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苏泊尔四大类产品锰超出国标近4倍。这里的“锰”是指( )
A. 单质
B. 元素
C. 离子
D. 分子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图例说明,图中没有直接给出的信息是( )
A. 原子序数
B. 元素符号
C. 最外层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3.下列各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
A. 都属于阳离子:
B. 都属于阴离子:
C. 属于同一种元素:
D. 属于同一种原子:
4.发现元素周期表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阿伏加德罗
C. 门捷列夫
D. 居里夫人
5.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
B. 3
C. 4
D. 7
6.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铝
B. 硅
C. 氧
D. 铁
7.水结成冰是由于( )
A. 水分子的运动停止了
B.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 水分子变小了
D. 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8.某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氢气分子的粒子模型是( )
A. 图1
B. 图2
C. 图3
D. 图4
9.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 )
A. Co——1个一氧化碳分子
B. 3Fe3+——3个亚铁离子
C. 2SO42﹣——2个硫酸根离子
D. 4N2——4个氮原子
10.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量居我国首位,但从整个的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 Fe
B. Al
C. O
D. Si
11.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硅的元素符号是( )
A. He
B. P
C. Si
D. Al
12.下图形象说明了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碳12原子像西瓜一样大
B. 氧原子质量是碳12原子的1.4倍
C. 碳12原子质量比氧原子质量大
D. 氧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是16
13.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B.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C.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D. 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 为单位
14.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粒子是( )
A. 阳离子
B. 阴离子
C. 原子
D. 原子核
15.2N表示( )
A. 两个氮元素
B. 两个氮原子
C. 两个氮分子
D. 氮气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写出(1)化学符号的含义,并按要求完成。
(1)2N _________;
(2)的离子符号_________;
17.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_ ; (2)氧化钠的化学式________ ;(3)铁离子的符号________。
18.如图1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一般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填“阳”或“阴”)离子。
(2)钠原子与图2哪种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填选项)。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9.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20.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元素在地壳、生物体内、空气中以及各种食品、药品、保健品都有广泛的分布,故选B。
2.【答案】C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原子序数为3,元素符号为Li,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不能直接给出最外层电子数信息。所以应选C项。
3.【答案】C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为同种元素的原子;A选项都属于阳离子是错误的,前者为原子。后者为阳离子;B选项都属于阴离子是错误的,前者为阴离子,后者为原子;C选项是同种元素的微粒是正确的,分别为镁离子和镁原子;D选项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是错误的叙述,二者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故答案选C
4.【答案】C
【解析】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A选项错误; 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B选项错误;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选项正确;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选C。
5.【答案】B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答案选B.
6.【答案】C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故选C。
7.【答案】D
【解析】水结冰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水结成冰是由于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D。
8.【答案】A
【解析】一个氢气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所以答案选A。
9.【答案】C
【解析】A. Co表示1个钴原子,或表示钴元素,或表示钴这种物质,不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3Fe3+表示3个铁离子,不能表示3个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 4N2表示4个氮气分子,不能表示4个氮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答案应选C。
10.【答案】B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故选B。
11.【答案】C
【解析】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故选C。
12.【答案】D
【解析】化学上规定,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氧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是16,所以答案选D.
13.【答案】C
【解析】化学上规定,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无质量单位。所以答案选C。
14.【答案】C
【解析】观察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一种原子,所以答案选C。
15.【答案】B
【解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2N表示两个氮原子,故选B。
16.【答案】(1)2个氮原子; (2)Al3+
【解析】2N表示2个氮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核外电子数为10,说明为铝离子。故答案为2个氮原子;Al3+。
17.【答案】(1)2N (2)Na2O (3)Fe3+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化学用书的书写可知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铁离子的符号为Fe3+。
18.【答案】(1)失去,阳; (2)A
【解析】(1)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2)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A粒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故A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19.【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
【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20.【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