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2. 《祝福》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2. 《祝福》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4 10: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祝 福
鲁迅
本文选自《彷徨》(《鲁迅全集》)第二卷
祝福
阅读小说的方法
一、看标题,解背景
二、理情节,析结构
三、析人物,辨写法
Part.1
一、看标题,解背景
02
《祝福》,选自《彷徨》(《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开门注
作 者
祝福
鲁迅
作者简介
02
03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
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
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集》
《且介亭杂文》……
写作背景
02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六号。
鲁迅曾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Part.2
二、理情节,析结构
02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祝福
情节包括:
02
03
02
03
02
03
试用整齐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鲁镇准备祝福
祝福之夜惨死
逃跑初到鲁镇
被逼卖到贺家
再寡再到鲁镇
鲁镇正在祝福
倒叙:突出祥林嫂的死,再交代被吃的过程
典型环境,与祥林嫂的遭遇形成反差,给人震撼
本文的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鲁镇祝福的场面/鲁四老爷的书房……
天色愈阴暗了/雪花满天飞舞/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窗外很寂静/雪花瑟瑟作响……
渲染凄冷的氛围,世态冷漠,人情冷酷,这是悲剧的诞生地……
02
03
鲁镇祝福的场面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第1段)
1、为什么说“最像年底”?
鲁镇比较落后,是维护旧传统的地方。
2、你觉得,作为一个有进步思想的读书人在鲁镇会有怎样的感觉?
阴沉、压抑、冷漠、无奈……
鲁四老爷的书房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夀”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挂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第2段)
1、从“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夀”字,陈抟老祖写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
鲁四老爷标榜自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家),但却追求着道教的长寿和成仙,可见他的秉持并不坚定。
2、书房中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只留下“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
说明了什么?
查阅资料,完整的对联应该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品节详明德性坚定”意思是仔细地品味洞察每一个细节,坚定高尚的品德。
这边的对联已经脱落却并未得到修复,说明鲁四老爷并非真正追求理学家的修身养性,足见其虚伪。
3、从书房里的书,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康熙字典》原本应该整齐、完整地摆放,乱“堆”则并不容易查找, 且“似乎未必完全”说明该字典并没实用价值,只是用来装点门面罢了。
《近思集注录》和《四书衬》是理学的入门书籍……
由此可见,鲁四老爷是个好面子、虚伪的人。
本文的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鲁镇祝福的场面/鲁四老爷书房的摆设……
天色愈阴暗了/雪花满天飞舞/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窗外很寂静/雪花瑟瑟作响……
渲染凄冷的氛围,世态冷漠,人情冷酷,这是悲剧的诞生地……
揭示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是悲剧产生的根源……
Part.3
三、析人物,辨写法
02
正面描写:外貌(眼睛)、语言、动作……
侧面描写:别人对他的议论和态度……
祝福
“祥林嫂” 的人物形象
03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
(第34段 17页)
祥林嫂初到鲁镇
03
祥林嫂再到鲁镇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第66段 20页)
03
“我”在河边偶遇祥林嫂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沦为乞丐
顺着眼
顺着眼,眼角带有泪痕
眼珠间或一轮
祥林嫂眼睛的变化
安分、老实
饱受失夫丧子之苦
麻木
说一说你心中的祥林嫂,并在文中找出依据。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共性——勤劳、善良、安分、蒙昧
个性——顽强、倔强
03
探究:祥林嫂的死因
一、客观原因:饥寒交迫
(漫天风雪)寒 (碗,空的、破的)饥
二、主要原因:祥林嫂已无容身之所,立锥之地
1、地主:鲁四老爷鄙视她,斥之为“谬种”;
鲁四婶嫌弃她,不准其祭祀;
2、资产阶级:“我”虽同情她,但不能帮助她;
3、无产阶级:短工鄙弃她;
柳妈嘲笑她,吓唬她;
鲁镇人把她的痛苦当成“看戏”……
03
三、根本原因
“吃人”的 封建礼教
1、贞洁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从一而终
2、秩序
男尊女卑
三纲五常
3、三从
妇女,从也
三从四德
4、祭祀
5、迷信
清白、圣洁
鬼神、阴司、灵魂
祥林嫂生不能感受到温暖和同情,反而如置身于冰窖之中,所以只有走向死亡……
思想主题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剧遭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的婆婆——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
勾当:娶、绑、卖、逼、占
形象:精明、圆滑、强干、贪婪、自私、毒辣
凭借:族权、夫权、封建家长
柳妈是受神权思想、封建迷信毒害的劳动群众,也是害死祥林嫂的帮凶
罪责:嘲讽祥林嫂的伤疤,挑逗人家的疼处,并讲阴司的故事给祥林嫂听,
使祥林嫂恐惧不安、增加精神负担,甚至绝望。
形象:下层劳动群众,受神权思想和宗教迷信毒害很深的“善女人”,却
充当了封建宗教迷信和神权观念的传声筒,是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
深渊的无形的一掌。这说明封建社会的“善女人”有不善的一面,
深受封建思想和宗教迷信毒害的下层劳动人民有时会成为迫害自己
同类的帮凶。
鲁四老爷是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是残害祥林嫂的刽子手之一
■语言描写、行为描写:
■形象: 自私、虚伪、封建、顽固、阴险、狠毒、反动,缺乏同情心
■间接描写:
■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
■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鲁镇上的人是麻木、冷漠的无产阶级
■鲁镇上的人们起初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的态度:
■起初:同情、好奇、看客
■最后:厌倦、奚落、嘲讽
■形象:无产阶级,受封建思想的腐蚀,失去了同情心,变得麻木、冷漠,
对祥林嫂充满轻蔑和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