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力重力 同步练习基础过关-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力重力 同步练习基础过关-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3 23:2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力重力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基础过关(教科版2019)
练习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一只鸡蛋在地面附近所受重力大小约为(  )
A.0.05N B.0.5N
C.5N D.50N
2.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的重心最接近图中(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3.曹冲称象的典故家喻户晓(如图):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象的重心就是大象身体最重的部分
B.大象在倾斜的岸边时,重力方向垂直地面向下
C.大象在船上时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船
D.把大象从赤道运到北极,大象的重力增大
4.下列物理量均为矢量的是(  )
A.速度变化量、力 B.时间间隔、位移
C.速率、加速度 D.时刻、速度
5.下列关于重力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物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它的重力可能发生变化
C.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
D.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其质量分布无关
6.如图表示小车所受外力F的图示,则对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
A.F1和F2 B.F1和F4
C.F1和F3、F4 D.都不相同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 D.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处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
8.重150N的物体,其重力的图示是(  )
A. B.
C. D.
9.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悬线所在直线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
D.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做各种动作时,其重心位置不会改变
10.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地面上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B.物体落向地面时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
C.物体在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小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态如何,它所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大的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1.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其所受重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
D.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向下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
12.下列有关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C.物体的质量是恒定的,物体的重力是变化的
D.物体的质量和重力都是恒定的
13.关于力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产生力,必须同时有两个物体 B.两个物体必须直接接触才能产生力
C.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 D.产生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1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后我们走在泥巴路上,发现一步一个脚印,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用手捏核桃时,核桃没有破,说明力不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C.用脚踢足球,足球飞了出去,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脚使劲踩楼板,楼板既没有飞出,也没有看到楼板变形,说明力对物体根本不会产 生任何作用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5.把一条盘放在地上的长为l的均匀铁链竖直向上刚好拉直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如图所示,把一个边长为l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立方体,绕bc棱翻转使对角面AbcD处于竖直位置时,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
16.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7.把一张纸在空中由静止释放,它落到地面的时间比把它揉成一纸团从同一高度释放下落的时间要长,有人认为是由于纸团的重力变大了,你认为纸团的重力变大了吗?为什么?
18.如图所示,有一等边,在B、C两点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A点放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则这个球组的重心在何处?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根据
故选B。
2.C
【详解】
因为等腰直角三角板是质量分布均匀的,又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为到对边中点距离的两倍,综上所述,c点最接近重心,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D
【详解】
A.大象的重心是大象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是大象身体最重的部分,选项A错误;
B.大象在倾斜的岸边时,重力方向仍然是竖直向下,选项B错误;
C.大象在船上时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选项C错误;
D.把大象从赤道运到北极,因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于赤道处,则大象的重力增大,选项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
A.速度变化量、力都是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A正确;
B.时间间隔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位移是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B错误;
C.速率是速度的大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加速度是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C错误;
D.时刻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速度是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故A错误;
B.物体的质量没有变化时,由于重力加速度随地理位置可能会变化,则重力G=mg可能会发生变化。故B正确;
C.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如空心的球体重心在球心上,不在物体上,故C错误;
D.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
由于F1和F4的大小、方向均相同,都使物体受到向右的作用力。而F2比F1(F4)小,F3的方向与F1(F4)的方向不同,故F1和F4的作用效果相同。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D
【详解】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只是引力的一部分,故A错误;
B.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几何中心上,故B错误;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C错误;
D.由于不同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不同,则导致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处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重力大小为150N,因此用三段线段表示,方向竖直向下,故A正确,故BC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故A错误;
B.形状规则质量分别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故B错误;
C.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悬线所在直线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故C正确;
D.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做各种动作时,其重心位置会随形状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
A.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受到重力,A错误;
BCD.物体重力的大小为
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态如何,它所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大,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CD
【详解】
A、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速度的变化和形状的改变,因此A错误;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但是是属于不同的两个力,故B错误;
CD、在地球上的物体都受重力,只与其质量和重力常数有关,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D正确;
12.AC
【详解】
由G=mg可知,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故A正确;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重力无关;故B错误;质量是恒定不变的,但物体所在的位置及纬度不同,则其重力不同;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
13.BC
【详解】
A.要产生力,必须同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两个物体不一定直接接触才能产生力,例如磁体之间的作用,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
C.接触的物体若没有弹性形变,也不会有力的作用,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产生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4.AC
【详解】
A.雨后我们走在泥巴路上,发现一步一个脚印,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选项A正确;
B.用手捏核桃时,核桃虽然没有破,但是核桃仍发生了形变,选项B错误;
C.用脚踢足球,足球飞了出去,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选项C正确;
D.用脚使劲踩楼板,楼板没有飞出,但是楼板发生了变形,说明力使物体发生了形变,选项D错误。
故选AC。
15.
【详解】
一条盘放在地上的长为l的均匀铁链重心在地面上;竖直向上刚好拉直时,重心在中点;故重心升高;边长为l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立方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故绕bc棱翻转使对角面AbcD处于竖直位置时,重心位置升高的高度等于:Ab-ab=.
16.竖直向下
【详解】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7.没变,理由见解析
【详解】
纸团的重力和纸相比重力没变。因为纸的质量没变,g是恒量,由可知,重力相同。
18.重心位于B、C连线的中点与A点连线的中点处
【详解】
设D点为B、C连线的中点,E点为A、D连线的中点.根据题意可知B、C两点处两球的重心在B、C连线的中点D处.如答图所示,可以将B、C两点处的两球等效为在B、C连线的中点上有一质量为2m的小球.接着求A、D两点处两球的重心,因为两球质量相等,所以其重心位于A、D两点连线的中点E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