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字的联想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2、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4、了解字的联想的应用。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美术字,在表现形式上有些困难,而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继而缺乏兴趣。所以课的各个环节设计要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启发学生联想和想像并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设计创作“字意”与“形象”和和谐统一的装饰文字。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字的联想的方法,了解字的演变过程。
难点:能创新,并将字意与字形和谐统一。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2、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4、了解字的联想的应用。
4.1.2学时重点
重点:学会字的联想的方法,了解字的演变过程。
4.1.3学时难点
难点:能创新,并将字意与字形和谐统一。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字的联想
课前准备:
(1)师准备课件《字的联想》
(2)学生准备各种绘画工具
1、问题导入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文字最早的时候是怎么造出来的?
(可以以某字为例)
(根据事物的形象画出来的)
(是刻在骨头上的……)
2、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课件展示)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汉字是怎么从图画演变到现在文字的。
(象形文、甲骨文、金文、大篆……楷书)
板书:字的联想
活动2【讲授】新授
3、我们今天一起来将现在的文字重新变得更形象,更有趣
a、示范:山
为什么人们把“山”这个字造成这个样子(这样接近真的山的样子)
“山”我们是根据什么联想变化?(字形)
这时“山”既是字也是画 (字=画)
b、示范:折
“折”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折断,折叠)
“折”我们又是根据什么联想变化的(字意)
(字=意=画)
同一个字,意思不同,我们联想的也不同
c、总结
(1)根据字形联想变化
(2)根据字意联想变化
(1)变化字的整体
(2)变化字的局部
4、欣赏分析书上的范作(课件展示)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你是根据什么联想的?
……
5、欣赏分析教师准备的师范作品(课件展示)
这是根据什么字联想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换一个意思,你还可以怎么联想?
原来奥运会的会徽也是字的联想啊!
除了汉字,我们还要学习英文字母和数字,那我们能不能也对它们进行联想呢?
活动3【练习】学生作业
6、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字=画=意
至少两个
教师给学生建议一些典型的字(给有困难的学生降低难度),
热门的词(激发兴趣)
也可以写其他的字,词
7、巡回辅导并点评作业
评价可采取多种形式
8、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字的联想是属于美术字的一种,那它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板报设计中好好应用。(为下节课《版面设计》作好铺垫)
课件出示字的联想在报头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