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三节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理解绝对高度(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会计算两种高度。
2、能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
3、能在等高线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基本形态。
学习重点 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 。
学习难点
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2、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地图大家族中,有一种地图,能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呈现出业,这就是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三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展示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
根据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教材33、34、35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绝对高度?什么是海拔?
2、什么是相对高度?
3、什么是等高线?
4、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陡坡和缓坡?
5、说说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主要地形部位?
(学生阅读教材,按要求完成,教师巡视检查)
(二)新课学习
1、海拔和相对高度
(展示课件)(1)学生回答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2)课件演示海拔和相对高度。
(3)完成书上活动题。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①学生回答等高线的概念
②课件演示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
读图归纳: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同。(即:同线等高)
(2)如何绘制等高线
课件演示如何将立体的山变成一幅平面的等高线。
读图归纳:同一幅图等高距相同。(即:同图等距)
(3)等高线坡度陡缓的判读
①学生回答如何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
②完成书上活动题
③课件演示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
读图归纳: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4)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体主要地形部位
①学生回答山体主要地形部位名称: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②读图认识各山体部位:课件演示各部位的特点
*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外低内高,山体最高处
(注意与盆地或洼地作区分)
*鞍部:两山顶之间的部位,形似马鞍而得名。
(注意图上位置及书写)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形如锯齿状。
*山脊和山谷:
a对比演示
b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是山谷。
c练习巩固 : 判断AB、CD是山脊还是山谷?
三、课堂小结
地面高度 海拔(绝对高度)
的计算 相对高度
等高线 概念: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
同线等高
地形图 同图等距
等高线疏、密表示坡度的缓、陡:
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不同部位
四、练一练
(1)甲 丙
丁 GH
EF 等高距____
(2)甲乙相对高度( )
五、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记住了哪些?我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