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1.利用已有的活动经验,借助正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正迁移,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上课伊始,先带领学生回顾二年级上册解决该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再提出题目的变化:增加数字“0”,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问“多了一个数字0,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说一说“可选择的数字多了一个0”“0不能写在十位上”“虽然数字多了,但方法与二年级上册时学习的方法一样”,引导学生借助复习回顾时唤起的经验,利用知识和方法的正迁移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经历知识生成与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课之前,咱们来玩个猜年龄的游戏吧。师:猜学生年龄,你们能猜出老师的年龄吗?(学生任意猜)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我们的年龄是由6、4组成的不同的两位数。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我从学生感兴趣的猜年龄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的特点,抓住了童心,学生们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同时为新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引入新课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卡片1、3,你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师:如果老师再增加两张卡片(7、9),你能不能正确有序地摆出所有不同的两位数呢?引入课题,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中的稍复杂的排列问题。
师: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摆一摆、写一写,找出稍复杂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认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学会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
三、探究方法,找到规律
多媒体出示1、3、7、9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出示温馨提示:小组合作摆卡片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2)一共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复不遗漏。
每组选一人记录在白纸上。
学生:汇报探究摆数的方法。(不同的方法)
师:同学们摆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能正确摆出12组没有重复的两位数。
师:继续提问,怎样摆数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总结:按照一定的顺序摆就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师:这就是一种有序的思考方法。
探究新知2: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摆卡片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活动中,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规律,去归纳整理,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
比较:
第一组数和第二组数都是四位数,为什么第一组能摆出12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第二组摆出了9个没有重复的两位数。
学生总结汇报 :十位上不能是零。
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用2、5、7、9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个位是单数的两位数?
2.把五朵花全部分给闫佳、周鑫淼、于雅洁,每人至少分一个,有多少种分法?
3.老师和三名同学站成一排拍照,老师排在第三位,如果老师的位置不变,其他人可以任意换位置,一共能拍几张不同的照片?
4.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
按规律,有序的排列 不重复
不遗漏
1、3、7、9 0、1、3、5 十位上不能是0
17 31… 10 30…
13 31… 13 31…
19 39… 15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