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一、单选题
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事实说明
A.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 春天,柳枝吐芽 B. 夏天,山涧瀑布
C. 秋天,菊香满园 D. 冬天,雪花飘飘
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 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 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 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用粘钩粘住干净的玻璃板,将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又使玻璃板下表面恰好与水面相接触,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且玻璃板没有离开水面,如图所示,此时测力计示数为;再将玻璃板慢慢浸没在水中,但不接触盒底,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则
A. B.
C.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 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
D.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用细线绑住干净的玻璃板,将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且没有离开水面,如图所示,测力计示数为;再将玻璃板慢慢浸没在水中,玻璃板没有接触杯底,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则
A.
B.
C.
D.
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 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 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对于下列的一些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按照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序:分子、原子、电子、中子
B. 在固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比较弱;气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比较强
C.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西瓜的内部结构最相似
D. 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把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小颗粒命名为分子
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在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和其原理相同的是
A. 滴在热水中的墨水使热水很快变色
B.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撤去压力也不易分开
C. 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D. 在浓硫酸铜溶液的上面,缓慢加些水,过一段时间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二、填空题
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串味”,食物“串味”,这是 现象。当打开冰箱门时,往往会看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吸收放出热量。几个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冰箱的上中下层的温度,得到了不同的温度,请分析 的数据可能存在错误。为解决测量凝固点不方便的问题,可以采取先将不同的液体放入冷冻室速冻, 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取出测量它们的熔点的方法,从而得到凝固点,能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上层 中层 下层
小红
小明
小华
公园里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忘返。闻到的“花香”是________现象;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合________.
为了做好疫情防护工作,校园内消毒后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___________现象;清晨花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水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如图,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______。
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方。选填“上”或“下”。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则在温度下______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如图,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了______。
如图所示,下列三个实验都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请回答:
图甲所示的是演示气体扩散现象的装置,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该是瓶________选填“”或“”;图乙所示的是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杯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时的情景,该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丙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故C正确。
故选:。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应加强学习。
2.【答案】
【解析】
【分析】
分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
A.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
B.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
C.菊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雪花飘飘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
【解析】解:、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故A错误;
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因为大气压强,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
C、尘土飞扬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C错误;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
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恒星也在不断运动;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4.【答案】
【解析】
【分析】
要把宏观物体或者物质的运动和微观分子的运动区别开来,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的这个基本条件。
【解答】
A.沙尘暴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沙尘不属于微观粒子,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这是花的香味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
D.雪花漫天飞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
【解析】
6.【答案】
【解析】解:、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A错误;
B、海绵里面有气孔,用手捏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则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有一个人吸烟,烟味会很快扩散到房间内的空气中,这是由于有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故C正确;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
原子结构的物理学史及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海绵是多孔结构的物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
本题考查分子组成、物质结构,分子运动、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7.【答案】
【解析】解:将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且没有离开水面时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即。
再将玻璃板慢慢浸没在水中,玻璃板没有接触杯底,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
综上分析:,故A正确。
故选:。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较近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远时表现为引力,玻璃板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浸没在水中物体受浮力。
本题考查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准确的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8.【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分子的热运动,能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特别是粒子的运动和粒子间的间隔。加强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的记忆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析】
A.分子的体积十分微小,用肉眼很难看见.石灰石的粉末不是分子,故A错误;
B.空气的压缩能够证明空气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B错误;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之间由于距离太远,导致分子之间的引力太小,不能恢复原状.故C错误;
D.蔗糖溶解,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微观粒子的尺度、分子间的作用力、原子核式结构的认识和分子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在固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最强,在液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次之,气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最弱;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做圆周运动;
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解答】
A.按照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序:分子、原子、中子、电子,故A错误;
B.在固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比较强;气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比较弱,故B错误;
C.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最相似,故C错误;
D.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故D正确。
10.【答案】
【解析】
【分析】
先分析荷叶上两滴水珠结合成一滴较大水珠的原因,再分析选项中的原因即可找出相同原理的现象。本题考查了分子间的作用力的有关知识,关键是从现象中找出相关的物理原理。
【解答】
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是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作用;
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使热水很快变色,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撤去压力也不易分开,是由于分子引力的作用,符合题意;
C.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D.在浓硫酸铜溶液的上面,缓慢加些水,过一段时间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扩散 凝华 放出 小明 凝固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解析】解:
所谓的串味,是这种食物中有另一种食物的味道,这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组成这种食物的部分分子会运动到了另一种食物中而造成食物“串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用温度计测量冰箱的上中下层的温度,小红与小华所测量结果上中下层温度依次降低,因此,表中小明的数据可能存在错误;
由于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其熔点来获得凝固点。
故答案为:扩散;凝华;放出;小明;凝固;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物态变化,以及对熔点凝固点的了解,属于综合性题目,但难度不大。
12.【答案】扩散;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扩散现象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是一道基础题。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长度单位的换算:。
【解答】
公园里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忘返。闻到的“花香”是花的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的扩散现象;
因为,所以。
故答案为:扩散;。
13.【答案】扩散;引力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扩散定义和分子动理论理论内容的准确把握。
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有三条:一是一切物质是由分组组成的;二是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
校园内消毒后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是消毒液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扩散;引力。
14.【答案】分子间存在间隙 下 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析】解: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必须放在下面的瓶子中,避免由于重力使气体向下落,分不清是重力还是扩散;
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必须放在下面的瓶子中。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扩散现象说明了气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所以的气体扩散最快;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分子间存在间隙;下;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
物质由分子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注重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准确的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15.【答案】;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引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运动特点和其相关因素的掌握情况,需要对分子动理论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
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两只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来反映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气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解答】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会在重力作用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该是瓶;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图丙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故答案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引力。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