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4 14:3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将图片按时序排列,并指出所知的图中重大人事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单元导语解读
归纳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课程标准: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2.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新成就
东汉

十六国
北方
南方
蜀、吴
220-280年
西晋
东晋
317-420年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420-589年
北方
南方

北朝:439-581年
266-316年



政权更迭
263年,魏国灭蜀
266年,司马炎改魏为晋,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时人对内迁戎狄的处置想法
据材料和所学,辩证分析此时段民族间战争的影响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故能为祸滋甚,暴害不测。……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
——(西晋)江统《徙戎论》
分析这种处置想法产生的原因
由此想法,推测当时胡汉关系
夔安(羯族)等进围石城……破之,斩首(汉人)五千余级。遂掠汉东七千余家(汉人)迁于幽、冀。——《晋书·成帝纪》
民族交融
后赵 石勒任用张宾等
前秦 苻坚任用王猛等
北魏 拓跋珪用崔宏等
北魏 拓跋焘用崔浩等
北魏 孝文帝用李冲等
北周 宇文泰用苏绰等
自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100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80余次。——《中华史纲》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魏书·高祖纪》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孝文帝发动改革的原因
北方部分政权汉化改革简表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 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根据所学,说明孝文帝如何使鲜卑民族“整体汉化”
①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孝文帝曰:朕以恒代(平城)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__ __。 ——《魏书·成淹传》
②崔鉴曰:平原王(陆叡,娶崔鉴女)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陆叡原为歩六孤氏,当时还未改)。——《魏书·陆叡传》
彭城王拓跋渴言侯,改姓元,赐名勰,字渴言侯。——《魏书·彭城王勰传》整理
任选一组材料并结合教材、所学
指出①对应举措及其成因或②对应举措及其优点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 《周书·太祖纪》
高祖武皇帝讳邕,字祢罗突。——《周书·武帝纪》
孝文帝改革是西晋末年以来将近200年间北方民族关系大变动的一个历史总结。它以政权的力量,采取行政措施和法律形式,促使内迁的数以万计的鲜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同汉族更快地融合起来。
——《朱大渭说魏晋南北朝》
结合所学,简述这种“历史总结”对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
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
结合P31【学习拓展】,谈论你的观点
恩格斯:历史合力理论
布罗代尔:多时段理论
“皇帝垂拱”(此处引申为权势小),“士族当权”。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摘录
时期 官制 总人数 士族 比例 庶族 比例
东晋 中央文武要职 355 355 100% 0 0%
刘宋 中央文武要职 260 163 63% 97 37%
刘宋 方镇州刺史 208 62 30% 146 70%
据材料,分析东晋至刘宋任职官员的身份发生什么变化
东晋--刘宋时期士、庶族任职表——《朱大渭说魏晋南北朝》
根据教材历史纵横,指出东晋朝代的政治特征
对南方开发的过程也是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的过程。
——吕思勉《中国通史》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
概述图文材料之间的历史联系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
13
01
史称,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04
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 船速明显加快,尤其是祖冲之发明千里船,能日得百余里。民间的造船业也很兴盛。
03
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
02
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无论在胎质、釉色、纹饰与烧制技术方面,都有提高。
织锦
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据教材和所学,归纳发展趋势及成因
据材料,指出该时期思想领域冲突的表现
334—349年,后赵石虎(羯族):佛是戎神,正所应奉。在位时大兴佛教。
340年,儒生庾冰斥责佛教蔑弃忠孝,提出沙门应礼敬王者(皇帝)。
403年,僧人慧远作《沙门不敬王者论》:出家乃方外之宾,……虽不处王侯之位,亦已协契皇极,在宥生民。
446年,北魏太武帝下诏灭佛、崇道
467年,顾欢(汉族)作《夷夏论》:舍华(道)效夷(佛),义将安取。
“天下英雄,
尽入吾彀中”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三教并行
趋于合一
指出隋唐保障胡汉、士庶、南北、三教“合”因素的史实
继承北周政权的隋唐是一个保障民族融合和自由的公共性国家。 ——(日)谷川道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请结合本课所学,分析迥异结果出现的原因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