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喜看稻菽千重浪__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4 09:2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课后篇一起巩固
一、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泊车(bó)      船舶(bó)
粳米(gěng) 心肌梗死(gěng)
B.淤泥(yū) 籼稻(xiān)
分蘖(niè) 雕栏玉砌(qì)
C.拙劣(zhuō) 罢黜(chù)
伉俪(háng) 引吭高歌(kàng)
D.宿敌(sù) 调侃(kǎn)
悲怆(càng) 芥菜(ji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于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袁隆平也以同样的胆识力排众议。
②张秉贵,在过去的一代人心中是炙手可热的名字,不仅是因为劳模的光环、全国人大代表的政治地位,更因为他在柜台前售卖糖果的感染力。
③当奔跑的5G技术与奔跑的超高清产业不约而同,挑战也随之而来。这个新世界的新秩序“响指”该如何打出
④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该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
⑤如果政府的官员对普通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这样的官员要他何用
⑥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常常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畸形的生活方式,实际并不能起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B.钟扬同志作为一名科学家,为了科学和教育事业默默坚守,奉献出自己的全部人生,表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品质。
C.张秉贵不仅重视细节,还苦练技术。他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注重仪表、容光焕发,他认为“站柜台就得有个干净利落的精神劲儿”。
D.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受到了文人、画家和收藏家的大力推崇。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征。十多万青藏铁路建设者在世界屋脊上,筑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高度。建成青藏铁路这一壮举将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册,青藏铁路精神将永远光耀神州大地。这种精神,      ,     ,     。
①是激励我们56个民族、14亿多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③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雷 媛
1962年,24岁的樊锦诗第一次到敦煌,这位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女大学生受到了大震撼。莫高窟太美,壁画雕塑,无不精美,学考古的她深知它的珍贵。
她与彭金章在毕业分配时约定,自己在敦煌“玩”三年,把壁画、彩塑看个遍,就奔向武汉,两人成家。期限到了,彭金章没见着人影,就赶往敦煌。看到朝思暮想的恋人,彭金章傻眼了:“变土了,哪像在北京读书时候的样子。”他们一起看洞窟,彭金章再次傻眼了:“太震撼了!”但他没有留下来的打算。自此,两人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直到1986年,由甘肃省委、省政府出面,把已经在武汉大学工作了23年的彭金章调到敦煌研究院。在结婚21年后,他们一家终于在敦煌团聚了。
1979年,敦煌对外开放。世界各地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莫高窟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到了旅游旺季,因游客超载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湿气等对洞窟壁画造成的损害难以估量。樊锦诗的心抽紧了,“真担心有一天从梦里醒来,莫高窟不见了”。
20世纪80年代,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已经从50年代的看守式保护和抢救式保护阶段进入了科学保护的新时期。到1998年樊锦诗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时,如何破解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实现敦煌遗产永久保存,成为她日夜思考的问题。
2003年,樊锦诗在政协提案中正式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概念。为什么要提 她的回答很明确:“游客越来越多,直觉就是高得不得了。不让看不行,看坏了也不行,当时院里正在搞数字化,这给了我一个启发,能不能让游客在洞外面看 后来明白了,以当时的技术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数字敦煌”的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质疑声不绝于耳。“那时候我真的很孤立。”为了让大家理解自己的想法,樊锦诗逢人就说“数字敦煌”,一说就是一两个钟头。
对计算机并不熟悉的樊锦诗,开始着手大量资料的查阅。樊锦诗抓住一切机会向同行请教,哪怕一个数字、一个细节也会刨根问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积累与眼界的开阔,更加坚定了她“让科技引领和支撑莫高窟保护”的理念。
“数字敦煌”的进度是慢工出细活,一幅壁画要用轨道固定相机拍摄,一面墙可能要几千张照片才能拼起来,一个洞窟要做一份档案,492个洞窟就要做492份档案。事实上每个洞窟的档案照片,最少要保证有窟形、窟顶和四壁各一张,才能算得上一个洞窟最起码的照片全面记录。如此算来,莫高窟最少要有3000张洞窟档案照片。
在樊锦诗的积极努力和支持下,《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贮与再现系统研究》《曙光天演PowerPC工作站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与艺术复原》等数字化项目相继完成,敦煌壁画数字化存贮与再现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03年,在她的策划与提议下,建设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14年8月1日,敦煌莫高窟前的金色建筑像流动的沙丘在大漠戈壁上缓缓隆起——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运行。
在同行眼里,樊锦诗还是一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敦煌学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研究院已经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研究院,“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历史已不复存在。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揭示了各个时期洞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时代特征,先后撰写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分期》《莫高窟隋代洞窟分期》等论文。这些敦煌石窟分期排年的学术成果,不仅确定了洞窟本身的时代,而且为敦煌石窟的各项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主持的《敦煌石窟考古全集》第一卷的出版,将敦煌石窟考古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著名国学大师、香港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称此报告“既真且确,精致绝伦,敦煌学又进一境,佩服之至”。
(有删改)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锦诗的恋人彭金章来到敦煌,两次的“傻眼”,从侧面反映和揭示了樊锦诗坚守莫高窟的工作艰辛和选择理由。
B.游客的增多与莫高窟的保护产生了新矛盾,樊锦诗提出“让游客在洞外面看”的数字化工程因引起争论和质疑而无法实现。
C.樊锦诗虽然不大了解计算机,但对“数字敦煌”概念很敏锐。在亲身参与和虚心求教中,她对保护莫高窟的科技力量更有信心。
D.樊锦诗不仅是敦煌莫高窟的管理者,还是研究者。通过团队合作、论文发表和资料编纂,敦煌学研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6.传记写作要求具有真实性,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请简要分析。
7.为什么说樊锦诗是“敦煌的女儿”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今天去访问托尔斯泰故居。这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到了俄国,能不去拜访托尔斯泰吗 他给了我们那么伟大的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激动,引发我们思考,给我们无比美好的享受。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激 托尔斯泰庄园,坐落在雅斯纳雅·波良纳镇。庄园远看是一片非常美丽的森林。粗大的角树、菩提树,美丽的桦树,蓬勃潇洒的枫树,远近高低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个个高大俊美。雨珠挂在树叶上,在一片翠绿中间,亮晶晶,好像散落的水晶。散发着香草、泥土香的空气,延伸至村外的林荫道,让人轻松愉快。四周有河流环绕,还有几个小的湖泊,湖边停靠着捕鱼的木船。托尔斯泰的故居就坐落在这一片森林中。两层楼,不算很大;漆着白和绿的油漆,与森林合为一体,很美。天气好的时候,阳光透过绿叶,洒向空地,明媚灿烂。
8.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激”后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除了他能去,谁能呢 你吗 你能去吗
B.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C.他叫什么名字
D.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给了我们那么多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激动、给我们美好享受的作品。”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曾侯编钟,金缕玉衣,三星堆圆明园,中国文明彰显纷繁富丽。
材料 引领 稳定 传承
月球车 调结构 斩荆棘 可燃冰 拓道路 扩内需
精准扶贫 量子通信 不忘初心 蛟龙下水 服务
三农 砥砺前行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近年来,控制体重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说到控制体重,人们首先想到的方法可能是控制饮食。但实际上,往往有很多因素会导致不正常的饮食欲望。在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情绪问题对于饮食欲望的影响,情绪问题常常是不正常饮食欲望产生的原因。因此,①               ,不要想着用食物来化解问题,而应该去寻求其他的应对策略,让进食不受情绪问题影响。
很多人选择用过度节食的方式来控制体重,然而,②               ,会让人们对食物的渴望更加强烈。有研究表明,当过度节食的人③               ,反而会对这种食物产生极为强烈的渴望感,所以过度节食并不能很好地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通过过度节食控制体重的方法似乎并不可取。
控制体重是个缓慢的过程,饮食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结合适度的运动,切记不可急于求成。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
课后篇一起巩固
一、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泊车(bó)      船舶(bó)
粳米(gěng) 心肌梗死(gěng)
B.淤泥(yū) 籼稻(xiān)
分蘖(niè) 雕栏玉砌(qì)
C.拙劣(zhuō) 罢黜(chù)
伉俪(háng) 引吭高歌(kàng)
D.宿敌(sù) 调侃(kǎn)
悲怆(càng) 芥菜(jiè)
答案B
解析A项,“粳”应读“jīnɡ”;C项,“伉”应读“kànɡ”,“吭”应读“hánɡ”;D项,“怆”应读“chu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于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袁隆平也以同样的胆识力排众议。
②张秉贵,在过去的一代人心中是炙手可热的名字,不仅是因为劳模的光环、全国人大代表的政治地位,更因为他在柜台前售卖糖果的感染力。
③当奔跑的5G技术与奔跑的超高清产业不约而同,挑战也随之而来。这个新世界的新秩序“响指”该如何打出
④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该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
⑤如果政府的官员对普通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这样的官员要他何用
⑥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常常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畸形的生活方式,实际并不能起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答案D
解析②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错对象,感彩错误。③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句中应用“不期而遇”。④铤而走险:无路可走时采取冒险行为。酒驾并不是无路可走,此处“铤而走险”不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B.钟扬同志作为一名科学家,为了科学和教育事业默默坚守,奉献出自己的全部人生,表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品质。
C.张秉贵不仅重视细节,还苦练技术。他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注重仪表、容光焕发,他认为“站柜台就得有个干净利落的精神劲儿”。
D.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受到了文人、画家和收藏家的大力推崇。
答案A
解析B项,搭配不当,“表达……品质”不搭配,把“表达”改为“彰显”。C项,语序不当,将“不仅重视细节,还苦练技术”改为“不仅苦练技术,还重视细节”。D项,宾语残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后加“的艺术门类”。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征。十多万青藏铁路建设者在世界屋脊上,筑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高度。建成青藏铁路这一壮举将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册,青藏铁路精神将永远光耀神州大地。这种精神,      ,     ,     。
①是激励我们56个民族、14亿多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③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对“这种精神”的诠释有三句话,这三句话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的:先有“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再有“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在此二者的基础上,才有了“激励我们56个民族、14亿多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传承和升华”及“延伸和拓展”这两组词语本身,就透露出了句子间逻辑关系的信息。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雷 媛
1962年,24岁的樊锦诗第一次到敦煌,这位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女大学生受到了大震撼。莫高窟太美,壁画雕塑,无不精美,学考古的她深知它的珍贵。
她与彭金章在毕业分配时约定,自己在敦煌“玩”三年,把壁画、彩塑看个遍,就奔向武汉,两人成家。期限到了,彭金章没见着人影,就赶往敦煌。看到朝思暮想的恋人,彭金章傻眼了:“变土了,哪像在北京读书时候的样子。”他们一起看洞窟,彭金章再次傻眼了:“太震撼了!”但他没有留下来的打算。自此,两人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直到1986年,由甘肃省委、省政府出面,把已经在武汉大学工作了23年的彭金章调到敦煌研究院。在结婚21年后,他们一家终于在敦煌团聚了。
1979年,敦煌对外开放。世界各地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莫高窟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到了旅游旺季,因游客超载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湿气等对洞窟壁画造成的损害难以估量。樊锦诗的心抽紧了,“真担心有一天从梦里醒来,莫高窟不见了”。
20世纪80年代,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已经从50年代的看守式保护和抢救式保护阶段进入了科学保护的新时期。到1998年樊锦诗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时,如何破解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实现敦煌遗产永久保存,成为她日夜思考的问题。
2003年,樊锦诗在政协提案中正式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概念。为什么要提 她的回答很明确:“游客越来越多,直觉就是高得不得了。不让看不行,看坏了也不行,当时院里正在搞数字化,这给了我一个启发,能不能让游客在洞外面看 后来明白了,以当时的技术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数字敦煌”的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质疑声不绝于耳。“那时候我真的很孤立。”为了让大家理解自己的想法,樊锦诗逢人就说“数字敦煌”,一说就是一两个钟头。
对计算机并不熟悉的樊锦诗,开始着手大量资料的查阅。樊锦诗抓住一切机会向同行请教,哪怕一个数字、一个细节也会刨根问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积累与眼界的开阔,更加坚定了她“让科技引领和支撑莫高窟保护”的理念。
“数字敦煌”的进度是慢工出细活,一幅壁画要用轨道固定相机拍摄,一面墙可能要几千张照片才能拼起来,一个洞窟要做一份档案,492个洞窟就要做492份档案。事实上每个洞窟的档案照片,最少要保证有窟形、窟顶和四壁各一张,才能算得上一个洞窟最起码的照片全面记录。如此算来,莫高窟最少要有3000张洞窟档案照片。
在樊锦诗的积极努力和支持下,《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贮与再现系统研究》《曙光天演PowerPC工作站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与艺术复原》等数字化项目相继完成,敦煌壁画数字化存贮与再现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03年,在她的策划与提议下,建设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14年8月1日,敦煌莫高窟前的金色建筑像流动的沙丘在大漠戈壁上缓缓隆起——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运行。
在同行眼里,樊锦诗还是一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敦煌学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研究院已经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研究院,“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历史已不复存在。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揭示了各个时期洞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时代特征,先后撰写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分期》《莫高窟隋代洞窟分期》等论文。这些敦煌石窟分期排年的学术成果,不仅确定了洞窟本身的时代,而且为敦煌石窟的各项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主持的《敦煌石窟考古全集》第一卷的出版,将敦煌石窟考古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著名国学大师、香港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称此报告“既真且确,精致绝伦,敦煌学又进一境,佩服之至”。
(有删改)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锦诗的恋人彭金章来到敦煌,两次的“傻眼”,从侧面反映和揭示了樊锦诗坚守莫高窟的工作艰辛和选择理由。
B.游客的增多与莫高窟的保护产生了新矛盾,樊锦诗提出“让游客在洞外面看”的数字化工程因引起争论和质疑而无法实现。
C.樊锦诗虽然不大了解计算机,但对“数字敦煌”概念很敏锐。在亲身参与和虚心求教中,她对保护莫高窟的科技力量更有信心。
D.樊锦诗不仅是敦煌莫高窟的管理者,还是研究者。通过团队合作、论文发表和资料编纂,敦煌学研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答案B
解析B项,“‘让游客在洞外面看’的数字化工程因引起争论和质疑而无法实现”不正确,由原文“后来明白了,以当时的技术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可知,并不是“因引起争论和质疑而无法实现”,而是因为当时的技术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6.传记写作要求具有真实性,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用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突出了传记的真实性。②使用传主的原话直接表现传主的经历和内心世界,更直接表现传主的性格。③艺术加工符合人物性格及事物发展的逻辑。④传记内容符合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
解析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层次,从选材、人物塑造、艺术加工、故事发生的背景等角度进行分析。从选材来看,文章在叙述樊锦诗的事迹时大都列出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如“1962年,24岁的樊锦诗第一次到敦煌”等,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传记在突出传主形象时多处引用传主自己的语言来介绍经历,表现传主的性格,如“游客越来越多……不让看不行,看坏了也不行,当时院里正在搞数字化,这给了我一个启发……”用樊锦诗自己的话展现出她面对游客急剧增加时的焦急心理,并解释了提出“数字敦煌”这一概念的原因;而“那时候我真的很孤立”,则写出了面对质疑时樊锦诗真实的内心感受,给读者以真实感。从艺术加工来看,传记从樊锦诗到敦煌开始,总体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叙述,对所选材料进行了恰当的剪裁加工,使全文紧紧围绕樊锦诗与敦煌展开,符合人物性格及事物发展的逻辑。另外,传记所写内容从1962年到2014年之后,时间跨度比较大,传记中所叙述的樊锦诗在不同年代的经历,都符合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如敦煌由看守式保护到抢救式保护到科学保护的发展,樊锦诗提出的“数字敦煌”一步步成为现实等,都增加了传记的真实性。
7.为什么说樊锦诗是“敦煌的女儿”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因为樊锦诗为敦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①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一生致力于敦煌文物保护,让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②她是一名卓越的敦煌学者,在她的带领下,敦煌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敦煌石窟考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敦煌学又进一境,在国际上弘扬了敦煌学。
解析作者把樊锦诗称为“敦煌的女儿”,意味着樊锦诗为敦煌付出了很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全文来看,第一段写到樊锦诗24岁来到敦煌,从此投身到敦煌的保护事业;第三段到第四段写了樊锦诗为保护敦煌日夜忧心;第四段写了1998年樊锦诗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第五段到第九段写樊锦诗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概念,并叙述了研究实施的过程,突出了樊锦诗为之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第十段是对樊锦诗的总体评价,写樊锦诗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敦煌学者”,“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研究院已经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研究院”等,可见樊锦诗一生致力于敦煌文物保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国际上弘扬了敦煌学,让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今天去访问托尔斯泰故居。这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到了俄国,能不去拜访托尔斯泰吗 他给了我们那么伟大的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激动,引发我们思考,给我们无比美好的享受。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激 托尔斯泰庄园,坐落在雅斯纳雅·波良纳镇。庄园远看是一片非常美丽的森林。粗大的角树、菩提树,美丽的桦树,蓬勃潇洒的枫树,远近高低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个个高大俊美。雨珠挂在树叶上,在一片翠绿中间,亮晶晶,好像散落的水晶。散发着香草、泥土香的空气,延伸至村外的林荫道,让人轻松愉快。四周有河流环绕,还有几个小的湖泊,湖边停靠着捕鱼的木船。托尔斯泰的故居就坐落在这一片森林中。两层楼,不算很大;漆着白和绿的油漆,与森林合为一体,很美。天气好的时候,阳光透过绿叶,洒向空地,明媚灿烂。
8.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激”后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除了他能去,谁能呢 你吗 你能去吗
B.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C.他叫什么名字
D.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答案D
解析文中“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激”后的问号是表示反问语气,抒发强烈情感。A项,问号表示特指问。B项,问号表示设问。C项,问号表示向对方发问。D项,问号表示反问语气,抒发强烈情感。
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句中把树比作人,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高低不同的树和大家庭中高矮不同的兄弟姐妹在外形上相似。③多种多样的树在数量上和兄弟姐妹在人数上多有相似点。④多种多样的树在一起,和大家庭也有相似点。
解析“比喻具有相似性”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粗大的角树、菩提树,美丽的桦树,蓬勃潇洒的枫树,远近高低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像”是比喻词,把各种树比作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粗大”“美丽”“蓬勃潇洒”“远近高低”是描述各种树的外形,这与大家庭中高矮不同的兄弟姐妹相似;“粗大的……美丽的……蓬勃潇洒的”是说树的种类多,“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是说兄弟姐妹的数量多,这是喻体和本体在数量上的相似;各种各样的树聚在一起与大家庭中兄弟姐妹聚在一起是相似的。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其相似性。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给了我们那么多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激动、给我们美好享受的作品。”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原文是短句,句式活泼,有力度。②原文先是“让我们激动”,后是“引发我们思考”,相比于改句,更符合事物的逻辑顺序。③原文的修饰成分“伟大”“无比”,更能突出托尔斯泰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1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曾侯编钟,金缕玉衣,三星堆圆明园,中国文明彰显纷繁富丽。
材料 引领 稳定 传承
月球车 调结构 斩荆棘 可燃冰 拓道路 扩内需
精准扶贫 量子通信 不忘初心 蛟龙下水 服务
三农 砥砺前行
参考答案量子通信,蛟龙下水,可燃冰月球车,中国科技引领世界进步。精准扶贫,服务三农,调结构扩内需,中国经济稳定世界发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斩荆棘拓道路,中国精神传承万代千秋。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近年来,控制体重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说到控制体重,人们首先想到的方法可能是控制饮食。但实际上,往往有很多因素会导致不正常的饮食欲望。在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情绪问题对于饮食欲望的影响,情绪问题常常是不正常饮食欲望产生的原因。因此,①               ,不要想着用食物来化解问题,而应该去寻求其他的应对策略,让进食不受情绪问题影响。
很多人选择用过度节食的方式来控制体重,然而,②               ,会让人们对食物的渴望更加强烈。有研究表明,当过度节食的人③               ,反而会对这种食物产生极为强烈的渴望感,所以过度节食并不能很好地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通过过度节食控制体重的方法似乎并不可取。
控制体重是个缓慢的过程,饮食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结合适度的运动,切记不可急于求成。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1)①当情绪遇到问题时 ②这种方法往往适得其反 ③控制摄入某种食物时
(2)第一段:不能因为情绪问题影响进食。第二段:通过过度节食控制体重不可取。第三段:控制体重不可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