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一、单选题
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
A. 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
B. 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
C. 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
D. 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如图。则下列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 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 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 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 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下列现象产生的原理与验电器制造原理相同的是
A. 电视机屏幕容易粘上灰尘
B. 冬季梳头发时,头发越梳越蓬松
C. 冬季梳头发时,头发随梳子飘起
D. 冬季脱毛衣时,毛衣发光并噼啪响
用两根绝缘细线,分别将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小球都带正电,再将乙球慢慢靠近甲球时,会出现的情形是
A. B. C. D.
如图所示,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时头发立起并散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头发一定带正电荷
B. 头发一定带负电荷
C. 头发一定带同种电荷
D. 头发一定带异种电荷
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A.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B. 一定带正电
C.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 一定带负电
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 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 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 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 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A. 一定带正电荷
B. 一定带负电荷
C. 可能带负电荷
D. 可能带正电荷
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B. 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C. 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
D. 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
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两两靠近时,甲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丁。已知丁球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球相斥,那么甲球的带电情况是
A. 正电 B. 负电 C. 正电或不带电 D. 负电或不带电
二、填空题
通过学习物理,我们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应用了物理知识.如用塑料梳子梳头,越梳越蓬松,是由于头发带同种电荷而相互_____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严禁超速,是为了防止由于汽车的___________过大造成交通事故.
国外加油站一名女司机加油时在油枪边整理了几下毛衣,顿时窜出一团火焰,起火的原因是 。干燥的冬天,妈妈的长头发与羽绒服摩擦后,头发很容易粘在与羽绒服摩擦的区域是因为 。同时,头发变得很蓬松是因为 。
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尼龙衣物上滚动时,可以把灰尘和微小脏物吸入刷内,其道理是__________,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__的性质。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某学习小组同学做的几个探究性小实验,请回答:
甲图: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 秒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______越高,______越快;
乙图:用手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空气的内能______,温度______,达到棉花的燃点,玻璃筒内棉花着火;
丙图: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说明______;
丁图:用带电的橡胶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是因为______。
在干燥的天气,小新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的时候发现,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她想,可能是由于梳子和头发带异种电荷导致的,那么梳子带什么电呢?请你帮她做出判断。
实验器材: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
结论: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体带电情况的综合判断,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分析。
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带电体的性质,结合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利用题目中告诉的金属球之间的作用规律即可确定三个金属球的带电情况。
【解答】
由题可知,三个轻质小球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
若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或者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则一定会出现带同种电荷的两个小球互相排斥;所以不可能是三个小球都带电,故A、B错误。
C.若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另一个小球不带电,则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靠近时相互吸引,同时两个带电小球都会吸引不带电的小球,故C正确。
D.若两个小球不带电,另一个小球带电,则两个不带电的小球靠近时不会相互吸引,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是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考查了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掌握,要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从甲带正电开始依次判断其它物体的带电情况。
【解答】
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由图知甲乙相互排斥,说明甲乙是同种电荷,所以乙带正电;
由图知乙丙相互吸引,说明乙丙带异种电荷或丙不带电,所以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验电器的原理,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作的,其用途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解答】
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作的,
A.电视机屏幕容易粘上灰尘,这是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缘故,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季梳头发时,梳子与头发摩擦,即头发也带电,且头发带的是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相互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故B符合题意;
C.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所以头发随梳子飘起,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季脱毛衣时,毛衣发光并噼啪响,这是由于摩擦起电后的放电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解析】
【分析】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本题考查物体带电的有关问题,要知道在两者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答】
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小球都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个小球都偏离线的竖直方向,并且相互远离,故D符合题意。
故选:。
5.【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知道并理解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在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
当人在触摸静电球时,人的身体就会带上电荷,使得人的头发带上同种电荷但不能确定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得人的头发会飘起来,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属于基础题目。
【解答】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如果去靠近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相互吸引的现象,那么小球有两种可能:
根据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质小球的性质,小球可以不带电;
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性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所以小球带负电。
故选A。
7.【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利用了物体带电现象、流体压强、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大气压的存在来解释一些现象。一个“吸”字,包含不同的物理规律,要注意区分。
大气压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如:吸饮料、钢笔吸墨水、吸盘式挂钩等等;
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根据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物体的性质分析;
流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其压强就越小。
【解答】
解: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这是因为带电的玻璃棒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是因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吸盘压在瓷砖上,故A错误;
B、削平的铅柱压紧后能“吸”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B错误;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因为塑料袋摩擦起电后带静电,会吸引轻小物体,故C正确;
D、行驶的汽车,车外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车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就把窗帘压向窗外,故D错误。
故选:。
8.【答案】
【解析】
【分析】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排斥的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吸引可能带异种电荷,其中之一带电。注意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情况。
【解答】
由图知乙、丙相互排斥,说明乙、丙一定带同种电荷,已知丙带正电,则乙一定也带正电;图中甲、乙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甲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
9.【答案】
【解析】解:、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带电体缺少电子,所以不可能有电子从金属杆流向金属箔,而只能是有一部分电子从金属箔转移到金属杆上,故A错误,C正确;
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负电荷将部分转移到金属箔上,从而金属箔带负电,而带电体仍带负电,故B错误;
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是由于有多余的电子,则带电体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故D错误;
故选:。
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作的,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量越多,其张角越大。
金属中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据此分析判断。
10.【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答】
已知丁球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球相斥,则丁带正电,丙吸引丁,则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乙排斥丙,则乙丙一定是带电体,则同时说明乙丙一定带负电;甲吸引乙,则甲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故选C。
11.【答案】排斥;动能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运用电荷间作用规律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可解答此题。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动能大小跟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解答】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起电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缘故;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质量不变,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所以严禁超速,是为了防止由于汽车的动能过大造成交通事故。
故答案为:排斥;动能。
12.【答案】摩擦起电;异种电荷相吸;同种电荷相斥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摩擦起电现象和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由于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这就是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解答】
女子在加油站自助加油时整理毛衣时,衣服与身体产生摩擦,产生静电现象,因静电产生电火花,点燃了油枪附近的油气而着火;
长头发与羽绒服摩擦后,头发与羽绒服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由异种电荷相吸引,所以头发很容易粘在与羽绒服摩擦的区域;
而头发所带的电荷为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斥,所以头发因电荷的相互排斥而变得很蓬松。
故答案为:摩擦起电;异种电荷相吸;同种电荷相斥。
13.【答案】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
【分析】
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摩擦过的物体带有异种电荷,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睡觉前脱衣服时有火花;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等。
【解答】
这是因为毛刷是绝缘体摩擦后容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毛刷在尼龙衣物上滚动时,可以把灰尘和微小脏物吸入刷内。
故答案为: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
14.【答案】温度;分子热运动; 增大;升高; 分子间存在引力;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解析】解: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活塞迅速向下压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
缓慢向上提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引力;
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即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故答案为:温度;分子热运动; 增大;升高; 分子间存在引力;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本题考查扩散的实际现象、改变内能的方法、分子间的作用力、用电器的原理,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
15.【答案】验电器、毛皮橡、胶棒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用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接触该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的张角变化 若张角增大,则梳子带负电荷;若张角减小,则梳子带正电荷
【解析】解:我们可以选择验电器、毛皮和橡胶棒作为实验器材;
具体步骤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用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接触该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的张角变化;
若张角增大,则梳子带负电荷;若张角减小,则梳子带正电荷。
故答案为:验电器、毛皮、橡胶棒;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用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接触该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的张角变化;
若张角增大,则梳子带负电荷;若张角减小,则梳子带正电荷。合理即可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验电器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现象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知识,掌握摩擦起电的实质、现象,并能运用相关原理,选择合适的器材来设计实验是解答的关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