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单元测试 C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单元测试 C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13 22:2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单元测试 A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分别属于(  )
A.藻类植物 裸子植物 B.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
C.苔藓植物 裸子植物 D.苔藓植物 被子植物
2.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
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C.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因此扩大了吸收面积
D.植物的茎中存在形成层,所以任何植物的茎都可不断增粗
3.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
A.表皮 B.气孔 C.叶脉 D.保卫细胞
4.叶的下列结构中,属于保护组织的是  ,属于营养组织的是  ,属于输导组织的是  。(  )
①表皮 ②叶肉 ③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5.科学家研究发现,用“汽水”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汽水”能( )
A.加强植物蒸腾作用 B.加强呼吸作用
C.加强光合作用 D.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
6.如图是晴天的上午,张娟设计的用于观察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张娟最好选择哪两组装置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
A.甲、乙 B.丙、丁 C.乙、丁 D.丙、丁
7.要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以下哪一项条件是必需的
A.把植物完全浸没在水中 B.在黑暗无光条件下实验
C.用具有根茎叶的植物 D.将植物先暗处理2小时
8.将生命活力相同的玉米种子平均分为两份甲和乙,将甲份种在肥沃干燥的土壤中,将乙份种在贫瘠潮湿的土壤中,温度皆适宜,它们的萌发情况是( )
A.乙份种子先萌发 B.甲份种子先萌发
C.甲、乙种子同时萌发 D.不是对照实验,都不萌发
9.将如图的装置瓶内萌发的种子,通过导管联通一盆植株。将此装置放在光下,如果玻璃管管口堵塞,植物的光合作用将( )
A.先增强后减弱 B.减弱 C.先减弱后增强 D.增强
10.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生物提供了:
①食物来源 ②空气来源 ③氧气来源 ④能量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生态球是家庭中常见的绿化美化饰品,置于阳台上,能较长时间稳定存在,下面是生态球一天内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植株上摘取同一部位的两片叶,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然后用碘液处理,结果是:( )
A.早晨摘取的叶片颜色较深 B.傍晚摘取的叶片颜色较深
C.深夜摘取的叶片颜色较深 D.三个圆片的颜色深浅相同
13.阔叶树在秋天落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使树木
A.减少水分吸收 B.减少蒸腾作用
C.减少呼吸作用 D.减少无机盐的吸收
14.在植物体中,下列物质主要通过导管运输的是
A.淀粉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15.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二.填空题(共55分)
16.实验探究
以下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预期实验结果
1 10粒相同种子,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不萌发
2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处 萌发
3 10粒相同种子,不放水,置于冰箱保鲜层(0℃) 不萌发
4 10粒相同种子,放过量水,浸没种子,置于温暖处 萌发
(1)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请根据实验结果和提示分析问题
①比较_____(哪两号瓶)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②比较_____(哪两号瓶)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③比较_____(哪两号瓶)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2)像上述各组实验一样,每组实验一般只设一个_____因素。
17.如图为西瓜科研小组绘制的三幅图,甲图表示大棚西瓜叶片气孔的交换情况,乙图为西瓜叶肉细胞结构图,丙图表示西瓜大棚内一天24小时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分析乙图中所示的结构,植物所需的能量是通过图甲中[]_____获得的,在乙图中的结构[]_____内完成。
(2)在图甲所示的三大生理活动中,白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夜晚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用甲图中的字母表示)
(3)分析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可说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其中18~24时说明的是_____,24小时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_____时左右,氧气浓度最低的时刻是_____时左右。
(4)要增加大棚西瓜的产量,生产中经常要进行“通风”,其目的是_____。
18.如图是“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一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_____,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
(2)图二示菜豆种子的结构,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______,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是[]______。
(3)图二如果萌发,能够发育成根的是[]______,结构[8]将来发育成植物的______。
19.某班学生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甲、乙、丙,请据图作答:
(1)第一组探究氧气是在光照条件下由绿色植物产生的,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
(2)第二组同学利用甲装置进一步探究,利用不同功率的灯泡作为光源(不考虑温度因素),实验结果如下表:
灯泡功率(W)
5
10
15
20
每分钟产生气泡数(个(
7
15
34
48
此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该组小梅同学提出:为了保证实验科学性,该实验中除了多次重复实验,还要注意灯泡于装置的______保持不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请再提出一个合理的探究性问题: 。
20.请阅读下列科普文章,回答文章后的题目。
刺榆耐寒、耐干旱贫瘠,是优良的固沙树种,因其树枝有棘刺,生长迅速,也是营建生物围栏的理想树种。刺榆种子极易丧失发芽能力,有报道7月份进行发芽实验,种子发芽率为0,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某研究室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榆种子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实验,探究温度对刺榆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种子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为:发芽率(%)=种子发芽数/供试种子数×100,日平均发芽率(%)=发芽率/发芽天数(统计结果见图2)。种子质量的好坏不能单纯以发芽率来衡量,要综合发芽势和活力指数等种子活力指标。发芽势为最初几日内(发芽高峰期)的发芽率,其数值大小表明了发芽速率的快慢。活动指数则反映了种子发芽后幼苗的生长快慢。不同温度对刺榆种子发芽活力有不同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处理/℃ 发芽势/% 活力指数
10 11.59 2.05
15 28.66 16.43
20 46.22 35.79
25 79.67 52.03
30 56.51 26.15
35 35.60 15.87
表1 不同温度对刺榆种子发芽活力的影响
实验前,对刺榆种子以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种消毒。实验设置10℃、15℃、20℃、25℃、30℃、35℃共六个不同温度处理,每个处理设置三次重复,每次重复随机选取100粒刺榆种子,采用滤纸法置于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种子发芽前需要适宜温度打破休眠。种子发牙芽以①突破种皮≥1毫米为标准。实验过程中,每天记录种子发芽数,并保持滤纸湿润,直至连续两天无新种子发芽为止,视为发芽结束,统计种子发芽数,同时测量发芽种子芽长。
通过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找到了刺榆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1)原文中①处指的是种子的__________(结构)。
(2)由图2可以看出刺榆种子在10~35℃条件下均以发芽,发芽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__℃,当温度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时,发芽率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芽势表现为30℃明显高于20℃,活力指数则正好相反,图2和表1说明:__________。(选择恰当的说法,将其序号填到横线上)
a.相对较高温度的恒温条件,加速了种子打破休眠的过程
b.相对较低温度的司温条件,加速了种子打破休眠的过程
c.更快的达到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要求
d.对发芽种子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e.对发芽种了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4)刺榆广泛种植地我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在辽宁省章古台地区刺榆于每年的5月中上旬进行播种,因为此时地温的变化水平通常在__________℃之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D 3. B 4. A 5. C 6. C 7. B 8.C 9. B 10. D 11. B 12. B 13.B 14.D 15.D
二.非选择题
16.(1)①2和1 ②2和3 ③2和4(2)变量。
【分析】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探究活动中的对照实验要求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都应相同,也就是变量的唯一性。
【详解】
2号瓶具备了种子萌发的全部外界条件,因此2号瓶可起到对照作用。
(1)①2号瓶内放少量的水,种子萌发了,而1号瓶不放水就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②2号瓶温度适宜萌发了,3号瓶温度低没有萌发,说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③2号瓶有空气,种子萌发了,而4号瓶加较多的水,使种子无法得到空气而不萌发,二者的变量是空气,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2)以上三组都可构成对照试验,因为它们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都应相同,也就是每组实验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同时要掌握对照实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17.A呼吸作用 5线粒体 ABC AB 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 18 6 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了空气中的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图甲中的A过程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B过程是散发水蒸气,是蒸腾作用;C过程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光合作用。图乙中的1细胞壁、2液泡,3细胞核,4叶绿体,5线粒体。
【详解】
(1)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因此,分析乙图中所示的结构,植物所需的能量是通过图甲中A呼吸作用获得的,在乙图中的结构5线粒体内完成,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2)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氧气,有光和无光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光照下进行;蒸腾作用有光与无光均进行。图甲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植物在在白天有光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因为无光,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因此,在图甲所示的三大生理活动中,白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BC,夜晚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B。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18时~24时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如排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6~18时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比释放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18点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得以积累。夜晚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氧气,所以24小时中,氧气浓度最低的时刻是早晨6时左右。因此,分析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可说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其中18~24时说明的是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24小时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18时左右,氧气浓度最低的时刻是6时左右。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西瓜大棚经常要进行“通风”,目的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促进光合作用。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概念,并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18.2胚乳 淀粉 10种皮 9子叶 7胚根 茎和叶
【分析】
图中,1种皮和果皮,2胚乳,3胚芽,4胚轴,5胚根,6胚轴,7胚根,8胚芽,9子叶,10种皮。
【详解】
(1)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2胚乳里,其储存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图一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染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2胚乳,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2)图二菜豆种子的结构,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10种皮,9子叶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3)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当种子萌发时,子叶里的营养物质供给胚芽、胚轴、胚根利用;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8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7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6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点睛】
掌握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9.(1)甲和丙;(2)光照强度;距离;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3)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有影响吗?
【解析】
试题分析:(1)甲和乙构成对照试验,唯一的变量是光照,可以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甲和丙可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唯一的变量是绿色植物,可探究氧气是由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的。
(2)用不同功率的灯泡作为光源,可见变量是光照强度,为保证变量唯一,灯泡于装置的距离应该一样。分析表中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①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光照强度越强;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小,光照强度越弱;②水,水越多,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强;水越少,光合作用越弱;③光照强度,一般情况下,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④温度,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温度越低,光合作用越弱;由此可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浓度
对光合作用有影响吗?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弱的因素。
20.胚根 25 随温度的升高或降降低而逐渐降低 ace 20~30
【解析】
(1)种子萌发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子叶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故原文中①处指的是种子的胚根。
(2)由图2可以看出刺榆种子在10~35℃条件下均能发芽,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当温度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时,发芽率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逐渐降低。
(3)据表中数据和曲线图,可得出种子的发芽势先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25℃时最强,30℃时明显高于20℃时,但种子的活力指数正好相反,从图2和表1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到的信息:相对较高的温度或是恒温条件可以加速种子的打破休眠期的过程,更快的达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温度,对发芽种子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故选项ace均正确。
(4)根据上图数据分析可知,种子的发芽的外界条件之一是要有适宜的温度,因此,刺榆广泛种植于我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在辽宁省章古台地区,刺榆于每年的5月中上旬进行播种,因为此时地温的变化水平通常在20-30℃之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