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文档属性

名称 观沧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11 18:58:00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 曹操
观沧海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他善诗歌,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报负。他的诗风格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作者简介: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碣(jié )沧(cāng)
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xiāo sè)
哉(zāi)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曹操读准字音: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把握停顿,读出节奏: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隐患。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 的统治根基后,乘胜追击,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讨伐乌桓。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 。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千古名篇。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人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澹澹竦峙丛生丰茂 萧瑟 涌起 实 景→动→静静动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互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
法,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澹澹竦峙丛生丰茂 萧瑟 涌起 实 景→动→静静动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远大抱负。
的博大胸怀,统一中国、建功立业
以诗言志,借景抒情,体现了诗人描述一下当时作者的形象: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找出最能表现诗人胸怀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