促涯,共饲发展。
示例二:
论题:思想解放推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论述:
文艺复兴传播人文主义,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将人类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促进了人类的信仰自由;启蒙运动倡导理性,将人类从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人类的彻底解放,为资产阶级英命奠定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总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思想解放,最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9.(1)认识:变法彻底;赏罚分明;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重利轻义;严刑峻法(忽视德治);导致秦朝速亡。(7分)
(2)原因:北宋中期统治危机;为变法造势,实现复国强兵;苏轼反对新法;金军威胁;李纲主张改革,增强军队战斗力。(5分)
20. (1)特点: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宗教色彩浓厚,整体性(系统性)。(4分)
(2)成因:英国殖民统治,资本主入经济发展,印度传统文化影响,西方宗教和民主思想的影响,个人经历与爱国情怀。(5分)
影响:推动印度民族自治运动发展(不同宗教信仰人们团结起来);鼓舞了世界民族独立运动;丰富世界思想宝库,对人类社会发生深远影响。(3分)徐州市2021 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抽测
历史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 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 点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
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
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
2.右图是汉画像石拓片,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对图片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B.集体劳作普遍盛行
C.二牛抬杠仍在应用
D.耕犁技术已经成熟
3.唐开元以后,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兼任六部尚书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以中书令为首的政事堂也发生了改变,不再作为宰相议事之所,而成为“参总庶务”的机关,中书令也成为掌握庶政的政务官。这表明唐代 ’
A.皇权政治逐渐强化
B.决策行政两权归一
C.中枢权力日趋衰落
D.政府运行机制混乱
4.宋壬朝将镇市管辖权从具有军事色彩的镇将转移到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的镇市监当等基 层,吏手中,同时将镇和市合二为一,使镇市成为宋代城乡之间进行要素流通的中转 环节。这一转变源于
A.中央羿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族矛盾的缓和 D.抑武政策的推行
5.明朝某思想家反对从先验的伦理原则出发来规范、限制现实的生活,主张以“民情之 所欲"为道德评价的标准。其意在
A.发扬民本思想 B.批判理学虚伪
C.追求物质享受 D.否定传统伦理
6.自咸,以前,将相要职,汉人从无居之者。及洪杨之发难也,赛尚阿、琦善皆以大 学士为钦差大臣,率八旗精兵以远征,迁延失机,令敌坐大,至是始知旗兵之不可用, 而委任汉人之机,乃发于是矣。”材料旨在说明晚清时期
A.八旗精兵腐朽不堪 B.政府权力结构变动
C.农民起义蓬勃发展 D.满汉民族隔阂消失
7.有学者指出,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刺激近代一些知识分子彻底 反省批判中国的文化传统。这些知识分子反传统的意识源于
A.传统文化的熏陶 B.民族危机的刺激
C.西方思想的启蒙 D.北洋政府的压迫
8.1925年3月21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向导》设立“孙中山特刊”,发表瞿秋白《孙 中山辛亥革命后之第二功绩》、《孙中山之死与孙中山之敌》和陈独秀《评中山先生死 后之各方面》三篇文章,号召革命分子传扬孙中山的革命意志、主义及理想。其主要 目的是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C.缅怀孙中山革命贡献
D.揭露国民党反共阴谋
9. 1940年底,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把昔日的烂泥滩,变成塞 北的江南,实现生产自给,被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同时还掀起了军事训练和体育 锻炼的热潮。这些做法
A.改变了边区经济结构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
C.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体质
D.提升了持久抗战的能力
10.下列一组年画,
A.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
C.新中国开启妇女解放进程 D.女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11.1979年4月国家经贸委召集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8家企业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北京召开座谈会,讨论企业管理体制问题,决定在8家企业进行扩大经宫官理自主权的改革试点。这表明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松动
A.市场调节手段得到承认
B.重工业调整成为改革的起点
C.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2.下表是1600年欧亚部分商品交易统计表,这反映了
商路 商品 重量(万镑)
亚洲一好望角一欧洲 胡椒 100—200
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 共约35—65
亚洲一地中海一欧洲 胡椒 300—400
丁香等 70—100
生丝 50
A.海上贸易后来居上 B.贸易商品种类单-
C.传统商路依旧活跃 D.香料贸易利润巨大
13.1934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一个由联邦政府主导的石油管制代系,内政部和矿务局 负责预测下个月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并根据石油公司的要求,规定下个月石油产量, 再由各州及石油公司共同执行。这一挙措的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经济危机 B.维持石油价格稳定
C.促进工业复兴 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14. 1960年3月, 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法 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后,戴髙乐访问苏联,并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联 合声明,推动东西方缓和。戴高乐的主要意图是
A.反抗美国霸权
B.寻求苏联支持
C.提高法国国际地位
D.挑战战后国际秩序
15.西方某文学作品一经问世,引起了 “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作品的各个章节都引起了社会的“跷足”注视,及无休无止的“议论、推崇、非难和争吵,仿佛事情关涉到每个人最切身的问题”。与这部作品风格相似的是
16.2016年2月,美日等12国正式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7年1月,美国 新任总统特朗普就职当天宣布退出该协定,其后该协定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 伙伴关系协定》,2021年9月,中国政府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表明
中国引领世界经济航向
发达国家主宰世界贸易
国际经济新秩序己经确立
区域经济一体化曲折发展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2分,第19题 12分,共52分。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汉代政府颁布法令免除老人 赋役,设立了常平仓作为备荒仓储,且建立了报灾、勘灾和救灾等基本程序。隋朝设立义仓,南宋时期设立社仓,形成了完整的备荒仓储体系。明清时期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设有养济院、孤老院、惠民药局等救助机构;民间慈善团体也日渐增多,许多慈 噩组织规定对“贫困无依的孝子、节妇”要优先给予救济,对“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不予救助。
——摘编自王卫平 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述论》
材料二 晚清以降,一些有识之士在与西方社会的接触中意识到中国传统救济的弊 弊在于“有养而无教”,并认识“重教”的积极意义。晚淸政府明确责成地方官绅体察情形,在各种养济院、清节堂中附设工艺所,“兴养立教”。民国政府逐步摒弃传统的慈善观念,代之以先进的国家责任理念,将社会救济视为“集体之生存而当为,不专为人类之悲悯而宜为”的事业。
——摘编自岳宗福 杨树标《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
(1)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10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5分)
18.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录
第二章 中古以后的欧洲宗教改革
第三章 欧洲启蒙运动的来龙去脉
第五章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第六章 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
第八章 从人权平等观念走向民主政治
第九章 欧洲近代国家的殖民和掠夺
第十章 工业革命的动力及其对资源的侵占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引发的人类文明发展新方向
第十二章 民族国家分化为专制国家或民主国家
第十三章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以及战后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十五章 现代工业生产大发展的福与祸
第十六章 现代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新的挑战
第十七章 20世纪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
——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9.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官员 对商鞅变法评价
王安石 卫鞅之于孝公,尽取秦法而更为之,尽取秦民而束缚驰骤之。虽甘龙辨说之烦,秦民言令不便者以千数,而鞅终不为沮,卒之国内大治,诸侯重足屏息,争西向而割地0 (1069年奏折)
苏轼 唯商鞅变法,不顾人言,虽能骤致富强,亦以召怨天下,使其民知利而不知义,见刑而不见德,虽得天下,旋踵而失也。(1071年上神宗皇帝书)
李纲(两宋之际 抗金名臣) 秦用商鞅之令而卒并六国。改法更令,信赏必罚,以壮国威,以养士气, 使之有勇而知方,然后兵乃可用也。(《李纲全集》)
——摘自李香玉《变法视野下宋代商鞅评价研究》
(1)据材料指出宋代官员对商鞅变法的认识。(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5分)
20.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甘地自小受印度传统文化熏陶,也受到印度教中有关“非暴力”、“宽容”等思想影响,他把基督教中对恶人“忍让”的教义与印度教中“以德报怨”的思想结合起来,逐步形成甘地主义。甘地主义主要包括宗教化的真理观、印度自治论、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策略、手工纺织的经济思想、社会“托管”的计会理论、甘贫乐道的生活原则、 艰能可贵的独特品格、民族统一阵线策略思想(“印穆团结”)等。核心是真理和非暴力, 信条、纲领、策略路线三位一体,指导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尚劝余 尚沫含《中国的甘地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1)据材料概括甘地主义的特点。(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主义的成因与积极影响。(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