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检测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检测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4 11:4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检测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一般来说,下列地区聚落比较密集的是(  )
A. 沙漠地区
B. 高山地区
C. 两极地区
D. 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2.下图中A、B、C、D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中,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A. A地区
B. B地区
C. C地区
D. D地区
3.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使用,是因为(  )
A. 拉丁美洲与西班牙人是同一民族,有共同语言
B. 二战后,大量西班牙人迁移到拉丁美洲
C. 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历史上曾被西班牙人统治过
D.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都没有自己的语言
4.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下列环境与当地环境不相宜的是(  )
A. 阿拉伯人穿白色长袍,戴头巾
B. 荷兰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C. 因纽特人住在冰屋
D. 华北平原推广竹楼式民居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B. 非洲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
C. 印第安人是黑色人种
D. 欧洲的人种为白色人种
6.玲玲的理想是当一名翻译,长大后到西亚的中资机构工作,她除了要学好母语外,还应努力学好哪种语言(  )
A. 英语
B. 法语
C. 西班牙语
D. 阿拉伯语
7.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各国都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B. 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C. 世界人口数量不能增长
D. 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8.下面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亚洲中部、欧洲、非洲北部人口稠密
B. 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依旧很快
C.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人口数量不一定多
D. 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9.下列关于世界人种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棕色,头发卷曲,鼻型扁平
B. 黑色人种皮肤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呈波浪状,嘴唇较薄
C. 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又黑又直,脸型宽平
D. 白色人种眼睛呈棕黑色,头发呈波浪型,嘴唇厚且向外翻
10.在上海世博会上,小王看到一个外国人面对中国馆一边祈祷一边在胸前划十字,这个人可能(  )
A. 信仰佛教
B. 信仰基督教
C. 信仰伊斯兰教
D. 信仰道教
11.下列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B.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C. 基督教目前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
D. 聚落主要分为乡村和集镇两类
12.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有( )
A.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 国防兵源充足
C. 劳动力资源过剩 
D. 利于经济的增长
13.截止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 )
A. 60亿
B. 65亿
C. 70亿
D. 75亿
14.读聚落的形成与环境的关系图,南昌市乡村聚落形态多呈团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矿产资源
C. 水源
D. 土壤
读漫画《过年回家》,完成下列各题。
15.该漫画寓意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基数大
B. 增长速度快
C. 老龄化现象严重
D. 人口与粮食矛盾突出
16.读下图分析,金砖国家中官方语言是英语的是(  )
A. 印度
B. 中国
C. 巴西
D. 俄罗斯
17.下列关于乡村与城市间演变的一般过程。正确的是(  )
A. 村庄-城镇-集镇-城市
B. 城市-城镇-集镇-村庄
C. 城镇-城市-村庄-集镇
D. 村庄-集镇-城镇-城市
18.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B. 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基本相同
D.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各地的增长速度不相同
19.黑色人种的故乡是(  )
A. 拉丁美洲的北部和南部
B. 非洲的北部和中部地区
C. 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D.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20.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下列对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B. 气候湿润
C. 水能资源丰富
D. 是工业和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探究分析:(资料)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市人口已达2000万,该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城内有13万家工厂和150万辆汽车,每天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使墨西哥城上空常常被黄色烟雾笼罩。据环境保护专家推算,每天呼吸这种空气就等于吸两包雪茄烟。
(1)墨西哥城属于______聚落。
(2)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风俗习惯的差异
(3)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______、______相协调,与______发展相适应。
22.你认为漫画反映的问题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3.将与下列主要分布地区对应住宅的数字填在括号内:
①窑洞 ②竹楼  ③冰屋 ④四合院
A.我国西双版纳- __________B.北极地区- __________
C.北京- __________ D.我国黄土高原- __________
24.“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 ______(平原、高原、山地),主要集中在亚洲的___________部和_________部,北美洲的_______部及__________洲,人们喜欢居住在这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的人口稀疏区有:极端干旱的 _______________ 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 _______________ 地区,终年严寒的 _______________ 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25.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
(1)A、B、C三处聚落属于______聚落。
(2)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一个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处聚落都有可能发展为______聚落,而最优先发展起来的地点是(填A、B、C中的一个)聚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在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2.【答案】B
【解析】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种人。图中的B地区在亚洲东部,属于黄种人。
3.【答案】C
【解析】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历史上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其通用语言为西班牙语。
4.【答案】D
【解析】阿拉伯人居住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少雨,穿白色长袍,戴头巾是为了反射阳光,避免阳光照射;荷兰地处大西洋沿岸,风力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因纽特人聚居区位于寒带地区,气候寒冷,冰层广布,易于取材,墙体厚,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所以建造了冰屋居住;西双版纳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是傣族的竹楼,这种房屋屋顶坡度很大,便于雨水流泻,竹楼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既通风凉快又可以避免潮湿,适应了西双版纳地区降水多、气候湿热的特点。
5.【答案】C
【解析】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全世界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共有12个,亚洲就有7个;非洲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欧洲的人种为白色人种。
6.【答案】D
【解析】西亚和北非的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
7.【答案】D
【解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空前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在欧洲一些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所以A错。在欧洲一些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造成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所以B错。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C错误,D正确。
8.【答案】A
【解析】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亚洲中部降水稀少,人口稀疏,非洲北部炎热干燥,以沙漠为主,人口稀少。
9.【答案】C
【解析】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棕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细高,嘴唇较薄,身材较高;黑色人种皮肤、眼睛呈黑色,头发卷曲,鼻形扁平,嘴唇厚且向外翻,下巴较低,四肢较长;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黑直,脸型宽平,鼻梁和身材皆为中等高度。
10.【答案】B
【解析】胸前划十字,是基督教徒祈祷时一种仪式,用右手从额上到胸前,在从一肩到另一肩画个“十”字形,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11.【答案】D
【解析】汉语是我国汉族使用的语言,同时也为国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的华人华侨所使用。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总人数超过13亿。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英国是英语发源地.由于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英语的影响也波及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现已超过4亿;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美洲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黑色人种;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相对集中;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12.【答案】A
【解析】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使得社会劳动力缺乏,不利于产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更不利于国家的财政建设。
1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世界人口的情况的了解。2011年,世界上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70亿人口,故C是正确选项。
14.【答案】A
【解析】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全省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受地形因素影响南昌市乡村聚落形态多呈团状分布。
15.【答案】C
【解析】该漫画描述夫妻双方的父母都想让子女回自己家过年,反映出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口出生率下降,老年人口增多,漫画反映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16.【答案】A
【解析】金砖五国指的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中国主要使用汉语;俄罗斯主要使用俄语;巴西主要使用葡萄牙语;南非的官方语言有11种,它们分别是:英语、阿菲力康语、祖鲁语、科萨语、斯佩迪语,茨瓦纳语、索托语、聪加语、斯威士语、文达语和恩德贝勒语;英语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美国、澳大利亚把英语作为母语,印度、菲律宾等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17.【答案】D
【解析】乡村与城市间演变的一般过程是村庄-集镇-城镇-城市。
18.【答案】D
【解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样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
19.【答案】D
【解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般是指北回归线以南(23°26′N)的非洲,包括马达加斯加岛,该区域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0.【答案】C
【解析】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大多是工业和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气候湿润,历史上就养育众多的人口,而水能资源丰富是其不具有的。
21.【答案】(1)城市;(2)C;(3)资源;环境;社会经济
【解析】墨西哥城属于城市聚落,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区别是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人口的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2.【答案】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
【解析】如图,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23.【答案】② ③ ④ ①
【解析】我国的西双版纳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居民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就地取材用冰块建造了冰屋居住,保温功能很好;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民居建筑的代表;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
24.【答案】(1)北半球、平原、东、南、东、欧、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历史悠久 (2)沙漠、热带、高、高山、高原
【解析】(1)根据图示:世界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平原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北美洲的东部及欧洲,人们喜欢居住在这里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历史悠久。(2)世界上的人口稀疏区有: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25.【答案】(1)乡村
(2)靠近河流、交通方便、地势低平
(3)城市 B 两河交汇处交通方便、便于人和货物的集散
【解析】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属于乡村聚落;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共同点是都位于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从图中看出,相比A、C处,B处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更便利,便于人和货物的集散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