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期中联考 (3)全球气候变暖(1 分),冰期缩短,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的日期减少,食物短缺,
生育困难(1 分);海冰面积减少,栖息地缩小(1 分)。全球变暖,北极熊种群生态适应能力
高三地理答案
减弱(1 分)。
28.(1)降水量北多南少(1分),东多西少。(1分)北部比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降水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
较多(1分);盆地东侧为内华达山脉迎风坡,多地形雨或西侧为海岸山脉背风坡,降水少(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分)
C D B B C D C B B A A B C
(2)11 月到次年 3 月,受西风影响,降雨多,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山间盆地空气流动性差,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水汽不易扩散(2分);秋末至冬天,夜晚长、温度低,有利于水汽凝结(2分)
D A B B B C C A D B A C
(3)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下降较多,易形成雾,且在山间盆地大雾
二、综合题(共四题,共 50分)
26(1)年内分配不均匀(1分),集中在 6、7、8三个月(集中在夏季)(1分)。河流以冰雪 不易消散(2分);浓雾后,削弱太阳辐射,白天气温偏低(2分)。
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1分),流水的侵蚀搬运能力强(1分)。 29.(1)成湖时期,气候较冷,别德马冰川向东延伸,冰川向下刨蚀形成别德马湖盆;(2 分)蓄水
(2)河流含沙量大,预留泥沙淤积余地,延长使用年限(2分);抬高水位,有助于提高枯水 时期,气候变暖,别德马冰川东移部分消融,冰川融水汇集在别德马湖盆中;(2 分)稳定时期,
期的发电能力(2分)。 别德马冰川部分不断消融维持别德马湖湖水水量平衡。(2 分)
(3)肯斯瓦特水库海拔较高,气温低,库区水面蒸发量小;肯斯瓦特水库位于中游山区,可 (2)地势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湖底以基岩为主,向下渗漏少;地处(安第斯山)背风坡,多干热
蓄的水量较大,大量截流下游水库水量。山区型水库功能多(发电效益高)(或答:下游水库 风天气,强降水天气少;气温低,冰川融水量小,入湖径流量变化小;湖东南端有外泄河流,湖
海拔低,库区水面蒸发量大且渗漏多;河水被肯斯瓦特水库截流较多;平原型水库功能单一 水高于外泄口,可外泄多余水量。(任答 4点得 4分)
(发电效益低)(任答 2点得 4分) (3)西部以冰川和流水作用为主。(2 分)别德马湖西部湖岸地处安第斯山脉,别德马冰川东端
27.(1)海湾深入内陆,受陆地影响大,海水降温快;海水较浅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 前缘,地势高,坡度大,以冰川和流水侵蚀、堆积作用为主;(2分)
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降低了海水盐度,易结冰。(每点 1分)。 或答:东部以风化和风力作用为主。(2 分)东部湖岸地势低,坡度小,气候干旱,风速大,以风
(2)大量河流入海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1 分),使海湾内生物量巨大,吸引大量海豹来此觅 化和风力侵蚀、沉积作用为主。(2分)
食,北极熊食物丰富(1 分);温度低,结冰期长,北极熊能够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1 分);
面积辽阔,生存空间大(1 分)。5.测量当天,北京( )
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期中联考
A.白昼长度小于夜晚 B.杆影变幅小于 180度
高三地理试卷 C.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D.正午的杠影朝向正南
植物分布区的扩展和迁移主要受种子散布能力和环境特征影响。落叶松是西伯利亚特有种,
在漫长的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展。下图为北半球落叶松分布示意图,据此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小题 2 分,共 50分) 完成 6-8题。
隋唐时期,冷泉关素称“燕冀之御,秦蜀之经”,是重要的战略关卡。明朝期间因躲避贼
寇和自然灾害,逐步形成了可居、可防、可匿的封闭堡寨。明清以后,村落从山脊发展到山
脚,再到汾河两岸平地。右图为明朝冷泉堡寨的地形状况。据此完成 1-3题。
1.隋唐时期,冷泉关成为重要的战略关卡,
主要因为( )
A.自然条件恶劣,人迹罕至
B.山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C.南北道路咽喉,易于防御
6.亚欧大陆东岸落叶松集中分布区南界纬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D.河流东西阻隔,天然屏障
A.西风势力强 B.地势低平 C.降水丰富 D.冬季风影响大
2.明朝期间,冷泉堡寨的选址主要抵御的
7.亚欧大陆中部少见落叶松分布,表明( )
自然灾害最可能为( )
A. 亚欧大陆中部风力较弱 B.亚欧大陆中部动植物数量少
A.战乱 B.风沙 C.寒潮 D.洪涝 C. 落叶松对水分差异敏感 D.落叶松主要借助洋流扩展
3.后期,冷泉堡寨的形态演变为开放型, 8.亚欧大陆中低纬地区东西部落叶松零星分布可能是因为( )
主要是因为( ) A.人类活动的破坏 B.山地地形的分布 C.不适应当地环境 D.其他物种的竞争
A.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红海是是世界上水温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表层海水水温高,200m水深处水温也达 21℃。
B.社会秩序稳定 下图为红海地区略图。据此完成 9-10题。
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
D.追求生活便利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将在学校操场上测量的旗杆杆影长度记录后,随机抽取部分记
录绘制成图,下图示意当天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 4-5题
9.红海深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B. 地壳运动活跃 C. 信风控制 D. 海洋生物繁盛
4.该中学所处的经度为( ) 10.红海表层海水盐度高低及其空间分布特点( )
A.105°E B. 110°E C.115°E D.120°E A. 盐度高,北高南低 B. 盐度低,北高南低 C. 盐度高,北低南高 D. 盐度低,北低南高
高三地理试卷 第 1 页(共 8页) 高三地理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浮石是一种可以漂浮在水上的岩石,因内部有很多孔隙,比重很小,其形成与火山活动有 14.受热力作用影响,青藏高原大量吸收周边同海拔大气热量的季节是( )
关。汤加岛附近海域常漂浮有直径 1-20cm大小不等的浮石块,它们聚集在一起会形成“浮岛”。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19年“浮岛”较往年以更快的速度飘到了大堡礁,专家称浮石的到来有助于大堡礁国家公园
15.与路基下冻土相比,自然地表下冻土年内( )
的生态恢复。下图为大洋洲局部示意图及浮石照片,读图完成 11-13题。
A.吸、放热量更衡 B.吸热时间更长
C.吸、放热周期变化不明显 D.吸热起、止时间滞后
16.根据冻土热流通量变化可确定路基下冻土( )
A.厚度增加 B.上限下降 C.稳定性明显增强 D.退化不明显
同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下图为某区域的某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
形等高线示意图,其中 B处有一落差 30米的瀑布,图中地形等高线的等高距是 100米,山峰
最高点海拔为 1030米,据此完成 17-19题。
11.浮石的形成机理,最可能是( )
A.岩浆气体膨胀 B.岩石受热膨胀 C.岩石高温变质 D.海水侵蚀作用
12.2019年,“浮岛”较往年到达大堡礁的速度快,是因为( )
A.赤道逆流流动速度变慢 B.东南信风势力增强
C.南半球西风带风速降低 D.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
13.浮石有助于改善大堡礁的生态环境,主要是( )
A.浮石遮挡住了阳光对海底生物的辐射 B.浮石飘浮阻止了捕捞船只的滥捕行为
C.浮石带来了大量附着其上的海洋生物 D.浮石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矿物质养分
为研究路基与自然地表下的冻土温度变化状况,我国某科研组于 1995年在青藏公路沿线
设置了一组观测孔,得到了连续五年的观测资料。下图为基于观测资料进行热量分析得出的冻
土热流通量变化图(注明:热流通量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流过的热量,简称热流,正值表示吸
热,负值表示放热)。据所学知识完成 14-16小题。
17.图中 A处坡面径流方向是(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北向南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B.若 D处地下含有煤层,开采时易发生瓦斯爆炸
C.D处地下岩层具有良好的储水构造
D.图中河流为地上河
19.图中 C处该岩层的最大埋藏深度可能是( )
A.160米 B.200米 C.240米 D.280米
高三地理试卷 第 3 页(共 8页) 高三地理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
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二、综合题(共 4题,共 50分)
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 26. (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 材料一: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中游山区建有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集发
电、灌溉为一体。基于发电及河流本身水沙特点的考虑,其设计死水位(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
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
水位)海拔 955米,高于坝址河床 76米。下图为玛纳斯河流域。
此完成下列 20-22题。
20.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
A.低纬信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 C.极地东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
21.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
A.夏季、变暖 B.夏季、变冷 C.冬季、变暖 D.冬季、变冷
22.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湖效应降水是指在一定大气条件下,湖泊在其上空或下风侧激发或加强降水的特殊天气过
程。在湖陆温差影响下,激发出向湖体中心辐合的湖陆风环流,并在有利环境条件中触发对流,
形成激发型湖效应降水;湖体还会影响穿越其上空的天气系统,加强湖体上空或下风侧的降水,
形成加强型湖效应降水。下图示意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的月变化。据此完成 23-25题。
材料二:下表为该水利枢纽断面各月含沙量和输沙量多年平均值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输沙量(万 0.014 0.017 0.98 2.69 9.96 44.67 147 116.1 5.03 0.44 0.06 0.029
吨)
含 沙 量 0.007 0.011 0.541 1.116 1.694 2.389 4.121 3.644 0.432 0.086 0.020 0.012
(kg/m3)
表(注:含沙量等于流经断面的输沙量同流量之比)
(1)简述玛纳斯河输沙量的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2)说明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设计死水位高的原因。(4分)
(3)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其下游平原型水库多被废弃,分析原因。(4分)
23.属于鄱阳湖湖效应降水多发时段的是地方时( )
A. 9:00-12:00 B.0:00- 8:00 C.12:00- 15:00 D.16:00- 20:00
27. (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4.11月—次年 2月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很低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哈得孙湾是位于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浅海湾,通常 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
A.水域面积小 B. 盛行冬季风 C.地表植被少 D.湖面封冻 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次年 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北极熊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及其沿
25.导致 7- 8月鄱阳湖激发型和加强型湖效应降水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岸、格陵兰岛及其周围。哈得孙湾西岸的丘吉尔港在无海冰时期经常有北极熊来此寻找食物,
A.正午太阳高度大 B.夏季风强劲 C.副热带高压控制 D.台风频率高 目前哈得孙湾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主食。但近年来,该
高三地理试卷 第 5 页(共 8页) 高三地理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
地北极熊数量下降了约 1/4。下图为哈德孙湾示意图。 (1)描述圣华金谷盆地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4分)
(2)分析吐尔雾发生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吐尔雾形成后户外感觉格外阴冷的原因。(4分)
2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别德马湖是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一个湖底以基岩为主的湖泊,长 80 千米,宽 15
千米。别德马湖是一个冰蚀湖,别德马冰川在其西端。别德马冰川在别德湖的终点实测宽 5 千
米。别德马湖的湖水经一条湖间河流注入阿根廷湖,然后经圣克鲁斯河注入大西洋。别德马湖
(1)分析哈得孙湾开始结冰的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早的原因。(4分) 自形成后湖水水位年变化一直较小。下图为阿根廷别德马湖位置及其周边等高线地形图。
(2)推测较低纬度的哈得孙湾能够生存大量北极熊的原因。(4分)
(3)分析近年来该地区北极熊数量下降的原因。(4分)
28. (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圣华金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内华达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吐尔雾(Tule fog)
是美国圣华金谷盆地在每年 11月到次年 3月,由于昼夜温差比较大,加上夜晚比较漫长,水汽
在林间草场上凝结而形成的雾。吐尔雾的特点是浓,而且一般都聚集在地表上,通常大雾中心
地带能见度都不足 500米,气温也随之降低,户外感觉格外阴冷。下图示意圣华金河位置。
(1)分别说明别德马冰川在别德马湖成湖时期、蓄水时期、稳定时期的作用。(6分)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别德马湖水位年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4分)
(3)别德马湖东、西部沿湖地区的外力作用差异较大,请任选一侧说出其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判断
依据。(4分)
高三地理试卷 第 7 页(共 8页) 高三地理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