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微生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微生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14 20:4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微生物
第10课 细菌和病毒
1.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 才能观察到,大约 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2.细菌有 、 和 等形态。
( ) ( ) ( )
3. 也是一类微生物。病毒非常微小,绝大多数要在 才能看到,大约 个病毒相当于一个细菌那么大。
4.细菌是 微生物,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绝大多数细菌是无害甚至有益的,但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致病。例如: 、 属于正常细菌,存在人体皮肤、鼻腔,一般不引发疾病,但一定条件引发皮肤感染、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6.病毒是一类没有 的特殊生物,由 和 组成,病毒不能 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 里。
7.根据病毒寄生的 不同,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 病毒,如 ;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 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 病毒,也叫 ,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8.细菌适应力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速度很快,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自然界中无数的 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腐烂、分解;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的 、 和无机盐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9.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 、 、 、 等。10.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 等。
第11课 预防新冠肺炎
1. 是人类近年来遭遇的全球性大流行疾。
2. 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简称 ,新型冠状病毒会攻击人体的 、 、 、 等,一旦感染,会出现 、 或 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 甚至 ;部分患者出现 、 等,还有部分感染者 ,但他们的核酸检测呈 ,这些人也具有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 。传染途径有 、 等。
3.新冠肺炎对人类的影响:使人们的 受到了很大影响 , 收到冲击 ,造成 。
4.怎样预防新冠肺炎: 、 、 、 、 。
5.下图是预防新冠肺炎模拟实验
①将火柴紧密排成一排后点燃,会发生 。
②每隔几根拿出1根火柴,再次点燃会发生: 。
③根据实验推想 。
6.预防新冠肺炎的消毒方法:一是 。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在 的环境中持续 能被杀灭。二是通过一定强度的 照射或使用 消毒,让新型冠状病毒失去活性。三是使用 、 等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7.《 》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和 ,必须接受 、 有关传染病的 、 、 、 等预防、控制措施, 提供有关情况。
8.我们接种过哪些疫苗? 、 、 、 等。
9.接种疫苗的益处:接种疫苗能有 ,有效预防传染疾病。
第12课 安全用药
1. 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但使用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
2.常见常见药物的作用: 是一种 ,能破坏致病菌,达到 或 作用。
常用于 ,对部分 、 、 有杀灭作用。 对( )有一定效果。
3.用药不当带来的危害:滥用药物尤其是 ,会对人体造成危害:(1) 。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杀灭其他非致病菌,如可造成肠道菌群紊乱。(2)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 。(3) 产生 。例如:滥用 , 。
4.怎样安全用药:用药时一般可遵循“ , 。用药前应 ,了解药物的 等,有医嘱的须 。
第13课 蘑菇和木耳
和 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是微生物。
、 、 、 、 等都是能够食用或药用的食用菌。
如何辨别有毒蘑菇:是食用菌,还是毒菌,可以从 和 上看。一般毒菌生长的比较怪异,颜色特别鲜艳,好看;而食用菌生长正常,颜色不鲜艳。从形态上看,毒菌一般在菌柄的下部长有菌托或菌环,而多数食用菌没有菌环。
第14课 发霉与防霉
1.生活中,有些食物由于保存不当可能发生 现象。
2. 是一种因霉菌生长而使食品、衣物等 、 的自然现象。
3.发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有些霉菌会使 ,如黄曲霉产生的 在人体内积蓄,可能导致肝癌。有些霉菌能在制造行业大显身手,如 用于制造 , 用于制造 、 , 用于制造 。
4.食品、衣物发霉的条件:食品在 、 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5.食品、衣物防霉的方法: 、 、 等可以防止食品、衣物等发霉。所以防止发霉可采用 、 、 、 、 、 等技术。
答案
第10课 细菌和病毒
1.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大约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2.细菌有杆状、球状和螺旋状等形态。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3.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病毒非常微小,绝大多数要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大约3万个病毒相当于一个细菌那么大。
4.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绝大多数细菌是无害甚至有益的,但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致病。例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属于正常细菌,存在人体皮肤、鼻腔,一般不引发疾病,但一定条件引发皮肤感染、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6.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7.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8.细菌适应力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速度很快,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腐烂、分解;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9.细菌与人类的关系:食品发酵、生产沼气、生物制药、增加土壤肥力、使人生病等。 10.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制成疫苗、使人生病等。
第11课 预防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人类近年来遭遇的全球性大流行疾。
2.新冠肺炎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会攻击人体的肺、肝、肾、大脑等,一旦感染,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或休克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多脏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部分患者出现低热、轻微乏力等,还有部分感染者无任何症状,但他们的核酸检测呈阳性,这些人也具有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多、速度快。传染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3.新冠肺炎对人类的影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衣食住行受到影响,绝大数行业受到冲击,造成全球经济下滑。
怎样预防新冠肺炎:减少聚集、勤消毒、戴口罩、接种疫苗、保持安全距离。
5.下图是预防新冠肺炎模拟实验
将火柴紧密排成一排后点燃,会发生紧密排成一排的火柴从头到尾全部燃烧。
每隔几根拿出1根火柴,再次点燃会发生:在间隔处停止了燃烧。
根据实验推想: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像实验中火柴之间的距离一样,距离越大,感染的概率就越小。所以,不聚集、保持安全距离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速度,甚至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6.预防新冠肺炎的消毒方法:一是高温消毒。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在56℃的环境中持续30分钟能被杀灭。二是通过一定强度的紫外线照射或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让新型冠状病毒失去活性。三是使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样本采集、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8.我们接种过哪些疫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麻风疫苗、流感疫苗等。
9.接种疫苗的益处:接种疫苗能有针对性地改善人体对某种传染疾病的免疫力,有效预防传染疾病。
第12课 安全用药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但使用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
2.常见常见药物的作用: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能破坏致病菌,达到杀灭或抑制作用。
碘伏常用于皮肤消毒,对部分细菌、病毒、真菌有杀灭作用。双黄连口服液对治疗感冒有一定效果。
3.用药不当带来的危害:滥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会对人体造成危害:(1)破坏人体正常菌群。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杀灭其他非致病菌,如可造成肠道菌群紊乱。(2)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3)产生毒性反应。例如:滥用链霉素会损伤听力,庆大霉素会影响肾脏功能。
怎样安全用药:用药时一般可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用人群、用法、用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有医嘱的须遵循医嘱服药。
第13课 蘑菇和木耳
1.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是微生物。
2.平菇、香菇、猴头菇、银耳、虫草菌等都是能够食用或药用的食用菌。
3.如何辨别有毒蘑菇:是食用菌,还是毒菌,可以从形态和颜色上看。一般毒菌生长的比较怪异,颜色特别鲜艳,好看;而食用菌生长正常,颜色不鲜艳。从形态上看,毒菌一般在菌柄的下部长有菌托或菌环,而多数食用菌没有菌环。
第14课 发霉与防霉
1.生活中,有些食物由于保存不当可能发生霉变现象。发霉是一种因霉菌生长而使食品、衣物等变质、变色的自然现象。
2.发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些霉菌会使人和动物得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在人体内积蓄,可能导致肝癌。有些霉菌能在制造行业大显身手,如毛霉菌用于制造豆腐乳,曲霉菌由用于制造酱、酱油,青霉菌用于制造青霉素。
3.食品、衣物发霉的条件:食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4.食品、衣物防霉的方法: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隔绝空气等可以防止食品衣物等发霉。所以防止发霉可采用真空包装、加干燥剂、低温保存、紫外线杀菌、微波炉烘烤、阳光暴晒等技术。
同课章节目录