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4 20:0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共计11分 , )

1. (2分)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倘若(tǎng) 搓捻(niǎn) 啄食(zuó) 疲倦不堪(juàn)
B.确凿(záo) 悔恨(huǐ) 涨红(zhǎng) 花团锦簇(cù)
C.倜傥(tì) 惭愧(kuì) 争执(zhí) 人迹罕至(hàn)
D.绅士(shēn) 鉴赏(jiàn) 企盼(qǐ) 怦怦直跳(pēng)

2. (3分)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B.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C.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儿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

3. (3分)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_______________,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①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
②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
③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④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4. (3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
B.收藏是以保存物证的方式传承人类文明,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艺术交流以及人们情操的重要行为方式。
C.上下几千年,知名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11分 , )

5.(7分)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完成题目。
为了贯彻落实习主席“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的讲话精神。学校开展了“讲好英雄故事”系列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请依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2)请推荐一个你心目中的英雄并写出推荐理由。
(3)微博博主“辣笔小球”仇某某发布诋毁污蔑卫国戍边英雄言论,遭到禁言一年处理并被南京警方刑拘。假如你是仇某某的好友,发现他发布诋毁污蔑卫国戍边英雄言论时该如何及时劝说?

6.(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轩近日表示: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书籍早已经堆积如山,千万书山已经快要压垮我们的脊梁。但是人类对知识的崇拜、贪婪的属性早已经使人们失去了对知识拥有的分辨与警惕。这些书对我们而言是否有价值?他认为,现在更特殊的问题不是是否读书的问题,而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要读就要读有文脉的好书。在他看来,有文脉的书是指“打精神底子的书”,比如鲁迅的作品。而今天的书太多太多是没有文脉的,这些书不利于我们成长。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好书”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三、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

7.(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
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百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四、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28分 , )

8.(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②“人都到那里去了?!”
③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④“读书!”
⑤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⑥“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⑦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⑧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阅读选段,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我”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三个片段。
(2)鲁迅一直很尊敬寿镜吾先生。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老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选文用词准确,传神,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哪些词用得好。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9.(1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槐
张金刚
①一直对北京充满向往,且越和着祖国强劲发展的律动前行,就越热切地渴盼亲近北京。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有时竟羡慕起扎根于京、生长于京的那些树木来。有幸在今年,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特殊年份,我到北京工作了一段时日,从而有缘深度融入,亲身感受她的气息与热度,触摸她的厚重与脉动。在诸多树木中,能广而久、亲而详地记录北京时事变迁的,当槐树莫属。北京的槐树与北方其他地域的槐树并无二致,可不管古木还是新枝,皆因生在首都,长于街巷,既浸润尊贵之气,又沾染烟火之气;既历经悠悠过往,更亲历火热时代,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气质。故而,我愿亲切地称之为“北京槐”。
②槐树之于北京,就如胡杨之于大漠,提起来便有种难以言表的情结。这情结,既来自于槐树的古老、广布、寻常,更来自于槐树的质朴、坚韧、蓬勃。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记述:“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在五月里,你如果登上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舍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形成……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可见,槐树在北京由来已久,且一直都在。
③初到北京时,正值槐树萌芽。与太行深山家乡小城的槐树一模一样,高高的干、黑黑的枝、嫩嫩的芽,一眼便可识得。如今,离家在外,望见这熟稔的槐树,便如遇到老乡一般,我急忙上前,张开双臂,搂住树干,打个招呼,瞬时有了种莫名的安全感。与北京槐成了朋友,既成朋友,便时常拜访,一年有期。
④槐树开花的时节,我们在一起。粉白的槐花隐在墨绿的槐叶之间,色彩明丽,相映成趣,构成北京五月标志性的绝美画面,令心一片静净。更可人的是,那满胡同弥散的馥郁的槐花香,甜甜蜜蜜,偶尔再飘来些沿街门店的卤煮、烤鸭、烧烤、糕点香味,将工作的疲累与离乡的寂寞驱散尽净,周身舒爽地轻快漫步。
⑤槐树葱郁的时节,我们在一起。槐树高大,枝叶繁茂,自然长成大伞模样,撒下一片阴凉。夏日的北京很是炎热。每每骑车或散步走过槐荫路,我都要紧行几步,如获救星般地躲到浓荫之下休息片刻,大口呼吸着凉爽的风,如获重生,再次登程。如遇雨天,到槐树下避雨,也是惬意得很,偶尔有几滴雨从叶隙滴落,滴在发间、脖颈,倏地一凉,倒是有趣。
⑥槐树叶落的时节,我们在一起。我踩着枯黄的落叶,仰面接几片落叶,感受着那曲曲折折的叶脉间所蕴含的生命轮回的律动。
⑦槐树覆雪的时节,我们在一起。那风骨外露的黑色枝干,在寒冷的西北风中抖落一身枯叶,昂首挺胸傲然迎接瑞雪的降临。让白雪映衬下的苍劲虬枝定格成凄美的瞬间,入照片、入画作、入文、入诗,成为永恒。
⑧槐树再度萌芽的时节,我们还将在一起,共叙一年友情,然后,挥手告别,期待有缘再会。“槐”与“怀”同音,我会在家乡的槐树下,怀想起北京槐,就像在北京想起家乡槐一样。
⑨我有时走在槐荫下就想,这些槐树像极了众多游子,扎根于此,耐得了孤寂,耐得了寒暑,耐得了贫瘠,在北京开枝散叶,可那深扎于北京土地的根系却指向一个个遥远的故乡。不由得对所有在北京漂泊或定居的游子心生敬意,太多的艰辛与苦楚定如这繁密的槐叶一般生了落,落了生,最终滋养自己,站立成一株挺拔的槐,庇护着北京这个大家与个人专属小家的一方晴空,为后来者遮风挡雨,虽渐渐韶华远去,却更加根深叶茂。
⑩如今,我每天从古老的什刹海胡同出发,穿过现代的金融街到达工作地,无数棵高大茂盛的槐树被我甩在身后。我们在前行,北京在前行,中国在前行,唯有这些极具生命力与忍耐力的北京槐,一直站在这里,见证这座古城从历史走来,与时代前行,向未来进发的速度与非凡。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文章以“北京槐”为题有哪些作用?
(2)一年四季,作者笔下的北京槐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我急忙上前,张开双臂,搂住树干,打个招呼,瞬时有了种莫名的安全感。(赏析画线的词语)
②那风骨外露的黑色枝干,在寒冷的西北风中抖落一身枯叶,昂首挺胸傲然迎接瑞雪的降临。(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4)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五、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2分 , )

10.(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 B.学而/不思则罔
C.逝者/如斯夫 D.回也/不改其乐
(2)解释文中画线的词。
①说( ) ②夺(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已演化为成语,请你从选文里写出其中两个。
(5)本文所选章节,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三方面都有指导意义,请找出一则,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六、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

11.(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诗歌中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说明诗人“逢李龟年”是在_______________时节。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
B.“寻常”“几度”写出诗人与李龟年当年交往之频繁,友谊之深厚。
C.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D.后两句是对国家凋零,自己与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七、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 )

12. (50分)
请以《总在我身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共计11分 )
1.
【答案】
2.
【答案】
D
3.
【答案】
B
4.
【答案】
A
二、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11分 )
5.
【答案】
(1)示例:聆听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2)示例:钟南山是当代英雄,他曾在2003年的非典中拯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2020年的新冠状病毒,他又冲在一线,抗击疫情。
(3)示例:戍边将士是为了祖国而牺牲的,我们要对他们心存感激与敬畏而非诋毁污蔑,他们是大家所敬重的英雄。你发布这些言论会误导社会,损害将士们的名誉,这是错误的。同时你也会遭到法律的处罚。生活中大家不应该发布错误言论。
6.
【答案】
(1)曹文轩认为要读有文脉的好书。
(2)示例一:好书是动人心弦的歌曲,让人如痴如醉;好书是韵味无穷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好书是色彩艳丽的图画,让人心旷神怡。
示例二:好书,让我们感受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惬意;好书,让我们领略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景;好书,让我们感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
三、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7.
【答案】
(1)《朝花夕拾》 ,鲁迅(周树人)
(2)范爱农,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但穷困潦倒
四、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28分 )
8.
【答案】
(1)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找“乐”;师生大声读书的场面;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做戏”“画画儿”。
(2)①“戒尺”“不常用”,“罚跪的规则”“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等描写,说明先生比较开明,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学习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治学严谨。②先生读书入神时“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等描写,可见其博学,表现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
(3)“爬”“折”“寻”“捉”“喂”等动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在三味书屋后园里寻到的乐趣,表现出孩子们的调皮。
9.
【答案】
(1)充当线索,贯穿全文;象征扎根北京并为之做出巨大贡献的众多游子;体现主要内容,点明中心。
(2)春天,槐花色彩明丽,花香馥郁;夏天,枝叶繁茂,亭亭如盖;秋天,落叶枯黄,蕴含着生命轮回的律动;冬天,虬枝苍劲,迎风傲雪。
(3)①“搂住”即抱住,突出“我”对北京槐的熟稔与亲近。(或:这个动作体现了“我”看到北京槐,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
②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槐树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槐树迎风傲雪的英姿,赞美了槐树坚韧的品质。
(4)本文抒发了对北京槐质朴、坚韧、蓬勃等美好品质与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借此表达了对所有在北京漂泊或定居游子的敬意。
五、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2分 )
10.
【答案】
B
(2)①同“悦”,愉快,②改变
(3)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4)示例: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三省吾身、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等。
(5)示例: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中,我总认为只有上课听讲最重要,读了这一则,我发现复习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通过复习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的感悟,这样才能有效、扎实地掌握知识。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读了这一则,我懂得了做人要谦虚的道理,只有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改正不足,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六、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11.
【答案】
(1)落花时节,暮春
B
七、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
12.
【答案】
略。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