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选修3第三章第三节金属晶体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铂金做首饰不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
B.不同金属晶体中金属键的强度不同
C.、、K的熔点逐渐升高
D.金属导电和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原理一样
2.仔细观察下图,这种堆积方式是( )
A.简单立方堆积 B.体心立方堆积
C.六方最密堆积 D.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3.常温常压下,下列物质为金属晶体的是( )
A.铂 B.汞 C.石英 D.金刚石
4.铁镁合金是目前已发现的储氢密度较高的储氢材料之一,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黑球代表Fe,白球代表M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镁合金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B.晶胞中有14个铁原子
C.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金属键
D.该晶胞的质量是(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5.下图是金属晶体内部电子气理论图。电子气理论可以用来解释金属的某些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B.金属能导热是因为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相互碰撞,从而发生热的传导
C.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因为在外力的作用下,金属晶体各原子层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而且自由电子可以起到类似轴承中滚珠之间润滑剂的作用
D.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由于增加了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使电子数目增多,所以合金的延展性比纯金属强、硬度比纯金属小
6.石墨晶体的层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晶体只有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征
B.石墨中碳原子数和C-C个数之比为1:2
C.每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3
D.石墨中的C原子均为杂化
7.物质结构理论推出:金属键越强,其金属的硬度越大,熔、沸点越高。且研究表明,一般来说,金属阳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则金属键越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硬度:Mg>Al B.熔、沸点:Mg>Ca
C.硬度:Mg>K D.熔、沸点:Ca>K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就一定含有阴离子
B.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C.价电子数越多的金属,其原子的金属性越强
D.大多数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9.关于下列四种金属堆积模型和金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和图4为非密置层堆积,图2和图3为密置层堆积
B.金属的延展性不可以用电子气理论解释
C.图1~图4每个晶胞所含有原子数分别为1、2、2、4
D.图1~图4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分别为52%、68%、74%、74%
10.铁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Fe晶胞中含有2个铁原子,每个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有6个
B.晶体的空间利用率:δ-Fe>γ-Fe>α-Fe
C.γ-Fe晶胞中的原子堆积方式为六方最密堆积
D.铁原子的半径为a cm,则α-Fe晶胞的密度为
11.铁有δ、γ、α三种晶体结构,以下依次是δ、γ、α三种晶体不同温度下转化的图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δ—Feγ—Feα—Fe
A.α-Fe晶体中与相邻铁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铁原子有8个
B.γ-Fe晶体中与相邻铁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铁原子有6个
C.若三种晶胞均为立方结构,且最近铁原子相切,则三种晶体的密度比为2:4:1
D.将铁加热到1500℃分别急速冷却和缓慢冷却,得到的晶体类型不相同
12.一水合甘氨酸锌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u与Zn两者晶体内金属原子的配位数均为12
B.该物质中,Zn2+的配位数为5,配原子为O、N
C.基态Zn2+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
D.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N>C>H>Zn
13.下列有关晶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胞中所含粒子数即为晶体的化学式
B.若晶胞为平行六面体,则侧棱上的粒子为2个晶胞共用
C.若晶胞为六棱柱(如图),顶点上的粒子为6个晶胞共用
D.晶胞中不可能存在多个粒子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损的晶体能够在固态时自动变成规则的多面体
B.利用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可以分离和
C.金属晶体能导电的原因是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D.在沸水中配制明矾饱和溶液,然后急速冷却,可得到较大颗粒明矾晶体
15.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有三种常见的堆积方式,图a、b、c分别代表这三种晶胞的结构,其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 )
A.3∶2∶1 B.11∶8∶4 C.9∶8∶4 D.21∶14∶9
16.中科大陈乾旺教授等人发明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其化学原理是:①C(金刚石)+C(石墨)(未配平),该方法比1955年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旧方法容易得多,其化学原理是:②C(石墨)(金刚石)。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金属钠晶体中存在阳离子,但没有离子键
B.金刚石与石墨结构相似均为共价晶体
C.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范德华力,但没有金属键
D.干冰晶体中,与1个分子紧邻且等距的分子有6个
17.硫酸四氨合铜晶体(化学式为[Cu(NH3)4]SO4·H2O)的制备实验如下:
步骤1:向CuSO4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观察到有浅蓝色的碱式硫酸铜沉淀生成。
步骤2:向试管中继续滴加氨水,观察到沉淀逐渐溶解为深蓝色溶液。
步骤3:再向深蓝色溶液中加入95%乙醇,深蓝色溶液变浑浊,静置后有深蓝色硫酸四氨合铜晶体析出,上层溶液颜色变浅。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浅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2OH-+SO=Cu2(OH)2SO4↓
B.硫酸四氨合铜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浅蓝色沉淀溶解为深蓝色溶液是因为NH提供孤对电子
D.图中所示铜的晶胞中,Cu的配位数是4
18.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的两种放置方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a为非密置层
B.图b为密置层
C.图a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可得到最密堆积
D.图b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可得到最密堆积
19.下列关于物质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铝晶体中的作用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B.CH4和NH都是正四面体结构键角均为109°28′
C.氨基氰(NH2CN)分子内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2:1
D.甲醛(HCHO)的键角约为120°,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20.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Y与M同主族,X的一种1∶2型氢化物分子中既有键又有π键,且所有原子共平面;Y的基态原子L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Z元素的原子在同周期原子中半径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 B.晶体Z的堆积方式为简单立方堆积
C.与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D.和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判断下列晶体类型。(填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或者金属晶体)
(1)SiI4:熔点为120.5℃,沸点为271.5℃,易水解,为___________。
(2)硼:熔点为2300℃,沸点为2550℃,硬度大,为___________。
(3)硒:熔点为217℃,沸点为685℃,溶于氯仿,为___________。
(4)锑:熔点为630.74℃,沸点为1750℃,可导电,为___________。
22.回答以下问题:
(1)金属Cu晶体采取的是以下___________(填序号)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方式。
(2)CuSO4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晶体。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填“正四面体”、“直线型”或“平面三角”)。
(3)如图所示,(代表Cu原子,代表O原子),一个Cu2O晶胞中Cu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
(4)鉴别晶体与非晶体最科学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
23.磷酸盐几乎是所有食物的天然成分之一,作为重要的食品配料和功能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磷酸盐通常为钠盐、钙盐、钾盐以及作为营养强化剂的铁盐和锌盐。天然存在的磷酸盐是磷矿石[主要成分为Ca3(PO4)2,同时还有SiO2等],用硫酸跟磷矿石反应,能生成被植物吸收的Ca(H2PO4)2。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可导电、导热,具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这些性质都可以用______“理论”解释。
(2)SiO2硬而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a、Fe、K、Zn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4)O、Si、P、S四种元素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P4难溶于水却易溶于CS2,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PO的空间构型为______,酸性条件下,PO可与Fe3+形成H3[Fe(PO4)2]从而掩蔽溶液中的Fe3+,基态Fe3+核外M层有______种空间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4.如图所示为金属原子的四种基本堆积(分别为:简单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体心立方堆积、)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原子堆积方式中,空间利用率最低的是____(在图中选择,填字母),由非密置层互相错位堆积而成的是____________。
(2)金属钛的晶胞为B型,其堆积方式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3)某金属R的晶胞为D型,已知R原子半径为rcm,相对原子质量为M,阿佛加得德罗常数为NA,则R金属的密度___________。(用含r、M、NA字母的式子表示)
25.(1)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同族,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Cu原子与Au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某钙钛型复合氧化物如图甲所示,以A原子为晶胞的顶点,A位可以是Ca、Sr、Ba或Pb,当B位是V、Cr、Mn、Fe等时,这种化合物具有CMR效应。
①用A、B、O表示这类特殊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②已知La为+3价,当被钙等二价元素A替代时,可形成复合钙钛矿化合物,此时一部分锰转变为+4价,导致材料在某一温度附近有反铁磁一铁磁、铁磁一顺磁及金属一半导体的转变,则中三价锰与四价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镧、锰、氧分别位于周期表f、d、p区
B.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
C.锰的电负性为1.59,铬的电负性为1.66,说明锰的金属性比铬强
D.铬的堆积方式与钾相同,则其堆积方式如图乙所示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用铂金做首饰,主要是因为铂金具有金属光泽,金属具有光泽是因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吸收可见光,可用金属键理论解释,A错误;
B.不同金属晶体原子半径大小不同,金属键的强度不同,B正确;
C.碱金属元素原子的半径越大,金属键越弱,则其单质的熔、沸点越低,故熔点:,C错误;
D.属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电子,熔融电解质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二者导电原理不一样,D错误;
故选B。
2.C
解析:
由图可知,该晶胞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ABABAB型,属于六方最密堆积,故C正确;
故选:C。
3.A
解析:
A.铂是金属,常温下是晶体,A正确;
B.汞是金属,但常温下为液体,不是晶体,B错误;
C.石英不是金属单质,C错误;
D.金刚石是碳的单质,不是金属晶体,D错误;
故选A。
4.B
解析:
A.晶胞中含有铁原子的数目为,含有镁原子的数目为8,故化学式可表示为,A项正确,
B.据A选项分析,晶胞中有4个铁原子,B项错误;
C.金属合金仍为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键,C项正确;
D.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其质量为,D项正确。
故选:B。
5.C
解析:
A.金属能导电是因为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定向移动,A项错误;
B.金属能导热是因为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与金属原子碰撞,从而发生热的传导,B项错误;
C.在外力的作用下,金属晶体各原子层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故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且自由电子可以起到类似轴承中滚珠之间润滑剂的作用,故C正确;
D.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由于增加了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相当于填补了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空隙,所以一般情况下合金的延展性比纯金属弱、硬度比纯金属大,D项错误;
答案选C。
6.D
解析:
A.石墨中存在范德华力和共价键,还有金属键的特性,故石墨晶体兼有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特征,A项错误;
B.石墨中,每个C原子单独占有C-C个数为,则石墨中碳原子数和C-C个数之比为1:1.5=2:3,B项错误;
C.每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为,C项错误;
D.石墨中的C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且不含孤电子对,则石墨中的C原子均为杂化,D项正确;
答案选D。
7.A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金属键越强,其金属的硬度越大,熔沸点越高,一般来说,金属离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键越强。
A、Mg、Al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大的离子半径小,价电子数Al>Mg,离子半径A13+<Mg2+,所以金属键Al>Mg,故Al的硬度大于Mg,A错误;
B、Mg、Ca价电子数相同,Ca的电子层数多,离子半径Ca2+>Mg2+,所以金属键Mg>Ca,故熔点Mg>Ca,B正确;
C、离子半径Mg2+<Na+<K+,所以金属键Mg>K,故硬度Mg>K,C正确;
D、Ca、K位于同一周期,价电子数Ca>K,离子半径K+>Ca2+,金属键Ca>K,故熔点Ca>K,D正确;
故选A。
8.D
解析:
A.金属品体中虽存在阳离子,但没有阴离子,A项错误;
B.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B项错误;
C.价电子数多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不一定强,如的价电子数比的多,但的金属性没有的强,C项错误;
D.大多数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项正确;
答案选D。
9.D
解析:
A.图1、图2为非密置层堆积,图3、图4为密置层堆积,A项错误;
B.金属发生形变时,自由电子仍然可以在金属阳离子之间流动,使金属不会断裂,所以能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延展性,B项错误;
C.利用均摊法计算每个晶胞中原子个数——图1: ,图2:,图3:,图4:,即图1~图4每个晶胞所含有原子数分别为1、2、4、2,C项错误;
D.图1~图4分别是简单立方堆积、体心立方堆积、面心立方堆积和六方最密堆积,空间利用率分别为52%、68%、74%、74%,D项正确。
答案选D。
10.D
解析:
A.晶胞中含有铁原子个数为:,依据图示可知中心铁原子到8个顶点铁原子距离均相同且最小,所以其配位数为8,则每个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有8个,故A错误;
B.晶体属于最密堆积,而、中二维平面内Fe属于非密置层,空间利用率比晶体低,三种晶体结构中,空间利用率最大的是,故B错误;
C.依据图示晶体铁原子占据顶点和面心,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故C错误;
D.1个晶胞含铁原子个数为:,铁原子的半径为acm,则晶胞边长为2acm,晶胞密度为:,故D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
A.α-Fe晶体晶胞类型为体心立方,与位于体心的Fe原子距离最近的Fe原子位于顶点,共有6个,故A错误;
B.γ-Fe晶体晶胞类型为面心立方,位于顶点的Fe原子,被晶胞的3个平面共有,每个平面与其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铁原子数目为4,则共有34=12个,故B错误;
C.由图可知,α-Fe晶胞中铁原子数为8=1个,γ-Fe晶胞中铁原子数为8+6=4个,δ-Fe晶胞中铁原子数为8+1=2个,但是没有给出各个晶胞的边长,不能比较密度,故C错误;
D.将铁加热到1500℃分别急速冷却得到δ-Fe晶体,缓慢冷却得到α-Fe晶体,晶体类型不相同,故D正确;
答案选D。
12.C
解析:
A. Cu的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Zn晶体为六方堆积,配位数为12,故A正确;
B. 由图知,该物质中,Zn2+的配位数为5,配原子为O、N,故B正确;
C.基态Zn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基态Zn2+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故C不正确;
D. 电负性强弱与非金属性相关,非金属性强则电负性大,同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电负性大小顺序为: ,故D正确;
答案选C。
13.C
解析:
A.晶胞中的粒子数不一定为晶体的化学式,如金属铜的晶胞中,铜原子个数为4,A错;
B.平行六面体即立方体,侧棱上的粒子为4个晶胞共用,B错;
C.若晶胞为六棱柱,顶点上的粒子为6个晶胞共用,C正确;
D.1个晶胞中一般都有多个粒子,D错;
故选C。
14.B
解析:
A.晶体在固态时不具有自发性,不能形成新的晶体,故A错误;
B.超分子具有分子识别和自组装的特征,利用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可以分离和,故B正确;
C.金属晶体,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可发生定向移动,所以能够导电,故C错误;
D.温度降低的时候,饱和度也会降低,明矾会吸附在小晶核上,所以要得到较大颗粒的明矾晶体,配制比室温高10~20℃明矾饱和溶液然后浸入悬挂的明矾小晶核,静置过夜,故D错误;
故选B。
15.A
解析:
由晶胞结构可知,a中金属原子的个数为12×+2×+3=6,b中金属原子的个数为8×+6×=4,c中金属原子的个数为8×+1=2,则三种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6:4:2=3:2:1,故选A。
16.A
解析:
A.金属钠为离子晶体,由钠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形成金属键构成,因此金属钠晶体中存在阳离子,但没有离子键,A正确;
B.金刚石中C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为空间网状结构,属于共价晶体,石墨中C原子价之间形成碳环层状结构,层和层之间有范德华力,属于混合晶体,B错误;
C.石墨晶体中,C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碳环之间有范德华力,有自由电子在碳环之间移动,还有金属键,C错误;
D.干冰是分子晶体,CO2分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和面心上,以顶点上的CO2分子为例,与它距离最近的CO2分子分布在与该顶点相连的12个面的面心上,所以干冰晶胞中,每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与之紧邻且等距的CO2分子,D错误;
答案选A。
17.B
解析:
A.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A项错误;
B.向深蓝色溶液中加入95%乙醇,深蓝色溶液变浑浊,说明硫酸四氨合铜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项正确;
C.蓝色沉淀溶解是转化为[Cu(NH3)4]2+,提供孤对电子的NH3,C项错误;
D.铜的晶胞是面心立方,晶胞中Cu的配位数是12,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8.C
解析:
A.a是密置层排列, a为密置层,故A错误;
B.b是非密置层排列, b为非密置层,故B错误;
C.密置层排列的空间利用率较高,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可得到最密堆积结构,图a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可得到最密堆积,故C正确;
D.b是非密置层,图b在三维空间里堆积不能得到最密堆积,故D错误;
选C。
19.D
解析:
A.铝晶体是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的作用力是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A正确;
B.和的中心原子都采取杂化,都是正四面体结构,键角均为,B正确;
C.1个氨基氰分子中含键数为4,π键数为2,故分子内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2:1,C正确;
D.甲醛中没有与O原子直接相连的H原子,分子间不存在氢键,D错误;
故选D。
20.A
解析:
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X的一种1∶2型氢化物分子中既有键又有π键,且所有原子共平面,可推测X为C元素,Y的基态原子L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则Y元素为O元素,Y与M同主族,则M为S元素,Z元素的原子在同周期原子中半径最大,则Z为Na元素,综上所述X、Y、Z、M依次为C、O、Na、S,据此分析解答。
A.经分析,为,其中心原子C的价电子对数为2,故采取的杂化方式为sp,故A项正确;
B.晶体Z为金属钠,晶体钠的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故B项错误;
C.是指,是指,与价电子总数不等,不互为等电子体,故C项错误;
D.是指,其只含有离子键,是指,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项错误;
本题答案A。
21.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解析:
(1) SiI4为低熔点化合物,易水解,为分子晶体。
(2) 硼熔点高,硬度大,为原子晶体。
(3) 硒熔点低,溶于氯仿,为分子晶体。
(4) 锑熔点较高,为金属晶体。
22.④ 离子晶体 正四面体 4 X-射线衍射实验
解析:
(1)金属Cu晶体采取的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2) CuSO4中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间是离子键,故为离子晶体。中S原子是sp3杂化,故为正四面体结构;
(3)黑球代表是Cu原子,数目是体内的4个;
(4) 鉴别晶体与非晶体最科学的实验方法为X-射线衍射实验。
23.电子气 SiO2为原子晶体,Si—O键的键能较大,故硬度大;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受外力时会发生原子错位而断裂,故脆 Zn>Fe>Ca>K H2O P4和CS2均为非极性分子,H2O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P4难溶于水而易溶于CS2 正四面体形 9
解析:
(1)描述金属键本质的最简单理论是“电子气理论”。该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由此可见,金属铁可导电、导热,具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这些性质都可以用“电子气理论”解释,故答案为:电子气;
(2)由于SiO2为原子晶体,Si-O键的键能较大,故硬度大,又因为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受外力时会发生原子错位而断裂,故脆;
(3)Ca、Fe、K、Zn的金属强弱顺序为K>Ca>Zn>Fe,一般而言,元素金属性越强,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越小,但Zn的3d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使得Zn相较于Fe而言更难失去第一个电子,因此Ca、Fe、K、Zn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n>Fe>Ca>K;
(4)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O、Si、P、S四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O,则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强的是H2O;由于P4和CS2均为非极性分子,H2O为极性分子,因此根据相似相溶原理,P4难溶于水而易溶于CS2,故答案为:H2O;P4和CS2均为非极性分子,H2O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P4难溶于水而易溶于CS2;
(5)PO的中心原子P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4,不存在孤对电子,则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基态Fe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M层有13个电子位于9个轨道,因此M层有9种空间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形;9。
24.A D 六方最密堆积
解析:
(1)根据简单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为52%,体心立方堆积是68%,六方最密堆积是74%,面心立方最密堆积74%分析空间利用率最低的是A;非密置层互相错位形成的是体心立方堆积,因此是D,故答案为:A,D。
(2)根据B的堆积模型可知,这是六方最密堆积。
(3)金属R晶体为体心立方晶胞,R原子在顶点和体心,R晶体中最小的一个立方体含有R原子为:个,R原子的半径为r cm ,则体对角线为4rcm,设棱长为x,则,体积为:,则R晶体的密度表达式是:,故答案为:。
25. 金属键 AC
解析:
(1)在晶胞中原子处于面心,,原子处于顶点,,则该合金中原子与原子数目之比为,金属晶体原子间的作用力为金属键;
(2)①由图甲可知,晶胞中A位于顶点,数目为,B位于体心,数目为1,O位于面心,数目为,则化学式为;
②设中三价锰与四价锰的物质的量分别为m和n,则有,,解得,,则:中三价锰与四价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③A.由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镧、锰、氧分别位于周期表f、d、p区,故A正确;
B.氮元素的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因此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B错误;
C.元素的电负性越强,金属性越弱,故C正确;
D.图乙为六方最密堆积,铬的堆积方式与钾相同,应为体心立方堆积,故D错误;
选A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